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苗

老苗

老苗,方言。形容人因未經培育而不成材。

詞語

【詞語】:老苗
【注音】:lǎo miáo
【釋義】:1.方言。指缺乏營養沒有很好生長即呈老態的禾苗。喻人因未經培育而不成材。“老苗”——苗偉中 (寧夏大西北食品開發傑出貢獻者)

人物生平

四十年代未就進入糕餅食品這個行業,先是跟隨舅舅學做糕餅,20歲進入普陀食品廠(時為普陀縣糕點糖果原廠),從一名普通工人到主管技術的廠長,先後搞過業務,擔任過調度,生產科長、副廠長,一乾就是30個春秋。
八十年代初期,是普陀食品廠最輝煌的時候。苗偉中研發的“普陀梅花蛋糕”、“純素月餅”、“米花糖”、“多味桃酥”先後獲得了浙江省和中商部優質產品稱號。是浙江省同類產品獲獎最多的企業。每次去參評他都親自下車間配料,試製;而每次他都是穿著一套銀灰色的中山裝上省城、去北京,他笑說是這身衣服帶給他好運,家人則戲稱這身行頭是得獎的專利衣服。

職稱榮譽

苗偉中先後被評為食品工程師、浙江省食品評審、商業系統評審師,享有較高的威望,每年的省級食品品味,苗偉中只要伸出舌頭輕輕嘗一口就能鑑別出產品的特色,審定產品的檔次。
以他姓氏命名的“老苗”月餅曾榮獲全國月餅優質產品獎。經全國質量萬里行寧夏檢測組檢測為第一名。獲“部優”“國優”名牌產品的標號。暢銷全國16個省市80個大中城市,被譽為塞上“一枝花”,香飄億萬家。

傳奇故事

闖蕩大西北 自主創新開拓新天地 
苗老的傳奇故事就發生在八十年代中期。當時一批企業紛紛由南向北傳遞著經營信息。企業領導人紛紛走出廠門,面向全國發展橫向經濟,搞聯營生產。12月,苗偉中同原先的食品廠長去上海食品進出口公司冷凍廠洽談聯營生產普陀梅花蛋糕一事。在船上,遇到了二個支寧的舟山知青。閒談中,他們熱情的邀他去寧夏發展聯營,開拓市場。不久,苗偉中收到了一份企盼聯營生產的信息;由普陀方出技術寧夏方出廠房和資金。
合作意向有了,但派誰去呢?青銅峽,傳說中荒涼與貧瘠,誰願獨去異鄉為異客?再者,苗偉中是普陀食品廠生產技術的負責人,廠里舍不下他。但為了不失信於人,支援西北建設,發展食品工業。他只好掛職到大西北,開始了他新一番的創業天地。
現在寧夏自治區青銅峽市最繁華的步行街上矗立著一座七層的大廈“老苗大廈”(如圖),當時這裡只有幾間平房,如今的四個金色大字訴說著老苗對這家公司的貢獻。據說“老苗月餅”在當地幾乎家喻戶曉,老苗最初過去時,該企業只有12個工人,後來不斷發展生產,最多時生產一線工人達到700-800人,有時候因為產品供不應求,這么多工人加班加點也來不及做。
“但是剛剛去時,真的有很多想不到。”老苗對這個廠的點滴仍歷歷在目。1985年5月,苗偉中帶著幾個糕餅師傅千里北上來到了塞外。當他們一邁進青銅峽市第一清真食品廠的廠房門,一看設備,心涼了半截;聽說了用料情況後,不寒而慄;品嘗了現有的幾個食品,感到可憐又單一。經濟效益已是負增長,連年虧損。當時一年的產值只有9.8萬元。全年生產月餅3000公斤,其中還有1500公斤因銷售不掉而爛在倉庫里。全廠只有十幾個工人。

老苗的努力

苗偉中認為:一個企業的興衰不在廠房,而看產品,他首先想先把普陀食品廠的“拳頭”產品梅花蛋糕、純素月餅、米花糖等引進廠里,先打開銷路。廠房設備簡陋可以就簡,但沒有雞蛋怎么辦?他帶幾名工人,拉著小板車,騎著腳踏車,到幾十公里外的鄉下走村竄戶,一個個挑,一筐筐收。一次不慎與腳踏車相撞,害得家人提心弔膽。
從產品的試產到投產,他都沒離開過車間。一批批酥軟、香噴噴的梅花蛋糕投放市場,很快叫響了塞北山川大地。一個梅花蛋糕提高了青銅峽市的知名度。
傳統月餅是用豬油配方,但為了適應當地風俗習慣,苗老經過幾十次用素油調配試驗,終於研發成功,獨創了酥餅一絕。在不到4個月的日子裡,試生產純素月餅系列十個品種,產量成倍增長,僅純素月餅就達3.5萬公斤,一個瀕臨倒閉的廠子起死回生了。掐指一算,苗老三年契約期到了,他帶著可觀的利潤回到舟山。

再度出山救市 獲得白立忱表揚

苗老一走,青銅峽市食品廠的產品銷量也逐漸回落,企業也逐漸萎縮。為了解決困難,時任青銅峽市的市長親自來沈家門拜會苗老,請他再度出山。市長的真誠打動了苗老,再赴寧夏創業。
苗老回寧夏後,決定在素月餅上做好文章,做足文章。
他知道,純素月餅雖說占領了寧夏市場,但在食品行業發展日新月異的當今,人們的消費心態千變萬化。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搞食品行業如同打仗,沒有戰略眼光,休想克敵制勝。
從這次後,他把心思集中在月餅研製上,他發現南方人口味的食品並不受北方人歡迎。他要做出迎合北方人喜好的食品,於是,家裡成了他的實驗室,家人都成了他的幫手。他用純素油配比改良了“潮式老婆餅”使之成為大西北名優食品。接著創新了“日式月餅”,成了市場的搶手貨。

開創水果月餅先河

在一次西餐中,他忽然來了靈感,為何不把人們喜歡的綠色水果放入月餅餡?這一大膽的構想驚動了同行。受到了冷嘲熱諷,斷言脫水問題難以解決。他沒有去爭論。而是默默地買來香蕉、芒果、蘋果等水果,關起門來在家中開始了水果系列月餅的研製。經過三十多次的努力,終於研製出原汁原味皮酥餡軟的水果月餅。投放市場後,引起了轟動效應。開了全國水果月餅之先河。接著又研製出全國首創的無糖系列燕麥、麥胚、玉米等品種。
公司為了多方需要同時為表彰苗老在研製開發月餅和提高產品質量方面貢獻,將月餅系列定名為“老苗”牌系列月餅,並經國家商標局申請註冊作為獨家持久性品牌,以資紀念。
1997年,該公司月餅產量達135萬公斤,利潤480萬元。《中國食品報》報導,青銅峽市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年產達全國首位。“老苗”月餅榮獲全國月餅優質產品獎。經全國質量萬里行寧夏檢測組檢測為第一名。獲“部優”“國優”名牌產品的標號。暢銷全國16個省市80個大中城市,被譽為塞上“一枝花”,香飄億萬家。
一個小小的月餅為何能引起如此大的轟動呢?苗偉中認為:這是他們運用現有的技術,結合當地獨特的民族風情,在實際研究生產中,納蘇式、方式、潮式、寧式月餅之精華,博採眾長,不斷改進,不斷提煉,終於成功的研製出全國首創的水果系列,茶葉系列,香味系列,朱古力系列,福壽系列,迷你系列,牛肉等十大系列108個品種的新型月餅。
苗偉中告訴記者:別看我長的斯斯文文的,工作起來很有一股衝勁,韌勁。產品有了,銷路是個問題。如果沒有市場,產品就等於廢品。為推銷產品,他帶隊走遍了大西北的角角落落,到過青海、烏魯木齊、去過西安、包頭,產品銷到天津的桂順齋,鄭州的亞細亞,北京的西單和王府井商業中心,這中間也不知吃了多少回閉門羹。記得為使產品進入西安最大的副食商場——鐘樓副食商場。他白天上門不嫌夠,晚上還繼續努力。一連跑了這家商場10次,終於感動了“上帝”。
正當青銅峽清真食品走向全國時。一些縣市紅了眼,曾以高薪聘請老苗出任顧問。西安、寶雞、包頭、鄭州等地廠家去寧夏來舟山登門高薪聘請。有幾家虧本的企業以三年利潤全部歸苗老的身價聘用,都被他婉言謝絕了。他道:我不是為了錢才到大西北的,你們挖走的不僅僅是我苗偉中一個人,而是要搞垮這家食品廠啊!

老苗的貢獻及以後

1993年,青銅峽市人民政府授予他榮譽市民稱號。自治區黨委一班人多次來公司看望他。全國政協副主席,時任寧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白立忱多次來食品廠視察,他表示“老苗不但救活了青銅峽市食品廠,而且帶動了整個大西北食品行業的發展。”老苗至今仍珍藏著一張與白立忱的合影。
二十個春秋、二十年的風風雨雨,老苗把他的智慧和心血獻給了憨厚的大西北,獻給了他魂牽夢繞的寧夏大地。2004年76歲高齡的苗老回到了家鄉舟山。
也許是繼承了老苗敢拼敢闖的細胞,他的女兒決心繼承苗老的事業,現在也創辦了一家食品企業——舟山市冠素堂食品有限公司。也許我們對冠素堂不太了解,不過提起他的產品“觀音餅”舟山人也許就明白了。2004年他女兒請他再度出山,擔任“冠素堂”技術總監。苗老寶刀不老,欣然應允。“觀音餅”就是延續了苗老的“素餅”理念。在選料、工藝、製作等方面都獨樹一幟。“觀音餅”四年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成為舟山特產、普陀山特產,贏得外地遊客和本市市民的認可和好評,苗老功不可沒,又為家鄉旅遊事業錦上添花。
現在的冠素堂總經理向記者介紹說,企業規模擴大時,需引進一條台灣生產線,苗老的技術要求難倒了生產線的設計者——一位從日本留學回來的海歸派。苗老的配方是常規理論上的“禁區”,是同行不敢想的技術壁壘,設計者不相信苗老說的是真的。在無錫生產基地,老苗給那設計者演示了如何能夠實現“禁區”配比要求,冷熱水攪拌的方式,令設計者震驚不已。隨後,該台灣企業組織公司最精幹的高端技術力量在董事長的親自帶領下特製了一條生產線運到了舟山。
如今的苗老,除了在女兒的企業作作顧問,餘暇上上網,偶爾炒炒基金。他覺得所有經歷都是人生的寶貴財富,與糕餅的不解之緣也許是他一生做的最美的一道食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