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聯邦議會

緬甸聯邦議會

緬甸聯邦議會是緬甸聯邦兩院制立法權力機構,由上院民族院(Amyotha Hluttaw)和下院人民院(Pyithu Hluttaw)組成。2013年最大政黨是聯邦鞏固與發展黨。2015年11月8日緬甸大選,緬甸全國民主聯盟在498個民選議席中斬獲390席,成為聯邦議會最大政黨

基本信息

歷史

緬甸聯邦議會大廈緬甸聯邦議會大廈

緬甸聯邦議會成立於2011年1月31日,由人民院與民族院共同組成,兩院議員任期一般為五年,每五年選舉一次。根據2008年全民公決通過的《緬甸聯邦共和國憲法》,聯邦議會召開首次會議之時,即是新憲法正式生效之日。聯邦議會會議將選舉產生總統、副總統,並由總統負責組建新政府。

2011年1月31日,緬甸聯邦議會(人民院和民族院)在首都內比都舉行首次會議,各省邦議會也同時開幕。 同日,緬甸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成員吳瑞曼在人民院第一次會議上當選人民院議長,原文化部長吳欽昂敏在民族院第一次會議上當選民族院議長。

2012年9月6日,國會通過投票彈劾了憲法法院的九名法官。事件由2012年3月下旬憲法法院裁定國會委員會不具傳召部長的憲賦權力而引發。鞏固與發展黨(USDP)與全國民主聯盟(NLD)都支持彈劾,而占議會四分之一議席的軍方代表投了反對票。

組成

2008年通過的新憲法規定兩院必須提供四分之一的席位歸軍人所有,因此任命產生的軍人議席在人民院和民族院各占110席和56席。其餘人民院的330席和民族院的168席由各政黨候選人通過競選角逐產生。

每個省或邦在民族院各有12席,以直接選舉選出,14個省和邦合計168席,加上56席軍方議員為224席。

全國330個鎮區在人民院各有1席,以直接選舉選出,共330席,加上110席軍方議員為440席。

歷次選舉

2010年選舉

2010年11月7日舉行,聯邦鞏固與發展黨在人民院、民族院分別獲得259席與129席。

2012年補選

2012年4月1日舉行,共有17個政黨的160名候選人角逐45個議席。這是民主派領袖翁山蘇姬領導的緬甸全國民主聯盟自1990年以來首次參與的一次選舉。最終全國民主聯盟在補選中獲得了43席(聯邦議會人民院37席、民族院4席總計41席,地方議會2席),因此成為緬甸聯邦議會中的第二大政黨和最大的反對黨,翁山蘇姬於5月2日首次入職聯邦議會。

2015年大選

2015年11月8日,緬甸舉行25年來首次公開競爭的全國性大選。翁山蘇姬領導民盟在1150個聯邦議會和省邦議會議席中共獲得886個席位,其中在聯邦議會人民院獲得255席,在民族院獲得135席,在省邦議會共獲496席,高居首位,依法獲得組建新政府權力,為緬甸歷史掀開新的一頁。

修憲

緬甸聯邦議會議員翁山蘇姬緬甸聯邦議會議員翁山蘇姬

2013年7月,緬甸聯邦議會(人民院和民族院)組成“憲法評估聯合委員會”,並要求立法、司法、行政、政黨、社會組織以及個人在2013年12月31日前向評估委員會提交修憲意見。

據緬甸官方媒體報導,2013年1月29日,緬甸總統吳登盛領導的聯邦鞏固與發展黨舉行中央委員會會議,重點討論修憲問題,並同意對2008年憲法作出73項修正,包括阻擋翁山蘇姬參選總統的憲法第59條款。

2014年1月2日,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稱,緬甸聯邦議會“憲法評估聯合委員會”已從社會各界徵集到近3萬封修憲意見書,這表明修改2008年憲法勢在必行,修憲最低共識正在醞釀形成之中。這些修憲提議包括執政黨的一些意見,這也為反對派領袖翁山蘇姬參選總統鋪平了道路。

緬甸前軍人政府2008年修改憲法,禁止任何配偶或子女為外籍人士者出任總統等高級公職,這等於禁止翁山蘇姬參選總統。翁山蘇姬1999年逝世的丈夫是英國籍學者阿里斯,兩個兒子也是英國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