肛脫

肛脫

肛脫,即脫肛,是直腸或部分乙狀結腸黏膜或肌層脫出肛外。肛管、直腸和乙狀結腸向下移位稱為肛管直腸脫垂,也稱脫肛。如果只是黏膜下脫的臨床上稱不完全脫垂;直腸全層下脫稱完全脫垂。脫垂部分於直腸內即內脫垂,肛門外者為外脫垂。

基本信息

脫肛 - 病理簡介

直腸、肛管在排大便後向下脫出於肛門之外,稱為直腸脫垂,俗稱脫肛。肛管直腸脫垂(脫肛),是指肛管、直腸黏膜、直腸全層和部分乙狀結腸向下移位的一種疾病

脫肛示意圖脫肛示意圖
脫垂的原因多由於肛提肌和盆底肌薄弱或肛門括約肌鬆弛。各種年齡的人均可發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的小兒(兒童時期盆腔內支持組織發育不全)和老年人(年老體弱),也見於多次分娩的婦女(婦女多次分娩,骨肉張力減小,骨盆肌肉鬆弛)。
本病的誘因為長期腹瀉、便秘、前列腺肥大、膀胱結石、慢性咳嗽等導致持續性腹壓增加的疾病。在祖國醫學中,屬於脫肛、脫肛痔、截腸症等範疇。

脫肛 - 臨床表現

1、脫出:這是肛門直腸脫垂的主要症狀,早期排便時直腸黏膜脫出,便後自行復位;隨著病情的發展,身體抵抗力逐漸減弱,日久失治,直腸全層或部分乙狀結腸突出,甚至咳嗽、負重、行路、下蹲時也會脫出,而且不易復位,需要用手推回或臥床休息後,方能復位。
2、出血:一般無出血症狀,偶爾大便乾燥時,擦傷黏膜有滴血,糞便帶血或手紙拭擦時有血,但出血量較少。
3、潮濕:部分病人由於肛門括約肌鬆弛,收縮無力,常有粘液自肛內溢出,以致有潮濕感。或因其脫出,沒有及時復位,直腸黏膜充血、水腫或糜爛,粘液刺激肛周皮膚而引起搔癢
4、墜脹:由於黏膜下脫,引起直腸或結腸套疊,壓迫肛門部,產生墜脹,有的還感覺股部和腰骶部瘓脹。
5、嵌頓:大便時,肛門直腸脫出未能及時復位,時間稍長,局部靜脈回流受阻,因而發炎腫脹,並導致嵌頓。這時,黏膜由紅色逐漸變成暗紅色,甚至出現表淺黏膜糜爛壞死、或脫垂腸段因肛門括約肌收縮而絞窄壞死。病人症狀亦隨之由局部反應發展到全身,出現體溫上升,食慾減退,小便困難,大便於結,疼痛墜脹加劇,坐臥不安,甚者發生腸梗阻症狀。

脫肛 - 脫肛的危害

脫肛對人的身體及生活都有諸多危害:
一、脫肛初期有便秘、排便無規律,總感覺直腸滿脹和排便不淨。在排便的時候有腫物脫出,但可自行縮回。
二、脫肛逐漸加重後,除排便用力時引起脫肛外,在咳嗽、走路等稍用腹壓的情況下,都可引起脫肛,往往不能自行縮回,必需用手將脫出的腫物托入肛門。由於經常脫出而排出粘液會經常污染內褲
三、脫肛導致腸黏膜受損傷發生潰瘍時,還可引起出血和腹瀉。如脫出的腫物不能縮回,容易發生炎症、腫脹,則出現疼痛,進一步又加重便秘。
四、脫垂在直腸內反覆下降和回縮,引起黏膜充血水腫,常由肛門流出大量粘液和血性物。患者常感盆部和腰骶部墜脹、拖拽,會陰部及股後部鈍痛等。
脫肛(直腸脫垂)較嚴重的,長期脫垂將致陰部神經損傷產生肛門失禁、潰瘍、肛周感染、直腸出血,脫垂腸段水腫、狹窄及壞死的危險,所以,患者不要盲目擅自用藥或進行不科學的治療延誤病情。

脫肛 - 階段診斷

(1)I度脫垂:為直腸黏膜脫出,脫出物呈淡紅色,長3~5cm,觸之柔軟,無彈性,不易出血,便後可自行回納,
(2)II度脫垂:為直腸全層脫出,脫出物長5~10cm,呈圓錐狀,淡紅色,表面為環形而有層次的黏膜皺襞,觸之較厚,有彈性,肛門鬆弛,便後有時需用手回復。
(3)III度脫垂:直腸及部分乙狀結腸脫出,長達10cm以上,呈圓柱形,觸之很厚,肛門鬆弛無力。
由於脫肛的症狀與內痔脫出類似,所以臨床上常常將兩者混為一談,其實二者是有較大的區別的。要將兩者診斷清楚,才好對症治療。
視診:內痔脫出物為充血腫大的痔塊,呈花瓣狀或環狀,可見有出血,痔核之間凹陷有正常的黏膜。
脫肛的脫出物為直腸,有明顯的放射狀縱形溝紋或直腸環圈,色淡白或淡紅,無出血。
指診:內痔脫出,肛門鬆緊度正常;而脫肛患者肛門括約肌明顯鬆弛。
窺器檢查:內痔用窺器檢查時,可見到黏膜呈花瓣狀且黏膜隆起的肉塊大小不一。
直腸脫垂黏膜呈環狀隆起,呈均勻狀。

脫肛-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Physiotherapy或PhysicalTherapy)是以一種預防、治療、及處理因疾病或傷害所帶來的動作問題的醫療專業。主要是借著自然界中的物理因子(聲光水冷電熱力)、運用人體生理學原理法則等,針對人體局部或全身性的功能障礙或病變,施予適當的非侵入性、非藥物性治療來處理患者身體不適和病痛治療方式,使其儘可能地恢復其原有的生理功能。
磁療(magnetotherapy),以磁場作用於人體治療疾病的方法。磁場影響人體電流分布、荷電微粒的運動、膜系統的通透性和生物高分子的磁矩取向等,使組織細胞的生理、生化過程改變,產生鎮痛、消腫、促進血液及淋巴循環等作用。
我國在古代就用磁療治病。60年代初用鐵氧體磁塊貼敷穴位治高血壓、關節炎等症狀,後來出現了磁療機及衣、帽、鞋、褲、墊等隨身衣物上貼敷磁場的療法,鏇磁法、磁電法、磁針法等。
截止目前,我國的磁療高速發展已進入多層次、多學科、多水平和深入提高的階段。對磁療的理論,生物效應,臨床適應症,方法學,磁療產品研究等,都有較明確的論證。近年用釹鐵硼磁塊,做成的消痔帶消痔內褲等用於治療痔瘡便秘腹瀉肛裂脫肛肛周疾病等有通絡活血消炎鎮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和調節腸胃功能的作用,根據中醫理論利用磁場作用於局部的經絡、穴位、和病灶局部,使生物磁場持續釋放生物能量,打通痔處血液循環、消除氣血於滯、打通受阻經絡,消除炎症及腫痛,促使病變部位淤積、凝固或半凝固的血液稀釋,使痔瘡靜脈血液恢復正常循環流動,從而使痔核逐漸萎縮、消失。磁療已成為物理治療的主要方法之一。有許多醫療科技工作者對機理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多種磁療服飾、磁療睡眠系統也正在向高層次發展。

脫肛 - 食物治療

中醫認為脫肛是由於氣虛下陷,不能收攝,以致肛管直腸向外脫出。患有脫肛的病人平時宜進食滋補性食物,如豬、牛、羊肉、雞、蛋類、黃鱔等。也可以用黨參、黃芪、山藥、蓮子、大米煮粥經常服食,還要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戒菸酒,對生冷滑膩及寒冷性食物,亦應儘量少食。在食物調治方面,可選擇以下食療方:

脫肛的食物治療脫肛的食物治療
(1)黃芪黨參大棗粥:黃芪30—55克,黨參20克,大棗10枚,大米適量,加清水共煮粥。粥成加入白糖調味再煮片刻即食。
(2)豬大腸燉糯米綠豆:豬大腸300克,糯米30克,綠豆50克。將豬大腸洗淨,糯米與綠豆用清水浸泡1小時,然後把糯米、綠豆放入大腸內並加入少許水和食鹽,腸兩端用線紮緊,放入鍋內加水煮2小時即可服食。
(3)鱔魚苡米湯:黃鱔250克,苡米50克。將黃鱔洗淨,與苡米同煲湯,鹽調味服食。
(4)海參瘦肉湯:海參30克,瘦肉適量。加清水適量共煲湯,鹽調味服食。
(5)黃芪燉烏骨雞:烏骨雞250克,黃芪50克。加清水適量。共燉至爛熟,鹽調味吃肉飲湯。
(6)白鬍椒粉燉大腸:豬大腸250克,胡椒適量。將胡椒放入豬腸內,兩頭紮緊,燉爛服食。
(7)馬齒莧燉豬大腸:豬大腸250克,馬齒莧30克。將腸洗淨後入馬齒莧,紮緊兩頭,燉至爛熟服食。適用脫肛見大便時肛門疼痛或便後有沾液和血。
(8)黃花菜煲木耳:黃花菜50克,木耳15克。加清水煎湯,白糖調服。適用脫肛見大便時肛門疼痛,或便後有血。
病理人群
常見於體虛的小兒及老年人,或新產婦,或有長期瀉痢、咳嗽等病史,或有內痔環切手術史。脫出為本證的主要症狀。輕者排便時直腸黏膜脫出,便後可自行還納;日久逐步發展為直腸全層脫出,除大便時脫出外,甚至咳嗽、行走、下蹲也脫出,須用手推回或臥床休息後方能回納。如脫出未即時還納,直腸黏膜充血水腫,出血或糜爛。可伴有肛周皮膚潮濕瘙癢、腰骶及腹部墜脹酸痛。脫出時間稍長,沒有及時復位,可造成嵌頓,黏膜由粉紅色變為暗紫色,甚至糜爛壞死,腫脹疼痛,體溫升高,排尿不暢,里急後重,肛門墜脹疼痛。
I度:直腸黏膜脫出,淡紅色,長2-5厘米。質軟,不易出血,便後可自然回復。Ⅱ度:直腸全層脫出,長5-9厘米,呈圓錐形,淡紅色,表面為環狀而有層次的黏膜皺襞,觸之較厚,有彈性,便後需用手幫助回復,常伴發肛門鬆弛。Ⅲ度:直腸及部分乙狀結腸脫出,長達10厘米以上,呈圓柱形,表現有較淺的環狀皺襞,括約肌鬆弛無力。
是因小兒氣血未旺,發育未全,或因老年氣血衰退,或因產育,氣血雙虧,或因久瀉久、長期咳嗽等,以致中氣不足,氣虛下陷,不能攝納升提,肛門鬆弛,直腸移位而脫出肛外而成。若因手術或外傷損及肛門,肛門失於禁固,也會導致本病。本病病位在大腸,病因較為複雜,但其根本原因是中氣不足所致。臨床上脫肛以虛證多見。中氣不足,氣虛下陷,不能提舉內臟,氣虛肛門固攝無力,則排便或腹壓增加時直腸脫出。若脫出後未及時還納,局部氣血郁滯,濕聚熱生,則脫出物腫痛並作,里急後重,此時為標實本虛。治療以補中益氣,固攝升提為基本原則。

脫肛 - 預防措施

1、飲食宜清淡,少食辛辣、煎炒、油炸、烈酒等不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和纖維性食物,多飲水,尤其是香蕉蜂蜜類潤腸通便食物.

脫肛的預防脫肛的預防
2、不要久站久坐,適當增加運動,特別是提肛運動。
3、每天定時大便,(沒有大便也要定時到廁所做排便條件反射訓練),每次大便時間不宜過長,以5分鐘左右為宜。
4、便前便後坐浴熏蒸,保持肛門的清潔。
5、每天早上起來的時候喝一杯溫鹽水或涼白開水,以促進腸蠕動。
6、如果大便乾燥的情況下,可以適當服用潤腸通便的藥物,如:非比麩,不可自己隨便亂用瀉藥,排毒藥、蘆薈膠囊等,長期服用不僅會加重便秘而且會形成藥物依賴性。

脫肛-日常護理

1、飲食調節、預防便秘:多吃些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如青菜、蘋果、香蕉、梨等等,切勿多吃辛辣、油膩等食物,主食以清淡的為主,不要暴飲暴食,使得腸道能夠正常蠕動,排便順暢。
2、定時排便:每天都要定時排便,即使在沒有任何便意的情況下,也應該定時去上廁所,形成反射性排便。在有便意的情況下,千萬不要強忍便意,應該及時排出,最重要的是不要長久蹲在廁所看書、看報,一般上廁所的時間不超過15分鐘。
3、個人衛生良好:每天都要清洗肛門處,保持肛門周圍的皮膚清潔、乾爽,不要使用一些含有化學物質的清洗液。在情況允許的條件下,每天可進行溫水坐浴,緩解肛門處的壓力,避免受到感染。
4、鍛鍊身體:不要長久地坐著、站著、蹲著,應該進行一些適當地運動,增強抵抗力,促進體內血液正常循環。提肛運動能夠有效地改善肛門處的靜脈血液正常回流,預防脫肛和痔瘡的發生。

肛門運動治療脫肛

肛門運動是近些年方興未艾的保健活動。方法很簡單,只要有坐的地方都可以做。比如在辦公室里、在開會時、在公共汽車上都行,沒有坐的地方站著也可以。要領是鎮定心神,使精神貫一,若在室內輕輕閉目亦可。然後將意念集中於肛門,用力收縮,再將它放鬆,如此反覆做3分鐘以上。感到肛部肌肉有些疲勞時,可暫停。
肛門運動顯然是在鍛鍊括約肌。堅持這樣做,肛部肌肉功能肯定會變強。運動使血液循環處於良好狀態,使肛部組織能得到充足的養分與其他物質的供應,因而可增強對於疾病的抵抗力。
對於有痔瘡的人,做肛部運動效果更佳。常言說“十人九痔”,可見這種疾病很普遍。患者或用藥,或做手術,痛苦百端。若採用此法,既無痛苦,又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果有一般性痔瘡,堅持做肛門運動2-3周,就會漸漸治癒;沒有痔瘡的人做一做這項運動,可以防止痔瘡發生。
肛門前面的會陰部位,人體督脈與任脈的匯合處。按照經絡學的理論,督脈從尾骶骨通至脊椎,再由後頭部經頭頂、臉部到唇上為止,任脈從會陰處起經人體正面的中心線,由肚臍、心窩、喉部到下唇為止。肛門運動同時刺激這兩條脈路,促進經絡循環與傳導,因而也就能很好地調節體內的內分泌功能,並強化內臟的生理功能。
女性亦可做肛門運動,與男性具有同樣的效果。對於女性的婦科疾病也有防治作用。由於肛部運動刺激陰部,因而可以治癒女性的性冷淡症。由於內分泌功能增強,亦可使女性保持肌膚的美麗與光澤,保持青春的丰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