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怒族

網怒族

網怒族是指一上網就易暴易怒,口中不帶點髒字都不會說話的一些人,其最普遍的表現是用詞粗暴、隨意言語或者人身攻擊甚至進行人肉搜尋。“網怒”其實是一種病症,“網語如刀”,傷人無形,危害極大,無論對事件本身、對個人還是社會,都有著不好影響。

概述

因為可以“潛水”和隱身,生活中積累下來的很多怨氣,讓一些人在網路上尋找到了一個盡情發泄的途徑,不分青紅皂白、一番謾罵之後就爽了,如此,使得“網怒”成為常態,其最普遍的表現是用詞粗暴、隨意言語或者人身攻擊甚至進行人肉搜尋。

有這樣的一群人普遍存在於我們的周圍,他們傾瀉的“網怒”所帶來的社會危害非常之大,而更讓人感到擔心的是,時至今日,很多人對於這種怒氣,似乎已感到習以為常。

案例

網怒族網怒族
2015年5月,鬧得最為沸沸揚揚的“成都女司機被打事件”,在網路上演變成一場激烈的罵戰。原本該是一場因“路怒症”而引發的社會討論,卻異化為“網路暴力”。

從新聞剛曝出時,網路一邊倒地討伐打人的男司機,到後來一邊倒地激烈抨擊被打女司機。這場“網路罵戰”中,網友毫不“吝嗇”自己的言辭,“打得好”、“怎么沒打死呢”等等充滿戾氣的罵人髒語隨處可見。

而更有甚者,對司機進行“人肉搜尋”,將當事司機的酒店開房記錄、家庭住址、生理期等個人隱私公開“晾曬”,嚴重擾亂當事人和家庭的正常生活,造成二次傷害。

在這起事件中,“網怒”一族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他們不計後果的發泄,讓社會戾氣成倍放大。

其實,“網怒族”就在我們身邊普遍存在,周邊不少人就是“網怒症”患者。桂林就有這樣的例子。

前段時間,發生在桂林的“大學生乘黑計程車被打事件”,也成為不少“網怒”一族發泄的焦點。

在事情只有一方說法之前,真相本來是撲朔迷離的,但是很多網友卻“攢足”了勁兒,大罵計程車司機,更有憤怒者,甚至將整個計程車行業都罵得“體無完膚”。

最後真相證明,這其中一些“網怒”者,並不能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來理性分析事情,多數時候只是簡單的情緒發泄,以及裝扮成虛擬的“正義角色”。

綜觀一些“網怒症”患者,他們往往不分青紅皂白,習慣性將“怒火”燒向一些看似更為強勢的集體,比如開發商、物業公司、商家、機關事業單位等等。但有人做到理性,有人卻陷入“網怒”不可自拔。

現象

只要打開網路,“網怒症”患者就無處不在。那么我們身邊的人是否憤怒過?都是什麼人容易發怒?

記者為此採訪了周邊20個網民。這其中,有公務員、公司職員、自主創業者、導遊等等各個不同職業,也包括從學生到中老年的不同年齡段網民。

受訪的20個網民中,有16個表示曾經“網怒”過,這其中“偶爾網怒”的有11個,5個稱自己經常“網怒”。

而關於“會因為什麼事發怒?”的問題,其中4個受訪者表示只有當遇到和自己的利益切切相關的問題時,若自身利益受損,會激起憤怒;7個受訪者稱,會因為平時遭遇過某種不愉快的經歷,因而在他人類似的問題上引發共鳴,“奮力”支持;5個受訪者則表示,只要是一些感興趣的社會熱點問題、不公現象等等,都可能會摻雜自己的情緒,在網上發怒。

市民劉峰受訪時說,平時他上網一般都能保持理性,但有時看到比較“有感觸”的帖子,也會想要發泄一下。

比如有一次,有網友在論壇上發帖,吐槽自己家中停電了,他懷疑是物業公司針對他,有意為之。事情本來和他無關,但是由於此前他自己正好和小區物業公司鬧了一些矛盾,對物業公司服務有諸多不滿的地方,心裡含著怨氣。

於是,他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地站在發帖人一邊,言語中幫對方“伸張正義”,甚至爆粗口直接對準物業公司。儘管物業公司後來出面解釋,劉峰也全然不顧。他自稱在網上發泄過後,心裡當時感到“十分爽快”。

網友“太帥被打”則是屬於經常會在網路上“發怒”的一類。平時對於國家的大事小情,對於身邊網友的家長里短,他都樂於參與其中,說從中能感覺到存在感和價值所在。

他稱,很多時候,自己剛開始都是站在客觀角度去和別人討論,但是事情發展到後面,往往就不受控制了,比如當年的“郭跑跑事件”、身邊的“大學生黑計程車事件”、“交警拖車質疑”等等。

“很多人比較偏激,只要和對方意見不統一,他們說起話來就十分難聽。”最終,“太帥被打”發現自己往往也會身不由己陷入一場罵戰中,自己也會在電腦面前被氣得“面紅耳赤”、有時甚至一邊拍打鍵盤一邊爆粗口。

受訪對象中,除了有過“網怒”經歷的人外,一些未曾“網怒”過的網民表示,對於現在眾多網民喜歡網路上發泄怒氣的現象,感到習以為常了。

可見,“網怒”在我們生活中,似乎已被視為常態。

原因

網路族網路族
為何“網怒”在今天會如此盛行?

“桂林人論壇”一名管理員認為,網上發怒很多時候看起來就是為了滿足自己內心的某種正義感,是一種情緒的發泄。看似是就某一個問題進行激烈討論,其本質,應該是發怒者的生活怒氣在網上的一種延伸。

這名管理員說,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怨氣,比如行車過程中的“路怒”,比如就醫上學等問題上遭遇的不痛快等等,都會成為“網怒”的現實導火索。

“我國進入了社會轉型加速期,之前由於長期以追求GDP為重心而忽視了社會建設,使得許多許多社會問題集中凸顯。如今人們普遍過著一種比較浮躁的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之中,現實中的諸多壓抑和不痛快,都使得他們需要尋求一個發泄的途徑。”廣西師範大學社會學博士何乃柱稱,一旦現實遭遇與網路事件找到共鳴之處,便可能引人發怒。在網路上對事件或熱點問題發表“發怒式”言論,被社會學界認為是“社會減壓閥”的表現之一,對於社會的和諧穩定有一定的作用。

他認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顧及身份、環境、人際關係,言行舉止有所顧忌。因而總是努力保持光鮮亮麗、謙恭有禮的一面。“但是網路的隱匿性和遠程實時交流等特點,卻為人們提供了一個發泄的平台和機會。”

何乃柱認為,隨著網路的普及,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的進一步滲入,觸網的人越來越多,可供發聲的網路平台也比比皆是。比如各大論壇、新聞評論區等等,而微博微信等的出現,更是讓每個人手裡都拿了信息送話器,讓大家參與討論更為方便簡捷。

“網路的特殊之處在於虛擬性、匿名性,在虛擬的環境下,網民可以輕而易舉地隱藏自己。虛擬的網路空間剝離了現實社會中種種的約束,這讓他們感到肆無忌憚。”

“桂林人論壇”管理員也認為,網路的自由開放帶給網民很強的個性展示空間,網民在網路世界塑造出一個不同於現實世界的個體副本。即便現實社會中內向的人可以在網路世界中滔滔不絕,也可以盡情張揚自己的個性;現實世界中平凡的人可以在網路世界一炮走紅,受到追捧。

“在這樣的虛擬環境中,許多人都得以正義使者自居。”何乃柱說,由於網民素質參差不齊,有些網民在價值觀、情感因素和認知水平上難免有所欠缺,對有強烈煽動性的文字往往缺乏較好的分析能力,他們的網路行為表現為盲從、扭曲、過度“英雄主義”,很容易就走向“網怒族”的極端。

後果及影響

“網怒”,看似我們現實生活中已經普遍存在的現象,甚至每個人身邊都能找得出“網怒”者,那么,這種習以為常的症狀,真的是一種正常現象嗎?

不少專家和業內人士都認為,“網怒”其實是一種病症,“網語如刀”,傷人無形,危害極大,無論對事件本身、對個人還是社會,都有著不好影響。

“桂林人論壇”一位管理員介紹,因為“網怒”而造成的直接影響的事例也有不少。之前有一男子網上群聊之時,因為在某件事情上與另一男子的觀點相左,兩人便在網路上破口大罵。最後,兩人都不願服輸,感覺“不解氣”的兩人放出狠話,相邀在現實中“約架”,結果兩人均被打傷,甚至還鬧上了法庭,雙方家庭都被這一件小事攪得雞犬不寧。

其實對於“網怒族”個人而言,平時由於隱匿自身,看似無關緊要的一句發泄對自己好像沒什麼影響,其實,無端“發怒”本來就有可能影響到自己的情緒。

在16個受訪的有過“網怒”經歷的網民中,有8人表示,事後會“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其中一名受訪者表示,長期而言,有的事情會久遠存在腦海中,回想起來會是一個“傷疤”,短的來說,“網怒”過後,常常會影響到自己當時的情緒,做事容易鬱悶焦躁。

“而更可怕的是,全民‘網怒’所營造出來的一種戾氣,時刻縈繞在我們周圍。”何乃柱博士說,有的時候,網路和現實生活的界限本來就是模糊的,網路世界的不負責任等“戾氣”難免會給現實生活的危險因素“加重砝碼”,許多潛在風險一觸即發。

“桂林人論壇”網友“精靈寶”介紹,多個網路平台上,經常會出現小偷被抓的帖子,在跟帖之中,呼喊“打死小偷”、“不留活口”的“正義聲音”常常會迎來眾多的擁躉者,甚至“抓到小偷就打死”似乎成為一種主流聲音。

“其實這種聲音會影響到很多人,一些網民在自己遇到這樣事情的時候,對於小偷也會不自覺產生這樣的情緒,把這種‘違法’行為當成是一種正常現象。”“精靈寶”說,現實生活中就有這樣事情發生,“網怒族”不負責任的言行,可能會將人帶入歧途,毀人一生。

解決措施

依法規範“網怒族”,尤為迫切。各地不妨借鑑江蘇徐州的做法,將禁止人肉搜尋,納入“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就算人肉搜尋是一種網路監督,有利於反腐和曝光不文明行為,但當它以“以惡制惡”的違法方式進行時,就必須“忍痛割愛”予以禁止。特別是,應加快建立完善統一的公民信息安全保護法,明確規定人肉搜尋違法,實行群防群治,完善舉報機制,強化懲戒措施,提高非法獲取和利用個人信息的違法成本。

如何預防

“解決心情,才能解決事情。”即便你再猛敲鍵盤,也不可能讓網路馬上變快,我們需要做到的,不是隨意發泄一通,我們要學會掌握正確的發泄方式和控制情緒的辦法,別讓經常的憤怒使身心“中毒”。對此這裡建議大家隨時備好6個“滅火器”。

1、閉上眼睛

人們形容生氣時常用一個成語,“怒目相視”。當你生氣時,嘗試閉上眼睛或將目光從對方身上移開,可以快速澆滅怒火。

2、轉轉脖子

細心觀察能發現,人發怒時,脖子是前挺僵直的。這時,不妨將脖子向左右兩肩處轉動,緩解僵硬。

3、擁抱自己

發怒其實是疏遠自己的過程,用雙臂緊緊擁抱一下自己,可以緩解緊張和不安定感,更加從容。

4、聞聞植物

嗅覺對於人體的影響,可以直達後腦、前腦和丘腦。生氣時,將鼻子放在離綠色植物10厘米左右的位置,深呼吸5次即可。

5、自我解嘲

幽默是一劑良藥。下次你忍不住要拍桌子時,想像一下你看起來多么傻,或表達憤怒不當時多么可笑。

6、擊掌、跺腳

如果你生氣時旁邊無人,也可以用擊掌和跺腳的方法來緩解怒氣,時間不需要多,兩三分鐘即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