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村

美西村

美西村位於司馬浦鎮鎮區東面。總面積1.53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07.52畝。全村1050戶,總人口6407人,勞力資源2525人。村設黨總支部1個,下設3個支部,轄3個自然村(分別為小西洋村、大西洋村、溝美村),“兩委”幹部8人,黨員89人。2009年工農業總產值1.5億元,工商各稅近1000萬元,人均收入4611元,村集體經濟收入9萬多元。

1、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司馬浦鎮美西村

司馬浦鎮美西村委會司馬浦鎮美西村委會

美西村位於324國道兩側,交通十分便利。農業以水稻、甘薯為主。工業主要有針織睡衣、服裝等,目前全村擁有企業40多家,針織睡衣龍頭企業有:汕頭市多拉美實業有限公司、汕頭市郭氏旭光實業有限公司、汕頭市雅舒路服飾實業有限公司、汕頭市鴻興發實業有限公司等。近幾年來,村先後籌資2000多萬元建設1所國小、3個老年人活動場所、拓寬水泥道路、建設大型消防供水系統、治安崗、治安視頻監控網路、農貿市場等。

2、廣東省揭陽市榕城區仙橋街道美西村

美西村位於榕城區仙橋街道辦事處北部,榕江南畔,與市區僅有一橋之隔,是城鄉結合部,水陸交通方便。該村現轄田東、西洋、馬山三個經聯社,人口6000多人。 近幾年來,美西村充分利用城郊地理優勢,圍繞“工業興村,商貿富民”的經濟發展路子,引導村民因地制宜大力發展工貿,紮實有效地推動新農村建設。1998年,該村廣籌資金3500萬元,建設榕池路兩側三層商住樓250多套,投資近1000萬元建設美西鞋業城和金三角工業園,並為村民提供了近2萬平方米的企業廠房及田東綜合市場,完善各種配套設施,從而改善了投資環境。
目前,美西村95% 以上的農戶,從事塑膠製鞋業、軋鋼、舊機械設備及廢舊金屬回收等行業,現有鞋廠130多家。村集體經濟純收入200萬元,村民生活水平、生活質量逐年提高。
美西村在發展生產的同時,有針對性地改善村容村貌,提高鄉風文明程度,“三個文明”建設成績斐然。連年來,美西村投入建設資金2400多萬元,其中發動村民捐資約2000萬元建校、改造、美化村容村貌,集體投資建路約400萬元,使村民生活條件得到大大改善。近年美西村分別被市、區評為“文明村”、“示範村”等光榮稱號10多次。
1991年,該村籌資近700萬元興建高美崇文學校,至1997年,該校成為我市農村唯一的省一級學校和“十佳校園”;去年來,該村籌資1500多萬元進行“舊村莊改造”,對村里7處舊房老屋進行改造;將寨前片埔園、旱地、荒地平整建設為占地40多畝的“田東崇文廣場”,工程一期投資350多萬元,並配套建設了大戲台、燈光球場、文化共享中心、老人室等設施,為村民休閒、健身提供了一個好去處。現在,從每天清晨5點開始到晚上8點,到崇文廣場進行休閒健身活動的村民絡繹不絕。年輕人打球、跳舞,中老年人做操、打太極。老人活動室每月定撥活動經費,每周三、日的潮曲潮樂文娛活動正常開展。
現在,美西村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村民安居樂業,到處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

3、福建省泉州安溪縣祥華鄉美西村

地處祥華鄉政府駐地南8.8公里處,佛耳山麓,海拔870米。四面高山,中間為小盆地,原名多卿。當時,該地官員較多,故稱。宋時屬積德鄉崇信里第8都,明清屬崇信里,民國為多卿鄉美洋保。解放後屬十四區(珊屏)美西鄉。村委會設在後坑,轄6個自然村。該村為安溪開先縣令詹敦仁隱居地,靈惠廟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境內還有巨富詹經力(人稱詹百萬)於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所築的的芹案寨遺址。在封建時代的科舉制度中,該村的詹源詹彬、詹仰庇、詹啟東先後登進士第,詹靖、詹啟東等9人中舉。村民多為詹姓。

4、福建省泉州安溪縣祥華鄉美西村

地處祥華鄉政府駐地南8.8公里處,佛耳山麓,海拔870米。四面高山,中間為小盆地,原名多卿。當時,該地官員較多,故稱。宋時屬積德鄉崇信里第8都,明清屬崇信里,民國為多卿鄉美洋保。解放後屬十四區(珊屏)美西鄉。村委會設在後坑,轄6個自然村。該村為安溪開先縣令詹敦仁隱居地,靈惠廟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境內還有巨富詹經力(人稱詹百萬)於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所築的的芹案寨遺址。在封建時代的科舉制度中,該村的詹源、詹彬、詹仰庇、詹啟東先後登進士第,詹靖、詹啟東等9人中舉。村民多為詹姓。

地名含義

因解放前與現在石獅村,新寨村,後洋村美侖村合為一個大隊,叫美寨大隊,後來分村後因在石獅的西部,故稱美西。

歷史沿革

早在1949年前是鄉政府所在地,取名為多卿鄉公社。1952年屬第十四區美西鄉。1958年屬長坑公社美西大隊。1965年隨祥華公社從長坑公社析出仍稱美西大隊。1984年改為祥華鄉美西村委會。

行政隸屬與交通位置

政府駐地安溪縣祥華鄉美西村多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