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悸

老年人心悸

老年人心悸包括驚悸和怔忡,是指病人自覺心中悸動驚惕不安,甚則不能自主的一種病症。老年人心悸臨床一般多呈陣發性,每因情志波動或勞累過度而發作。且常與失眼、健忘、眩暈、耳鳴等症狀同時並見。。現代醫學中的各種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動過速,心動過緩,早搏,房顫,房室傳導阻滯,束支傳導阻滯,病態竇房結綜合行政,預激綜合徵,心力衰竭,心肌炎,心包炎及一部分神經官能症等,均屬老年人心悸範疇。

簡介

老年人心悸臨床一般多呈陣發性,每因情志波動或勞累過度而發作。且常與失眼、健忘、眩暈、耳鳴等症狀同時並見。。現代醫學中的各種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動過速,心動過緩,早搏,房顫,房室傳導阻滯,束支傳導阻滯,病態竇房結綜合行政,預激綜合徵,心力衰竭,心肌炎,心包炎及一部分神經官能症等,均屬老年人心悸範疇。

概述

老年人心悸老年人心悸

老年人心悸是指老人自覺心跳或心慌,伴有左胸部心前區非常不舒服的感覺。比較輕的心悸,可能影響不大,或者只限制病人參加重體力勞動,比較重的心悸,病人還會伴有其他不舒服的症狀,可能使病人喪失勞動能力。

心悸只是一種症狀,任何一種疾病只要能促使心跳加速,就能引起心悸。由於許多疾病都可導致心悸,且常是某些心臟疾病首發的症狀,因此不能掉以輕心。

病因

大致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由於生理上的原因引起的。例如:精神緊張,無論是興奮還是恐懼,劇烈的運動,飲酒過量,這些情況都是生理原因引起的心悸,只要去除刺激因素,心悸就會消失。

第二類:引起心悸的原因是心臟以外的因素引起的,指發熱,甲狀腺機能亢進,貧血,出血,更年期症候群,神經衰弱等。

第三類:起因於心臟本身,心臟本身有病,不管是心肌、心內膜、心臟的瓣膜、心包,或是供應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的哪一部分發生疾病,都會影響到心臟的功能。心臟在本身有病的情況下,必須加快收縮才能完成任務,以致產生心悸。

發病機制

老年人心悸老年人心悸

心悸發生機制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認為心臟活動過度是心悸發生的基礎,常與心率及心搏出量改變有關。在心動過速時,舒張期縮短,心室充盈不足,當心室收縮時心室肌與心瓣膜的緊張度突然增加,可引起心搏增強而感心悸;心律失常如過早搏動,在一個較長的代償期之後的心室收縮,往往強而有力,會出現心悸。心悸出現與心律失常及存在時間長短有關,如突然發生的陣發性心動過速,心悸往往較明顯,而在慢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顫動可因逐漸適應而無明顯心悸。心悸的發生常與精神因素及注意力有關,焦慮,緊張及注意力集中時易於出現。心悸可見於心臟病者,但與心臟病不能完全等同,心悸不一定有心臟病,反之心臟病患者也可不發生心悸,如無症狀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就無心悸發生。

伴隨症狀

1.伴心前區疼痛見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如心絞痛、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包炎,亦可見於心臟神經症等。

2.伴發熱見於急性傳染病、風濕熱、心肌炎、心包炎、感染性心內膜炎等。

3.伴暈厥或抽搐見於高度房室傳導阻滯、心室顫動或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病態竇房結綜合症等。

4.伴貧血見於各種原因引起的急性失血,此時常有虛汗、脈搏微弱、血壓下降或休克。慢性貧血、心悸多在勞累後較明顯。

5.伴呼吸困難見於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包炎、心力衰竭、重症貧血等。

6.伴消瘦及出汗見於甲狀腺功能亢進。

治療方法

老年人心悸老年人心悸

解郁抗慮膠囊服用方法:每日2粒,早晨中午各1粒,飯前飯後均可服用

1.基本治療

治法調理心氣,安神定悸。以手厥陰、手少陰經穴為主。

主穴:內關郄鬥神門厥陰俞巨闕

配穴:心膽虛怯者,加膽俞;心脾兩虛者,加脾俞、足三里;陰虛火旺者,加腎俞、太溪;水氣凌心者,加膻中、氣海;心脈瘀阻者,加膻中、膈俞;善驚者,加大陵;多汗者加膏,煩熱者,加勞宮;耳鳴者,加中渚、太溪;浮腫者,加水分、中極。

操作毫針平補平瀉法。

方義心包經內關及郄穴郄門可調理心氣,疏導氣血。心經原穴神門,寧心安神定悸。心包之背俞厥陰俞配心之募穴巨闕,可益心氣,寧心神,調理氣機。諸穴配合以收鎮驚寧神之效。

2.其他治療

(1)穴位注射法選穴參照基本治療,用維生素B1或維生素B12注射液,每穴注射0.5毫升,隔日1次。

(2)耳針法選交感、神門、心、脾、肝、膽、腎,毫針用輕刺激。亦可用撳針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貼壓。

(3)刮痧療法

(1)選穴心俞、巨闕、膈俞、脾俞、足三里。

(2)定位心俞,當第五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巨闕,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6寸。膈俞,當第七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脾俞,當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足三里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

(3)刮拭順序

先刮背部心俞、膈俞、脾俞,再刮前胸巨闕,最後刮下肢足三里穴。

(4)刮拭方法

在需部位塗抹適量刮痧油。先刮背部,從心俞穴經膈俞穴一直到脾俞穴,宜用刮板角部從上向下刮拭,應一次到位,中間不要停頓,出痧為度。再刮拭腹部正中線巨闕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用力輕柔,出痧為度。最後重刮足三里穴,30次,不出痧。

飲食調節

注意調節情志,防止喜怒等七情過極。適當注意休息,少房事,少進食含動物脂肪多的飲食,少進鹹、辣和酒、煙、濃茶、咖啡等。適當參加體育鍛鍊,如散步、太極拳、體操、氣功等,注意預防感冒等。一定要控制情緒,少生氣。

心悸患者應保持精神樂觀,情緒穩定,堅持治療,堅定信心。應避免驚恐刺激及憂思惱怒等。生活作息要有規律。飲食有節,宜進食營養豐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宜低脂、低鹽飲食,忌菸酒、濃茶。輕證可從事適當體力活動,以不覺勞累、不加重症狀為度,避免劇烈活動。重症心悸應臥床休息,還應及早發現變證、壞病先兆症狀,做好急救準備。

【心悸的食療保健方法】

心悸的人在藥物治療的同時,應注意日常飲食調理。以下是幾款有利治療心悸的保健食療,

蓮子百合豬心湯:

取蓮子、百合各30克,與豬心切片200克加水共煨湯,肉熟後調味即成。適用於心悸、失眠、頭昏、遺精等。

五味子湯:

取五味子20克,炙甘草30克,水煎服,適用於心悸患者。

蓮心湯:

取蓮子心30枚,酸棗50克,炙甘草20克,水煎。每晚睡前服,連服10天。適用於肝火上延,心腎不交型患者

龍眼紅棗粥:

取糯米、龍眼肉各50克,紅棗10枚,加水共煨粥。日服2次,連服10天。適用於心神不交型患者。

杞葉葉炒豬心;取豬心一個切丁,枸杞葉100克,人參葉100克,用花生油按常法炒熟佐餐。適用於氣血兩虛型患者。

拌豬腦:

將豬腦100克泡入清水中,剔除血筋洗淨,瀝水後加適量黃酒、蔥、姜,入屜用旺火蒸20分鐘取出,涼後加入芝麻油10克,醬油、蒜泥各適量,拌勻即成。適用於心悸、多夢、記憶力減退等。專家提示;心悸患者常自覺心慌不安,稍勞即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