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私房菜

網路私房菜

網路私房菜指無實體店面,以家庭工作坊形式經營的,經由網路上銷售的自製特色菜。由於缺乏實體店,致使網路私房菜館處於食品監管“盲區”。專家建議消費者為保食用安全,訂餐儘量選擇有實體店的餐廳。

簡介

網路私房菜指無實體店面,以家庭工作坊形式經營的,經由網路上買賣的蛋糕、下午茶、手工餅乾等特色私房菜。2012年微博上出現不少“網路私房菜”,雖無實體店面但頗受街坊歡迎,不少網友也發照片評論,與博主積極互動。不過微博機器人調查發現,多數微博私房菜雖然味美價廉,但卻有個致命的隱患——由於缺乏實體店,既無營業執照也無相關的衛生許可證照,致使網路私房菜館處於食品監管“盲區”,一旦發生食品衛生安全問題,很可能出現後果食客自負的尷尬。專家建議市民為保食用安全,訂餐儘量選擇有實體店的餐廳。

興起

私房菜,原本指的是在很私密的自家廚房裡炮製出來的無宗無派的菜餚。城市裡的私房菜館剛出現時,就一度贏得講究美味與情調的年輕人的心。但吃著吃著,食不厭精的小饕們覺得這些私房菜館還是不夠“私”。由於網路的傳播功效,讓那些大隱隱於市的民間食神開始有了擁躉,於是網路私房菜館悄然興起。網路私房菜館的數量極為龐大,還有一些網路私房菜館直接在社區論壇里發帖招攬生意,直接進行銷售。

特點

網路私房菜網路私房菜

1、菜品豐富。在這些網路私房菜館裡,食客們幾乎能找到辣子雞、滷鴨翅、麻辣牛肉、泡椒鳳爪等幾乎涵蓋了全國各地美食的小吃。

2、味美價廉。因為這些網路私房菜館沒有實體店面,省下了昂貴的房租以及工商、衛生、食品、消防、稅務等諸多費用,所以很多菜的價格只有普通飯店的一半甚至更便宜。

3、這些網路小店通常都是“一人公司”,即從客服到採購員到廚師到老闆全是一人擔任。

4、量身定製,預訂方便。食客們只要輕鬆地點擊滑鼠,預付一定比例的定金,老闆便親自上菜場、下廚房,從選料到調配,完全根據食客的要求量身定製。

5、送餐上門或自提。

安全隱患

網路私房菜風靡網路的同時,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自製食品往往未經QS食品質量安全認證,品質無法保證,容易出現一些安全隱患。如菜品加工過程中的衛生狀況、品質有無保證、包裝過程有無進行再消毒,快遞中途是否漏氣,這些都存在安全隱患。一些個體食品生產者對於生產環境往往並不太在意,而且出於經濟成本考慮大多不願丟棄已經變質的食材,這些在不潔淨的環境中產出的、原材料可能霉變的食品必然會對食用的消費者身體構成傷害。

此外,由於包裝比較簡陋,網路私房菜很容易變質,極易引發食品安全事故。一旦遇到質量糾紛,將發生難以追究食品生產者責任的尷尬,令買家索賠維權難度加大。

監督管理

自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正式實施後,原先由衛生部門頒發的食品衛生許可證被食品生產許可證、食品流通許可證和餐飲服務許可證三證所取代,其中,質監部門負責受理、審核、發放生產環節的食品生產許可證。但是對於在自家廚房裡進行食品生產的個人、消費者購買由家庭作坊製作、在網上銷售的自製食品的行為,不在其管轄範圍之內。就網上銷售私房菜的行為是否需要在工商部門進行註冊登記,中國尚無明確的法律規定,而對於網上自製食品銷售問題的監管同樣存在經營主體資格不明的問題,相關部門監管尚有“盲區”。

對此,有關專家建議應該將其納入政府的監管範圍,在政策上適當給予傾斜和優惠,允許其辦理相關的食品生產流通環節的證照,避免出現監管部門管轄缺失的現象,防範食品安全事故發生。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加強網路交易平台的監管,禁止個體食品生產者通過網路向消費者出售自製、未經質監和工商部門許可的食品,切實保障消費者的健康。

專家建議

專家提醒消費者,在網購食品時儘量購買具有包裝的由正規實體店生產經營的食品,對於沒有安全保障的自製食品,不要盲目貪圖口舌之快,以免引起安全隱患。倘若食用後發生不適等症狀,在有確鑿證據的前提下,可以追究該食品生產“黑戶”的法律責任。

網路文化分類

漫說銳詞

>>>> 查看更多銳詞漫畫>>>>

飲食分類導航

飲食是一種文化,而中華美食則譽滿天下。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幾千年來,人們經過不斷的總結已形成了中華美食的八大菜系,即魯、川、粵、閩、蘇、浙、湘、皖流派。
食物中毒黑心食品食品安全各國飲食
烹飪飲料飲食工具
食品安全食品科學飲食文化美食
食譜餐飲食物美味
中國美食飲食節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