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智庫眼中的中國崛起

美國智庫眼中的中國崛起

《美國智庫眼中的中國崛起》是中國發展出版社2011年1月1日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一個經過重新調整的中國,更好地結合其天生具有的勞動力優勢,不僅將會成為一個更大的經濟體,而且也會發展得更快,同時更加不可能發生崩潰,由此它會成為世界增長的一個更好的發動機。

雖然美國和中國不是盟國,雖然各種複雜問題使這兩個國家具有分歧,但他們既不是敵人也不是命中注定會成為敵人。銘記這一點非常重要。即使在這兩支軍隊在其他領域互為防範時,他們也可能會恰好發現彼此在某種情景下可以一起開展工作。

也許更為重要的是,世界對中國的力量、對它在今天的國際重要性,以及對它的年復一年不斷增長的影響的感受,已經有了很大發展。現在通常會做出這種表述,即如果沒有中國的幫助,那么任何重大國際問題都不會得到有效應對。總之,中國的“崛起”比預期要來得更快。

圖書目錄

序言

導演

第一章 :中國對全球經濟秩序的挑戰

中國發出的全面挑戰

中國在貿易方面的挑戰

中國在國際金融體系方面的挑戰

中國在能源方面的挑戰

中國在外援方面的挑戰

對全球產生的影響

應對中國挑戰的新方式

結論

第二章 :中國對其未來的各種論爭

決策型知識分子的作用

當前的動態

重新評價改革

針對發展的論爭

政策回應

對民主的論爭

稱一稱官方路線的分量

外交政策:和平崛起還是民族主義的崛起

處在論爭之中的民族主義

中國的整合

展望

第三章 :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

中國政治改革的演進:有用民主、增量民主、以及風格獨特的民主

理論聯繫實際

依法行政:一種加強黨的執政能力的方法

推進黨內民主

繼續奉行“多黨合作”

基層不斷擴大的民主和開放

深圳:一個“政治特區”?

言辭與現實

持續存在的對黨的支持

結論與建議

第四章 :中央與地方的關係:是否處於中央的主導之下

從權力下放到權力再集中

20世紀80年代的權力下放

20世紀90年代早期到中期的權力再集中的嘗試

造成中央與地方摩擦的現時因素

發展才是硬道理

制度上的缺陷

地方和個人的所得收入

中央與地方的關係如何對關鍵政策造成影響

環境政策

智慧財產權政策

消費者/產品安全政策

勞動和貿易法

對於胡和溫來說這意味著什麼

中央正在採取的措施

與美國的關係以及政策建議

第五章 :中國的腐敗:危機還是常態

腐敗已經升至平穩

“地方上的盜賊統治”的威脅

黨面臨考驗

對腐敗原因的討論

與腐敗作鬥爭——中國撤出了嗎

結論與建議

第六章 :中國可持續經濟的增長

中國經濟的增長根源

對中國發展戰略的再研究

對全球經濟的增長

對消費拉動的增長方式的提倡

財政政策

金融改革

匯率政策

價格政策

中國對消費拉動的增長的追求

財政政策

金融改革

匯率政策

價格政策

樂觀還是悲觀

第七章 :中國的發展對能源造成的影響

中國能源需求的變化

投資帶動的能源奇蹟

能源價格與環境成本

土地與建設

資本與合併

對地方以及全球的影響

能源安全

環境保護

就業、收入與增長

對國際商務活動造成的衝擊

國內反應

對整體巨觀調整的關係

中國經濟調整的能源之路

結論與政策議程

能源安全與角色的變化無常

氣候變化

第八章 :美國為什麼要關心台灣

大陸為什麼關心台灣

美國一直以來為什麼關心台灣

美國為什麼仍要關心台灣

美國支持的限度

應對台灣僵局的非傳統方式

今天美國應該如何看待台灣

第九章 :中國的軍事現代化

中國對其軍事需求的評估

中國軍事現代化的關鍵因素

支柱1:新型武器裝備、技術,以及戰力的研製、採購、獲取和部署

支柱2:制度和體制改革

支柱3:新作戰理論的形成

中國軍事現代化仍然存在的一些問題

人民解放軍未來的現代化

美國對中國軍事現代化的反應

第十章 :中國與世界

中國外交政策背後的目的和原則的演化

中國外交政策中的軟實力的作用

中國的國際關係

大國

美國

俄羅斯、印度、日本和歐洲

鄰國

發展中世界

中國對國際體制的影響

中國影響力的提升對美國的意義

第十一章 :結語

參考文獻

重要辭彙英漢對照

顧問委員會會

致謝

譯者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