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美運動會

泛美運動會

泛美運動會(Pan American Games)是北美洲和南美洲地區的大型綜合性運動會,創辦於1951年,每四年舉行一屆,至2016年已舉辦過17屆。

基本信息

發展歷史

通過決議

泛美體育組織會旗 泛美體育組織會旗

泛美運動會的誕生曾經歷了許多年的艱難曲折。早在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期間,國際奧委會中的南美代表就萌發了成立一個體育組織,以促進美洲業餘體育運動發展的構想。在這一想法的推動下,1936年柏林奧運會期間,美洲國家代表聚會並通過了定期舉辦泛美運動會的決議。

1940年,美洲16個國家的代表匯聚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參加了首屆泛美體育代表大會(Pan-American Sport Congress),會議通過了成立泛美體育運動委員會(Pan-American Sports Committee)的提案,當時的國際奧委會主席A·布倫戴奇當選為主席。該次會議決定,1942年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第一屆泛美運動會。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原定的運動會未能如期舉行。

正式起步

1948年,英國舉辦了二戰後的首屆奧運會。參加倫敦奧運會的美洲國家體育領導人舊誼重敘,理想猶存,召開了第二屆泛美體育代表大會,會議決定重新舉辦泛美運動會。

1951年2月25日,來自美洲21個國家的2513名運動員終於相聚在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阿根廷總統胡安·庇隆在10萬人的歡呼聲中,宣布第一屆泛美運動會開幕。經過14天的比賽,在獎牌榜上列前四名的國家是:阿根廷、美國、智利、古巴。

內容設定

泛美體育組織會徽 泛美體育組織會徽

泛美運動會的領導機構是泛美體育運動委員會,1940年成立,1955年被重新命名為泛美體育組織(Pan American Sport Organization)。目前,泛美體育組織的成員國有北美、中美、南美和加勒比地區的42個國家,其總部設在墨西哥城,正式工作語言為西班牙語和英語。

四年一屆的泛美運動會定於奧運會的前一年舉行,就其設定的比賽項目和參賽運動員人數來說,90年代以前曾是世界上僅次於奧運會的大型綜合性運動會--儘管它只是地區性的大型綜合性運動會。但後來亞洲運動會的規模超過了泛美運動會。

一般說來,泛美運動會的賽項設定百分之八十是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此外還有一些在美洲廣泛開展的具有地域特色的運動項目。但也有追求"大而全"的例外,例如1987年在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舉行的第九屆泛美運動會,除設定了當時夏季奧運會所有的全部23個賽項外,還增設了棒球、輪滑、壘球和跆拳道,共有27個比賽項目。

主辦城市

屆數年份日期主辦城市參賽國數目項目數目運動員數目
11951年02.25 - 03.09阿根廷 布宜諾斯艾利斯21182513
21955年03.12 - 03.26墨西哥 墨西哥城22172583
31959年08.27 - 09.07美國 芝加哥25182263
41963年04.20 - 05.05巴西 聖保羅22191665
51967年07.30 - 08.06加拿大 溫尼伯29192361
61971年07.30 - 08.13哥倫比亞 加利32172935
71975年10.12 - 10.26墨西哥 墨西哥城33193146
81979年07.01 -07.15波多黎各 聖胡安34223700
91983年08.14 - 08.29委內瑞拉 加拉加斯36223426
101987年08.08 - 08.23美國 印第安納波利斯38274453
111991年08.02 - 08.18古巴 哈瓦那39344519
121995年03.12 - 03.26阿根廷馬德普拉塔42335144
131999年07.23 - 08.08加拿大 溫尼伯42345275
142003年08.01 - 08.17多米尼加共和國聖多明各42355500
152007年07.13 - 07.29巴西 里約熱內盧4238大項 332小項超過5500
162011年10.13 - 10.30墨西哥 瓜達拉哈拉4247 6003
172015年07.10 - 07.26加拿大 多倫多 42
182019年秘魯 利馬

年份 日期 主辦城市 參賽國數目 項目數目 運動員數目

1990年 9月16日 - 9月22日 阿根廷 拉努斯 (Las Leñas) 8 4 97

1993年 —— 智利 聖地亞哥 - (取消) -

舉辦簡介

1995年3月,為期16天的第十二屆泛美運動會在阿根廷的馬德普拉塔舉行。來自美洲42個國家的5144名運動員參加了34個項目的比賽。本屆運動會共打破1項世界紀錄和30多項泛美運動會紀錄。美國獲得169枚金牌、146枚銀牌、109枚銅牌,名列第一。古巴獲112枚金牌、66枚銀牌、60枚銅牌,名列第二。加拿大獲得48枚金牌、60枚銀牌、69枚銅牌,名列獎牌榜第三。

第十三屆泛美運動會於1999年7月23日至8月8日在加拿大的溫尼伯舉行。來自北美、南美和中美洲,以及加勒比海地區的42個國家的5000多名運動員參加了射箭、體操、田徑、羽毛球、棒球、籃球、沙灘排球、拳擊、皮划艇、腳踏車、跳水、馬術、擊劍、曲棍球、柔道、空手道、現代五項、牆網球、藝術體操、輪滑、賽艇、帆船、射擊、足球、壘球、壁球、游泳、水上芭蕾、桌球、跆拳道、手球、網球、保齡球、鐵人三項、排球、水球、滑水、舉重、摔跤39個項目的比賽。比賽結果,美國獲得106枚金牌、110枚銀牌、79枚銅牌,名列第一。古巴獲71枚金牌、40枚銀牌、47枚銅牌,排名第二。東道主加拿大獲得64枚金牌、52枚銀牌、80枚銅牌,名列獎牌榜第三。巴西獲得25枚金牌、32枚銀牌、44枚銅牌,名列第四。阿根廷獲得25枚金牌、19枚銀牌、28枚銅牌,排位第五。

泛美運動會會徽 泛美運動會會徽

本屆比賽歷時17天,規模龐大,共耗資1.4億加元。除來自西半球各國的優秀運動員外,參加運動會的還有2000多名教練員和官員,以及2500多名記者、攝影師、電台播音員、電視評論員和其他傳播媒體的工作人員。比賽期間,在溫尼伯的歌舞劇院和主要街道上還舉辦了盛大的文化藝術節表演,加拿大的專業和業餘藝術家演出了具有濃郁北美風格的文藝節目。美洲各國共有近4億電視觀眾觀看了本屆運動會的比賽轉播。

其他新聞

歷史上亦曾有舉行冬季泛美運動會的嘗試,但不太成功。原定於1989年在阿根廷舉行的冬季泛美運動會因天氣不佳而被迫延後一年舉行,此屆運動會也因此只剩下了四個高山項目。1993年的冬季泛美運動會更加被取消了。此後就再沒有舉辦冬季泛美運動會。

綜合運動會列表

綜合運動會類型綜合運動會名列表
奧林匹克運動會(Olympic Games)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Paralympic Games)
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Special Olympics)
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Deaflympic Games)
青少年奧林匹克運動會(Youth Olympic Games)
有年齡限制的綜合運動會世界大學生運動會(World University Games)
世界中學生運動會(World Middle School Games)
世界青年運動會(World Youth Games, en:World Youth Games ru:Всемирные юношеские игры)
地區類綜合運動會中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運動會(Central American and Caribbean Games)
大英國協運動會(Commonwealth Games)
葡語系運動會(Lusofonia Games)
亞洲運動會(Asian Games)
東南亞運動會(South East Asia Games)
東亞運動會(East Asia Games)
中亞運動會(Central Asian Games)
地中海運動會(Mediterranean Games)
非洲運動會(African Games)
泛美運動會(Pan-American Games)
泛阿拉伯運動會(Pan-Arab Games)
其他綜合運動會世界運動會(World Games)
友好運動會(Goodwill Games)
世界同性戀運動會(Gay Games)
紅色運動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