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路易斯歷史中心

聖路易斯歷史中心

在由葡萄牙人統治前,聖路易斯系由法國人建城,然後被荷蘭人占領,17世紀起的歷史建築物,幾乎全都保存完善,包括數量驚人的二層樓宇、王宮,且教堂仍維持原始建築,使得城市本身即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露天殖民時期博物館。聖路易斯的歷史中心,除了已被列為國家一級古蹟接受保護,同時也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單中。歷史中心的街道狹窄,分割成像棋盤似的,一小格一小格。多數建築都不高,牆上鋪設有隔熱作用的手繪瓷磚,幫助維持室內舒適的溫度。正是這些瓷磚讓聖路易斯亦有“瓷市”之稱。

基本信息

簡介

聖路易斯歷史中心聖路易斯歷史中心

聖路易斯歷史中心聖路易斯歷史中心
中文名稱:聖路易斯歷史中心
英文名稱:The Historic Centre of Sao Luis
國家:巴西
所屬洲:南美洲
批准時間:1997
批准標準:1997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Ⅲ)(Ⅳ)(Ⅴ)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評為遺產的報告: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屆會議報告。
聖路易斯歷史中心位於距離赤道南部約二點五公里大西洋沿岸與它同名的聖路易斯島上島嶼上,為聖馬爾克斯灣所環繞,距離巴西最大的港口裡約熱內盧以北約3000公里。歷史中心建於1612年,現有居民人口780000人,為位於巴西東北部的馬拉尼昂州的首府。1997年,聖路易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聖路易斯歷史中心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地方,來到這裡就象是到了天堂一般。這裡有明淨的海灘、高大的棕櫚樹和迷人的姑娘。

歷史氣候

聖路易斯歷史中心聖路易斯歷史中心
聖路易斯歷史中心 屬熱帶氣候,空氣濕潤,日均溫最高30攝氏度,最低25攝氏度。每年的三四月份是雨季,二三月份有足夠的陽光,是旅遊的好季節,日平均氣溫在30-35度,夜晚會降至25-27度,因濕度較大,感覺更熱一點,大西洋的濕度在31度左右。聖路易斯不僅僅是一個歷史中心,受大自然的垂青,它還擁有極其美妙的海灘
聖路易斯市中心是17世紀由法國人建造的,並以當時國王路易十三的名字命名。1615年聖路斯為葡萄牙占領。1641年至1644年,聖路易斯被荷蘭人接管,最後才到了葡萄牙統治者的手中。在聖路易斯,葡萄牙文明的影響處處可見。城市高大建築物的正門都裝飾有鮮艷的瓷磚,使人不由得聯想起17到19世紀的葡萄牙建築。19世紀,聖路易斯是遠近聞名的文化中心,也是一處資產階級的堡壘和商人的匯集地,是與阿爾坎塔拉齊名的歷史中心。20世紀初期,因為聖路易斯經濟發展緩慢,才使得大批古代精美的建築得以倖存,聖路易斯歷史中心完整的保留了它當時的長方形街區。如今,聖路易斯歷史中心成為一處展示伊比利亞殖民地風貌的絕好紀念地。現在,聖路易斯是馬拉尼昂州重要的海港,全國工業產品的貿易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它的工業以初級產品的加工和輸出為主,主要產品有棕櫚油、可可、糖果和水果罐頭。

交通文化

聖路易斯歷史中心聖路易斯歷史中心
交通運輸發達。全國最大的內陸河港,碼頭岸線長達28公里,擁有現代化的裝卸、倉庫、冷藏等設施,年吞吐量2453萬噸(1980),以石油產品、礦石、煤、建築材料、穀物等為大宗。全國第二大鐵路運輸中心,有28條鐵路線(內17條為幹線)在此交會,還有9條公路幹線穿行該市。國際機場設於西北郊。

聖路易斯是全國最大的內河航運中心,也是全國第二大鐵路運輸的終點站,第五大航空交通樞紐和第六大卡車運輸中心。市境內的港口岸線長達116公里,在密西西比河兩岸有近百個現代化碼頭。全國有14條鐵路線匯集在聖路易斯,通過該城的鐵路占全國總里程的73%,許多重要的工業產品和原料燃料等通過這個樞紐與全國東西南北各站轉接,市區設有18個貨物裝卸場地。

由於聖路易斯的地理位置適中,噴氣式飛機約在3個小時內便可以抵達美國大陸的大多數主要城市區域。該城與全國55個城市都有直達班機,國際機場上每天起飛的班機有250多架次。

市區沿密西西比河延伸31公里。河東稱東聖路易斯,為城市的發祥地;河西稱聖路易斯,發展較遲,為城市的核心部分。兩岸之間架有多座公路、鐵路橋。東聖路易斯東北郊和聖路易斯西南郊為兩大工業區,工廠企業多沿密西西比河成帶狀分布。市中心高層建築和法國式古典建築交相輝映,街道寬闊。高達192米的不鏽鋼拱門聳立於河畔,象徵美國向西開發的門戶,為城市的主要標誌。拱門附近是著名的傑弗遜國家開發紀念館。城西有占地530多公頃的森林公園,集各種文化、娛樂和體育設施於一體,是主要遊覽地之一。多文化、教育科研機構,包括各種博物館、美術館、歌劇院和聖路易斯大學、華盛頓大學等高等學府,以及科學院等。

歷史

聖路易斯歷史中心聖路易斯歷史中心
歷史上聖路易斯是印第安人的皮毛交易集市口岸和美國最大的牛市場,後來發展為美國皮革製鞋工業的中心。1764年,法國冒險家兼商人皮爾•萊克利德從紐奧良來到聖路易斯的發祥地——密西西比河與密蘇里河的匯流處,當時法蘭西帝國日趨衰落,他抱著擺脫英國殖民者控制建立法國式的最後一座城市的願望,在密西西比河西岸建立了初期的城市雛形。為了紀念法國國王聖路易斯九世,就將該地命名為聖路易斯。從1800年後,聖路易斯出現了初期的繁榮和發展,到1850年,發展成為中等城市,人口達16.l萬多,是當時美國的第11大城市。
南北戰爭後,由於鐵路的修建,交通和工商業迅速發展,聖路易斯市成為水陸交通的樞紐和向西部地區發展的重要基地。聖路易斯市經濟腹地廣大,交通和用水條件十分優越,附近地區又有豐富的煤、鐵、石灰石和有色金屬等自然資源,為近代工業發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聖路易斯大都市地區有3000多家工業企業,是美國多種工業的集合體地區之一。因此,多樣化、專業化和現代化是聖路易斯工業最顯著的特徵。汽車製造業一度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20世紀中期以後,降為僅次於底特律的美國第二大汽車製造中心。
聖路易斯的電子儀表工業和電子技術水平相當發達,埃默森電器公司是世界上第一流的電子企業。美國最大的飛機製造公司麥克唐納--道格拉斯總部就設在這裡,世界上首先登上月球的宇宙飛船是在這裡製造的,之後還製造了多艘宇宙飛船。聖路易斯的食品工業和製鞋工業也很發達,食品工業中以生產餅乾和啤酒聞名全國。釀酒業壟斷著全國。這裡有30多家製鞋廠,為美國僅次于波士頓的第二大製鞋中心。
聖路易斯是全國最大的內河航運中心,也是全國第二大鐵路運輸的終點站,第五大航空交通樞紐和第六大卡車運輸中心。市境內的港口岸線長達116公里,在密西西比河兩岸有近百個現代化碼頭。全國有14條鐵路線匯集在聖路易斯,通過該城的鐵路占全國總里程的73%,許多重要的工業產品和原料燃料等通過這個樞紐與全國東西南北各站轉接,市區設有8個貨物裝卸場地。

地名

聖路易斯歷史中心聖路易斯歷史中心
阿根廷中西部的省。面積7.67萬平方公里。人口28.6萬(1991)。首府聖路易斯。西部和北部為山地,
南部為乾旱的潘帕斯平原。平原炎熱,山地涼爽,氣候乾燥,年降水量600-900毫米,自東向西遞減,有大片沙漠和鹽鹼地。主要河流有金托河和孔拉臘河。礦產資源豐富,有銀、瑪瑙等。森林面積達12萬公頃。經濟以林業和畜牧業為主,飼養牛、羊、豬等。河谷發展灌溉農業,主產葡萄苜蓿小麥。工業以農牧產品加工為主。

阿根廷中西部城市,聖路易斯省首府。在聖路易斯山脈南麓喬里約斯河畔,海拔765米。人口7萬(1980)。始建於1594年。商業中心,集散穀物、牲畜、木材以及瑪瑙等礦產。有食品、鋸木等工業。泛美公路和橫越安第斯山鐵路中途站,有飛機場。設有地震觀測站。

巴西東北部海港,馬拉尼昂州首府。在聖馬科斯灣和聖若澤灣之間、聖路易斯島西北岸,有鐵路連線大陸。人口18.2萬(1980)。始建於1612年。主要輸出巴巴蘇油、蓖麻籽、香料、皮革、木材等。有製糖、紡織榨油皮革水果罐頭可可加工、金屬製品、化學等工業以及漁業。有大學。市內多殖民時期教堂和其他建築物。鐵路通特雷西納和福塔萊薩。

評價

聖路易斯歷史中心聖路易斯歷史中心
17世紀末,聖·路易斯是這座歷史名城的中心,法國人建立了這座城市,荷蘭人占領並統治,在他們到來之前,城市在葡萄牙人控制之下,城市全面保留著最初的直角街道樣式。由於20世紀初期的經濟蕭條,許多著名的高質量的歷史建築保留下來,成為最具典型的伊比利亞風格的殖民地城鎮。
在由葡萄牙人統治前,聖路易斯系由法國人建城,然後被荷蘭人占領,17世紀起的歷史建築物,幾乎全都保存完善,包括數量驚人的二層樓宇、王宮,且教堂仍維持原始建築,使得城市本身即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露天殖民時期博物館。聖路易斯的歷史中心,除了已被列為國家一級古蹟接受保護,同時也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單中。

歷史中心的街道狹窄,分割成像棋盤似的,一小格一小格。多數建築都不高,牆上鋪設有隔熱作用的手繪瓷磚,幫助維持室內舒適的溫度。正是這些瓷磚讓聖路易斯亦有“瓷市”之稱。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