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養晦

1919年出獄,回長沙仍辦《民國日報》,兼任《民意》、《民言》兩報主筆,為革命搖旗吶喊。 1923年孫中山派譚延闓回湘伐趙,各地同志鹹起回響,肖任永明縣長,辦理後防事務,接濟前方。 1936年起任江蘇博羅縣縣長,一年後抗戰爆發,因戰事和眼疾去職。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肖養晦,1883年出生,湖南省湘潭人。在封建大家庭中兼祧三、四兩房,依舊例為兩房各娶一妻謀求子嗣,分續香菸。共繼承水田10餘畝,後又添置30畝,生活優裕。

學業經歷

肖養晦1893年起在鄉私塾讀書八年,爾後于海南感恩縣令李恪擎處學幕兩年,1904年入廣州丕崇書院學英、法文,次年冬秘密加入同盟會。1906年其父病故於崖州,扶柩回湘。之後,在長沙明德學校任國小教員兩年,兼教私課,暗中鼓吹革命,積極參加陳天華公葬活動、川漢鐵路風潮等。1909年考入湖南第一師範學習兩年,其間加入辜天佑創辦的革命會黨嚶鳴會。

主要功績

辛亥革命爆發後,肖養晦積極聯絡同志回響,並赴湖北探察情況,為湖南光復積極奔走。回湘後與同仁組織通俗教育報,提倡白話文,並辦模範講演團,每日在各寺廟處演講,致力社會基礎教育。二次革命時都督譚延闓主持湖南獨立失敗,肖養晦請名宿王湘綺(王闓運)致袁世凱書函一封,由肖帶往北京,阻止了軍閥郭人漳入湘。然後從事實業,與同志合夥開辦醴陵豆田煤礦、安化渣滓溪銻礦。1916年參加倒袁運動,1917年參與護法運動,一腔熱血,革命活動無役不與。1918年趙恆惕迫走程潛,肖抱不平封書責問,遂在郴州被捕入獄一年,獄中為郴州唯一護法新聞報紙《民國日報》做編撰。1919年出獄,回長沙仍辦《民國日報》,兼任《民意》、《民言》兩報主筆,為革命搖旗吶喊。1920年11月,趙恆惕又趕走譚延闓,自任湘軍總司令,勾結聯省自治,制定省憲法,於次年9月當選省長。肖赴粵聯絡同志,向孫中山請願,討伐趙恆惕,並撰文逐條批駁湖南憲法宣言書。1923年孫中山派譚延闓回湘伐趙,各地同志鹹起回響,肖任永明縣長,辦理後防事務,接濟前方。討趙軍事相持之際,革命湘軍奉孫中山命赴粵,北拒方本仁,東討陳炯明,肖任湘軍總司令部參議。第一次國共合作後,任國民黨大本營咨議,往來於湘西南和廣西聯絡考察。湘軍改組為國民革命軍第二軍後,肖任特別黨部委員兼組織部長,與政治部諸主任李富春、蕭勁光、方維夏等齊心協力做軍隊整訓工作。閒暇之際亦做一些馬克思主義研究,其時毛澤東任國民黨中央委員兼宣傳部長,辦有農民運動講習所,肖養晦養晦常向他請教。革命軍北伐時,肖任江蘇江寧縣縣長,先入城辦理軍事供給事宜。

其後國共分裂,局勢紛亂,肖養晦離職赴滬轉漢,歧路徘徊。1928年曾應魯滌平約任第二軍四師政治部主任,時軍閥視政工為裝飾,與大革命時期迥異,遂失望離職。1929年受馮煥章之召赴西北甘肅、寧夏,遇吉鴻昌、門致中內訌,旋返回南方。1930年被江蘇省政府主席紐永建委任為鹽城縣縣長,一年後被新主席楊蒼柏解職。赴滬隨程潛、陳嘉佑等中常委數十人聯絡反蔣,如是數年。1936年起任江蘇博羅縣縣長,一年後抗戰爆發,因戰事和眼疾去職。1938年赴上海治療眼疾,兼營酒店維持生活。1942年因雙目全盲、生意寥落回湘,居住湘潭石潭鄉間。在鄉間購田放租,與種田農民相處和睦,提倡節約,試驗冬耕,鼓勵婦女勞動,在鄉間屬開明人士。

新中國成立後,肖養晦積極回響革命,大力支持新中國建設。1953年初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後應省委統戰部之邀撰寫《國民黨三十年來演變經過》和《新民主主義三大特色》二文,揭露國民黨黑暗統治,呼籲老同志贊成新民主主義,擁護共產黨的領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