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雄才

羅雄才聽後非常興奮,決定去日留學。 羅雄才亦回廣州,續任工學院長仍兼興寧工校校長。 建國後,羅雄才歷任中山大學工學院副院長、

羅雄才(1903~1993年),廣東興寧縣龍田鎮鴛塘村人。幼年時,父母先後去世,依靠堂叔父羅健瞻撫養。自幼聰穎,在風漢國小讀書時,就能自覺和刻苦學習,成績突出。畢業後考上縣立中學。這時正是“五四”新文化運動提倡科學與民主時期。他除了認真學好功課以外,還讀了許多報章雜誌,從而萌生了民主和科學救國的思想。他中學畢業後,前往廣州準備投考公費學校時,意外地會見了時任廣東省參議會議員的同鄉李日京。李先生建議他到日本補習日文,生活費只需廣東毫洋100元,如能認真學好日文,第二年就很有希望考取中國政府公費留學資格。羅雄才聽後非常興奮,決定去日留學。民國9年(1920)8月,羅雄才到了日本,就讀“東亞預備學校”補習日文。刻苦自勵,分秒必爭,提高了日文的讀寫水平。兩年後,考上東京帝國大學預科班第一高等學校,實現了公費求學的願望。後來考進帝大理學部化學科學習。畢業後進入日本理化研究所研究有機化學3年。後來由於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了我國東北三省。羅雄才義憤填膺,毅然回國。 羅雄才回到廣州後,任中山大學理工學院化工系教授。後來日本占領廣州時,他隨學校西遷雲南澄江。後又遷返粵北坪石。鑒於粵北局勢動盪不定,他向廣東省教育廳建議,在興寧創辦工業學校,以適應形勢需要。學校領導同意經批准後,他被任為“廣東省興寧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校長。他率部分師生從坪石回到興寧,即利用神廟和民房作校舍,開設紡織和化學兩科,招生上課;還就地籌款興建新校舍。又增設機械、電機和土木工程3科。後來,坪石也淪陷,中山大學金曾澄校長及部分師生到達興寧。羅雄才看到他們處境困難,先是向銀行貸款解決他們的生活,繼又讓出部分校舍安排他們上課。不久,金校長委任羅雄才為中山大學工學院院長。抗戰勝利後,中大復遷廣州。羅雄才亦回廣州,續任工學院長仍兼興寧工校校長。 建國後,羅雄才歷任中山大學工學院副院長、華南工學院副院長、華南工學院院長、中山大學副校長。年邁時任華南理工大學教授。他自1931年擔任大學教授和領導直到退休,歷時60多年。對大學的專業設定、校舍建設、師資調配、擬訂並實施教學和科研計畫等,歷盡艱苦,費盡心血,對廣東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提高,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 羅雄才治學嚴謹,對有機化學、高分子化學有精湛研究。曾參與編纂《最新化學大全》,其中第二、三分冊是他編寫的,內容充實,獲得同行稱許。1965年,倡議組織“中日高分子雙邊學術討論會”,輪流在我國和日本舉行,對促進兩國學者的友誼和交流新的成果以及發展我國化學研究與生產同步進行作出了有益貢獻。從50年代起,他一直擔任廣東省化學會理事長、省科協副主席、中國化學會常務理事。他努力組織、團結和指導廣大化學工作者解決教學、科研和化工生產上的問題。在“文化大革命”時期,還翻譯了大量日文化學科技資料,供工廠學校參考,受到同行尊敬和愛戴。他又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 羅雄才還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建國後先後被選為廣州市、廣東省和全國人大代表共八屆、第四屆省政協副主席、第五、六屆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52年他加入“中國民主同盟”,並長期擔任省民盟主任委員、民盟中央常委、省民盟名譽主委、民盟中央參議會常委。 1993年11月2日,羅雄才逝世於廣州,享年91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