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黎里

翟黎里(1674~1759)維吾爾族詩人。本名穆罕默德·斯迪克,筆名翟黎里,是維吾爾族古典文學優秀的代表作家之一。

翟黎里

概況

出生於葉爾羌(今新疆莎車)一貧苦農民家庭。青少年時代認
真鑽研維吾爾族古代文學遺產。葉爾羌□國時代曾繁盛
一時的維吾爾文學的餘波和傳統,促使翟黎里走上文學
創作道路。他喜愛詩歌和音樂,自稱是“詩歌、鐃鈸和
笛子的俘虜”。40歲左右時離開家鄉在喀什噶爾、阿圖
什,而後在和闐一帶度過流浪式的旅居生活。10多年的
異鄉漫遊,使他進一步接觸到貧困窘迫的人民的生活,對
他的創作活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深化了他詩歌中愛祖
國愛人民的主題。
翟黎里的著述現存新疆博物館的 3種手抄本中,除
格則勒、穆罕默斯、柔巴依等體裁的抒情詩外,還收有
《漫遊記》、《四十聖徒傳》、《和卓穆罕默德·謝里
夫傳》等3部敘事長詩。翟黎里的抒情詩,題材廣泛,以
細膩的筆觸、激越的感情,對故鄉山河之美,傾注了無
限深情,表現了深沉的愛國主義思想;對人民的苦難生
活寄予了深切同情,呼籲統治者們棄惡揚善,表現了人
道主義思想。翟黎里詩歌創作的另一個重要內容,是把
對現實生活的熱愛同蘇菲派的遁世主義、把真誠自由的
愛情同封建主義宗法制度相互對照加以評說,激濁揚清,
熱情歌頌前者,猛烈抨擊後者。在長詩《漫遊記》中,翟
黎里對旅途中所見所聞的描繪,不僅表達了自己熱愛家
鄉的深情,也反映了18世紀維吾爾人民的悲慘境遇和他
們的情緒、願望。
翟黎里的詩作格律嚴謹,感情深摯,語言優美,表
現手法多樣。他善於運用民間口語和諺語格言入詩,創
造了獨特的藝術風格。早期詩作曾受到蘇菲派神秘主義
的影響,反映了借宗教求得解脫的思想傾向。後期作品
中,蘇菲派的影響蕩然無存。一反為鄙棄尋求宗教的拯
救和解脫,熱烈歌頌和追求自由、公正、幸福的世俗生
活。他的一些抒情篇章,曾譜為歌曲,在民間廣為流傳。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的部分作品,已被整理出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