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列納-霍拉地聖約翰內波穆克朝聖教堂

澤列納-霍拉地聖約翰內波穆克朝聖教堂

在離摩拉維亞的薩扎瓦河畔不遠的澤列納-霍拉(綠山)上,坐落著以聖約翰·內波穆克的英名命名的朝聖教堂。這座花費13年建造的教堂是歐洲最大的現代教堂,它可以同時容納7200名朝聖者,相鄰的室外廣場更可以容納30000人。螺鏇形貝殼般的平面在提供公共集會的同時保留了個人私密性。除其巨大的尺度外,建築有意地迴避傳統意義上的紀念性:它低矮彎曲的體量依山就勢,與村鎮自然銜接;綠色的銅皮屋頂融入義大利南部的田園風光。聖約翰·內波穆克的英名命名的朝聖教堂建於18世紀初,被設計為星型式樣,是建築巨匠揚·布拉澤伊·聖蒂尼大師的舉世之作,是新哥德式與巴洛克式相結合的獨創。

簡歷表

澤列納-霍拉地聖約翰內波穆克朝聖教堂澤列納-霍拉地聖約翰內波穆克朝聖教堂
中文名稱:澤列納-霍拉(綠山)的內波穆克聖約翰朝聖教堂

英文名稱:ThePilgrimageChruchofStJohnofNepomukatZelenaHora

國家:捷克

所屬洲:歐洲

編號:524-004

1994年根據文化遺產評選標準C(IV)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基本簡介

澤列納-霍拉地聖約翰內波穆克朝聖教堂澤列納-霍拉地聖約翰內波穆克朝聖教堂

教堂建築始建於1719年,1722年完工。該教堂是一個舉世無雙的巴洛克-哥德式的建築。它由著名建築大師聖蒂尼精心設計。它的平面構成了一個十邊形的圓:五個橢圓形的小禮拜堂和五個三角形的小禮拜堂在平面圖中交替在教堂四周圍成一圈。之所以選擇“五”這個數字,是因為傳說約翰·內波穆剋死去後的聖體上出現了五顆星的緣故。禮拜堂的外景是典型的歌德風格。教堂周圍建有十個小禮拜堂,它們屬於這個十邊形大教堂的一部分。這些小禮拜堂也是用於朝聖的。尖形拱門將橢圓形的禮拜堂與教堂的中殿連線起來。十根柱子支撐的中央圓頂將中殿構築成弓形。牆壁裝飾灰泥選用了相互交錯的紋理,提示人們欣賞聖蒂尼大師設計的網狀拱頂。教堂東面的主神壇是一個很高的拱廊。它的頂部可觸及三層畫廊的天花板。主神壇上方五個天使的雕塑和四個福音使者的雕塑是約翰·帕維爾·切基保爾的作品,他是來自於赫魯迪姆的雕刻家,在1725年-1784年間完成了這些作品。在神壇上方有三個天使舉著一個嵌有五顆星的球,球上雕刻著約翰·內波穆克的像。這座雕像的雕刻者是里霍爾·特恩尼。

澤列納-霍拉地聖約翰內波穆克朝聖教堂澤列納-霍拉地聖約翰內波穆克朝聖教堂

傑克·戴斯巴基是另一幅鍍銀的約翰·內波穆克雕像刻品的雕刻者,遺憾的是,這幅雕像在1784年失蹤了。約翰·內波穆克教堂現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單中。城鎮的代表們正商討著一件有趣的事。他們認為應該砍掉教堂周圍的樹,這樣,在遠處就可以看見宏偉的教堂。當約翰·內波穆克墓地對外開放時,有人發現了一塊完整的東西,後來被鑑定為是舌頭。這個發現和約翰·內波穆克將被神聖化的事實促成修道院院長瓦茨拉夫·維扎姆盧瓦建了一個教堂,用來祭奉新。據傳,約翰·內波穆克的神學教育來自於內波穆克的一個教堂,第一個去澤達的修道士就來自那個教堂。約翰·內波穆克教堂建在一個小山上,這個小山有時被稱為切爾尼·萊斯(黑森林),有時被稱為斯特爾馬·霍拉(峭石)。它的名字“安·澤列納·霍拉”來自於內波穆克的澤列納·霍拉。約翰·內波穆克教堂於1994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目錄。

地理位置

澤列納-霍拉地聖約翰內波穆克朝聖教堂澤列納-霍拉地聖約翰內波穆克朝聖教堂--朝聖教堂
捷克共和國(CzechRepublic),面積78866平方公里,人口1020萬(2004年),歐洲中部的內陸國。與奧地利、德國、斯洛伐克、波蘭接壤。地處北溫帶,受海洋氣候影響較大,年均氣溫7.5℃。捷克地處歷史上的波希米亞地區,多數為斯拉夫人,信奉羅馬天主教。捷克原為奧匈帝國的工業區,當時70%的工業集中在此。以機械製造、工具機、動力設備、船舶、汽車、電力機車、軋鋼設備、軍工、輕紡為主,化學、玻璃工業也較發達。紡織、製鞋、啤酒釀造均聞名於世。捷克是啤酒生產大國,人均啤酒消費量位居世界榜首,被譽為“杯之王”的水晶器皿是捷克人民的驕傲。捷克處在三面隆起的四邊形盆地,土地肥沃。境內最長的河流是伏爾塔瓦河,流經布拉格。全國丘陵起伏,森林密布,風景秀麗。因為其很少經歷戰爭,完好的保存了13-14世紀的許多文化遺產,是被旅遊者用多少美麗辭彙讚美的國度,是多少人心目中永遠的旅遊目的地。到2003年,在近八萬平方公里的國度里,捷克境內已有12座城市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遴選的世界文化遺產,其中有:布拉格歷史中心;克魯姆洛夫歷史中心特爾奇歷史中心;澤列納-霍拉的內波穆克聖約翰朝聖教堂;歷史名城庫特納-霍拉聖巴拉巴教堂及塞德萊茨的聖母瑪利亞大教堂萊德尼采和瓦爾季采文化景觀;霍拉肖維采古老村落克羅姆涅日什花園和城堡利托米什爾城堡三位一體聖柱布爾諾的圖根哈特別墅特熱比奇猶太區及聖普羅科皮烏斯大教堂。捷克還有眾多的中世紀古蹟,自然保護區,風景區,從十五世紀開始建設的多個風景如畫的溫泉療養勝地,滑雪中心;有史麥塔納、卡夫卡、木偶劇、黑幕劇,捷克以其特有的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自然資源、藝術創作,深受全球旅遊愛好者的青睞。

結構歷史

澤列納-霍拉地聖約翰內波穆克朝聖教堂澤列納-霍拉地聖約翰內波穆克朝聖教堂
在澤列納-霍拉(綠山),離摩拉維亞的薩扎瓦河畔日賈爾不遠,坐落著這座以內波穆克聖約翰的英名命名爾建起的朝聖教堂。它建於18世紀初,被設計為星型式樣,是建築巨匠揚·布拉澤伊·聖蒂尼大師的舉世之作,是新哥德式與巴洛克式相結合的獨創。澤列納-霍拉(綠山)的內波穆克聖約翰朝聖教堂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巴洛克-哥德式相結合的建築,是由著名的建築師聖蒂尼設計而成。其平面圖構成是一個有十邊形的圓。五個橢圓形的小禮拜堂和五個三角形的小禮拜堂在平面圖中交替出現,分別圍繞於教堂的四周。21世紀,城鎮的代表們正商討著一件有趣的事。他們認為應該砍掉教堂周圍的樹,這樣,在遠處就可以看見宏偉的教堂。

當約翰·內波穆克墓地對外開放時,有人發現了一塊完整的東西,後來被鑑定為是舌頭。這個發現和約翰·內波穆克將被神聖化的事實促成修道院院長瓦茨拉夫·維扎姆盧瓦建了一個教堂,用來祭奉新神。據傳,約翰·內波穆克的神學教育來自於內波穆克的一個教堂,第一個去澤達的修道士就來自那個教堂。約翰·內波穆克教堂建在一個小山上,這個小山有時被稱為切爾尼·萊斯(黑森林),有時被稱為斯特爾馬·霍拉(峭石)。它的名字“安·澤列納·霍拉”來自於內波穆克的澤列納·霍拉。教堂建築始建於1719年,1722年完工。該教堂是一個舉世無雙的巴洛克-哥德式的建築。它由著名建築大師聖蒂尼精心設計。它的平面圖構成了一個有十邊形的圓。五個橢圓形的小禮拜堂和五個三角形的小禮拜堂在平面圖中交替在教堂四周圍成一圈。之所以選擇“五”這個數字,是因為傳說約翰·內波穆剋死去後的聖體上出現了五顆星的緣故。禮拜堂的外景是典型的歌德風格。教堂周圍建有十個小禮拜堂,它們也屬於這個十邊形修道院的一部分。這些小禮拜堂和教會禮拜堂相匹配,也是用於朝聖的。

尖形拱門將橢圓形的禮拜堂與教堂的中殿連線起來。十根柱子支撐的中央圓頂將中殿彎成弓形。二層有很多畫廊與一層的禮拜堂和三層的畫廊相呼應。牆壁灰泥裝飾用了相互交錯的紋理,提醒遊客們欣賞聖蒂尼大師設計的網狀拱頂。教堂東面的主神壇是一個很高的拱廊。它的頂部可觸及三層畫廊的天花板。主神壇上方五個天使的雕刻品和四個傳福音者的雕刻品是約翰·帕維爾·切基保爾的作品,約翰·帕維爾·切基保爾是來自於赫魯迪姆的雕刻家,他在1725年-1784年間雕刻了這些作品。在神壇上方有三個天使舉著一個嵌有五顆星的球,球上雕刻著約翰·內波穆克的像。這座雕刻像的雕刻者是里霍爾·特恩尼。傑克·戴斯巴基是另一幅鍍銀的約翰·內波穆克雕像刻品的雕刻者,遺憾的是,這幅雕像在1784年失蹤了。約翰·內波穆克教堂現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單中。

建築特點

澤列納-霍拉地聖約翰內波穆克朝聖教堂澤列納-霍拉地聖約翰內波穆克朝聖教堂
這座花費13年建造的教堂是歐洲最大的現代教堂,它可以同時容納7200名朝聖者,相鄰的室外廣場更可以容納30000人。螺鏇形貝殼般的平面在提供公共集會的同時保留了個人私密性。除其巨大的尺度外,建築有意地迴避傳統意義上的紀念性:它低矮彎曲的體量依山就勢,與村鎮自然銜接;綠色的銅皮屋頂融入義大利南部的田園風光。寬敞的前部廣場使人回想起了坐落在地形中的古希臘劇場,人工景觀與自然世界共生。有機的建築形態被從中央祭壇發散出的一系列石拱券打破,建築師運用先進的結構理論和計算機輔助切割為這種傳統材料帶來了革新,荷載被均勻分配到各個部分,同時結構性能的可控性更強。這21個拱券滿足了不同跨度的需要,最大50米的跨度創造了有史以來石拱券之最。這些石拱券在內部通過不鏽鋼繩索得以加強,纖細的金屬龍骨向上伸出支起銅鐵皮屋頂,屋頂疊錯的鱗片仿佛巨大的龜殼。室內選材朴實,傳達了肅穆而開放的氛圍,室內外空間通過簡潔的玻璃牆劃分,消解了神聖與世俗之間的物理界限。整座教堂通過探索石材和光線的運用、建築與環境的關係等達到了靜謐而卓越的效果。

建築藝術

澤列納-霍拉地聖約翰內波穆克朝聖教堂澤列納-霍拉地聖約翰內波穆克朝聖教堂--朝聖教堂
建築牽涉到功能、技術、工業、經濟、文化和藝術等多個方面,建築的革新也是多方面的,在20世紀上半期出現了很多流派和不同風格的建築樣式。20世紀初,在德國和奧地利先後產生了表現主義,一切都出自藝術家的主觀表現,目的是引起觀眾情緒上的激動,這一派建築師往往採用奇特、誇張的建築形體來象徵某種時代精神。德國建築師孟德爾頌(1887—1953年)在20年代,設計過一些表現主義建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1919—1920年建成的波茨坦愛因斯坦天文台。荷蘭表現派的住宅甚至把外觀處理得使人聯想起荷蘭人的傳統服裝和木鞋。未來派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首先在義大利出現的文藝流派,它對現代生活的運動、變化、速度、節奏表示欣喜,他們否定一切文藝規律和傳統,宣稱要創造一種全新的未來的藝術。義大利的未來主義者桑·伊利亞(1888-1917年)所設計的圖樣中都是高大的階梯形的樓房,電梯放在建築物外部,林立的樓房下是川流不息的汽車、火車,分別在不同高度上行駛,他雙子塔說:“應該把現代城市建設改造得象大型造船廠一樣,既忙碌又靈敏、到處都是運動,現代房屋應該造得象大型機器一樣。”
澤列納-霍拉地聖約翰內波穆克朝聖教堂澤列納-霍拉地聖約翰內波穆克朝聖教堂
風格派與構成派的代表是荷蘭的建築師奧德·里特韋爾等。他們認為最好的藝術就是基本幾何形體的組合和構成。風格派有時又被稱為“新造型派”,他表現在建築造型裝飾,最能代表風格派特徵的是里特韋爾設計的椅子,象蒙德里安的繪畫,運用水平和垂直線構成紅、黃、藍三色。他還設計了著名的荷蘭烏德勒支地方一所住宅,運用簡單的立方體,橫豎直線,玻璃等組成的建築。這個派熱衷於幾何形體空間和色彩的構圖效果。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創造現代建築的任務被提到日程上,湧現出一批思想敏捷,而且具有一定建築經驗的建築師,在前人革新實踐的基礎上,提出比較系統而徹底的建築改革主張,代表人物是德國的格羅皮烏斯,密斯·凡·德·羅和法國的勒·柯布西耶等。格羅皮烏斯的代表作是1926年設計建造的德國鮑豪斯學院校舍。“鮑豪斯”是德國現代建築師格羅皮烏斯在魏瑪籌建的一所培養新型設計人才的工藝學校的簡稱。這所學校採用一套有特色的新的教育方針和方法,曾培養了一批傑出的現代派藝術大師,是西方激進的藝術流派搖籃。鮑豪學院建築主要特點是,把建築物的實用功能作為建築設計的出發點,按照各部分的實用要求互相聯繫,突出它們各自的位置和體型,他還採用各種形體的對比手法,如大小、長短、虛實、透明與不透明、厚薄等,產生清新活潑的美感,顯得單純樸素、富有變化,給人以獨特的印象。

建築背景

澤列納-霍拉地聖約翰內波穆克朝聖教堂澤列納-霍拉地聖約翰內波穆克朝聖教堂
在離摩拉維亞的薩扎瓦河畔不遠的澤列納-霍拉(綠山)上,坐落著以聖約翰·內波穆克的英名命名的朝聖教堂。它建於18世紀初,被設計為星型式樣,是建築巨匠揚·布拉澤伊·聖蒂尼大師的舉世之作,是新哥德式與巴洛克式相結合的獨創。教堂建築始建於1719年,1722年完工。該教堂是一個舉世無雙的巴洛克-哥德式的建築。它由著名建築大師聖蒂尼精心設計。它的平面構成了一個十邊形的圓:五個橢圓形的小禮拜堂和五個三角形的小禮拜堂在平面圖中交替在教堂四周圍成一圈。之所以選擇“五”這個數字,是因為傳說約翰·內波穆剋死去後的聖體上出現了五顆星的緣故。禮拜堂的外景是典型的歌德風格。教堂周圍建有十個小禮拜堂,它們屬於這個十邊形大教堂的一部分。這些小禮拜堂也是用於朝聖的。尖形拱門將橢圓形的禮拜堂與教堂的中殿連線起來。十根柱子支撐的中央圓頂將中殿構築成弓形。牆壁裝飾灰泥選用了相互交錯的紋理,提示人們欣賞聖蒂尼大師設計的網狀拱頂。教堂東面的主神壇是一個很高的拱廊。它的頂部可觸及三層畫廊的天花板。主神壇上方五個天使的雕塑和四個福音使者的雕塑是約翰·帕維爾·切基保爾的作品,他是來自於赫魯迪姆的雕刻家,在1725年-1784年間完成了這些作品。在神壇上方有三個天使舉著一個嵌有五顆星的球,球上雕刻著約翰·內波穆克的像。這座雕像的雕刻者是里霍爾·特恩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