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門

耳門

耳門,出《針灸甲乙經》。屬手少陽三焦經。在面部,當耳屏上切跡的前方,下頜骨髁突後緣,張口有凹陷處。布有耳顳神經,面神經分支和顳淺動、靜脈。主治耳鳴,耳聾,聤耳,齒痛,頜腫,眩暈等。張口,直刺0.5—1寸。

基本信息

釋義

耳,穴內氣血作用的部位為耳也。門,出入的門戶也。耳門名意指三焦經經氣中的滯重水濕在此冷降後由耳孔流入體內。本穴物質為角孫穴傳來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後,水濕之氣化雨冷降為地部經水並循耳孔流入體內,本穴如同三焦經氣血出入耳的門戶,故名耳門。

定位

面頰部耳屏上前方,下頜骨髁狀突後緣,張口呈凹陷處。
針灸甲乙經》:“在耳前起肉,當耳缺者”。

取法

名稱釋義耳,穴內氣血作用的部位為耳也。門,出入的門戶也。耳門名意指三焦經經氣中的滯重水濕在此冷降後由耳孔流入體內。本穴物質為角孫穴傳來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後,水濕之氣化雨冷降為地部經水並循耳孔流入體內,本穴如同三焦經氣血出入耳的門戶,故名耳門。耳門
人體耳門穴位於面部,當耳屏上切跡的前方,下頜骨髁狀突後緣,張口有凹陷處。定位此穴道時通常讓患者採用正坐或仰臥、仰靠的取穴姿勢,以便實施者能夠準確的找尋穴道和順利的實施相應的按摩手法。耳門穴位於人體的頭部側面耳前部,耳珠上方稍前缺口陷中,微張口時取穴。在聽宮的稍上方。

解剖

本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腮腺。皮膚由三叉神經的上頜神經的分支耳顳神經分布。皮下筋膜內除含有上述皮神經外,還有顳淺動、靜脈經過,針由皮膚、皮下筋膜穿腮腺上端的筋膜入該腺,直抵外耳道軟骨上方的骨膜

功效

開竅聰耳,泄熱活絡。

主治

耳門耳門
古代記述:耳鳴、耳聾、眩暈、牙痛、口噤、唇吻強、頭頷痛、腰痛。
近人報導:中耳炎、顳頜關節功能紊亂症、美尼爾氏症。
方例:耳鳴、耳聾:耳門、翳風、腦空。
牙疼:耳門、絲竹空。

刺灸法

刺法:
1、治耳聾時,針斜向內前下方深刺1.5-2.0寸,局部酸脹感。
2、治口眼喎斜時針可向對側眼球方向刺入0.5-1.0寸耳底脹痛,有時酸脹感可擴散至舌前部。
灸法:

溫針灸3-5壯,艾條灸10-20分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