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鹽改票

綱鹽改票說的是任兩江總督加太子少保陶澎,上任後革弊端,刪浮費,整理兩淮鹽務。

簡介

【注釋】[1]陶雲汀宮保:即時任兩江總督加太子少保陶澎(1779-1839) ,字子霖,號雲汀,湖南安化人。任上,革弊端,刪浮費,整理兩淮鹽務。宮保為清代對加有太子少保銜者的習慣尊稱。[2]葉子戲:明清流行之馬吊牌博戲。牌分四門合四十葉紙牌,前兩門畫《水滸》人像,後兩門畫錢索圖形,四人同玩,每人八葉,余置中央,出牌以大打小。[3]貌:描繪,畫像。[4]詆諆:毀謗,誣衊。諆,詆毀,又作“娸”。
綱鹽之利,不在官,不在民,商人占其利,而不能保其利,則幕賓門客等眾人分之。船戶埠行,往往不領腳價,轉路商宅僕役,圖謀裝載,下至婢嫗,亦月有饋贈,挾私鉅而得利宏也。船抵漢口,排列水次,次第銷售,謂之“整輪”。或將待輪之鹽,先期竊賣,俟輪到,買私填補,謂之“過籠蒸糕”。及鹽已賣盡,無力補買,則捏報淹銷,暮夜鑿沉其船以滅跡,謂之“放生”。陶雲汀宮保[1]深知其弊,創立票鹽法:凡富民挾貲赴所司領票,不論何省之人,亦不限數之多寡,皆得由場灶計引授鹽,仍按引地銷行。而群商大困,怨陶公入於肺腑,編為葉子戲[2], 貌[3]其家屬,又一人以雙斧斫桃樹,妄立名目,以肆詆諆[4]。宮保據實陳奏,不避勞怨,毅然行之,而鹺務為之一變。
吾郡西北五里,曰河下,為淮北商人所萃,高堂曲榭,第宅連雲,牆壁壘石為基,煮米屑磁為汁,以為子孫百世業也。城北水木清華,故多寺觀。諸商築石路數百丈,遍鑿蓮花。出則僕從如煙,駿馬飛輿,互相矜尚。其黠者頗與名人文士相結納,藉以假借聲譽,居然為風雅中人。一時賓客之豪,管弦之盛,談者目為“小揚州”。改票後不及十年,高台傾,曲池平,子孫流落,有不忍言者。舊日繁華,剩有寒菜一畦、垂楊幾樹而已。

作者

黃鈞宰(1826 - ?) ,原名振均,字均衡,別號天河生、缽池山農,清淮安府山陽縣人,出身於書香世家。兩歲喪母,少年時家道中落,飽嘗世態炎涼,對科舉不感興趣。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以拔貢得奉賢縣學訓導,在職多年,為獎掖後學,盡心盡力。後廣游江西、安徽等地,廣泛接觸社會,為文學創作積累素材。黃鈞宰中年喪偶,生活失意,於光緒年間悒悒而逝。黃鈞宰的戲曲代表作有《比玉樓傳奇四種》,其中《十二紅》為揭露南河總督署積弊而作,較為著名。其筆記小說《金壺七墨》,積一生之見聞,內容廣泛,筆觸生動,亦為世人所珍視,情末民初,被書商多次翻刻,並被收人《筆記小說大觀》。

寫作背景

本文選自《金壺七墨》。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行“綱法”,將各商所領鹽引分十綱,編成綱冊。綱冊許各商據為“窩本”,每年照冊上舊數派行現引。從此食鹽收買運銷權都歸於商,並得世襲,商人按綱冊規定年額完稅運銷的食鹽稱“綱鹽”,運銷綱鹽的商人叫“綱商”,綱商壟斷了食鹽運銷,並得以暴富。為革除鹽政弊端,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兩江總督陶澎在淮北行票鹽法,使民販領票運鹽,以輕稅抵制私鹽和肆意抬高鹽價、壟斷食鹽運銷的綱鹽巨商,大批綱商迅速破產,史稱“綱鹽改票”。本文即生動地記述了這一改革過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