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孟喬森綜合徵

網路孟喬森綜合徵

網路孟喬森綜合徵,網路騙子們採用令人信服地描繪出自己患病的症狀,通過網際網路騙取無數人的同情,成功的程度可以依據收到的電子郵件數量和回帖數量判斷,一部分人甚至偽裝自己的死亡,然後舒服地坐在電腦前,讀著自己的訃告,欣賞別人滿懷深情的回覆,如果最後被揭發他們就換一個論壇,欺騙的一群新的受害者,然而騙局曝光後,被欺騙的人卻很難從打擊中恢復。

概述

網路孟喬森綜合徵網路孟喬森綜合徵
網路孟喬森綜合徵,Munchausensyndrome,孟喬森綜合徵又叫虛誇綜合症,是一種罕見的精神疾病,患有該症的患者喜歡裝成受傷或者是生病的病人,經常謊話連篇,通過一個虛構的身份故事獲得其他人的注意或是重視及同情。通常是成人杜撰或製造孩子的病症,使得兒童受到不必要的醫療,導致心理及生理上的傷害,醫師表示此病不容易被發現,通常是透過旁人暗中觀察親子互動,或就醫時醫護人員仔細留意,才可提高診斷率。

特點表現

1、表現為病人到處求醫,千方百計咬住醫院,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可通過說謊吹牛,甚至傷害自己的身體等手段,編造出許多虛假的症狀。注入醫院中場和工作人員衝突,稍不如意立即出院,反覆輾轉於多個醫院。1951年英國精神科醫生asher正式將這類綜合症成為MUNCHHAUSEN綜合症
2、吹牛說謊向醫生提供虛假的急診住宿和症狀,不惜破壞自己的身軀使人相信,輾轉反覆進入多所醫院。
3、病人多數為較年輕的女性從事醫務工作,並與醫院某些人有特殊關係,多數病人有精神創傷,但到處求醫甚至傷害自己但目的性不明。
4、該綜合症區別於詐病,無明顯目的性,閩希豪生綜合症有另外一種表現方式就是代理munchhausen綜合症,通常是成人杜撰或製造孩子的病症,使得兒童受到不必要的醫療,導致心理及生理上的傷。

製造病情

網路孟喬森綜合徵網路孟喬森綜合徵

1、這些製造出來的病情乍聽之下符合醫學常識,但仔細推敲又沒有一個疾病可概括描述種種誇張病症,這些父母或照護者通常會鼓勵醫師替孩子多安排檢查或手術,不願意出院;唯有暗中觀察親子互動、或請同病房其他家屬與醫療人員幫忙注意,才可提高這類疾病的診斷率。
2、這一類的父母通常醫學知識豐富,或是本身就是醫護人員,因此製造的病情往往栩栩如生,乍聽符合醫學知識的推理,但仔細推敲又沒有一個疾病可概括他所描述種種誇張的病症此外他們極端讚美醫師。鼓勵醫生安排檢查,對於醫療程式的興趣大於對孩子病情的關心,不願意出院。
3、孟喬森綜合徵患者通過四通八達的網際網路,他們可以騙取無數人的同情,有一個網友偽裝患有絕症,參加網路支援小組,任何追蹤她的網路更新的人都會發現,整整3年時間裡這個虛擬社區陪伴曼迪度過了手術、中風和危險的感染,直到2011年3月有人發現曼迪根本沒有生病,傑瑪、索菲、皮特和珍妮根本就不存在。曼迪捏造了整個故事。
4、越來越多的人在網上偽裝患病或經歷人生磨難,以換取各種支持小組的同情。唯一不同之處在於,支持小組是虛擬的,被欺騙的人是真實的。從腫瘤論壇到厭食症網站,從LiveJournal(部落格網站)到Mumsnet(一個針對母親的,專門討論育兒心得和生活問題網站),虛擬社區正在成為一種新型詐欺的受害者,只不過他們被騙取的不是錢財而是時間和感情。欺詐者的謊言換取不到任何東西———除了關注。

主要動機

1、這些人行騙動機並非因為有著著病態幽默感,玩笑者期待的立竿見影的效果並非這種騙局可以獲得的,這種欺騙需要幾個月的研究調查,編造一個令人信服的故事,還需要一堆的捏造人物來編織一個欺騙網路心理學家說像曼迪一樣的人為欺騙行為投入的大量時間和精力說明,他們的行為是病態的是一種疾病,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些人確實是生病了,只是生的不是他們所稱的絕症。
2、MBI提供了一種解釋,精神病醫生對此研究不多,有一對患上厭食症的母女,她們在重症監護室里向一個網路論壇更新自己的情況,賺取了一片同情,直到有人發現,母女倆總是出現完全相同的拼寫錯誤,揭穿“她們”實際上是一個騙子的傑作。臨床精神病學教授《裝病》一書作者馬克·菲爾德曼說這類人中,很多只是想要尋求在其他地方無法獲得的關注和同情。他們大多是缺乏社交技能的人,因此無法想到用更直接的方式,獲得自己要求的東西。
3、雖然很難描繪典型MBI患者的形象,可以肯定的是,其中女性占據大多數。無論是欺詐者和受害者都大多為女性。網路自助論壇通常會吸引更多女性,這可能是一個原因。菲爾德曼說,另一種解釋是監獄裡已經住滿了企圖通過更直接、變態的方式滿足自己需求的男人,而女性索取關注的方式顯然更加迂迴。

行為曝光

網路孟喬森綜合徵網路孟喬森綜合徵

1、很多網路支持小組因為騙子的曝光而一蹶不振。這些論壇本該是脆弱的人尋求庇護的地方。原來的信任被恐慌和猜疑取代。如果被懷疑作假的人不肯出面承認,支持小組的人大多會分裂成兩派,一派繼續支持被懷疑作假的人,另一派則要求將他們永遠驅逐。
2、Mumsnet的龐大規模使得它可以從這樣的欺騙中恢復過來,網站創始人賈絲汀·羅伯特斯對於懷疑的欺詐事件採取一種實際的態度。我們的哲學是相信人們的表象,寧願被欺騙,也不會拒絕向那些真正需要支持和建議的人提供援助。由於多數欺詐者在第一條懷疑的議論出現後迅速消失,因此精神病學家很少有機會能夠研究他們的心理,當然他們也無法獲得需要的治療。
3、MBI是一個新概念,國際精神病學界還來不及發表診斷標準決定它是否應該被判定為一種新的疾病。但是很多偽病症專家對此幾乎沒有疑慮。從成百上千人那裡獲取同情,當然比從一個穿著白大褂的人那裡騙取同情更令人心滿意足。
4、無論是在網上,還是在真實世界偽裝疾病,當騙子們被告知他們真的患有疾病的時候,通常深感失望。很多人似乎寧願被貼上殘酷無情的標籤,也不願被界定為精神病患者。誰是病人,誰是真正的壞蛋,這似乎讓人難以分辨。不幸的是那些網上行騙的人,很可能兩者皆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