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典當

網路典當

網路典當,就是基於網際網路平台的典當行業。隨著網際網路發展,網際網路典當成為了民間理財界的中流砥柱。這支網際網路創業大軍的創新能力帶動了中國經濟改革,百姓掙錢也不再只有依靠單純的勞動力,由資本價差模式轉移到資本利差模式,民間典當融資從少數“神秘群體”趨於大眾化,網路典當以其手續簡便、快速放款、贖回靈活等特點已經成為百姓融資的準金融機構,其飛速增長的業務甚至幾近與傳統金融機構分庭抗禮,這是金融改革時期顯而易見的進步與競爭。

出現背景

網路典當網路典當
如何低成本快速獲取貸款人即客戶,一直是傳統典當行的困擾,而網際網路打破了傳統典當行只能“坐地經營”的局限。最初,只要典當行有合作的網路平台,在網上提交申請和填報資料,所有前期工作都在網上完成。這對典當行和借款人來講,都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但這只是網際網路典當優勢的第一步。網際網路典當不是僅僅“把當鋪搬到網上”的概念,通過合作的不斷深入,典當行和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共同開發出許多新的業務。例如“和典貸”就把借款人的典當項目及所需資金放在平台上,做成一個投資項目,通過圖片資料等清晰地公布全部相關信息,所有註冊登錄平台的人,只要感興趣,都可以對這個項目進行投資,獲得相應的投資回報。在這裡,網際網路典當的內涵被延伸擴充,成為一個投融資平台。

商業模式

網路典當網路典當
典當作為金融業鼻祖,雖然一直從事傳統業務,但在行業發展過程中,多家典當行也一直在不斷摸索和創新,從業務模式到經營模式,都有各種新興思維在不斷推進行業轉型與創新。

1、國外網際網路典當業務模式——線上典當

在國外經濟發達的國家,由於網際網路發展較快、金融較為發達、信用體系完善,線上典當業務興起較早,並且大多帶有網際網路基因的典當行,均提供網際網路金融服務。

世界上第一個典當網路平台,是美國的一家名為Pawnbrfoker的典當網路公司,漢譯為“美國典當線上”,早在1999年就在納斯達克上市,其最高峰時期,加盟典當行達到3000多家,占全美國典當行總數的1/5,在其平台上,共有2億件各類當物尋找買主,等待變現,其中包括高檔珠寶、名表、電器、樂器、收藏品等,為廣大消費者購買二手貨創造了便利條件。

比較有名的兩家線上典當平台,分別是美國線上典當Pawngo和英國藝術品線上典當Borro,他們均通過網際網路,實現線上開展典當業務,甚至當戶可以足不出戶,線上將當品拍照上傳至網站平台,平台服務人員上門收取當物,經過評估鑑定後,將當金髮放給當戶。當戶也可以將當物郵寄至平台指定地點,線上申請典當。上述兩家線上典當,近年來業務發展迅速,並獲得廣大風投的關注,獲得多輪億元級別的融資。

2、國內“網際網路+典當”模式

中國典當業雖然起源很早,但由於社會動盪等各種原因,典當行業在改革開放以前出現了一段時間的斷檔期,從1987年成都華茂典當的成立算起,新中國的典當業發展也就30年不到的時間。由於監管、立法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典當行業發展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近些年,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典當行業發展迎來了一輪快速爆發期。尤其是網際網路的發展,新興業務模式層出不窮。

(1)P2W模式

P2W即peertopawn,即個人(投資方)對典當行(融資方),以典當行作為第三方擔保,以實物抵押進行融資的網際網路金融模式。目前國內主要平台有妥妥當、雍和金融、響噹噹、典金所等。這類平台,基本都採取“網際網路平台+典當行”的合作模式,即典當行作為業務前端,對典當業務進行篩選、風控,然後將業務推薦至平台,平台進行審核後發標。

(2)產業鏈模式

2014年5月,網信金融旗下的第一P2P收購中國典當聯盟,發力產業鏈金融模式。7月18日,中國典當聯盟網改版全新上線,典當聯盟與車貸、房貸、產融貸,並列成為第一P2P的資產提供端。

(3)信息平台+絕當品銷售

淘當鋪的模式對於典當行業與網際網路深度融合也是一種有益的探索。其核心功能有兩個方面,一是幫搭建絕當品電商平台,銷售物件回款;二是從網際網路金融角度,做融資需求與線下典當行的匹配和導流。

(4)絕當品電商模式

網際網路發展到今天,電子商務已遠不是過去傳統的“淘寶”了,消費品類已從日用消費品擴展到一切可以消費的用品,大到汽車、房產,家裝服務,甚至土地使用權都可以線上交易。典當,屬於流通行業,其經營範圍中有絕當品銷售,很多典當行,都自行開展絕當品的拍賣會,但這種單體規模較小的拍賣模式,難以吸引廣大客群的參與,也難形成較大的影響力,若能將其與電子商務聯通,一方面可通過電商渠道,快速將絕當品變現;另一方面,藉助電商品牌的推動力,提升典當品牌影響力。

多家典當行都自建網上絕當品銷售平台,也有與第三方大型電商公司合作,開展絕當品銷售業務的。北京寶瑞通典當行與淘寶、京東等第三方電商平台合作,開展的網上“絕當品”拍賣活動受到眾多網民的關注。

除了上述“網際網路+典當”業務模式外,新聯線上推出的“債權階段性流轉+類淘寶平台”,通過債權流轉的形式,盤活典當行的存量信貸資產,並協助典當行進行相應的絕當品處置。

3、“網際網路+典當”其他模式的探索

2015年7月,商務部流通發展司組織相關業界代表,在京召開網際網路金融與典當行業結合發展的座談會,會上,有關企業代表認為,就典當與網際網路的結合,業界應深入關注四個方面:一是如何藉助網際網路拓展經營,實現業務轉型,讓線上行銷和線下交易有機結合,更大程度低吸收優質客戶,提升典當業的美譽度;二是如何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開展貸前審核、貸後管理;三是怎樣實現資產證券化,利用網際網路及P2P的合作,擴大經營規模,加速資金周轉;四是如何加快絕當物品的處置。綜合看來,當前典當與網際網路結合的案例,大多是通過債權流轉的形式,拓寬典當業務資金來源,並通過電商合作模式,加速絕當品處置進程。

(1)金融合作模式

當前市場中,典當行與P2P的合作,均可以算做金融合作,但僅僅是在債權流轉的層面,進行合作,對於典當行來說,解決的僅僅是資金來源的問題,同時典當行還得為轉讓的債權提供相應的保證。這種合作模式,並沒有有效的解決典當行運營過程的遇到的問題,如優質客戶群的建立,風險並沒有通過合作予以轉移。

典當行與網際網路的對接,應更多的去尋找在金融業務中市場拓展、產品研發、風險控制等多角度、深層次的合作。如與第三方支付機構合作開展金融業務,藉助電商平台開展產業鏈融資業務,與核心企業合作開展供應鏈融資等。

(2)業務合作模式

典當行的優勢在於其業務開展中均有相應當物作為風險保證,而也因此其業務開展的範圍相對較窄,尤其是在當前經濟形勢下,以服務實體經濟為主的典當行面臨著較大的系統性風險,典當行可以通過第三方信息平台獲取業務信息來源,藉助第三方大數據進行風險把控,進行當後管理,絕當處置等。

(3)利用網際網路工具開展典當業務

典當行可與核心廠家共同開發相應的產品,研發相應的軟體,進行業務流程再造和風險控制。

(4)通過網際網路,拓展新型典當業務市場。

優勢

網路典當網路典當
網際網路,從誕生之日起,就具備開放、自由、合作等基本特點,而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其無邊界的互動性特點更加突出,隨著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O2O模式的開啟,使得各種傳統業務能逐步對接到網際網路。

1、拓寬行銷渠道

典當行的行銷渠道較為狹窄,近些年來,我們會看到,身邊出現了許多諸如財富、貸款之類的廣告,但很少能看到典當類的廣告,當然,這與典當行業特質是有關係的。

現代典當行雖經過近30年的發展,在社會經濟生活中,人們對典當的認識已經悄悄的發生變化,但對於廣大公眾,以部分影視作品所展現的典當形象依然深入人心,難以改觀,這也使得典當行在進行行銷推廣時面臨著巨大的障礙。通常情況下,客群在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引導下,很難。

2、增強協同效應,改變過去單打獨鬥的局面

通過網際網路的連線,讓廣業務範圍相近、業務模式接近的典當行,能有效的組成合作聯盟,在同一領域進行業務的深度合作。

3、拓寬業務渠道,輔助業務開展

網際網路平台的開放性,能有效拓寬傳統典當業務拓展的局限性,一方面,促進典當行業務渠道的拓寬,另一方面,通過網際網路技術手段,促進業務管理模式的提升。

4、利用大數據提升風控的科學性

作為類金融行業,風險控制是典當行業永恆的話題。但典當行業風險控制的措施和手段大多基於對當物的控制,但在當前經濟環境,當物的處置面臨著訴訟時間長、執行難度大、拍賣沒買家的多重難題。

這要求典當行在業務開展過程中,改變過去單純以當物為核心的風控理念,應更多的關注和重視當戶的信用、還款來源的可靠性。典當行業目前未能接入人行徵信系統,但利用網際網路,可以藉助第三方大數據,充分了解當戶的信用記錄,以提升風險控制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5、通過P2W解決典當行融資難題

根據《典當管理辦法》,典當行不得向銀行以外的任何機構或個人融資,而銀監會下發的《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於防範外部風險傳染的通知》,嚴禁向典當行提供授信,徹底關上典當行融資的大門。

通過與網際網路金融業務的合作,典當行可以通過債權轉讓的形勢,盤活存量信貸資產,增加自身資金供給。

6、拓寬絕當品處置渠道

典當行的絕當品處置,過去主要通過拍賣形勢,但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有一些典當行通過自建網上商城、與電商平台合作等模式,將絕當品的處置搬到網上,藉助網際網路平台的優勢,進行絕當品處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