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瑪利亞-薩盧特教堂

聖母瑪利亞-薩盧特教堂

修道院和教堂始建於1463年,15世紀末由布拉曼特重修,聖瑪麗亞修道院牧師住宅的北牆上有達·文西於1495年至1497年間創作的壁畫"最後的晚餐"。這幅作品標誌著文藝復興時代的來臨。聖瑪利亞塞路提(Santa Maria della Salute)教堂是一幢八角形的美麗建築物。十七世紀時威尼斯慘遭鼠疫侵襲。沒死的人認為這是聖母瑪利亞的庇佑才得倖存,因此特別建造這座教堂來感謝他。二百多年來,果然不負眾願,盡責地守護著威尼斯的安全。

基本信息

簡介

教堂教堂

中文名稱: 聖母瑪利亞-薩盧特教堂
英文名稱:Santa Maria della Salute

教堂所在地: Dorsoduro市區 巴爾達薩雷·隆蓋納(Baldassare Longhena)

建造時間:1631年~1687年

門票:參觀免費,但參觀聖器室需要1.5歐元(合14元人民幣左右)

開放時間:9:00~12:00,15:00~18:00

交通:乘1號水上巴士在SALUTE站下船。

建築風格

SaluteSalute

安康聖母教堂(Chiesa di Santa Maria della Salute)是威尼斯的傑作。在1630年肆虐之際,政府決定興建此教堂獻給,由著名設計師巴爾達薩雷·隆格納設計,正式落成於1687年。

頂著巨大圓頂的正堂為正八角形,周圍有六座禮拜堂環繞著。面對著主祭壇的聖器室內有描繪舊約故事的《大衛和哥利亞》,由創作的頂棚畫及丁多托的《迦納的婚禮》等都是值得一賞的藝術佳品。安康聖母教堂有紋章的三角楣飾和牆壁的下半部重疊,由於位在大運河入口,白色的教堂看起來仿佛從大海升起,如同紅瓦屋頂之間的乳白色海浪。安康聖母教堂是威尼斯巴洛克建築的傑作。頂著巨大圓頂的正堂為正八角形,周圍有六座禮拜堂環繞著。安康聖母教堂外部大理石雕飾未修復前,張貼在教堂外的告示,或許,安康聖母教堂外掉落的天使像,也就是日漸衰敗的威尼斯城的獨特象徵。自從1797年拿破崙征服了,並以義大利語高聲宣示:“我是威尼斯公國的阿提拉大汗!”那時起,威尼斯這座盛極一時的文明之都就像一位墮落於人世間的天使,失去了往日的輝煌。而即便是衰頹的威尼斯,也對文人雅士具有著致命的誘惑,讓他們留戀於威尼斯的狹街窄巷之中,不知回返。

安康聖母教堂的基座呈八角形,上面建起了一個威尼斯風格的大圓頂。東側的祭司席上面還有一個小圓頂,兩側是一對鐘樓。根據當時的紀錄,建造這座教堂光是打地基就用了17萬根木樁。在施工中,巴爾達薩雷·隆格納遇到過諸如地基塌陷和牆壁支撐等不少難題,為了解決穩定性問題,建築師還特意發明了支撐圓頂的奇異的螺鏇造型。

穹頂巨大的安康聖母教堂是巴洛克風格的建築,它位於大運河匯入聖馬可海港之處,猶如一座海上宮殿,主導了大運河河口的空中輪廓線。卡納萊托、瓜爾迪等許多著名的畫家,都描繪過以它為主體的壯麗風景。在美國作家亨利·詹姆斯眼力,安康聖母教堂就像“一個站在沙龍門邊的貴婦……她的穹頂和渦卷裝飾、扇形邊的扶壁和雕像一起組成了一頂華麗的王冠,她那一層層列至地面的寬闊的台階就像長袍的拖裾。”

從側門裡看一眼時,灰白的教堂內部並不像教堂的外表那樣撼人心魄。可要是從平時關閉的大門往裡看,正如設計者巴爾達薩雷·隆格納所期望的那樣,視覺效果就大不一樣了。安康聖母教堂的大門只在健康節那一天打開。健康節為每年的11月21日,是為躲避和消除瘟疫而設,這一天也是人們一年中可以從正門走進教堂的日子。信徒們手持點燃的蠟燭,穿過橫跨大運河河口的船橋走向教堂。教堂淡綠色的大穹頂象徵著聖母的王冠,穹頂下巨大的渦卷形扶壁既為厚實的底座與圓頂之間提供了有機的聯繫,也加固了支撐,渦卷形扶壁使建築物的輪廓渾然一體。教堂的立面由一段台階引導,看上去就像一座裝飾華麗的凱鏇拱門,四根高大的圓柱支撐著檐口和三角楣。作為巴洛克風格的教堂建築,安康聖母教堂的外觀上(渦卷形扶壁上、三角楣上和壁龕里)也豎立著許多裝飾性的雕像。

安康聖母教堂的內部是由8根立柱圍繞的寬敞的圓筒狀空間,地面鋪著有美觀的幾何圖案的大理石,四周是一圈6個禮拜室。主祭台上裝飾著朱斯托·勒考特精心製作的一組雕像,表現聖母將威尼斯從瘟疫中解救出來;聖母聖子像居中,在聖母的左邊,代表威尼斯的高貴婦人取懇求的跪姿,而另一邊代表瘟疫的醜惡老婦人則在天使的追趕下逃竄。教堂里的繪畫傑作主要集中在位於主祭壇左側的聖器室內,其中包括提香的聖壇背壁裝飾畫《聖馬可加冕圖》和同樣由他繪製的天頂畫(表示《舊約》故事,如該隱和亞伯、亞伯拉罕和以撒、大衛和歌利亞)。聖壇的右側有丁托列托的《迦納的婚禮》,羅斯金稱讚它為“綜合了提香般豐富的色彩活動倫勃朗般強烈的光影效果而且更加果斷”。
——《歐洲大教堂》·義大利卷·威尼斯安康聖母教堂

教堂的歷史

在威尼斯的歷史上,“黑死病”曾兩度兇猛地襲擊了這個水城。一次是在1347年,在一年半的時間裡,威尼斯喪失了五分之三的人口。第二次是在1630年,“黑死病”又突襲了威尼斯和瀉湖地區,奪去了45000人的生命(相當於當時威尼斯的三分之一的人口)。1630年的爆發後,威尼斯人向聖母瑪利亞求救,威尼斯共和國立下誓言:如果聖母能將威尼斯從這場劫難中解救出來,就將專門為她建造一座教堂。瘟疫過去後,元老院於1631年決定兌現自己的誓言,開始競選新教堂的建築師,並要求這個工程“既不要花費太高,又能給人好印象”。在給新教堂命名時還加入了含有健康和救贖意義的“salute”,以感謝聖母庇佑他們擺脫瘟疫的侵襲。年僅33歲的巴爾達薩雷·隆格納在競選中獲勝,受命設計這座教堂。新教堂建造的時間長達56年,直到巴爾達薩雷·隆格納去世後的5年(1687年)才告落成。

建築師簡介

巴爾達薩雷·隆蓋納(1598~1683),義大利威尼斯傑出的藝術設計師,建築師,設計過著名的聖母安康教堂,在85歲時去世。他擅長於巴洛克式風格的建築設計,對哥德式建築風格也有所了解
教堂內的作品。

聖母安康教堂內有許多著名的藝術作品,例如提香的《聖馬可加冕圖》,丁托列托的《迦納的婚禮》等。

丁托列托——《迦納的婚禮》

作者:丁托列托維洛內些
作畫時間:1563年
畫布:畫布
現收藏於:安康聖母教堂,復件在巴黎大羅浮宮博物館
和維洛內些(Veronese)(1528-1588)是際提香之後,威尼斯畫派最具代表性畫家。早期深受提香之影響’並且頃向於矯飾主義,從1560年起開發出一種原創性的繪畫語言,在豐盛華麗的巴洛克形式與色彩里,大方的展現威尼斯人們富裕繁榮的美好生活,於宏偉壯麗之建築物中,通過他戲劇性布置、描繪,更加上金碧輝煌之色彩,呈現出一種卓越完美的繪畫世界,進而啟開豐盛的巴洛克繪畫藝術之大門。其最為著名的這幅迦訥的婚禮之傑作,深受德拉克洛瓦、馬奈和塞尚的讚賞。
迦納的婚禮巨大而精彩華麗的圖畫是法國羅浮宮美術館中最大的一幅,當人們面對它時,無形中也被邀請參與隆重的盛會,遨遊在文藝復興之時空領域裡,與畫中人物共飲喜筵,聆聽抒情的音樂,共度美好時刻。這幅巨大的畫終結了文藝復興的藝術,同時也開啟豐盛的巴洛克藝術之新紀元。在富麗堂皇的色調和雄渾風格中,生動的展現文藝復興時,威尼斯人富裕而美好的生活情景。在這充滿歡騰之130個參與隆重婚宴的人物中,救世主-耶穌及聖母都受邀參與盛宴,就坐在正中央,就在這兒耶穌基督在聖母之指示下,把水變成美酒與大家豪飲分享。在左邊桌上人們找到一些當時歐洲各國之國王、皇后、王子,都穿著盛裝來參與威尼斯人豪華的盛宴,如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奧地利國王阿斯蒲瑞、法蘭西皇后、英國皇后瑪麗亞、神聖羅馬帝王查理金特及名詩人柯隆納等等人。在此維納內些似乎要說明,歐洲各地的皇親國戚都來威尼斯參與耶穌的宴會,同時這些身穿華麗服飾的人物成為新娘與新郎,就為此畫愛媚的主題。那注意的閱讀這是一幅宗教畫嗎?確實這是世俗生活的一部份,這種婉轉的宗教情操之繪畫,是自由開放之威尼斯繪畫的傳統。
此外,在歡騰的婚宴之右席上人們找到訂製這幅大畫的那些富有的本篤會修士們。而宴席前面一群聚精會神演奏的音樂家們,都是當時威尼斯畫派之名畫家們:坐在前面穿著白色華麗服飾正專注演奏低音古提琴的是畫家本人,旁邊穿著大紅禮服演奏低音大提琴的是其老師提香,在畫家後面演奏小提琴的是丁多列托,其後面吹號角的是巴沙諾。除此之外還有穿梭其中忙碌的侍奉人員和溫馴之小狗,形成戲劇性之歡騰熱鬧場面。在這垂直與平行線的謹嚴構圖中,左右以莊嚴雄渾的威尼斯建築物來伸展透視空間,正中央由一條陽台的平行線化分為二,下面是歡騰的婚宴,陽台上面是之主廚們正在垛魚切肉和忙得不可開交的侍奉者群,構成系列生動的畫面,暖和幾何建築形式。那夾在幾何建築物中’一塊藍天僻壤的威尼斯天空啟開無限的空間,它恰好和前景的深沉華麗色調形成對比,精彩的展現威尼斯宏偉華麗,最為盛大的宴會。

提香——《聖馬可加冕圖》

(教堂內另外一件著名藏品)
作者:提香
種類:油畫

作畫時間:17世紀左右
現在所在地:聖母安康教堂
這是提香的一幅作品,教堂里的繪畫傑作主要集中在位於主祭壇左側的聖器室內,其中包括提香的聖壇背壁裝飾畫《聖馬可加冕圖》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