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特產

茌平圓鈴大棗,有兩千多年的栽培歷史。 縞,是一種用蠶絲織成的素白絲綢,因產於東阿,故名“阿縞”。 八批果子,是一種油炸小食品,為聊城“五大名吃”之一。

魯西黃牛

魯西黃牛,產於魯西平原,聊城飼養較多,是我國有名的役肉兼用牛種之一,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這種牛體驅高大,結構緊湊,肌肉發達,前身較寬厚,背腰寬平,毛色由棕紅到淺黃不一以黃色居多。多數牛具有完全或不完全的“三粉”特徵。即眼圈、口輪、腹下及四肢內側為粉色。通常人們依據它們體型上結構的差異,分為高轅牛(大型)和抓地虎(小型)以及中間型三種類型。高轅牛體驅高大,四肢開闊,側望之近似正方形,行走迅速,步幅較大,適宜輓車運輸。抓地虎個體較矮。身驅較長,四肢粗壯,側望之近似長方形,步幅較小,速度較慢,但挽力和持久力較大,適於農田耕作。中間型牛兼有兩者的特徵。
魯西黃牛具有役、肉兼用的優良生產性能。歷史上就是當地農業生產的主要畜力。成年公牛體重500-700公斤,母牛300-500公斤,閹牛510公斤。在一般飼養條件下.出肉率高達50—55%,為我國牛中之冠。該牛耐粗飼,肥率性好,肉質細嫩.鮮美可口,肌肉脂肪層均勻分布,呈大理石狀,有“五花三層肉”之稱。因常作肉牛出口,故又稱“菜牛”。
近幾年,該牛種經培育,後代向肉役兼用方向發展,利用價值極大。

圓鈴大棗

茌平圓鈴大棗,有兩千多年的栽培歷史。因鮮果形似圓鈴故名。素以個大核小、脆甜、味美可口著稱,歷史上列為上等貢品。每到秋收季節,民眾多漬制醉棗(也稱酒棗);將鮮棗蘸酒後,密封於壇罐中,待春節啟封,頓時清香滿室,沁人心脾,棗子紫紅光亮,脆甜鮮美,酒香醇厚,別有風味。除鮮食外,還可蒸熟去核製作棗泥,磨細加糖制棗醬,還可做蜜棗和罐頭等。鮮棗曬乾稱紅棗,色澤鮮艷,體乾肉厚,可生吃,可去核炒制“酥棗”,可製做棗糕、棗卷子、棗米飯、粽子和棗窩窩等食品。鮮棗熏製成烏棗,香甜俱佳,更增風味。烏棗有金絲、銀絲之分。銀絲清香爽口,金絲甘甜如蜜。
茌平圓鈴大棗,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豐富的糖、脂肪、維生素C、碳水化合物及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份。棗自古以來入藥,性甘平,入心脾二經,有滋心潤肺、和胃健脾、養血益神等功能,常用於治療肝炎、貧血、高血壓、脾胃虛弱、肺虛咳嗽、消化不良、過敏性紫癜、血小板減少等病症。

茌平黃花菜

茌平黃花菜色鮮味美,微甜中透出一股清香,茌平黃花菜營養豐富。據化驗,100克黃花菜含有胡蘿蔔素3.44毫克、核黃素O.14毫克、尼克酸4.1毫克,還含有蛋白質、無機鹽、鈣、磷、鐵、糖類及人體所需的多種胺基酸,它與捲心菜相比,維生素含量高10倍,礦物質的含量高3倍以上,比西紅柿、菠菜、白菜的營養價值都高。其葉、根、莖、花均可入藥,有鎮靜解憂的獨特療效,故又稱“安神菜”。
茌平黃花菜(乾製品)既耐儲藏,又便於運輸,是調節市場蔬菜淡季、支援城市的優良菜種之一。《茌乎縣誌》載:“黃花菜收後焙而乾之,打包外運,暢銷京滬。”現在茌平黃花菜年產約數十萬斤,暢銷國內市場,還遠銷東南亞、歐、美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際市場上享有“金條”之美稱。

空心琉璃九子

空心琉璃丸子是東昌府的傳統甜菜。琉璃丸子有空心、實心、皮餡混凝土合、包皮鎮餡等十幾個品種。空心琉璃丸子因其色、香、型佳倍受魯西人寵愛。
做一個8寸盤的空心琉璃丸子,可用麵粉2兩,白面糖3兩,蛋黃1個,食油2斤(耗油2兩)、味素少許。製作時.一要沸水燙麵,攪成糊狀,涼後摻入蛋黃攪勻;二要油炸空心,軟火挺身,硬火抽空,嚴防火過放“炮”;三是披掛琉璃,觀糖識火,適時下丸,離火顛翻。
成型的空心琉璃丸子,紀如一顆顆鑲金裹玉的大珍珠,金黃透明,閃閃發光,玲瓏圓潤。吃起來酥脆香甜,入口生津,不僅可飽口福,還能給人以美好的藝術享受。

高唐烏棗

熏棗,也稱黑棗或烏棗。
棗樹是高唐的傳統經濟樹,村村有棗林,戶戶有棗樹。又因高唐水甘地肥,所產棗子肉厚,皮薄、個大、核小、色鮮、味甜。收穫後除乾存、醉棗之外,熏制黑棗也有數百年歷史了。據《縣誌》載:“每 棗熟之際,土人取其實,木屑熏制數次,名曰‘黑棗’,銷路頗暢。”現在清平鎮仍有百餘家季節性熏棗作坊。產品行銷江南和港澳、日本等地。
熏制黑棗,工藝複雜,將熟透、鮮紅之大棗,洗淨後煮成半熟,入特製棗窯,以暗火煙燻之。燻烤一天一夜後,涼一天一夜.然後再熏一天,晾一天,往復三次,費時六天,該工序曰“三次窯子六遍火”。出窯的黑棗紋細如花,烏紫明亮,將棗掰開,肉斷絲連。絲色白者,曰銀絲烏棗,清香爽口;絲色黃者,曰金絲烏棗,甘甜如蜜。黑棗除含糖量高、棗皮已酥薄可消化吸收外,還富有蛋白質,有機酸和多種維生素,故有補血養胃,健脾益神,保肝穩壓的功能,是理想的增壽滋補品。

冠縣鴨梨

鴨梨為冠縣主要土特產之一,尤以蘭沃鄉所產鴨梨最為有名。
冠縣鴨梨具有個大核小皮薄、肉嫩質細且脆、味甜汁多且濃、果面潔淨光滑、果形端正、石細胞少、營養豐窗及耐貯藏等優點。刀切汁液即滴,食後清香滿口,是抑膩醒酒佳品。可生食,也可加工罐頭和釀製飲料及調料。鴨梨還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等藥物功能,經常食用,可清胃敗火,利脾潤肝。對傷津煩渴、肺熱咳嗽、目赤喉腫、腸乾便秘等症療效更為顯著。
史料記載.冠縣鴨梨已有500多年的栽培歷史。建國以後,黨和政府通過多種渠道培養科技人員,加強梨樹的品種改良和科學管理,不僅使鴨梨個頭增大,產量提高,果形變美,果面潔淨,而且擺脫了收成靠天的局面.基本上實現了連年穩產高產。產品不僅銷往上海、天津、遼寧、黑龍江、河北、湖南、江西等省市.而且遠銷東南亞各國。

阿縞

縞,是一種用蠶絲織成的素白絲綢,因產於東阿,故名“阿縞”。
據史料記載,阿縞起於三代,至春秋戰國時出具規模。《史記.李斯列傳》:“阿縞之衣,錦繡之飾。”徐廣曰:“齊之東阿縣,繒帛所出。”到了三國時期,東阿仍是桑麻主要產區,故東阿王曹植《社頌序》曰:“田則一州之膏腴,桑則天下之甲第。”隋唐之際,阿縞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並由於運河的開通傳入江南,又由於絲綢之路的開通輸入西域。據最新研究資料表明,“絲綢之路”的貨源應在山東。而東阿又是山東絲綢業的重要產地,阿縞與魯縞並駕齊驅。
阿縞質地上乘,主要取決於東阿土壤肥沃,水質優良。據有關部門檢測,餵東阿桑葉產出的蠶繭,每隻可抽絲1500米,比全省各地所出蠶繭抽絲平均長200米。在當地改革開放的市場經濟形式下,東阿人民發掘阿縞優勢,再創輝煌。

牛店炸魚

牛店炸魚為東阿特產。呈金黃色,外酥里嫩,香脆可口,放7天而不綿,聞名於魯西城鄉,深受當地民眾歡迎。
牛店炸魚為牛店鎮南街廚師張志新首創,至盡已有百餘年的歷史。早在30年代,炸魚技術傳給了常氏。常氏在繼承師法的基礎上,又實踐創新,技術不斷提高,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牛店“常氏炸魚”。
牛店炸魚的製作工藝,是將二寸許的小魚破肚取腸除鰓,洗淨,加上鹽、花椒麵、料酒等醃製一小時,晾乾浮水;然後將浸泡一天的小米(用涼水)磨成糊,加入適量的發酵粉進行發酵,待發至八成即糊內有小孔時,摻兌三分之一的新米糊,並加入麵粉與鹼少許和勻;再加入少許花椒麵、鹽、料酒調拌好,將醃製的小魚逐個掛上糊,一個個放入燒至6成熟的炸油鍋內,炸至呈金黃色時撈出晾透;再放入7成熱的油中用慢火炸酥撈出,控淨油即可食用。據傳,關東有一牛店籍人,回鄉探親,離鄉時帶上一包常氏炸魚,由於路途遙遠,7天才到家中,打開包品嘗炸魚,香酥如初。後來,這人重返故里,盛傳牛店炸魚奇特,“牛店炸魚放7天不綿”的美名由此傳開。

黃河鯉魚

黃河鯉魚自古以來即為中國鯉魚之正宗,產於黃河之中。因形色可愛,又善跳躍,向來被人們視為吉祥之物。民間關於鯉魚的傳說、掌故很多,如鯉魚跳過玉皇大帝設的龍門而被封為河神海王;姜太公垂桿釣鯉而拜師受政;孔子生子,魯昭公賜鯉,孔子則以鯉為子取名;乾隆賞鯉等等。唐代大詩人李白還寫下了:“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的詩句。

陽穀布袋雞

布袋雞源於宋代陽穀。據說,是獅子樓名菜。有一次,西門慶在樓上喝酒,要了四道菜,其中就有鸞鳳下蛋(布袋雞)。正上第三道菜時,武松一手提刀,一手提著潘金蓮的人頭闖上樓來,一刀結果了罪惡多端的西門慶。
陽穀布袋雞做法和魯菜布袋雞不同,在出骨造形方面有獨到之處。它採取後出骨方式.從尻部將全身骨架大小腿、翅骨取出,裝上各種配料。經燒、扒而成。
成名布袋雞抿折翅,彎彎脖,如雞打戀窩,外形完整,雞內無骨,腹背豐滿,吃時用筷子按即下“雞蛋”,敷名“鸞鳳下蛋”。

陽穀烏棗

烏棗亦稱熏棗、焦棗,是陽穀縣的傳統土特產。1936年修《陽穀縣誌》在“特產·烏棗”中記述道:“邑為產棗之區。(烏棗)用鮮棗加火熏制,手術特精。遠銷南省,歲以數萬袋計,獲利甚巨。近時局之變,棗業亦多變化,然每年製造仍復不減。”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陽穀縣烏棗生產不斷發展。1979—1986年僅外貿部門即收購231.43噸供應出口,暢銷港澳及東南亞等地。
烏棗系選用熟透鮮紅棗,經水煮、窯熏、陰晾等工藝精製而成;僅窯熏一道工序,即要反覆三次,費時六天(每次燻烤一天一夜、晾一天一夜再放入重熏。燻烤中每12小時要翻弄一遍),經“三次窯子六遍火”方算過關。烏棗製成後,色澤烏紫明亮,花紋細密,並帶有特殊的香甜味。

臨清獅貓

稀世珍獸臨清獅貓,是由臨清市回民用波斯貓雜交選育的,已有百餘年的歷史。據《臨清縣誌》記載:“獅貓比尋常者較大,長毛拖地,色白如雪,以鴛鴦眼者為貴,最佳者每對價值百元,北街回民多畜。”著名畫家曹克家說,世界動物“只有山東臨清有異眼貓”。
獅貓有4種,從毛色上分主要有:白獅貓、黑獅貓、花獅貓、鞭打繡球貓。其中黑獅貓最為珍貴。據1986年調查統計,臨清市內的太平、桃園、福德、白布巷等18個街道,飼養獅貓戶300餘,計有近500隻,加上散布飼在各處者,約計有近千隻。
各種獅貓毛長而柔軟,頭小眼圓,耳小腿短,腰圓尾粗。腮與頭部的毛則更長更柔。獅貓喜潔淨,善跳躍.行動敏捷,小巧玲瓏.嫵媚溫順,很像一頭可愛的小獅子。觀賞價值較高。北京、上海、天津、濟南、青島等市動物園內皆有飼養。

臨清健腦補腎丸

山東臨清華威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健腦補腎丸,由多味中藥製成。有大補元氣、溫補命門的人參、鹿茸、狗腎、肉桂,有養血安神、益智健腦的當歸、棗仁、遠志、有強腰、澀精的杜仲、川牛夕、金櫻子,有理氣行滯、化濕健脾的砂仁、豆蔻,有清熱解毒、抑毒抗菌的雙花、連翹。故此丸溫而不燥,補而不滯,無副作用。
該產品主要用於神經衰弱、健忘失眠、頭暈目弦、耳鳴心悸、腰膝酸軟、腎虧遺精等症,具有健腦益氣、補腎強精的功效。1980年以來連續10年被評為省優質產品,並獲省“著名商標”證書。1985年12月被評為國家醫藥局優質產品,1992、1997年在中國國際醫療保健精品博覽會上二次榮獲金獎。1999年獲發明專利證書。

茌平白蓮藕

茌平縣博平鎮南蓮池的白蓮藕,栽種歷史久遠,多種植於坑塘。近年來,隨著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配套完善,白蓮藕才由坑塘種植擴展為大面積淺水種植,大幅度提高了經濟效益。
白蓮藕,桿莖較短,葉幅圓整,荷花潔白,每至夏季,藕田荷花盛開,清香撲鼻,令人賞心悅目。白蓮藕質地細密,皮薄肉厚,節短色白,微甜而脆,含纖維少,含澱粉高。可涼拌亦可炒食。涼攔清脆香嫩,炒食甘滑可口,歷代常做貢品。南蓮池白蓮藕還有區別其他藕的一個特點,即藕十孔。

茌平剪紙

茌平剪紙風格獨特,自成一派。其特點是不打底稿,也不用刀刻筆描,只需一把剪刀,摺疊彩紙,動剪成形。所剪花鳥人物,造形簡煉,線條粗獷,形象傳神,栩栩如生。
茌平剪紙源於生活,再現生活,鄉土氣息濃郁,反映喜慶、吉慶如意的題材較多。逢年過節,多剪“白蓮紅魚”,象徵五穀豐登,吉慶有餘;新婚嫁娶,則用“鴛鴦戲水”,祝願夫妻相敬如賓,白頭偕老。中國共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剪紙藝人創作了“責任制好”、“喜摘新棉”等反映改革現實的作品。1982年10月山東省民間美術展覽中,茌平剪紙展出了64幅,占展出總數的1/3,其中有8幅作品進京展出。山東省美術館、中央民間美術博物館共收藏茌平剪紙80多幅。
茌平剪紙材料方便,簡單易學,已成了全縣婦女的一項十分廣泛的文化活動。上至八旬的老太太,下至十五六歲的小姑娘,幾乎都有一手嫻熟的剪紙技術。

玉皇李子

玉皇李子是以桃或杏作砧木嫁接李子苗而成的一種李子,主要分布在今東昌府區西部鄭家鄉一帶.已有300多年的栽培歷史。據《堂邑縣誌》記載,清朝初年,鄭家鄉小屯村有個叫劉傳魁的貢生,曾把此種李子進貢給皇帝,故得名為“玉皇李子”。
玉皇李子樹形多為自然半圓形,樹體矮小緊湊,適於密植。它適應性強。玉皇李子自花授粉能力強,成花容易,幼樹生長快,用杏樹作砧木的壽命可達60年一80年以上,5年即進入盛果期,單株產量175—200公斤。玉皇李子果實外觀艷美,呈圓球形,平均縱徑4—6厘米,橫徑4—5厘米,單果平均重62克,最大可達85.7克。果皮呈金黃色,肉質細膩,核小,可食率高達95.6%.水分占87.2%。經省果樹研究所測定分析,可滴定酸占1.03%,100克果肉含維生素C5.72毫克、胡蘿蔔素5.54毫克,果實總含糖量11.6%,且汁液多,香氣濃。鮮食品質極優、加工容易。可製作罐頭、果脯、果汁。

魏氏熏雞

被老舍先生譽為“聊城鐵公雞”的魏氏熏雞.是北關魏永泰於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創製,迄今已有180餘年的歷史。當時聊城緊靠運河,交通便利,商賈雲集。為便於扒雞運銷外地.魏家扒雞店研製成這種能夠長時期保存的熏雞,每年農曆十月至十二月成批製作,供全年銷傅。
魏氏熏雞選料輔良,製作精細。熏雞選取用外型豐滿、肉多、肥、嫩、體重2至3斤的一年左右無病活雞,先加工成扒雞,再在腹內裝入丁香、八角、桂皮、茴香等藥物,放在鋸木(木屑)煙火上熏制而成。配料比例視批量多少及季節變化而有所不同。鋸末以沙、柳、紅松木最佳,並要摻入適量細土。在熏制中。要不斷變動雞的姿勢,一般熏制3至4小時內呈粟色,手掐無彈性,塗上雞油即成。
經熏制的扒雞,水分少、皮縮裂、肉外露、無彈性、藥香濃,可存一年左右不變質。這種熏雞,形美肉嫩骨酥,色鮮味美,人口余香深長獨特,四季皆宜食。既可下酒,又可佐茶。古往今來,過往聊城的商賈遊客,無不爭相購買。魏氏熏雞堪稱上等美餚和饋贈佳品。
魏氏熏雞製作技術代代相傳。魏氏傳人嚴格按照傳統工藝,並吸收先進技術,採用新的設備製作熏雞,產量、質量均不斷提高,產品遠銷閩、粵、浙、滬、京、津等地。

八批果子

八批果子,是一種油炸小食品,為聊城“五大名吃”之一。因炸製成的果子分成八條,兩端相連,形成橢圓型,故名八批果子。
八批果子在製作時,和成的面是礬、鹼、鹽的混合麵團,加之炸制時用油量大,礬鹼經熱油炸時,麵團的各批都起成大汽泡.其酥脆程度,落地碎不可拾,且可久放,是美味早點食品。

呱嗒

呱嗒稱,足聊城的傳統名吃,創製於清代,迄今已有200多年歷史,現已被收入中國名吃譜一書,尤以沙鎮呱嗒最為有名。
聊城呱嗒,是一種煎烙的焰類小食品。製作技術特巧,味道鮮美。所制餡料有肉餡、雞蛋餡、肉蛋混合餡(又名“風攪雪”)等多種。在包制時,先用燙麵和呆面,隨季節變化,按不同比例調製,卷以配好餡料,兩端捏實,軋成矩形,後放入油煎制而成。食之香酥,味道適口。加之有餡有面,備受民眾歡迎。每逢城鎮鬧市、鄉間集日,多有設攤者供應。

糖醋魚

糖醋魚是在魯西傳統菜糖酥魚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據說始於清代乾隆年間。當時京杭運河暢通。山西人在聊城做生意的頗多。山西人嗜酸,不論什麼菜都要帶點酸頭。飯菜館內適應山西商客的口味,就在做糖酥魚熬糖汁時加點醋。菜一上桌.濃香心溢,令人未食生津,這不僅使山西人願食,就連本地人也羨慕不止。後做法幾經改進.糖醋魚隧成魯西名菜。
糖醋魚,色澤金黃,刀口泛花如層層金浪,尾巴翹起,呈欲躍之勢,香酥酸甜,鹹在其中。

高唐老王寨驢肉

高唐老王寨加工驢肉已有300多年歷史,享有“天上龍肉,地下驢肉”之譽稱。當地人認為驢前腿內側那塊圓形不長毛的黑皮為視鬼的夜眼便稱驢為鬼。故稱驢肉為“鬼子肉”,清朝時老王寨驢肉曾裝入閉封的小簍中出口日本和東南亞各國,也曾做為貢品進獻朝廷。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驢肉加工業戶被當成“資本主義的尾巴”給割掉了。直到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在改革開放的政策中又獲得新生。經營範圍衝破了老王寨,全縣有較大的驢肉加工專業戶五十餘處;經營時間不再受秋末至春初的限制,成了常年經營;經營品種由單一的臥缸肉發展成分割肉、真空包裝肉、盒裝肉、金錢單裝肉等若干種。並有不少經營戶為保鮮、保質常年經營,購置冰櫃、冰櫃,建了冷庫,使驢肉經營業成為高唐飲食業中的一大支柱。
高唐驢肉加工精細,方法獨特。
用傳統方法宰驢:殺前給驢飲含鹽清水,然後用長韁繩栓在一圓心固定點上,打驢繞圈跑。跑一陣後再飲,飲後再跑,反覆多次,直至驢身大汗淋漓,停下便殺。這樣稀釋得血漿加速循環,不但血放得乾淨,同時利用新陳代謝功能,將體內廢物隨汗排除。
用傳統方法煮肉:將肉分割成大塊,洗淨放入涼湯(老湯)鍋中,燒開後,加少許火硝,煞沫,清污、提色。除去浮沫污物後,加入裝有大料、茴香,丁香,桂皮,陳皮,豆蔻.草果.白芷,砂仁,杜仲,乾薑等30多種藥料的紗布袋, 補鹽後改文火敞鍋煮四、五個小時,直至肉爛,撈出瀝湯。
用傳統方法臥缸:先在瓷缸內放些與煮肉時相同的藥料,將鍋內湯中的浮油除去,將湯舀入缸中,待肉涼透後放入湯內浸泡,此為臥缸。臥缸時,湯滲入肉中,冷凝之後,肉絲之間充滿湯凍,味道也就十足了。因此,臥缸時間越長,味道進入越充分。
此方加工的驢肉,色成醬紫,刀口明亮,清香鮮美,肉爛不散,軟而不松,香型獨有.具有活血,降壓,滋補益腎之作用,每年古歷六月六日子女按風俗給父母送“餅卷肉”時,專買驢肉孝敬老人。

高唐空心面

高唐空心面,也叫龍鬚麵,為魯西特產,空心面源於高唐舊城鎮。明清運河漕運發達時期,曾北銷京津,南下江南,現空心面製作已發展到臨清、茌平的毗鄰鄉鎮。製作方法:用一等麵粉加入適量鹼面、細鹽,冷水和面,揉透醒好,盤條2至3次,掛在桄架上用手輕拉至細如髮絲,曬乾切去掛麵頭,用紙包裹即成。成品白如銀,細如絲,條條空心。煮熟不斷,下鍋不混,盛在碗內不風湯,入口柔軟滑膩,易於消化,是老弱婦幼的食用佳品。

高唐羅漢餅

高唐羅漢餅為高唐地方名吃,屬糕點類,似月餅,無餡。因其層層疊疊,借“疊羅漢”之意而得名。清代,羅漢餅為貢餅。其特點是綿軟酥脆,層次清晰,食之酥脆香甜,油而不膩。
羅漢餅始產於明代中葉,清代和民國初年為時興糕點。金寨張金奘在高唐縣城內經營的“長茂”點心鋪,是羅漢餅的正宗作坊。當時,羅漢餅暢銷於北京、天津、濟南等地。如今,濟南製作銷售的牛舌酥,乃是簡化羅漢餅製作程式,改變原有形狀後的產品。近年,因其工藝複雜,成本較高。高唐的食品店很少製作與銷售。遇有特殊需要時,常將羅漢餅作為土特產品製作一部分品嘗。懂得技法的人,每年中秋部要自做一些作為節日食品。
羅漢餅配料考究嚴格,工藝複雜精細,具有較濃的傳統特色。製作羅漢餅所用主料為麵粉、豬板油、香油或花生油,綿白糖.配科有香精、棗泥、山楂泥、玫瑰醬等。製作時,先用麵粉與植物油和成皮面,再用麵粉、豬板油、白糖和配料和成酥面。然後,皮麵包酥面,用面軸迭軋數層,捲起後按需分塊。再將每塊軋成圓形,直徑約7厘米,厚約1.5厘米,入爐烘烤待呈蛋黃色出爐即成。羅漢餅的配料與製作方法,已上入中用最大的一部糕點譜書一《中國糕點譜》。

高唐老豆腐

高唐老豆腐又稱豆腐腦,製作精細,配料獨特,別具風格。為魯西一名吃。其特點是豆腐潔白明亮,嫩而不松、鹵清而不淡、油香而不膩;食之豆香、油香氣撲鼻。有肉味而不腥,有辣味而不嗆,食後回味悠長。
老豆腐用精選的上等黃豆製作。將黃豆去皮打成豆昔子放入經陽光長時照曬的儲存水(淨化黃河水最好)中浸泡,待豆豆昔 漲足後,用石磨磨成漿。經煞沫、過包(濾渣)後,入鍋熬成豆汁,退溫後裝入桶或缸內,點入石膏,封口,20分鐘即成老豆腐。食用時,用平勺撇入碗內,加入鹵和油等配料即可。
鹵和油的製作有獨到之處。鹵用優質醬油和精鹽加水入鍋,入花椒、八角、茴香、丁香、桂皮、姜等10餘種佐料熬制;油用優質棉籽油在文火上熬,邊熬邊除去油沫和雜物,數小時後,放入蔥、甜醬、花椒、茴香等佐料。還為愛食辣者備有用優等紅辣椒剁碎製成的辣椒油。配料入碗時,放少量味素。
如今,高唐城內有老豆腐賣攤25個,以高唐麵粉加工廠門前和汽車站前杜家老豆腐為最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