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隱睪病

羊隱睪病,無論山羊或綿羊,在出生後數日內,睪丸均應經腹股溝管降入陰囊中。假若有一個或兩個睪丸停留於腹股溝管或腹腔而不下降,就稱為隱睪病。具有遺傳性,羊的隱性基因與無角基因緊密連鎖。其發生除與長期近親交配或用無角公羊交配外,也與母系有密切關係。

隱睪病又稱睪丸停留或未下降睪丸。
無論山羊或綿羊,在出生後數日內,睪丸均應經腹股溝管降入陰囊中。假若有一個或兩個睪丸停留於腹股溝管或腹腔而不下降,就稱為隱睪病。這種現象在山羊比綿羊多見。公羊隱睪病發生率約為0.5%,在長期近親交配的羊群中,可能達到10%以上。

一、病因

1.具有遺傳性。羊的隱性基因與無角基因緊密連鎖。其發生除與長期近親交配或用無角公羊交配外,也與母系有密切關係。
2.內分泌障礙。在這方面的激素理論有3種。
①控制睪丸下降的惟一因子是睪酮。
②謬勒氏抑制因子啟動睪丸下降到腹股溝區,睪酮則使睪丸由腹股溝下降到陰囊。
③謬勒氏抑制因子先引起謬勒氏管退化,允許睪酮和其他激素調節睪丸的下降。如果在胎兒期或出生後丘腦下部-垂體-睪丸軸功能紊亂,缺乏促黃體素,則睪酮水平偏低而雌激素水平升高,便造成睪丸和附性器官發育受阻,以及睪丸索狀帶萎縮,而發生隱睪病。
3.可能5a-還原酶的活性和雙氫睪酮含量不足。在雄鼠實驗中發現,於小鼠出生後睪丸下降前,睪丸內的5a-還原酶活性和雙氫睪酮含量均顯著升高。注射雙氫睪酮能誘導睪丸下降,而注射睪酮無效;注射雌二醇能抑制睪丸下降,經注射雙氫睪酮後可獲得逆轉。

二、症狀

公羊的一側或兩側缺乏睪丸,陰囊小。單側隱睪羊,在陰囊內可觸摸到一個睪丸,其大小和質地均正常。雙側隱睪羊,由於其睪丸均處於腹腔或腹股溝管,長期受到高溫影響,導致生精上皮變性,不能產生精子,終至造成無精症,失去生育能力。但患羊一般性慾正常或稍差。即使偶爾能夠生育,其後代也往往成為隱睪,不能繁殖。

三、診斷

一般通過陰囊觸診即可做出診斷。
如要與去勢公羊進行鑑別診斷,可以注射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測定注射前後的睪酮和雌激素水平,由注射後隱睪羊的睪酮和雌激素水平升高而去勢羊無反應,可以做出判定。因隱睪公羊一般能正常產生睪酮和雌激素。

四、防治

為了防止發生隱睪,應避免近親交配。
在發現隱睪公羊時,應堅決施行去勢;不要將隱睪公羊及其後代留作種用,並及早淘汰生產隱睪後代較多的公羊和母羊。對用於肥育的隱睪公羊,可以從腹腔內摘除其隱睪。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