翕然

翕然

翕然,所屬中國漢語詞語,拼音為xī rán,意思是一致、一致稱頌、安寧、和順。

基本信息

釋義出處

1.一致貌。

一致的樣子。《漢書·楊敞傳》:“宮殿之內翕然同聲。”《後漢書·竇融傳》:“河西翕然歸之。”念得兩遍,法善已至瓶嘴邊翕然而入。——《初刻拍案驚奇》

2.一致稱頌。

魯迅《集外集·說鉑》:“昔日學者曰:‘太陽而外,宇宙間殆無所有。’曆紀以求,翕然從之;懷疑之徒,竟不可得。”

3.和順的樣子。

安定的樣子。《漢書·匈奴傳上》:“二國已和親,兩主歡說,寢兵休卒養馬,世世昌樂,翕然更始。”《後漢書·梁商傳》:“於是郡中翕然。”

4.(鳥)飛的樣子。曹植王仲宣誄》:“翕然鳳舉,遠竄荊蠻。”

5.忽然、突然。

晉陶潛《搜神後記》卷五:“端請留,終不肯。時天忽風雨,翕然而去。” 唐陸贄《奏收河中後請罷兵》:“天下之情,翕然一變,曩討之而愈叛,今釋之而畢來。”

6. 凹陷貌。

凹進去的樣子。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游廬山日記》:“頃之,北風至湖口吹上,寒生粟起,急返舊路,至綠水潭。詳觀之,上有洞翕然下墜。”

分解釋義

1. 翕:

(1)合,聚,和順:翕動,翕張(一合一開)。“兄弟既翕和樂且湛

(2)鳥類軀部背面和兩翼表面的總稱。

2. 然:對,是:然否。不然。不以為然;以為對,答應,信守:然納(以為對而採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