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木版年畫

聊城木版年畫

聊城木版年畫是山東省的傳統民俗工藝品。始興於陽穀縣張秋鎮,已有近300年的生產歷史。清初,山西、陝西商客首先在陽穀縣張秋開設了3家年畫店。後來,其中的“劉振升畫店”遷至東昌府清孝街,而後各地商賈蜂擁而至,競創畫店。具有悠久歷史的聊城木版印書業為木版年畫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清末,聊城的“五福祥”、堂邑的“同泰”、莘縣的“通順”等20多家大堂號店相繼出現。每年春節前,各種年畫紛紛上市。從魯西平原到山東各地,從晉、陝、冀、豫到東北3省,都有聊城年畫的銷售市場。年畫都蘊涵著各地獨特的藝術風格,形式變化多樣,內容廣泛,各類武將鬥神、灶爺、財神、觀音、八仙、壽星、戲曲人物、耕織農作、民間傳說、歷史故事、花卉動物、仕女、娃娃、風光景色等應有盡有。

溯源

年畫在中國民間是一種寓意吉祥的形象。在漫長的歲月里,隨著年節風俗的演變而衍生形成的一種農耕社會特殊的象徵性裝飾藝術。年畫,就是過年時張貼的畫兒,因其源頭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鬥神,故也稱“鬥神畫”。到了晚清年間,“年畫”一詞才出現在李光庭的《鄉言解頤》中,漸漸地統一替代了“畫貼”.“歡樂圖”、“畫張”、“紙畫兒”等各地不同的稱謂。年畫在一開始是由由匠人一張張地繪畫而成的,效率極低。隨著中國雕版印刷術的發明,年畫木版刻印的工藝也隨之得到發展。當時的山東有東昌府(今聊城)與濰縣楊家埠兩大民間畫市,分別代表著山東木版年畫的東西兩大派系,在國內享有很高聲譽。

聊城,京杭大運河流貫,為沿河九大商埠之一,明清兩代河中時時帆牆如林,軸艫相連;岸邊處處車馬絡繹,貨積如山,呈現出一片商賈雲集.百業興隆的繁榮景象。“東昌作坊,書筆兩行”。聊城木版年畫,最早興於陽穀縣的張秋鎮,距今已有近300年的歷史。清代初期,先是由山西客商在張秋開設了3家畫店,後來其中的“劉振升畫店”遷至聊城東關清孝街,因清孝街臨近運河碼頭和館驛,故畫店生意十分的興隆。由此引得各地商賈蜂擁而至,競辦畫店,而具有悠久歷史的聊城木版印書業也為木版年畫的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到清末,已發展有象聊城“五福祥”.堂邑“同泰”.莘縣“通順”等20多家大堂號店,小戶小店更是鱗次櫛比。大號由於資金雄厚,儲備有大批的畫版,故能常年開工,而小店只能在臨近年關時才開工印刷。小店暫且不說,單是那些大店,哪一家的年用紙量都不會少於600令。一挨將近年關,各種年畫紛紛上市,有肩挑的.驢馱的,也有車推的.船運的,從魯西平原到山東各地,從陝、晉.冀、豫到東北三省,江北大部都有聊城年畫的銷售市場,從而使得聊城本版年畫在中國木版年畫史上占據了一席之地。

風格

聊城木版年畫 聊城木版年畫

聊城的年畫、鬥神畫二者融為—體,既具有年畫的藝術風格,又起到鬥神作用。年畫構圖豐滿,人物突出,刻畫誇張,情調高昂,色彩鮮艷,對比強烈。其勾繪線條,樸拙而生動,清秀而簡煉。取材範圍非常廣泛,包括描寫勞動生產的耕織圖、小魚家樂、戲曲故事、民間傳說以及福祿吉慶之類的吉利畫等。聊城年畫歷來只有“草版”,即只印不畫,全印用木版套印,可用紅、黃、灰、青、黑5種基本色,整個畫面五彩繽紛,裝飾性強。人物面部不著色,使其形象更加突出醒目。

題材

如果說楊柳青年畫以繪畫細膩、色彩柔和、人物俊美,武強年畫以構圖豐滿、色澤鮮亮、線刻粗獷,楊家埠年畫以題材廣泛、風格古樸、色彩鮮艷所著稱,朱仙鎮年畫以雕刻粗壯、人物樸實、顏色濃重,綿竹年畫以人物生動、線條流暢、色彩明快,桃花塢年畫以造型生動、版線豐富、端莊雅致而見長,那么造型誇張、穩健樸實、色彩繽紛則是聊城木版年畫獨特的藝術風格。聊城木版年畫,常將年畫和鬥神畫二者融為一體,取材範圍也非常廣泛,有描寫勞動場面的織耕圖.小魚家樂等,有戲曲故事、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也有福祿吉慶之類的吉利畫。年畫構圖豐滿,情調高昂,色彩鮮艷,對比強烈。線條的勾繪樸拙而生動,清秀而簡練。它在塑造人物時有意縮短人物的身長,使其形象更加威嚴.雄壯。這種誇張手法的運用較濰縣楊家埠年畫為多。聊城年畫歷來只有“草版”,只印不畫,它的著色全部是用木版分色套印,最多達七色八版,看去五彩繽紛,在色彩的運用上較山西晉南年畫更古樸有力。它的人物面部是不著色的,從而使人物形象更加引人注目。 聊城木版年畫是隨著大運河漕運的興旺而發達的,當快捷經濟的陸路交通和海運發展起來,運河漕運逐漸衰敗下來,聊城木版年畫的製作和市場也漸漸蕭條。到如今,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個老藝人仍在堅持,但無論是品種還是數量都少得可憐,往日的輝煌已成過眼雲煙。

也許是人們的審美觀更傾向于欣賞膠印的設計精美的年畫,抑或是自命清高的人心嫌木版年畫的俗氣,不要說書店.畫店裡,即使是在年關臨近的鄉鎮集市的地攤上,那蘊涵著深厚傳統底蘊和文化意味的木版年畫,也不是尋常可見的。當面對中國年畫最低級形式最原始形態的紙馬,不斷有人驚嘆:“我發現了畢卡索!”.“我又發現了凡·高!”。

年畫的體裁很多,有貼門上的鬥神、門畫,有掛正屋的中堂,有貼倉庫的財神、灶房的灶王神,有貼在牛棚馬圈的車馬神,有貼於窗旁的“月光”,有貼在箱櫃和升、斗上的“斗方”,還有“扇畫面”和屏風畫等,這些花花綠綠的紙頭,早已遠渡重洋為國外的收藏者所收藏。期待著春節,能買到聊城木版年畫,好好體味傳統文化意蘊,滿足自己的文化尋根心理,將最豐富最深情的新春祝福盡納“畫”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