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啞兒語言的康復

聾啞兒康復語言的前提是:能靈活的運用口舌,做出各種口型舌位,要有隨意性良好的發音器官和共鳴腔共鳴,有充沛的肺活量。筆者把這些因素有關的訓練,稱為語言康復的輔助訓練。
1、輔助訓練:
(1)口操、舌操:目的是鍛鍊舌唇和口部周圍肌肉的隨意性、靈活性,舌操可以做上挑、下伸、外展、環口、捲舌打響等。口操可以雙側鼓腮或左右交替鼓腮。
(2)訓練聲帶和共鳴腔:聾兒發音器結構是相對正常的,而長期廢用致使功能協調性、隨意性不正常。由於廢用,聲帶薄弱,故常發尖音,易嘶啞或失音。讓聾兒連續地、用不同強度發a、o、等元音,提高聲帶的活動性和隨意性。為使聾啞兒發出語言更加逼真悅耳,可教聾兒自如的使用類似錄音機上音箱作用的共鳴腔,讓聾兒把手放在嘴上,一合一離打喔喔或運用口腔鄂部肌肉調節共鳴作用。
2、教說話:教說話要把學習的詞分門別類,分類施教。
第一類,易學詞,要先教。康復的患者多是感覺一神經性聾。高頻聽力損失嚴重,而低頻詞易聽到,我們稱低頻詞為易學詞要先教,含有2、ch、s、j、g、x高頻音素的詞難學,要後教,筆者發現,十分嚴重的聾兒人部分也會喊“爸爸”,因為“爸爸”是典型的低頻詞,易於提高音量。
第二類,相同音的詞,要集中教,數學“8”和“爸爸”的音是相同的,學會“8”後,要趕緊學說“爸爸”,這樣學起來比較容易。
第三類,流利上口的詞,要聯繫起來教,聾啞兒學語,最大的困難是易忘,因此要儘量把各種有必然聯繫,又易上口的詞,連在一起,成串學習,使聾啞兒形成完整的概念,能舉一反三,易記易說。如人小多少、東西南北、上下左右、拿小米餵小雞等。
第四類急用詞,要逼著學。如喝水、喝喝、水等,只要說清意思即可。
第五類玩耍詞(動詞),要在遊藝中學,聾兒具有童性,喜歡活動,加之聾啞兒抽象思維能力、想像力極差,一些動詞,在遊藝中、在實幹中易學。如跑、跳就要聾兒在跑跳中學會。
第六類,鼻音詞,要摸著鼻子學,含有“m”和“n”因素的詞稱鼻音詞,聾兒不易掌握髮音要領,很難體會,在發音時讓聾兒觸摸語訓員的鼻部感到振動,就容易模仿。第七類,爆破音,含“p”,“t”的詞,發音時可取一張紙條放在示範者的口上,發音時,紙片被吹動丁,這樣聾兒很快能學會這種發音的特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