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發言人

來自衛生部新聞發言人、辦公廳副主任鄧海華2009年11月7日在第四屆健康傳播大會上透露,衛生部正在完善新聞發言人制度,擬設立“網路發言人”。

簡介

網路發言人,是來自衛生部新聞發言人、辦公廳副主任鄧海華2009年11月7日在第四屆健康傳播大會上透露,衛生部正在完善新聞發言人制度,擬設立“網路發言人”。

網路發言人網路發言人

制度

他介紹說,網路發言人是發言人制度的組成部分,雲南、廣東、貴州等地方政府部門已經率先開展了網路發言人制度

網路發言人網路發言人

設立

“在目前的工作當中,我們已經大量運用網路來做新聞發言的工作,但關於網路發言人制度,我們正在進行一些探討。”鄧海華說,衛生部可能會做一個方案,把新聞發言人制度和網路發言人制度進行進一步的結合,今後將通過衛生部的官方網站專門建立一個網路發言人平台。
鄧海華說,這個平台一方面是把日常在現場發布的新聞嫁接到網站上,另一方面還會針對其他途徑蒐集到的一些比較集中的公眾意見、公眾問題通過網路迅速反饋,發布一些重要的政策答問和健康知識等。
他表示,網路發言人制度目前仍是一種探索,衛生部已在網站的後台開始準備這項工作,一旦網站成熟就會推出。

回應

2009年10月中旬,廣東首批15個廳局設立“網路發言人”,引起全國關注,被視為“網路問政”的新舉措備受矚目。半個月過去了,“網路發言人”實際運作情況如何?讚嘆聲中又有哪些隱憂?有網友熱心“挑刺”,記者展開調查,並邀請資深學者加入“拍磚”行列。

僅一位“發言人”回應

記者2009年11月2日加了5個廳局“網路發言人”QQ。
2日下午3時許,廣東省監察廳、廣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廣東省交通廳、廣東省工商局、廣東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的“小企鵝”頭像均顯示“線上”,卻僅有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開放直通大門,“免驗證”通過了記者的“好友申請”。
作為唯一回應的“發言人”,記者試圖向省勞保廳網路發言人諮詢“住房公積金”問題。
QQ名為“勞保廳發言人”的“小企鵝”首先答道:“請您諮詢當地住房公積金中心。”
下午4時47 分,“小企鵝”一句“歡迎對我們工作提建議”結束了對話。

廳局回復“太官腔”

與記者暗訪遭遇相似,有一些網友發帖反映,不少廳局回復“太官腔,敷衍了事”。
網友“網路小丑星”反映,他隨手打開某廳的網站,點開“線上解答”,回復總是千篇一律的“外交辭令”:“感謝您的來信。我們已將您反映的問題轉有關單位研處,您的來信也將留存在今後制定政策和執行監管時作為參考。”

“還沒準備好”

對於QQ這個渠道,不少廳局也有顧慮,甚至聲稱“還沒準備好”。首先擔心網路安全,“怕木馬中毒。要是有人利用木馬傳播虛假信息,可能被誤以為是我們網路發言人發布的!”一位發言人說。此外,公務員上班時間登錄QQ聊天也不方便。
“網上留言”是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路發言人”的主要承載方式。在官方網站的“新聞發布會”欄目中,網友留言欄目已經有548條,該局辦公室一名科長的一項主要職責就是處理這些留言。
有網友指出,廣東在全國首創“網路發言人”制度,展示了政府順應民意推進善政的革新心態,不過目前仍缺乏明確的人事與制度配套,需要政府拿出更大誠意,進一步完善制度,把好事做好。

層層批轉太漫長

記者採訪多個廳局發現,目前有兩個新問題比較突出。
一是缺乏專職人員和考核制度。“我們現在手頭的工作很多,網路發言人只是其中一項。要認真收集、分析和答覆的話,就需要配備專門的隊伍。但增加人員和編制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位發言人說。
二是協調解決問題難度大。有的問題屬於各地方分級管理,必須要轉到地方基層去處理,需要一定時間。

增加視頻對話

廣東省委黨校副校長陳鴻宇教授說,“網路發言人” 的形式,“有總比沒有好”,但必須界定清晰的諮詢領域,且要抱著“百問不厭”的態度。
陳鴻宇說,“網路發言人代表著廳局公職人員的整體職務形象,要規範操作,並設立一套管理體系,對當值發言人的操作進行跟蹤。”針對發言人由於匿名而難以問責的情況,陳鴻宇建議發布工號,並對聊天記錄進行存檔,以作為對“不作為”或“處理不當”等做法的問責依據。
陳鴻宇拋出一個比較“雷”的建議:可設立“網路視頻發言人”,讓“發言人”以真面目示人。

網民擁護

2008年10月,浙江省鎮海區在全國首次推行網路發言人制度,與民生密切相關的政府機關單位先後確定發言人,針對網民提出的各種問題,公開進行答覆和辦理。
實施一年來,成效斐然。鎮海的實踐,為各個地方和部門提供了一個可資借鑑的樣本。

浙江試點網路發言人制度

從官員觸網到問計於網民,再到官員與民眾在網上良性互動,再到現在的網路發言人制度,公權部門越來越“深”地走進了網路。
在網路輿論日益強大的今天,如何有效解決網民的投訴?
008年10月,浙江省鎮海區在全國首次推行網路發言人制度,與民生密切相關的政府機關單位先後確定發言人,針對網民提出的各種問題,公開進行答覆和辦理。
實施一年來,成效斐然。鎮海的實踐,為各個地方和部門提供了一個可資借鑑的樣本。

從被動解決到主動解決

鎮海的實驗,源自於一個網路欄目。
鎮海新聞網有關負責人介紹,從2008年6月開始,他們推出的“民聲快遞”欄目在網民中引起了強烈反響,其經驗受到省市有關部門的重視。但在實際工作中,他們也發現,對於網民提出的問題,通過網站和相關職能部門進行互動,有些跟不上趟,一是極大的占用了網站工作人員的精力,二是網民提出的有些問題,引不起某些部門的重視。
於是,在鎮海區委、區政府和區紀委、區委宣傳部的支持下,他們嘗試推出網路發言人制度,對於網民提出的問題,各個單位有義務通過網路給予答覆和解決,網站只是起到督促和監督作用。
在這樣的思路下,從2008年10月開始,環保、城管、教育、招寶山街道等與居民生活緊密相關部門的網路新聞發言人,紛紛進駐鎮海新聞網“夢幻都市論壇”,每天聽取網民的發言,凡是牽涉本部門的,他們都及時進行回復和公開辦理。
沒想到是,此舉很快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許多民生問題都得到了解決。例如,網民反映招寶山後大街有的店面是出租給製作防盜門的,製作防盜門時,他們索性就搬到過道上來加工,有的時候電焊冒出強烈刺眼的火花,讓行人躲避不及,而地上散落的釘子等,對轄區內的小孩來說,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另外幾家夜排檔,也把過道當成了大堂,擺滿了桌椅,地上更是油膩不堪,尤其是下雨天,更是不堪入目,還有直接外排的油煙,對空氣也造成一定的影響。這些是不是經過有關部門的審批,問一問有關部門這能不能治理。
鎮海城管局的網路發言人看到此帖後,一方面及時向局領導匯報,安排執法人員統一治理,一方面在網上公開對網民進行答覆,使此事最終得到解決。
如今,瀏覽鎮海新聞網夢幻都市論壇,會發現很多網民的投訴,都有相關部門網路發言人的公開答覆。對於處理完畢的帖子,網站專門註明“已辦復”。鎮海新聞網負責論壇的工作人員介紹,此舉推出以來,共有近200條(件)民生問題得到了“已辦復”。

“每句發言都要斟酌半天”

網路發言人制度的推出,讓網民大呼過癮。
一些網民評論說,他們的網帖能得到政府部門的答覆,並且能切實解決一些問題,讓他們感到很有成就感和價值感,因此,在生活中看到什麼就用手機或相機拍下來,再發到網上。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有回報了,他們感到很開心。當然,對於有些答覆他們如果感到不滿意的,會通過網站繼續投訴,一直到問題得到圓滿解決為止。
不過,與網民們的興高彩烈相比,網路發言人都坦承,他們的工作壓力很大。
對於網路發言人的定位,一份正在起草的檔案這樣規定:政府各職能部門挑選一名具有較強政治素質、責任意識和一定專業技術素質的的工作人員為網路發言人,註冊登錄鎮海新聞網雄鎮論壇、民聲快遞等熱門議政性論壇,並在網上公開公職身份;對於涉及本部門職責範圍內的網民投訴、意見和建議,在網上及時作出初步回應,並下載、整理、提出初步意見,經分管領導同意後和主要負責人審定後,在網上予以正式回復。
網名為“城事”的城管局網路發言人介紹說,針對網民每一條與他們有關的帖子,她都要先認真進行研究,然後再根椐情況做出回復。這些帖子有的是投訴的,她就及時和執法中隊取得聯繫,儘快解決網民投訴的問題;有的是對城管問題提出建議的,她要請教有經驗的同志,然後再做出回復。
談到當網路發言人的心得體會,“城事”說,網路民意的形成過程具有參與者的平等性,黨政機關回應輿論,不能居高臨下,不能打官腔,應以平等身份出現,尊重人的差異,關心他人。“只要我們的態度是真誠的,採取的措施得當,是能夠與網上輿情實現良性互動並得到網民的尊重。作為城管局普通一員,既代表了城管局對外的形象,也反映了行政機關的工作作風,陸續不斷的問題反映,我們熱情解答、曉之以理,得到了多數網民的尊重。面對極個別網民的冷嘲熱諷,富有正義感的網民主動站出來為我們據理力爭,澄清事實。”網路發言人“城事”深有感觸地說到。
多個部門的網路發言人也都表示,網路發言人的壓力是無形的,每天不論何時何地都要關注網上有沒有關於本單位的帖子。如果有了,就想著如何回復和解決,生怕一句話說不好,招來網民的不理解和冷嘲熱諷,所以,他們在網上的每句發言都要斟酌半天。
此外,區環保局、城管等部門的網上發言人還通過網路簡訊、電子郵件等方式,與反映問題的網民進行點對點深入交流。

網路問政的制度化平台

最近一段時間,很多網民都在打聽鎮海區城管局的網路發言人“城事”到哪兒去了,怎么不見她在網上發言了。後來大家才發現,最近一段時間,針對城管部門的帖子太少,“害”得“城事”在網上沒有發言的機會了。
對此,“城事”說,她剛擔任網路發言人的時候,對城管部門的投訴最多,多的時候兩個月有近百件,經過城管部門的大力工作,這些問題都得到了解決。從2009年7月開始,涉及城管部門的帖子越來越少,一個月不到10件,大部分還都是建設性的提議。進入8月份後,一件也沒有了,所以她在網上就沒有了“發言的機會”。
一下子“馬放南山”了,“城事”還真有些不適應,但是看到網友對她的工作由衷的讚美,她打心眼兒里還是感到高興。例如網友“老木頭”的跟貼:“城事”紮實辦事,從諫如流,是該贊一記的。網民“永遠的狼哥”稱城管部門辦事務實、迅速。網友“夢網議員”說:俺很少誇人,看到樓上的帖子俺不得不放下俺的“矜持”,由衷地為城管兄弟的真情告白唱首最美的讚歌。 這種說法得到了鎮海新聞網工作人員的證實。據一名負責人介紹,以前對環保城管部門的投訴最集中、最多,現在明顯在減少,有時候幾天也不見一件。以今年前6個月來講,受理網民各類諮詢、求助、投訴299件,通過網路發言人辦結率在90%以上。
隨著網路發言人的設立和引導,網民的發言也更加理性,網路上的氣氛也越來越和諧,“火藥味”的東西也漸漸地少了。
不僅僅在浙江鎮海,進入2009年,網路發言人制度在廣東、河南、雲南、江蘇等地已經實施,都收到了相當不錯的效果。
大部分網友認為,網路問政是黨政官員了解民意的有效方式,“官員回復、處理網友留言、帖文”則成為最受網友歡迎的形式。網路發言人制度的設立,使網路問政有了制度化的平台。而且,由於是政府部門實名回帖,這一制度有利於提升政府機關的公信力。
對此,寧波大學法院院副院長張炳生認為,社會上之所以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小道訊息和謠言,官方權威信息的不通暢、不透明、不及時,是主要原因之一。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出現,很好地化解了這方面的問題。面對日益勃興的網路輿情,鎮海區建立網路發言人制度,將新聞發言人制度“搬”到網上,不但使政務信息公開有了新的渠道和方式,而且在及時化解網上可能的信息失真和網路謠傳上,為政府妥善處置爭取了更大的空間。
從官員觸網到問計於網民,再到官員與民眾在網上良性互動,再到現在的網路發言人制度,公權部門越來越“深”地走進了網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