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大綱

考研政治大綱

《考研政治大綱》是201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教育部考試中心組織。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指由教育部考試中心組織編寫,高等教育出版社獨家出版的,規定當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詳見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思想政治理論的考試範圍、考試要求、考試形式、試卷結構等權威政策指導性考研用書。它既是當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命題的唯一依據,也是考生複習備考必不可少的工具書。

2014年考試大綱以及大綱解析於2013年9月8日正式出版公開發行,其在數日內將會在各大書店出售。

考試性質

思想政治理論考試是為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碩士研究生而設立的具有選拔性質的全國統一入學考試科目,其目的是科學、公平、公正、有效地測試考生掌握本科階段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以及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評價的標準是高等學校本科畢業生能達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確保被錄取者就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論素質,並有利於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專業上得擇優選拔。

考察目標

思想政治理論考試涵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要求考生:

1.準確地再認或再現學科的有關知識。

2.準確、恰當地使用本學科的專業術語,正確理解和掌握學科的有關範疇、規律和論斷。

3.運用有關原理,解釋和論證某種觀點,辨明理論是非。

4.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比較和分析有關社會現象或實際問題。

5.結合特定的歷史條件或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背景,認識和評價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考試形式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內容結構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約22%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約30%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約14%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約18%

形勢與政策以及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約16%

四、試卷題型結構

單項選擇題16分〔16小題,每小題1分)

多項選擇題34分〔17小題,每小題2分)

分析題50分

考察內容

社會形態的內涵

1.社會形態更替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社會形態更替的必然性與人們的歷史選擇性。社會形態更替的前進性與曲折性。

2.社會歷史發展的動力

社會基本矛盾的內容。社會基本矛盾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階級的產生和本質。階級鬥爭的含義和作用。階級分析方法。

社會革命的實質和根源。革命對社會發展的作用。

改革的性質和作用。

科學技術的含義。科學技術革命的作用。科學技術社會作用的兩重性。

3.人民民眾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兩種歷史觀在歷史創造者問題上的對立。現實的人及其活動與社會歷史。人的本質。唯物史觀考察歷史創造者問題的原則。人民民眾在創造歷史過程中的決定作用。民眾觀點與民眾路線。

個人與社會歷史。歷史人物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評價歷史人物的科學方法。

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本質

1.資本主義的形成及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的矛盾

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產生。資本的原始積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形成。

商品經濟產生的歷史條件。商品的二因素和生產商品的勞動的二重性。商品價值量的決定。商品的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的關係。價值形式的發展與貨幣的產生。貨幣的本質和職能。

價值規律及其作用。私有制基礎上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深化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認識。

2.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本質

勞動力成為商品的基本條件。勞動力商品的特點。貨幣轉化為資本。

所有制和所有權。資本主義所有制及其本質。

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兩重性及其特點。剩餘價值的含義。資本的本質。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區分及其意義。剩餘價值率。

絕對剩餘價值生產和相對剩餘價值生產。超額剩餘價值。生產自動化條件下剩餘價值的源泉。

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資本積累的本質與後果。影響資本積累規模的因素。資本有機構成。相對過剩人口。資本積累的歷史趨勢。

資本循環。資本周轉。資本循環與周轉規律發揮作用的制約因素。社會再生產的核心問題及實現條件。

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和形式。利潤和平均利潤。

馬克思剩餘價值理論的意義。

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及其深化。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根源和周期性。

3.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

資本主義國家的職能和本質。資本主義民主制度與法制、政權組織形式、選舉制度、政黨制度。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進步作用和局限性。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本質。

資本主義國家意識形態的產生和確立。資本主義國家意識形態的本質。辯證地分析資本主義意識形態。

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

1.從自由競爭資本主義到壟斷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發展的兩個階段。生產集中與資本集中。壟斷的形成及本質。壟斷與競爭。金融資本與金融寡頭。壟斷利潤和壟斷價格。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形式及作用。壟斷資本在世界範圍的擴展。壟斷資本主義的基本特徵和實質。

經濟全球化及其表現。經濟全球化的動因和後果。

經濟全球化極其表現。經濟全球化的動因和後果。

2.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當代資本主義經濟、政治新變化的表現和特點。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原因和實質。

3.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和發展趨勢

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資本主義為社會主義所代替的歷史必然性。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複雜性和長期性。

社會主義社會及其發展

1.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空想社會主義的產生、發展和局限性。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無產階級革命的特點、形式和發生。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列寧領導下的蘇維埃俄國對社會主義的探索。蘇聯模式。社會主義從一國到多國的發展。社會主義制度對人類歷史發展的巨大貢獻。無產階級專政和社會主義民主。

2.社會主義在實踐中發展和完善

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徵。社會主義首先在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國家取得勝利的原因。社會主義建設的艱巨性和長期性。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多樣性。社會主義發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社會主義在改革中的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

3.馬克思主義政黨在社會主義事業中的地位和作用

馬克思主義政黨產生的條件和性質。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宗旨和組織原則。馬克思主義政黨在革命鬥爭和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的領導作用。

共產主義是最崇高社會理想

1.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共產主義社會的展望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預見未來社會的科學立場和方法。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徵。

2.共產主義社會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共產主義實現的歷史必然性。共產主義實現的長期性。"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

3.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程中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

共產主義的發展階段。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係。

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理論成果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及其歷史進程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2.毛澤東思想

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和主要內容。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3.鄧小平理論

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發展。鄧小平理論的科學體系和主要內容。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4."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發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體系和主要內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5.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的形成。科學發展觀的主要內容。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意義。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

1.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形成和發展

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形成和確立。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和發展。

2.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內容和意義

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基本內容。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要意義。

3.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倶進

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解放思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法寶。不斷推進理論創新。

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 1.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形成

近代中國國情和中國革命的時代特徵。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形成和發展。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意義。

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基本綱領

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和動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和前途。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綱領、經濟綱領和文化綱領。

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經驗

中國革命道路理論的主要內容及其意義。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法寶及其相互關係。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及其主要經驗。武裝鬥爭是中國革命的主要鬥爭形式。黨的建設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經驗。

社會主義改造理論 1.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

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性質和特點。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和基本內容。

2.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和歷史經驗

農業、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經驗。

3.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初步確立。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重大意義。

社會主義的本質和根本任務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步探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論成果。黨對社會主義認識的曲折發展

2.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新認識

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的提出、科學內涵和重要意義。

3.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發展才是硬道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一)馬克思主義是關於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

1.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馬克思主義的含義。馬克思主義產生的經濟社會根源、實踐基礎和思想淵源。馬克思主義的創立。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中的發展。

2.馬克思主義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一

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政治立場、理論品質以及社會理想。

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 1.物質世界和實踐

哲學基本問題及其內容。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可知論和不可知論,辯證法和形上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在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

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及其理論意義。意識的起源和本質。物質和運動,運動和靜止,物質運動與時間、空間。社會的物質性。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實踐的本質含義、基本特徵和基本形式。實踐與人的存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分化和統一。人和自然的關係。社會生活的實踐本質。

事物的普遍聯繫與發展

聯繫的內涵和特點。事物普遍聯繫原理的方法論意義。發展的實質。發展與過程。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矛盾及其同一性和鬥爭性。同一性和鬥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矛盾同一性和鬥爭性原理的方法論意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義及相互關係。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係原理的意義。矛盾分析方法。

事物存在的質、量、度。事物發展的量變和質變及其辯證關係。事物發展過程中的肯定和否定。辯證否定觀及其方法論意義。否定之否定規律原理的意義。

唯物辯證法的基本範疇:原因與結果、必然性與偶然性、可能性與現實性、現象與本質、形式與內容及其方法論意義。唯物辯證法與認識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致性。

辯證思維的主要方法: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抽象與具體、邏輯與歷史相統一。辯證思維方法與現代科學思維方法。

3.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

規律及其客觀性。自然規律與社會規律的聯繫與區別。意識能動作用的表現。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的關係。正確發揮主觀能動作用。社會歷史趨向與主體選擇的關係。

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1.認識的本質及規律

實踐和認識活動中的主體、客體與中介。主體與客體的關係及相互作用的過程。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認識、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認識的本質。兩條根本對立的認識路線。辯證唯物主義能動反映論與舊唯物主義直觀反映論的原則區別。認識過程中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及其相互關係。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飛躍。認識過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從理性認識到實踐的飛躍。認識過程的反覆性和無限性。認識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2.真理與價值

真理及其客觀性。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及其辯證關係。真理與謬誤、成功與失敗。檢驗真理的實踐標準。實踐標準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

實踐活動的真理尺度和價值尺度。價值及其特徵。價值評價及其特點。價值評價的功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真理和價值的辯證統一關係。

3.認識與實踐的統一

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和解放思想。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真理。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改造客觀世界與改造主觀世界的辯證統一。

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

1.社會基本矛盾及其運動規律

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對立。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內涵及其作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辯證關係原理的內容及其意義。

生產力的含義和結構。生產關係的含義和內容。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相互關係。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矛盾運動規律的原理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內涵。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相互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及其規律。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我國最大的實際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形成和發展。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含義和主要特徵。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長期性。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提出及其主要內容。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戰略

"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社會主義改革和對外開放 1、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改革開放是一場新的偉大革命。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2、堅定不移地推進全面改革

改革的全面性。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

3、毫不動搖地堅持對外開放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不斷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八)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形成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徵。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堅持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製度

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深化分配製度改革。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4、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統籌區域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民主政治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人民民主專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民眾自治制度。

2、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

3、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展民主政治

深化政治體制改革,擴大社會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社會的民主、自由和人權。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1、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方針。

2、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

3、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

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發展教育和科學。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十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1、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提出、科學含義和重要意義。

2、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思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十二、祖國完全統一的構想

1、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維護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傳統。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歷史任務之一。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國人民不可動搖的堅強意志。

2、從武力解放台灣到和平解放台灣

台灣問題的由來和實質。和平解放台灣的方針。解決台灣問題的重要原則。

3、"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的形成和確立。"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構想的基本內容和重要意義。"一國兩制"構想在香港、澳門的成功實踐。

4、新形勢下"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構想的重要發展"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構想的豐富和發展。新世紀新階段的對台方針政策。

十三、國際戰略和外交政策

1、國際形勢的發展及特點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

2、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發展。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十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依靠力量

1、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事業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根本力量。新的社會階層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鞏固和加強各族人民的團結合作。

2、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

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的內容和基本任務。加強黨對統一戰線的領導。統一戰線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重要法寶。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3、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

人民解放軍的性質和作用。建立鞏固的國防。新世紀新階段人民軍隊的歷史使命。

十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1、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證

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堅持黨的領導必須改善黨的領導。

2、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保持黨同人民民眾的血肉聯繫。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本原則。

3、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黨的建設是一項偉大的工程。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

三、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反對外國侵略的鬥爭1、資本一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及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鴉片戰爭前的中國和世界。資本一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侵略。近代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和歷史任務。

2、抵禦外國武裝侵略、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

反抗外來侵略的鬥爭。粉碎瓜分中國的圖謀。反侵略鬥爭的失敗及其原因。民族意識的覺醒。

(二)對國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農民民眾鬥爭風暴的起落

太平天國農民戰爭。農民鬥爭的意義和局限。

2、洋務運動的興衰

洋務事業的興辦。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及其失敗。

3、維新運動的興起與夭折

戊戌維新運動。戊戌維新運動的意義與教訓。

(三)辛亥革命與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

1、舉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幟

辛亥革命爆發的歷史條件。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活動。三民主義學說和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關於革命與改良的辯論。

2、辛亥革命與建立民國

武昌起義。封建帝制的覆滅與中華民國的建立。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辛亥革命的失敗及其原因。

(四)開天闢地的大事變

1、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

北洋軍閥的統治。新文化運動與思想解放的潮流。十月革命對中國的影響。五四運動的發生和發展。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2、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與中國共產黨誕生

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思想運動。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及其歷史特點和偉大意義。

3、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制定革命綱領,發動工農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形成與大革命的興起。北伐戰爭的勝利進展。大革命的意義、失敗原因和教訓。

(五)中國革命的新道路

1、對革命新道路的艱苦探索

國民黨在全國統治的建立。土地革命戰爭的興起。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2、中國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進

土地革命戰爭的發展及其挫折。遵義會議與中國革命的歷史性轉折。紅軍長征的勝利。

(六)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1、日本發動滅亡中國的侵略戰爭

日本滅亡中國的計畫及其實施。殘暴的殖民統治和中華民族的深重災難。

2、從局部抗戰到全國性抗戰

中國共產黨舉起武裝抗日的旗幟。局部抗戰與救亡運動。一二九運動。西安事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及其基本策略。全國性抗戰的開始。

3、國民黨與抗日的正面戰場

戰略防禦階段和相持階段的正面戰場。

4、中國共產黨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全面抗戰的路線和持久戰的方針。敵後戰場的開闢與游擊戰爭的發展。堅持抗戰、團結、進步的方針。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建設。大後方的抗日民主運動和進步文化工作。延安整風運動與中共七大。

5、抗日戰爭的勝利及其意義

抗日戰爭的勝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原因和基本經驗。

(七)為新中國而奮鬥

1、從爭取和平民主到進行自衛戰爭

抗戰勝利後的國際國內局勢。中國共產黨爭取和平民主的鬥爭。國民黨發動內戰和解放區軍民的自衛戰爭。

2、國民黨政府處在全民的包圍中

全國解放戰爭的勝利發展。土地改革與農民的廣泛發動。第二條戰線的形成。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的合作。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在中國行不通。

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南京國民黨政權的覆滅。人民政協與《共同綱領》。中國革命勝利的原因和基本經驗。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1、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開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意義。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建立。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完成民主革命的遺留任務。開始採取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實際步驟。

2、選擇社會主義道路

工業化的任務和發展道路。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實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必要性和條件。

3、有中國特點的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道路

社會主義工業化與社會主義改造同時並舉。農業、手工業合作化運動的發展。對資本主義工商業贖買政策的實施。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的全面確立及其意義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 1、社會主義建設的初步探索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開端。中共八大路線的制定。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步成果。

2、探索中的嚴重曲折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國民經濟的調整。"文化大革命"的發動。1975年整頓和"文化大革命"的結束。"文化大革命"的性質與教訓。

3、建設的成就,探索的成果一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的基本建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與文化、醫療、科技事業的發展。國際地位的提高與國際環境的改善。探索中形成的建設社會主義的若干重要原則。

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1、歷史性的偉大轉折和改革開放的起步

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農村改革的突破性進展。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提出。科學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

2、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展開

中共十二大制定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綱領。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多層次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中共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三步走"發展戰略的制定和實施。

3、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發展的新階段

鄧小平南方談話。中共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中共十五太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提出跨世紀發展戰略。推動解決"三農"問題和推進國有企業的改革。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4、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中共十六大制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行動綱領。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

5、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就與經驗

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根本原因和主要經驗。中共十七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概括。

四、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追求遠大理想。堅定崇高信念 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確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理想信念的實現立志高遠與始於足下。實現理想的長期性、艱巨性和曲折性。在實踐中化理想為現實。 繼承愛國傳統。弘揚民族精神 1、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傳統

愛國主義的科學內涵。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愛國主義的時代價值。

2、新時期的愛國主義愛國主義與愛社會主義和擁護祖國統一。愛國主義與經濟全球化。愛國主義與弘揚民族精神。愛國主義與弘揚時代精神。

3、做忠誠的愛國者

自覺維護國家利益。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增強國防觀念。以振興中華為己任。

領悟人生真諦,創造人生價值 1、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世界觀與人生觀。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用科學高尚的人生觀指引人生。

2、創造有價值的人生

價值觀與人生價值。人生價值的標準與評價。人生價值實現的條件。在實踐中創造有價

值的人生。

3、科學對待人生環境

促進自我身心的和諧。促進個人與他人的和諧。促進個人與社會的和諧。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

加強道德修養,錘鍊道德品質 1、道德及其歷史發展

道德的本質、功能與作用。道德的歷史發展。

2、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

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主要內容。正確對待中華民族道德傳統。

3、弘揚社會主義道德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與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4、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規範

公民基本道德規範的主要內容。加強誠信道德建設。錘鍊個人品德。

遵守社會公德。維護公共秩序 1、公共生活與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的含義及其特點。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維護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規範

社會公德的含義和基本特徵。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社會公德的實踐與養成。網路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3、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規範

公共生活中法律規範的作用。公共生活中的相關法律規範。

培育職業精神。樹立家庭美德 1、職業活動中的道德與法律

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職業活動中法律的基本要求。

2、大學生擇業與創業

樹立正確的擇業觀與創業觀。在艱苦中鍛鍊與在實踐中成才。

3、樹立正確的戀愛婚姻觀愛情的本質與戀愛中的道德。婚姻與家庭。家庭美德的主要內容。婚姻家庭法律規範。

增強法律意識。弘揚法治精神 1、領會社會主義法律精神

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含義和本質。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主要構成。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運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2、樹立社會主義法治觀念

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觀念。自由平等觀念。公平正義觀念。權利義務觀念。

3、增強國家安全意識掌握國家安全法律知識。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

4、加強社會主義法律修養

培養社會主義法律思維方式。樹立和維護社會主義法律權威。

(八) 了解法律制度,自覺遵守法律

1、我國憲法規定的基本制度

憲法的特徵和原則。我國的國家制度。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我國的國家機構。

2、我國的實體法律制度

民商法律制度。行政法律制度。經濟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

3、我國的程式法律制度

民事訴訟法律制度。行政訴訟法律制度。刑事訴訟法律制度。仲裁和調解制度。

五、形勢與政策以及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

形勢與政策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現階段的重大方針政策。

年度間〔2011年1月一2011年12月)國際、國內的重大時事。

(二)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兩極格局解體。

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綜合國力競爭。

大國關係。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地區熱點問題。

聯合國等主要國際組織的地位、作用和面臨的挑戰。

開發中國家的地位和作用。南北關係。南南合作。

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和諧世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