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主義

1690年,約翰·洛克(John Locke,公元1632-1704年)在《人類理智論》(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中駁斥了笛卡兒的天賦觀念。洛克認同亞里士多德的觀點:人的心靈在出生時就如同一塊白板(“clean slate”),心靈從經驗中獲得有關推理和知識的所有原料。

1690年,約翰·洛克(John Locke,公元1632-1704年)在《人類理智論》(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中駁斥了笛卡兒的天賦觀念。洛克認同亞里士多德的觀點:人的心靈在出生時就如同一塊白板(“clean slate”),心靈從經驗中獲得有關推理和知識的所有原料。
洛克正式開創了英國經驗主義哲學,並建立了一套聯想主義理論。聯想主義在18世紀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代表人物是巴克萊主教(bishop Berkeley,公元1685-1753年)和大衛·休謨(David Hume,公元1711-1976年)。
根據休謨的觀點,我們是在經歷成對事件的過程中提出“因果”聯想假設的,如一個檯球擊中另一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