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低血壓

老年性低血壓

老年性低血壓是指進入中、老年是人群而得低血壓症狀。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血壓會慢慢升高,易患高血壓病,嚴重危害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已引起人們的重視。但與其相對應的低血壓卻被人們忽視,其實老年低血壓也能引起腦和心臟的嚴重供血不足,其危害程度不亞於高血壓病。

概述

老年性低血壓秋天血壓不穩老年人注意保暖是關鍵
老年人低血壓是指收縮壓低於90毫米汞柱,舒張壓低於60毫升汞柱。低血壓的危害是造成人體各器官的供血不足。由於大腦對缺血缺氧極為敏感,低血壓引起腦組織的缺血性損害極為突出,病人常感頭暈、頭痛、眼前發黑、健忘、思維遲鈍,容易發生缺血性腦卒中心絞痛心肌梗死
老年性低血壓老年人血壓不穩定要及時測量

病例:77歲的張老伯身板硬朗,與慢性病從不沾邊。他從椅子上起身時,突然眼前一片漆黑,渾身冷汗,天鏇地轉,身體不支跌倒在地。雖然片刻後清醒,下肢還骨折了。醫生診斷,這是由體位性低血壓引起的暈厥。張老伯與家人感到疑惑,人人都知道隨著年齡的增長,血壓會慢慢升高,易患高血壓病。這血壓低也致病喔。

其實,老年人不僅要重視高血壓,也要防止低血壓。低血壓也可能引起心腦供血不足,其危害程度不亞於高血壓。低血壓可能是一過性的,也可能是長期性的。低血壓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平時我們討論的低血壓大多為慢性低血壓。據統計,慢性低血壓發病率為4%左右,老年人群中可高達10%。

分類

醫學上將老年性低血壓又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大類。

老年性低血壓許多老年性低血壓病的血壓變化不穩
生理性老年性低血壓者除動脈血壓低於上述值外,無任何自覺症狀。經長期隨訪,人體各系統器官無缺血和缺氧等異常,也不影響壽命。生理性低血壓狀態常見於年輕婦女,尤其是體型瘦長者,老年人偶爾也會出現。而經常從事較大運動量的活動和重體力勞動者也不少見。其低血壓的產生常與迷走神經緊張性較高有關。

病理性老年性低血壓(低血壓病)除動脈血壓低於正常外,常伴有全身乏力、頭暈、易疲倦、出汗、心悸等症狀,當老年人處於長時間站立或者由臥位(或坐位、蹲位)轉為站立時,上述症狀更為明顯,甚至昏倒。低血壓病又分為急性低血壓和慢性低血壓,急性低血壓多見於各種休克和急性心血管障礙。慢性低血壓可有遺傳傾向,也可繼發於某些神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營養不良、內分泌功能紊亂、傳染性疾病恢復期以及使用某些降壓藥時,常伴有相應的不適和檢查異常。年輕女性僅動脈血壓低於正常,而無任何自覺症狀並不屬於病態。老年人多多鍛鍊身體,提高免疫,可以增強身體素質,減少發病機會。

原因發病

引起老年人低血壓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老年性低血壓為老年人免費量血壓

藥物性低血壓老年人因病服用降壓藥如甲基多巴胍乙啶優降寧等,安定類藥如氯丙嗪奮乃靜等,利尿藥雙氫克尿噻速尿等,抗心絞痛藥如消心痛、硝酸甘油等,也可引起低血壓。

體位性低血壓即直立性低血壓。老年人神經調節功能差,動脈硬化使其動脈彈性下降,體質虛弱、長期臥床的病人及在悶熱的環境中站立過久,均易誘發體位性低血壓,特別在直立位置或臥位時突然起立更易發生問題,此時可有眩暈、眼前發黑、出汗、心悸甚至猝倒等表現。
排尿性低血壓排尿中或排尿後突然暈倒、神志不清,發作前無先兆,發作後2—3分鐘恢復正常。多因夜間膀胱脹滿後突然排空使腹腔壓力驟減,靜脈隨之擴張,回心血量減少,血壓下降所致。

體質性低血壓多見於體質瘦弱的老年婦女,並且可有家族遺傳傾向。患者平時有頭暈、心跳、乏力的感覺,往往在醫院查不出什麼病。這是因老年人心肌張力減弱,血管壁彈性喪失所致。

繼發性低血壓常繼發於急性失血、心臟病發作慢性貧血糖尿病腦動脈硬化、中風之後等慢性疾病,病人嗜睡、虛弱、頭暈、視力障礙。

治療方法

老年性低血壓應從以下幾方面防治:

老年性低血壓進食後低血壓是一種臨床上見於老年人的病

1、病因治療體質虛弱者宜加強營養;服降壓藥後感到身體軟弱者,要停藥或換用較溫和的降壓藥;因各種急性疾病引起的低血壓要積極地診治原發病;避免過快地變動體位和長時間站立;睡眠時枕頭墊高以15厘米為宜;夜間最好不去廁所,在床上備有便盆或有他人陪同,以防意外。國外醫生觀察到咖啡因對慢性直立性低血壓療效甚好,早餐前30分鐘口服咖啡因0.25克,能減輕飯後血壓下降。也可在早飯前喝杯濃咖啡,藉此提供咖啡因,也可收到相似效果。

2、加強體育鍛鍊體育鍛鍊對高血壓、低血壓都有調節作用。國外有位學者說過:“鍛鍊身體可以代替許多藥劑,但任何藥劑也代替不了鍛鍊身體。”低血壓的老年人可根據自己的體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鍛鍊項目。

3、高鹽飲食低血壓的老年人可適當增加鹽的攝入量,約為正常食鹽量的2—3倍,即每日20—25克。多攝鹽後必須多喝水,較多的水分進入血液可增加血容量,從而升高血壓。

4、選用滋補藥低血壓的老年人可選用滋補藥來調節血壓,可每日服用桂圓肉6克,也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人參。中藥“生脈散”(人參10克、麥冬20克、五味子10克)每日1劑煎服,效果也佳。
5、藥物治療低血壓症狀明顯,可選用利他林、麻黃素等升壓藥及三磷酸腺苷、輔酶A、維生素B及C,以改善腦組織代謝功能。

對症處理

對症處理老年性低血壓

在夏季時分,老年人尤其要注意低血壓的發生。因為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器官退行性病變,體內各種血壓調節機制如壓力感受器等敏感性均降低,植物神經對血管的調節機制減弱。在炎熱的夏季,出汗增多,易導致體內容量不足;在較快速的體位變化時,老年人動脈硬化,血管的彈性差;心臟搏出量又跟不上,易導致低血壓的發生。由於大腦對缺血缺氧極為敏感,低血壓引起腦組織的缺血性損害極為突出,病人常感頭暈、頭痛、眼前發黑、健忘、思維遲鈍,容易發生缺血性腦卒中。

老年性低血壓的防治首先查找病因,如患有貧血、慢性胃出血等病時要及時診治;如果患的是體位性低血壓,在起立或起床時動作儘量緩慢,不可操之過急,每變換一次體位,要休息片刻;體質虛弱者應加強營養。夏季出汗較多時,注意鹽和水的補充。高血壓的老年患者,夏季要注意監測血壓的變化,按照醫囑及時合理地調整降壓藥的數量、種類和劑量,以防止低血壓的發生。

自我調護

老年性低血壓更重時的自我調護

老年性低血壓老年人長時間站立也可引發低血壓
據統計,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老年性低血壓患者約占20%。老年性低血壓病,一般是指血壓低於90/60mmHg的老年患者。老年性低血壓不僅可引起心腦血管灌注不足,嚴重者還可能引起心絞痛腦中風。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都能夠認識到高血壓病對身體危害很大,低血壓病卻沒能引起人們的重視,如果老年性低血壓患者因此沒有注意日常自我調護,將是十分危險的。老年性低血壓患者在進行家庭調護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慎重用藥:老年人常合併有高血壓冠心病抑鬱症等,用藥不當,也會誘發藥物性低血壓,因此,老年人應在醫師指導下用藥,而且以選用藥物作用緩慢的長效劑為宜。

2.日常活動的自我護理:日常活動時應少站立,少彎腰,長時間站立可使下肢回心血量減少而發生低血壓;彎腰後突然站立時,老年人由於調節功能下降,也易發生直立性低血壓。

3.洗浴護理:一般熱水浴可引起血管擴張,所以老年人洗浴時事先要準備好浴墊或木椅,坐在椅子或浴墊上洗浴,以避免在洗浴時發生低血壓。

4.體育鍛鍊:老年人運動強度過大,可因心輸出量不足而致血壓下降,因而運動時應量力而行,循序漸進,以運動後不引起氣促為宜。若在運動時出現眼冒金星、眩暈視物模糊等情況,則說明運動量過大,應立即停止運動。

5.飲食保健:有老年性低血壓現象者,對食鹽不能過分限制,以每日8克為宜;鼓勵少食多餐,避免飽食,防止因飽食而使血液鬱積於胃腸而誘發低血壓。餐後不宜立即活動,要休息20~40分鐘後活動為宜。

6.房間布置:老年性低血壓患者容易發生眩暈現象,所以老年人的房間布置應簡單明了,房子內不要擺過多的東西,以防老年人碰撞受傷;若有門檻最好拆除;有條件者,可給老年人屋內鋪上木質地板或地毯。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