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

羚羊木雕

《羚羊木雕》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精讀課。這是作者張之路的一篇微型小說,原名為《反悔》,編入課本的時候,編者對作者原文作了比較大的改動,除了題目之外,首先改動的是主人公的性別,主人公的朋友萬方在作者原文裡原來是個男生,現在改稱萬芳,被稱為“她”,這樣一改,“我”在課文中也被理解為女生了。文章中的羚羊木雕是指非洲藝術家以羚羊為形體用一種黑木雕刻成的工藝品。

基本信息

課文

“那隻羚羊哪兒去啦?”媽媽突然問我。

媽媽說的羚羊是一隻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藝品。那是爸爸從非洲帶回來送給我的。它一直放在我桌子角上。 這會兒,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來,因為昨天我已經把它送給我的好朋友萬 芳了。

“爸爸不是說給我了嗎?”我小聲地說。

“我知道給你了,可是現在它在哪兒?”媽媽的目光緊緊地盯著我。我發現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簡單。

“我把它收起來了。”

“放在哪兒了?拿來我看看。”媽媽好像看出我在撒謊。因為我站在那兒一動不動,低著頭不敢看她。

“要說實話……是不是拿出去賣啦?”媽媽變得十分嚴厲。

“沒有賣……我送人了。”我覺得自己的聲音有些發抖。

“送給誰了?告訴我。”媽媽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送給萬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現在就去把它要回來!”媽媽堅定地說,“那么貴重的東西怎么能隨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不!”我哭著喊了起來。

爸爸走了進來,聽媽媽講完事情的經過,他靜靜地點燃一支煙,慢慢地對我說:"小朋友之間不是不可以送東西,但是,要看什麼樣的東西。這樣貴重的東西不像一塊點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張呢?"爸爸的聲音一直很平靜,不過帶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

“您已經給我了。”

“是的,這是爸爸給你的,可並沒有允許你拿去送人啊!”

我沒有理由了。我想到他們馬上會逼我去向萬芳要回羚羊,心裡難過極了。他們不知道,萬芳是個多么仗義的好朋友。

上幼稚園的時候我們就在一起。她學習很好,人一點也不自私。我們倆形影不離,語文老師管我倆叫“合二而一”。

上星期一次體育課,我們全班都穿上剛買的新運動衣。跳完山羊,我們圍著小樹逮著玩。一不小心,我的褲子被樹杈劃了一道長長的口子。我坐在樹底下偷偷地抹眼淚,又心疼褲子,又怕回家挨說。萬芳也不玩了,坐在我旁邊一個勁地嘆氣。忽然,她跳起來拍著屁股說:"咱倆先換過來,我媽是高級裁縫,她能把褲子上的大口子縫得一點兒都看不出來。

當時,我覺得自己得救了,就把褲子和萬芳換了。後來,我聽說為了這件事,她媽媽讓她對著牆站了一個鐘頭。

"為什麼你不說褲子是我的?"

她嘿嘿地笑著:"我媽是婆婆嘴,她要是知道,早晚也會讓你媽知道。"

我要把褲子換過來。她卻滿不在乎地說:"算了吧,反正我已經站了一個鐘頭,要是再換過來,你還得站兩個鐘頭……"直到現在,我身上還穿著她的運動褲。每次上體育課,看見她褲子上的那條長長的傷疤,我就覺得對不住她。

昨天,萬芳到我家來玩。我見她特別喜歡我桌上的羚羊,就拿起來遞到她的手上說:“送給你,咱倆永遠是好朋友……永遠!”她也挺激動,從兜里掏出一把彎彎的小藏刀送給我。

不知什麼時候,奶奶站在門口。她一定想說什麼,可是,她沒有說。這時,媽媽從柜子里拿出一鐵盒糖果對我說:“不是媽媽不懂道理,你把這盒糖送給你的好朋友,那隻羚羊,就是爸爸媽媽也捨不得送人啊!”我從媽媽的眼睛裡看出了羚羊的貴重。她和爸爸一起看著我,像是在等待著什麼。我知道事情已經無可挽回了,眼淚順著我的臉頰流下來。屋子裡靜極了。奶奶突然說:“算了吧,這樣多不好。”媽媽一邊遞過糖盒一邊說:“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貴的木雕!”

我再也受不了了,推開媽媽的糖盒,冒著雨飛快地跑出門去。

我手裡攥著萬芳送給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說呢?她還會像以前一樣和我要好嗎?一定不會了。

我輕輕地敲了敲門。門開了,萬芳伸出頭來,一把拉了我進去。

“萬芳……”我站在過道里不肯再往前走。

“你怎么啦?也不打傘,是不是挨揍了?”萬芳奇怪地看著我。

“沒有……”我慢慢從口袋裡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還我……”我幾乎聽不見自己的聲音。

萬芳愣了一下,沒有接小刀,只是咬著嘴唇看著我,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

“昨天不是說得好好的,你怎么能這樣呢?”

我努力不讓自己哭出來。這時,她的媽媽從屋裡出來了。看見我手裡的小刀,又看看我們的樣子,立刻明白了:“萬芳,你是不是拿了人家什麼東西?”

萬芳看了我一眼,跑進屋去。過了一會兒,她拿著那隻羚羊出來了。她媽媽接過來一看說:“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這么貴重的東西哪!”她把羚羊遞到我的手上:“好好拿著,別難受,看我呆會兒揍她!”

我把小刀遞到她的手上說:“阿姨!羚羊是我送她的,都怪我……”當我抬起頭來的時候,萬芳已經不見了,我知道她不會再跟我好了……

我一個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來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個寒戰。路上一點聲音也沒有。忽然,我聽見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過頭,只見萬芳跑了過來。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裡說:“你拿著,咱倆還是好朋友……”

我呆呆地望著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淚。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因為我對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這能全怪我嗎?

原文

天上下著雪。我一個人孤伶伶地走在去萬方家的路上。雪花在路燈前飛舞,路燈在雪花中發出昏暗的光。

非洲羚羊木雕非洲羚羊木雕

我和萬方家只隔一百多米,可是我卻走了好久好久。白天我們還在這裡舉行百米賽跑,那時候,這條路顯得又平又直,可現在下雪了。我一個人慢慢地走著,腳下發出吱吱的聲響……

吃過晚飯,我趴在桌子上背誦今天課堂上剛剛講過的槓桿原理。媽媽坐在沙發上織毛衣。我常常抬起頭來望著窗外飛舞的雪花——我們這裡已經很少下這樣大的雪了。真帶勁!明天可以打雪仗囉!

媽媽走了過來,輕輕地把窗簾拉上。

另一間屋子裡,爸爸和奶奶正在看電視。咚咚鏘鏘的鑼鼓聲傳了過來,又是京戲!我用雙手把耳朵堵上。媽媽走了出去,電視機的聲音變小了。媽媽又重新走到我的身邊,慈愛地把我的手從耳朵上拿了下來。

“那隻羚羊哪兒去啦?”媽媽突然問我。

她說的羚羊是一隻用黑色硬木雕成的藝術品。它一直放在我桌子的犄角上。我的心咚咚跳了起來,因為我已經把它送給我的好朋友萬方了。

“你不是說送給我了么?”我喃喃地說。

“當然是送給你了,可是現在它在哪兒?”媽媽好像是發現了什麼秘密,兩眼緊緊地盯著我。事情嚴重了。

“我把它收起來了。”我也不知道我怎么會撒了謊。

“收在哪兒了?拿來我看看。”媽媽一點也不放鬆。

我只好坐在那兒,一動不動。低著頭不敢看她的眼睛。

“說實話……是不是拿出去賣啦?”媽媽變得十分嚴厲起來,“我決不允許!”

“沒有……媽……我送給別人了。”我都快哭了,連忙解釋著。 “送給誰了,告訴我!”媽媽用手搖著我的肩膀。

“送給萬方了。”

“你現在就去把它要回來!”媽媽堅定地說,“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不!”我哭著喊了起來。

爸爸走了進來,他坐在那裡聽媽媽講完了事情的過程,並沒有發火。他點著一支煙,慢慢地對我說:“小孩子之間怎么能自作主張地把家裡東西送給別人呢!這是不對的,不信的話,你明天問問老師……把這樣珍貴的東西送人,他也會反對的……呢?”

“可……這是我的東西呀!”

“是,這是爸爸媽媽給你的,可並沒有允許你送給別人呀!”

我沒有理由了。爸爸說的話總是讓人找不出毛病在哪兒。我知道,那黑色的羚羊是爸爸從非洲帶回來的紀念品,是爸爸非常喜歡的東西。可是,當我想到我要去向我的好朋友要回它的時候,我的心裡難過極了。他們不知道,萬方是個多么仗義的好朋友呀!

萬方從開始上國小就和我在一起。他學習很好,他還特別喜歡幫助人。有力氣,可以在單槓上一連做十個引體向上。他可從來不欺負別人。

那一天上體育課,我們全班都穿上剛買的新運動衣——就是那種海藍色的,袖子和褲腳上都綴著三條白邊兒的那種。可是在我們鬧著玩的時候,我的褲子被樹杈劃了一個長長的口子。我坐在地上使勁地哭。因為我特別怕媽媽罵我。萬方也不玩了,他坐在我的旁邊一個勁地嘆氣。忽然,他把自己的褲子脫下來對我說:“咱倆換了吧,我媽是裁縫,她能把褲子補得看不出破綻來。”我當時,居然相信了他的話,就把褲子和他換了。後來我才知道,為了那條褲子,他媽媽讓他對著牆站了半個鐘頭。

我要把褲子換過來。他卻說:“反正我已經罰完站了,要是換回來,你還得挨說,就這樣吧!”

那天,萬方到我家來玩。我見他特別喜歡我桌上的羚羊,連想都沒想就送給了他:“咱倆永遠是好朋友……永遠!”他也挺激動,還把一柄心愛的小刀送給我……想到這兒,我哭了。

不知什麼時候,奶奶站在門口。她小聲說:“算了吧,下次記住就行啦,孩子們也要講個信用……送給別人的東西怎么好意思再要回來呢!”

媽媽忍不住喊起來:“您總是慣著他,您知道那是多么貴重的東西呀!”

爸爸不說話,他只是默默地坐在沙發上,一個勁地抽菸。

這樣,我的心裡就更難過了。我已經不是小孩子啦,我都要上中學了。我默默地從抽屜里拿出萬方送給我的小刀,飛快地跑出門去……

萬方的家到了,我上了三樓,輕輕地敲了門。門開了,萬方伸出頭來,看見是我,一把把我拉進屋裡去。

“萬方……”我站在過道里不肯再往裡走。

“你怎么啦?”萬方焦急地問我。

我慢慢從口袋裡掏出小刀說:“你能不能把羚羊……換回去。”我的聲音小得幾乎聽不見。

萬方沒有說話,他咬著嘴唇,兩眼緊緊盯著我。我低下頭不敢看他。我們就這樣默默地站著。

好一會兒,萬方說:“你怎么會這樣呢?白天我們不是說得好好的嗎?難道我們不是好朋友嗎?”

我忍不住哭泣起來。萬方的媽媽從裡面走出來問我怎么回事。我說不出,只是一個勁兒掉眼淚。她又回頭問萬方。

萬方說:“他要把送給我的東西要回去!”

萬方的媽媽順手給了萬芳屁股一巴掌:“小孩子之間怎么能換東西呢,快去把人家的東西拿來!”

萬方站在那裡沒動。他媽媽又推了他一下,他才不情願地走了。

過了一會兒,萬方從屋裡走出來,手裡托著那隻羚羊,他還為羚羊做了一個小玻璃框子,也一起拿了出來。他媽媽接過來一看說:“哎呀!你怎么能要人家這么貴重的東西呢?!”他把羚羊遞到我的手上,“好好拿著,我呆會兒說他!”

我把小刀和玻璃框子放到他媽媽的手裡,正要和萬方說話,他已經不見了。

我慢慢地從樓梯上走下來。外面的雪已經下得很大了,雪花落在羚羊的身上,又滑了下去。我突然覺得羚羊變得那么重,以至於我不得不用雙手托著它。我在雪地里慢慢地走著,忽然,我聽見後面傳來萬方的聲音。我驚奇地回過頭。萬方氣喘吁吁地跑到我的眼前,他既沒有戴帽子,也沒有穿棉衣。他把手裡拿的玻璃罩子蓋在我的羚羊上,又把小刀塞到我的手裡說:“拿著,沒有禮物,咱倆也是好朋友!”

“你媽媽會說你的!”我看著他的眼睛。

“沒事兒,凡是爸爸媽媽送給我的東西,不管我給誰他們都沒說的……”他十分爽朗地微笑著,露出那像白雪一樣的牙齒。

“明天打雪仗,來早點!”萬方跑了,還不時地揚起手臂向我打招呼。漸漸的,他消失在雪花飛舞的世界裡面了。

我哭了,我真的嚎啕大哭起來。雪花和淚水一起落在玻璃罩上。我從來沒有這樣傷心過。

字詞解釋

(1)無奈(wúnaì):無可奈何;用在轉折句的頭上,表示“可惜”。

(2)允許(yǔn xǔ):許可。

(3)仗義(zhàng yì):主張正義;講義氣。

(4)形影不離(xíng yǐng bùlí):形容彼此關係密切。

(5)犄角(jī jiǎo):兩個邊沿相交成角形的地方;角落。

(6)滿不在乎(mǎn bùzaì hu):完全不放在心上;形容對事很不重視。

(7)嚴厲(yán lì):嚴肅而厲害,不寬容。

(8)怦怦(pēng pēng):形容心跳的聲音,是一種擬聲詞。 多描寫人幹了錯事後緊張不安的情緒。

(9)樹杈(shù chà):樹木的分枝處。

(10)寒戰(hán zhàn):冷得顫抖的樣子,或指害怕得發抖的樣子。

(11)反悔(fǎn huǐ):翻悔,收回自己說出口的話。

(12)抹(mǒ):揩,擦。

(13)攥(zuàn):用手抓住、抓穩、抓緊或握住。

(14)逮(dǎi):捉。

寫作背景

(“我”指張之路)

我的短篇小說《羚羊木雕》寫於1984年,發表在同年第10期的《東方少年》上面。作品發表時的名稱叫做,《反悔》,選編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一課本第22課時被改名叫《羚羊木雕》。

有一天,一位在中學教語文的朋友給我打電話,說她正在教學生學習“我的課文”,我很驚訝!她說課文的署名就是我,又說說故事大概,我確信那就是我的文章《反悔》。我問清了這篇課文是選在初一語文的第一冊上後,來到出版社。我對一位編輯說,聽說我的文章被編在初一課本上,我想看看!他說他這裡沒有這個課本。我有些失望的看著他身背後的書櫃,透過玻璃,我看見一本書的書脊上清楚的寫著《九年制教育語文課本第一冊》的字樣!我請他讓我看看。打開課本,果然看到了我的文章《羚羊木雕》和我的署名。我問這位編輯能不能給本書當紀念,他說沒有書!然後把我的聯繫電話用鉛筆寫在檯曆上,說以後和我聯繫……我只好來到位於北京東單的課本門市部,買了一本“我的課本”,後來我那位當中學老師的朋友又送給我一本她用過的課本。於是,在我的書架上至今放這一新一舊的兩本初一語文課本,留作紀念。

《羚羊木雕》被選編在中學課本里已經20多年了。想想第一屆讀過這篇作品的學生如今已經是三十多歲的人了。再想想有多少學生曾經讀過這篇文章,那何止是成千上萬啊!我感到非常高興和欣慰。

非洲羚羊木雕非洲羚羊木雕

寫這篇小說的時候,我已經在電影製片廠當編輯。可是十多年教師生涯中和同學們同事們的友情還歷歷在目 記憶猶新。

在我的書架上擺著一個比我的手掌稍大一些的羚羊造型的木雕,黝黑的木質煥發著柔和的光澤。這個羚羊木雕線條簡練而傳神,腿長身短,顯得矯健有力,兩隻犄角並不是寫實的渾圓,而是寫意的稜角分明,高高豎立在頭的上方,神采飛揚。

這是一位教英語的姓李的老師送給我的禮物。有一天我到她的家裡做客,看到這隻木雕,我說好!第二天上班的時候她把木雕放到我的桌上說,送給你吧!我很驚訝說,這怎么好呢?她說,有什麼不好呢,喜歡就送給你吧!說完她轉身走了,並不覺得送給了我什麼珍貴的東西。我很感動。如果說我的寫作有什麼動機的話,這個羚羊木雕無疑是最初創作的誘因和靈感。

送給別人禮物是孩子們當然也是成人之間經常發生的事情,它是人們表達友情的一種方式。送給別人禮物後又把禮物要回來的事情也是有的,尤其在孩子們之間,大部分是因為彼此鬧了彆扭,要回禮物似乎表達了“絕交”的態度,對於“香三臭四”的孩子這是不足為奇的。當然這也是件挺沒臉挺幼稚的事情!還有些時候就是我在文章里寫到的——家長認為禮物的“價值”過高。孩子不懂事,然後讓孩子要回來的。

我萌生了這樣一個想法,送禮物的事情可以寫成一篇小說,禮物就是眼前這只比較貴重的羚羊木雕。至於是不是告訴孩子要講信用?是不是表現家長不理解孩子?以至於是不是批評家長重財輕義?說實話,在寫作的時候還來不及想,要想的就是寫出人物之間的關係和矛盾以及他們的矛盾心理!爭取做到每個人的行為和語言站在他的角度上似乎都是和合理的。文章寫得有意思了,意義可能就在其中了。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作者的立場是站在同情孩子一方的!

編入課本的時候,編者對文章作了比較大的改動,除了題目之外,首先改動的是主人公的性別,我的朋友萬方原來是個男生,現在在課文里改稱萬芳,被稱為“她”,這樣一改,編者在書中也被理解為女生了。由於這樣的改動,我和萬芳在課文里的表現就不是那么準確和順暢了。比如萬芳和我換禮物的時候,從兜里掏出一把彎彎的小藏刀送給我,女孩子玩小藏刀讓人感到稍稍有些彆扭。課文中的另外一個細節就是我和萬芳在體育課換褲子,雖然課文中已經刪掉了“忽然,他把自己的褲子脫下來”這樣的句子,把地點移到樹底下,換好了拍拍屁股,還嘿嘿的笑,讀起來還是讓人有一種生硬的感覺!

我在網上看到的《羚羊木雕》的教案中有的稱“我”是女作家,是不是受到課本中女生的暗示?

第二,刪去了前面的五個小小的自然段落。在結尾的部分也作了較大的改動。文章原來的結尾是:

我慢慢地從樓梯上走下來。外面的雪已經下得很大了,雪花落在羚羊的身上,又滑了下去。我突然覺得羚羊變得那么重,以至於我不得不用雙手托著它。我在雪地里慢慢地走著,忽然,我聽見後面傳來萬方的聲音。我驚奇地回過頭。萬方氣喘吁吁地跑到我的眼前,他既沒有戴帽子,也沒有穿棉衣。他把手裡拿的玻璃罩子蓋在我的羚羊上,又把小刀塞到我的手裡說:“拿著,沒有禮物,咱倆也是好朋友!”

“你媽媽會說你的!”我看著他的眼睛。

“沒事兒,凡是爸爸媽媽送給我的東西,不管我給誰他們都沒說的……”他十分爽朗地微笑著,露出那像白雪一樣的牙齒。

“明天打雪仗,來早點!”萬方跑了,還不時地揚起手臂向我打招呼。漸漸的,他消失在雪花飛舞的世界裡面了。

我哭了,我真的嚎啕大哭起來。雪花和淚水一起落在玻璃罩上。我從來沒有這樣傷心過。

而改動後的結尾是:

我一個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來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個寒顫。路上一點聲音也沒有。忽然,我聽見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過頭,只見萬芳跑了過來。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裡說:“你拿著,咱倆還是好朋友……"

我呆呆地望著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淚。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因為我對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這能全怪我嗎?

最後加上的這句話,我以為有些直露了。

還有對於文章中幾個不太重要的人物“台詞”的改動,比如我的奶奶,萬方的媽媽,她們在文章里只有一兩句台詞。正是這一兩句台詞被改變了,縮減了,使她們的人物性格發生了變化。

比如“我”到萬方家要羚羊木雕,萬方媽媽知道後——原來文章中說:“你怎么能要人家這么貴重的東西呢?” ,“好好拿著,我呆會兒說他!”改動以後說“你怎么能拿人家這么貴重的東西呢?!”,“好好拿著,我呆會兒揍他!”

再比如奶奶在原文是小聲說:“算了吧,下次記住就行啦,孩子們也要講個信用……送給別人的東西怎么好再要回來呢!”而在課文中卻被簡化為,“算了吧,這樣多不好。”

對於這些改動,我理解課本編者的苦心和課本作為範本必須體現教學目的的意圖。但這些改動有成功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在這期間許多雜誌的編輯希望我講講寫這篇作品的背景和動機。我沒有動筆,總覺得寫作是件很“偶然”的事情,並沒有什麼明確的想法,似乎沒有什麼好說的,書寫在作者,而理解在讀者!

及至我在網際網路上看到大量的關於這篇文章的教案。有些老師還把我當成女作家,我感到又熱鬧又奇怪!於是我想寫寫有關的情況,希望能給教學這篇課文的老師和同學提供點微小的幫助!

主要內容

《羚羊木雕》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精讀課。這是作者張之路的一篇微型小說。

該文講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間發生的一場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給了最要好的朋友萬芳,父母發覺了,逼“我”去要回來,“我”被逼無奈,只得硬著頭皮開口,讓萬芳把羚羊還“我”。“我”對朋友這樣反悔,傷心極了。

子女的行為遭到父母反對,父母有父母的理由,子女有子女的理由,子女處於弱勢地位,當然只得被迫服從,但是子女的心理當初不復,受到了傷害,子女與父母的感情多少要受到點影響。

論是非,父母心目中珍視的是羚羊木雕和對子女做人原則的教育,“我”心目中珍視的是純潔的友情,由此而起衝突。應該說,父母是有欠缺的,未提前講明“貴重”。“我”也是有欠缺的,在不知“貴重”又沒有和大人商議的情況下自作主張把羚羊送人。如果彼此都做得周到一點,就不至於發生這樣很愉快的事情了。

子女靠父母培養。父母是主導地位,子女的缺點,父母是有責任的,與其怪孩子自作主張,不如怪自己事前未講清楚。作者的傾向主要是教育子女的。若從“我”這一面去看,是有教訓可以吸取的。小時候畢竟幼稚,做什麼事情跟大人商量商量是十分必要的。

這種矛盾是親情與友情之間的矛盾,說到底還是一個“代溝”問題。由於時代的變遷,知識背景的不同,兩代人在對待人生、理想、親情、友情以及價值觀等方面必然會有種種差異,也必然表現在許多家庭里。

《羚羊木雕》展示了兩種內心世界:“我”珍惜友情,把羚羊木雕送給萬芳;父母心中珍視的是羚羊木雕,由此教育“我”。逼“我”把羚羊木雕要回來,這樣就起了衝突。應該說,父母是有欠缺的,“我”也是有欠缺的。彼此都做得周到一點,就不至於發生這樣不愉快的事情了。作為中學生的我們,一方面,要學會思考,有主見;但另一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為是,自作主張是不對的。當然更不能衝動,以離家出走解決問題。我們要學會非常理智地考慮問題。如果在生活中,學會溝通,讓父母、他人理解自己,自己也努力去理解父母、他人,這樣就能儘量避免出現文中的矛盾衝突。推而廣之,遇事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許多矛盾。

人物分析

本文的中心事物是羚羊木雕。圍繞羚羊木雕寫出了兩種人物:一種人物屬於成人世界,即上一代人物,有媽媽、爸爸、奶奶、還包括萬芳的媽媽;一種人物屬於少年世界,那就是“我”和萬芳。這兩種人物通過羚羊木雕的糾葛,各自展示出其內心世界。這就是作者在本文中表現人物的最大特點。

“我”和萬芳這一少年世界的人際交往,文中表現出來的這兩個少年朋友的情感是純潔的、真摯的、無私的。兩人上幼稚園時就形影不離。“我”的褲子被樹權劃破了,兩人換了褲子穿。這一典型的事例生動地表明了萬芳是“仗義的”。有了幼稚園時的概括敘述,又有“換褲子”的典型事例描寫,“我”對萬芳的羚羊的贈與,就毫不奇怪了。“我”看到“她特別喜歡”羚羊木雕,就毫不猶豫地“遞到她手上”,並說:“咱倆永遠是好朋友”。可見兩個少年朋友是以“友誼”為重的。儘管這樣,萬芳也沒有忘記送給“我”一把“彎彎的小藏刀”。

成人世界裡寫了四個人物,爸爸、媽媽是站在一起的,他們都反對“我”把羚羊送人。對“我”的一系列問話說明了她追查羚羊的最初動機是怕孩子拿去賣,怕孩子學壞,這自然是關心孩子。當孩子說出是送給最好的朋友時,她反對的理由主要是“那么貴重的東西”,不能“隨便送人”;爸爸,話雖不多,但重點突出,那就是“貴重的東西”,不能“自作主張”。從爸媽二人的態度里,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對待這件事的著眼點是:“貴重”,“沒有允許”。“貴重”說明爸媽重的是財物;“沒有允許”,說明爸媽強調了家長的尊嚴。對於這兩點,我們在理解時,要作具體分析,不能一概反對。在一般情況下大人對孩子進行教育,要珍惜財物,特別是送人貴重的禮物,要經過大人的允許,這都無可厚非。問題在於,父母沒有理解孩子的心情,沒有尊重孩子的感情,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還需要進一步耐心的說服,從道理和感情出發,與孩子心靈溝通,而是簡單粗暴,用封建家長式的命令,這就站在了孩子的對立面,形成尖銳的衝突。萬芳的媽媽也屬於此列,甚至比“我”的爸媽有過之而無不及。她不僅用命令的口吻,而且採取體罰的形式,毫無情理可言。

奶奶出於對孩子的疼愛,對追回羚羊採取了調和的態度,說明奶奶更懂得孩子的心理,也更通情達理。也許對那么名貴的木雕距離更遠一點,奶奶的態度更客觀。從這裡,本文寫出了奶奶和爸媽這兩代人之間的微妙關係,透出了孩子的情義在成人世界裡是有根基的、有呼應的。

中心思想

本文記敘了“我”在父母的逼促下把送給好朋友萬芳的羚羊木雕要回的故事,表達了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理解和尊重的願望,含蓄的批評了父母輕義重財的行為,讚美了小朋友真誠而無私的友誼。

文章段落

第一段(1~15節):媽媽追問“我”羚羊木雕的下落,並讓“我”把送給萬芳的羚羊木雕討回。

第二段(16~23節):“我”回憶自己和萬芳的真摯友情。

第三段(24~25節):媽媽叫“我”把一盒糖送給萬芳,然後把羚羊木雕討回來。

第四段 (26-38節):在父母的逼促下,“我”向萬芳要回羚羊木雕並得到其諒解,但仍感傷心丟臉。

作者簡介

張之路張之路

張之路1945年生於北京,山東諸城人。首都師範大學物理系畢業。 現為中國電影集團策劃部編審、一級編劇、國務院授予的有特殊貢獻的專家、中國作協兒童文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少年電影協會理事、中國影協會員、中國作協會員、北京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等。

我國最有影響的少兒小說作家之一。主要從事電影劇本、小說、童話和電視劇本的創作。其作品不僅屢屢在國際國內獲獎,而且絕大多數被改編成電影、電視,風靡全國,擁有廣大的讀者。

張之路張之路

其作品曾獲國家圖書獎、中國圖書獎一等獎、四次獲中國作協兒童文學獎、三次獲宋慶齡文學獎、四次獲冰心兒童文學獎。兩次獲陳伯吹兒童文學獎。還曾獲電視劇飛天獎、大眾電視金鷹獎、電影華表獎、五個一工程獎、夏衍電影文學獎、童牛獎。國際兒童讀書聯盟(IBBY)優秀作家獎。短篇小說《羚羊木雕》被選入全國中學語文課本。在台灣地區共出版了12本書,並多次獲得“好書大家讀”優秀作品獎。 第一位入選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欄目(1997)的中國兒童文學作家。

《羚羊木雕》出版的張之路非常“感動”、非常“可笑”、非常“神秘”三大系列作品之一。

神秘系列

《非法智慧》《霹靂貝貝》《魔錶》《螳螂一號》

感動系列

《第三軍團》《懲罰》《最後一場是暗殺》《傻鴨子歐巴兒》

可笑系列

《足球大俠》《有老鼠牌鉛筆嗎》張之路話劇 :《雙龍花盆》小說集: 《在樓梯拐角》《題王》長篇小說《第三軍團》三個系列風格各異,“張之路非常可笑系列”幽默風趣,令人捧腹;“張之路非常感動系列”情感真摯,催人落淚;“張之路非常神秘系列”驚險奇幻,引人入勝,極具可讀性。

另著有電影劇本《霹靂貝貝》《魔錶》《瘋狂的兔子》《暗號》《揚起你的笑臉》《傻鴨子歐巴兒》《足球大俠》《媽媽沒有走遠》等。電視連續劇本《第三軍團》《非法智慧》《媽媽》《好玩,佳佳龜》等。

《霹靂貝貝》《魔錶》電視劇曾在央視熱播,《非法智慧》現已被央視改編成電視劇播出。

著有長篇小說《第三軍團》《坎坷學校》《足球大俠》《螳螂》《有老鼠牌鉛筆嗎》《蟬為誰鳴》,電影文學劇本《霹靂貝貝》《魔錶》《暗號》《瘋狂的兔子》《傻鴨子歐巴兒》,電視劇劇本《第三軍團》《媽媽》,短篇小說集《題王》《在樓梯拐角》《懲罰》《空箱子》《靜靜的石竹花》《羚羊木雕》,中篇童話《魔錶》《我和我的影子》《還魂記》《傻鴨子歐巴兒》,童話集《野貓的首領》《李小乖的耳朵》等。

文學作品曾獲國際安徒生提名獎(IBBY)、中國安徒生獎(CBBY)、中國圖書獎一等獎、中國作協優秀兒童文學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冰心兒童圖書獎等獎項。

影視作品曾獲電視劇飛天獎、電影華表獎、夏衍電影劇本獎、大眾電視金鷹獎、電影童牛獎、開羅國際兒童電影金獎等獎項。

張之路是全國優秀的作家之一。

關於質疑

原文的確如上,是編者把萬方改為萬芳,使大家誤解。

目錄

羚羊木雕

懲罰

題王許威武

在樓梯拐角

靜靜的石竹花

玩玩的收藏

啊,那片紅旗

渡橋

理查三世

在長長地跑道上

我的朋友褐雪

書里書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