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鹽

淮鹽

淮鹽,恰似一支古老的歌謠,從2500多年前的歷史煙塵中悠悠唱來,激越,高亢,回味彌長。當“煮海之利,兩淮為最”、“華東金庫”、“色白、粒大、乾”等美譽冠之而來的時候,淮鹽,這個響亮的品牌,就為江蘇鹽業在全國鹽行業中烙上了晶亮的鏤痕。

基本信息

簡介

淮鹽淮鹽

淮鹽,因產地而得名,其產地位於今江蘇省北部沿海地區,同時以淮河為界,淮河以北為淮北鹽場,淮河以南為淮南鹽場,是中國古代四大海鹽產區之一。淮鹽的品質當以淮北鹽場所場的大顆粒鹽為代表,淮北鹽以粒大色白而著稱,在外享有盛譽。明代是我國商品經濟發展的重要時期,從開中法到綱運法的鹽政措施,無一不使作為全國產鹽大戶的兩淮鹽場地區獲得長足發展,由此促進了兩淮地區商品貿易的發展和繁榮,並且在古揚州等地出現了一大批富甲一方的大鹽商。

幾千年來,淮鹽對國家的貢獻是無可估量的。從漢唐直至明清,兩淮鹽課在財力上雄踞全國各大鹽區之首,史載“東南鹽利,視天下為最厚”,並有“煮海之利重於東南,而以兩淮為最”之說。到明清時淮鹽鹽稅已占國庫財源的三分之一。道光年間淮北鹽政改革家陶澍感嘆道:“東南財賦,淮鹽最大,天下鹽務,淮課最重”,甚至還有人說,“天下大計仰東南,而東南大計仰淮鹽”。革命戰爭時期,鹽場是我黨我軍“華東金庫”,新中國成立後,鹽場是連雲港市重要的財政來源。

黃金無足走天下,淮鹽自古天下香。淮鹽,鹽族珍品,馳名中外。唐朝詩人李白曾這樣誇耀過她:“吳鹽如花皎如雪”。海州名士苗坦之則贊詠她“壘壘晶瑩富貴鹽”。光緒三十二年,淮鹽在義大利萬國博覽會上以“色味俱佳”獲最優等獎牌,成為“中國海鹽見於世界之代表”。1989年,在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上,淮鹽榮獲金獎。

淮鹽走出國門,已有數百年歷史。建國後,淮鹽長期行銷豫、皖、鄂、贛、湘、滬等十三個省、市,約二億多人常年食用淮鹽。

在長期的歷史演變中,淮鹽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淮北製鹽工藝的演繹,歷經百代人之手,大體經歷了從海水煮鹽到天日曬鹽兩個漫長的過程。熾熱的紅色火焰與藍色的海波不僅凝結成了“色白、粒大、味美”的淮鹽,更編織成了一幅海鹽文化的絢麗篇章。2009年,經過省政府批准,淮鹽曬制技藝成為江蘇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歷史淵源

淮鹽歷史淮鹽歷史

淮鹽生產至今已有四千多年歷史,有文字記載的也有兩千多年。淮鹽首見史籍的是漢昭帝時桓寬的《鹽鐵論》,司馬遷的《史記貨殖列傳》指出:“彭城(徐州)以東,東海、吳、廣陵、此東楚地也……東有海鹽之饒”。淮鹽的發展歷程,可以用四句話概括:起源於春秋,發展於隋唐,振興於宋元,鼎盛於明清。

追溯淮鹽歷史、淮鹽發源地、淮鹽的主要產地,諸如此類的詞語,過去從未有人提及和深究過。國內權威刊物《鹽業史研究》,省內權威著作《江蘇省志·鹽業志》中找不到這樣的措詞和專門的探討,這不能不算是中國鹽史文化一件尷尬的事情。“揚州繁華以鹽盛”這是一個人所共知的事實。揚州鹽商文化、園林文化名揚天下,與之相比,悠久的泰州鹽史文化卻默默無聞,無人知曉。究其原因,泰州鹽業歷史中的千古之謎太多太多。

最早提及吳地產鹽,當首推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的一段重要記載:“彭城以東,東海,吳,廣陵,此東楚也……浙江南則越……夫自闔廬、春申、王濞三人招致天下喜遊子弟,東有海鹽之饒,亦江東一都會也。”在這裡司馬遷對地屬吳的廣陵產鹽做了明確交代,同時也明確了浙江的位置稱越。王莽篡漢改海陵為鹽場的同義詞“亭間”,換言之,就直接把海陵稱之為鹽場了,時間長達33年(公元9年至42年,光武帝建武18年復改亭間為海陵)。古泰州地區產鹽的記載最早可追溯到秦。漢代劉向在《說苑·臣術》中記載:秦穆公派人到楚國地界的產鹽地販鹽至秦。按時間推算,所指的地域只能是古海陽和鹽瀆一線,因為當時這一地段正是屬楚。

鹽城市“海鹽博物館”內展品中有來自山東省的陶鬲器具,向人們展示三千年前人類祖先在沒有發明金屬冶煉之前使用陶鬲煮海水為鹽的歷史。2007年9月我和鹽史專家鄒迎曦老師在天目山考察,看到這裡出土了許多陶鬲碎片和有大量灰坑遺蹟。

東漢末年,三國東吳孫權的父親孫堅,曾擔任鹽瀆縣第一任縣丞。陳壽《三國志·吳書》卷54記載:孫權欲與曹操結盟,曹操提出“須派一人質前來”。孫權氣憤不過,召集軍事會議,周瑜在會上講了:我東吳國開山鑄銅、煮海為鹽,全國一心,何懼曹賊。直至唐代初朝廷在全國設十大鹽監,《新唐書》記載了海陵、鹽城兩監的年產鹽分別是六十萬石和四十五萬石,這幾乎占到十監總產的半數。到了宋代紹興末年淮鹽的輝煌更是如《宋史·食貨志》所說“蜀、廣、浙數路鹽產,皆不及淮鹽額之半”。

隋至唐初,當時朝廷對鹽業的生產、稅收曾一度放任自流,時間長達128年。安史之亂後,全國一片大亂,朝廷的財政已無法支撐局面。戰亂尚未平息,唐肅宗尚在成都,第五琦去成都面見肅宗時說道“方今之急在兵,兵之強弱在賦,賦之所出江淮居多,若假臣職任,使濟軍甬,臣能使賞給之資,不勞聖慮。”肅宗驚喜不已,當即對第五琦委以重任,任命他為監察御使,勾當江淮租庸使,不久他就創立了権鹽制度。権鹽初始,朝廷向淮南鹽民收購的鹽價為每升十文,運往銷區則為一百一十文。

依據史籍資料及目前的考古發現,淮鹽的發展歷程,可以用四句話概括:起源於春秋,發展於隋唐,振興於宋元,鼎盛於明清。

產銷地區分布狀況

淮鹽淮鹽

1、明代淮鹽產銷地區分布狀況
兩淮地物產豐富,人傑地靈。早在先秦時期,兩淮黃海沿岸地區便有煮海為鹽的歷史。西漢武帝時,由於長期對外用兵,財政開支不斷增大,國庫日見疲睏,始在兩淮地區設立鹽官管理鹽政,徵收鹽稅。唐寶應年間,著名理財專家劉晏主持鹽政期間,全國共設四場十監,於兩淮地區有漣水一場,海陵、鹽城兩監,以署理兩淮鹽政。宋元時期又有所增加。明承前制,有所增益,並不斷規範鹽。
明初,於兩淮設都轉運司,“兩淮所轄分司,曰泰州,曰淮安,曰通州;批驗所二,曰儀真,曰淮安;鹽場三十,各監課司一。”①其中淮南二十五場,淮北十五場。由於明代製鹽技術的進步,各產區產量不斷增加,為便於梳理,按各場食鹽產量的不同,將兩淮鹽運司所轄三十場分為上、中、下三等:“上場:富安、安豐、梁垛、東台、何垛、草堰、角斜栟茶、豐利、石港、金沙、余西、呂四。中場:馬塘、西亭、新興、余東、余中、廟灣、倔港、伍佑、劉莊、白駒、小海、丁溪。下場:莞瀆、臨洪、興莊、徐瀆、板埔。”②此三十場在明代場區變化很小。
淮鹽的行鹽區。鹽的銷售區也叫行鹽區,不同產鹽區的行鹽區域是不同的,同時還有嚴格的區域限制。明代淮鹽,“鹽行南直隸之應天、寧國、太平、揚州、鳳陽、廬州、安慶、池州、淮安五府,滁、和二州,江西、湖廣二布政司,河南之河南、汝寧、南陽三府及陳州”①。所輸邊“甘肅延綏寧夏、宣府、大同、固原、山西神池諸堡”②,上供“光祿寺、神宮監、內宮監。”③淮鹽的行銷區域並不是不變的,而是時有消長的。由於淮鹽產量大,值貴味美,“正統中,貴州亦食淮鹽”④。成化年間,由於淮鹽出現擁塞不暢現象,海北鹽的產量不斷增加,“成化十八年,湖廣蘅州、永州改行海北鹽”⑤。同樣因廣東產量增大,“正德二年,江西贛州、南安、吉安改行廣東鹽”⑥。行鹽區域的變遷,反應出明代各鹽場之間的競爭與爭奪。

同時,也反映出明代商品經濟的發展狀況,東南沿海地區由於歷代人民的不斷辛勤開發,人口數量不斷增長,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商業也發展迅速,並形成以廣州、福州等城市為中心的商業活動地帶。廣東鹽、海北鹽與淮鹽行銷地域的爭奪,正是從側面反映出了這一經濟變遷現象。

2、在中國近代歷史上:
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淮鹽資源是帝國主義列強掠奪的重要目標。民國時期,袁世凱以鹽稅、關稅作為抵押,向英、法、德、日、俄五國銀行借款,鹽稅由此落入洋人之手。外國銀行團通過稽核所大幅度提高稅額,從兩淮鹽稅、鹽價中竭力搜刮。日本侵華戰爭爆發後,兩淮鹽場遭受了天災人禍的空前劫難,鹽業生產受到極大影響。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也先後進入蘇北、蘇中,部分鹽場回到人民手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江蘇鹽場廣大軍民同日本侵略軍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許多志士為鹽場的解放獻出了生命,廣大鹽工、鹽民恢復發展鹽業生產,組織好鹽稅收入,支援前線,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提供了重要財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淮鹽作為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而得到迅速發展。1998年,江蘇省鹽業公司進行改制,成立江蘇省鹽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並作為企業列入了全國五百家最大經濟規模企業之一。在海鹽產區設立金橋和銀寶兩個鹽業有限公司,在全省14個省轄市,設立批發銷售分公司和支公司,負責各地方鹽的批發經營工作,在全國創造了獨具特色的鹽務管理體制。

淮鹽產品是大批量、大噸位物資,在運輸上採用河運、海運、公路、鐵路等運道,帆船、輪船、汽車、火車等運具運往銷區,行銷湘、鄂、皖、贛和蘇、魯、豫、滬、浙、貴等省、市、自治區計270個縣(市),供2億多人口食用,從1980年開始,淮鹽投入國際市場。

江蘇鹽場分布在北起蘇魯交界的繡針河口,南至長江口這一斜形狹長的海岸帶上,跨越連雲港、鹽城、淮陰、南通4市的13個縣、區,占地653平方公里。

其質量

淮鹽的質量是最好的,其質地優良,色澤白艷,口味鮮美。

主要品種

產品品種,由建國時的單一原鹽產品,發展到有精製鹽、粉精鹽、粉洗鹽、加碘鹽、低鈉鹽、加硒鹽、顆粒鹽、雪花鹽、鋅強化營養鹽、鈣營養鹽、調味鹽、特製鹽等近20個品種。鹽化工從無到有,由少到多,發展到目前有氯化鈣、氯化鉀、溴素、氯化鎂、精製氯化鉀、十溴聯苯醚、溴氫酸、溴化鈉、溴化鉀、溴化銨、TNA阻燃劑、金屬鎂、硫酸鈉、純鹼、藥用氯化鈉、鍋爐清灰劑等20餘個鹽化工品種。

文化底蘊

淮鹽淮鹽

因為淮鹽,歷史變得精彩。太陽播種,大海灌溉,多少煉海人傾情煮海,成就了她千年屹立的品牌。海之晶,國之脈,晶瑩無瑕獻人間,文化花開香四海。

淮鹽文化是連線歷史和未來的一條生生不息的血脈,更是今天的江蘇金橋鹽化集團創造奇蹟的內在力量。許多社會賢達、知名專家學者也指出,淮鹽文化從來就不是文化的孤本,她與中華文化相生相依,淮鹽文化的發源與演進也從來不是孤旅,她在中華文明的進程中一路高歌,噴薄涌動,既創造了獨具特色的淮鹽文化體系,又創造了許多彌足珍貴的民族文化珍品。
“淮鹽出,天下鹹。”從古到今,淮鹽屬天下之珍、一國之粹,為世人所公認。淮鹽,作為一種文化的載體,幾千年來,淮鹽文化版圖已刻下了許多歷史的屐痕,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美談,她積澱的不僅僅是一段歷史,更重要的是她以一種精神流芳於世。
豐饒的淮鹽收入不僅頂戴著民族、國度、權柄乃至黎民百姓的生計,那晶瑩皎潔的淮鹽,更以絢麗奪目的文化光芒,熔冶了精粹的人文創建。因為淮鹽,江蘇成為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經濟最為繁榮、資本主義雛形萌發最早、又極具代表性的地區;承載著地靈、物華的淮鹽,在文化史上折射出了一道燦爛的人文綿延的彩練。
從傳說中的夙沙氏煮鹽到《史記》中的管仲論鹺;從漢唐時期的鹽政職官到清代中葉的票鹽改革;歷史上的淮鹽,更因其地位的顯赫,吸引了眾多的重臣名流如過江之鯽紛沓而至。諸如睿智果敢的“西溪三賢”晏殊、呂夷簡、范仲淹;有治國安邦之才的第五琦、劉晏;勇毅、豁達的“淮北三英”魏源、陶澎、謝元準;更有那林則徐、端方、張謇、繆秋傑藉淮鹽稅利興教救國……他們以開闊的胸襟和視野為中國的文明史繪出了重彩濃墨的詩篇。
淮鹽產區獨特的風光不僅讓歷代詩人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美麗詩篇,更滋生了大批“鹹”味十足的淮鹽文學巨著。其中當推吳承恩的《西遊記》、李汝珍的《鏡花緣》、施耐庵的《水滸傳》、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紅樓夢》、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等。
淮鹽文化的折射無所不在。那一本本雜劇戲曲、詩集棋譜、碑版名拓中無不淮韻十足。其中古海州戲曲的繁榮,尤其是古雅清幽的“海州五大宮調”的形成與傳播,與悠長的淮鹽文化無不透著溝通和融合。“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江南風華,那一座座構思奇特,追求詩情畫意的梅園、個園、何園、西園和秋園等精美園林,無不籠罩著銀色的光澤。據傳那揚州的白塔就是鹽商為博乾隆皇帝的歡心,共同出資連夜建成。
古人曾經說過:“因利所以聚人、因人所以成邑”。淮鹽不但成就了揚州、泰州、淮安等名城重鎮,而且使新浦、海州、板浦、猴嘴浸透著濃濃的鹹香。

為了挖掘整理歷史遺產,放大由來已久的古淮鹽文化因子,喚醒沉睡多年的淮鹽文化遺風,連雲港市文化界和國內一些鹽文化研究專家、學者通過合作攻關,深入挖掘、悉心整理與淮鹽文化息息相關的古遺址、古遺蹟和古典籍,深入挖掘、重新審視古海州、古板浦、鹽倉城、鹽衙等區域特色文化中所閃爍出的淮鹽文化的歷史光芒,進一步強化了淮鹽文化氛圍。

淮鹽文化就是“文化力”,是那種你看不見但可以感受到的“軟實力”。它是生產力,是一種可以推動文化事業快速發展的力量;它也是競爭力,是一種可以讓我們在未來的文化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的力量。

發展優勢

淮鹽淮鹽:發展優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淮鹽作為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而得到迅速發展。從“一五”規划起,鹽場開始向著鹽田結構合理化、工藝科學化、生產機械化和納潮、制鹵、結晶、集坨集中的“三化四集中”方向不斷進行技術改造,鹽業生產得到較大發展,鹽場落後面貌很快得到改變。從1960年起,江蘇鹽場建設規格化和機械化的新鹽田,產量質量得到很大提高,並試驗成功塑膠薄膜苫蓋結晶池新技術,接著進行大面積推廣,在海鹽生產工藝上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它為多雨地區實行海鹽常年生產,長期結晶,實現海鹽優質、高產、穩產,開闢了一條新路,並為逐步實現揚水、制鹵、收鹽、運輸機械化創造了條件。該項技術為江蘇鹽業首創,得到國際上製鹽專家的肯定,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江蘇鹽業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貫徹“以鹽為主,多種經營”的方針。1983年全省恢復實行產銷合一的管理體制,省委、省政府決定組建江蘇省鹽業公司(與省鹽務管理局為一套班子,兩塊牌子),負責全省鹽政管理和省屬國營鹽場、批發銷售企業的生產經營。全省推行食用鹽精細化、多品種化和小包裝化,在全國率先結束了人民民眾食用原鹽的歷史。鹽業企業和廣大幹部職工解放思想,大膽探索,改變了單一產品的經營格局和產品結構,形成了工、農、商、運輸建築服務等各業發展的新格局。1987年經地質礦產部華東石油地質局勘探隊和化工部鉀鹽勘探隊勘察,在江蘇省淮陰、淮安、豐縣、金壇4個盆地,發現蘊藏量約2700億噸的礦鹽資源,其中工業鹽儲量達30億噸。

礦鹽的開發利用,給江蘇鹽業的迅速發展以巨大推動,並逐步改變江蘇單一海鹽生產格局,海礦鹽結合,優勢互補,為江蘇鹽業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前景。1998年,江蘇省鹽業公司進行改制,成立江蘇省鹽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並作為企業列入了全國五百家最大經濟規模企業之一。在海鹽產區設立金橋和銀寶兩個鹽業有限公司,在全省14個省轄市,設立批發銷售分公司和支公司,負責各地方鹽的批發經營工作,在全國創造了獨具特色的鹽務管理體制。改制以來,省鹽業集團公司通過深化企業改革,轉換經營機制,調整經濟結構,實施食鹽產品升級換代戰略,促進發展,取得了喜人成績,對保證全省鹽的供應和發展鹽業經濟,發揮了積極作用。

江蘇海鹽建立專場產鹽,江蘇鹽場從建國初期的21256公頃零星分散的鹽田,發展到目前88000公頃新式鹽田。下轄青口、台北、台南、徐圩、灌西、灌東、射陽、新灘8個鹽場,年產海鹽200萬噸,原鹽質量全部達到一級品,部分達到優級品,多次被評為江蘇省和輕工業部優質產品。

淮鹽產品是大批量、大噸位物資,在運輸上採用河運、海運、公路、鐵路等運道,帆船、輪船、汽車、火車等運具運往銷區,行銷湘、鄂、皖、贛和蘇、魯、豫、滬、浙、貴等省、市、自治區計270個縣(市),供2億多人口食用,從1980年開始,淮鹽投入國際市場。隨著社會的不斷前進,市場的不斷變化,淮鹽的生存空間遇到前年未有地擠壓。江蘇鹽業奮而思起,與時俱進,融入競爭,對海鹽產區進行改革改制和結構調整。

淮鹽淮鹽

由於受市場環境、歷史包袱、自然災害等方面的影響,海鹽產區處於經濟發展的“窪地”,為了使“窪地”迅速“隆起”,鹽場人對廣闊鹽田進行重新審視,充分利用得天奪厚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海水養殖業,對不適宜產鹽的鹽田堅決實行退鹽轉養。青口鹽場因5條淡水河穿境而過,失去了產鹽的條件,就果斷進行結構調整,將所有鹽田全部改成養殖池塘。目前全公司擁有海淡水養殖面積40餘萬畝,年產水產品總量8萬噸。海鹽產區還充分利用江蘇省政府推進的“海上蘇東”的政策和在連雲港境內或毗鄰連雲港的區位優勢,實行“借船出海”、“借勢取勝”的戰略,不斷發展壯大。

同時,省鹽業集團公司加大對海鹽產區的扶持力度,從1996年至今,共投資2.97億元對海鹽產區的海堤達標、電網改造、飲水工程和道路改造等基礎設施進行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井礦鹽是淮鹽進軍鹽業市場競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招商引資、資產重組、資源合理配置、鹽產品及相關產品多元開發,並實行股份制改造,使井神公司成為國內領先的真空鹽企業和鹽化工研發的生產基地。同時,創造條件加大對瑞豐公司的支持,通過產銷重組、拓展市場、協調金融等方式,使之成為“逐鹿中原”的一支新秀。

國家對食鹽實行專營制,為了適應市場競爭,讓“淮鹽”品牌打得更響,江蘇省鹽業集團公司強化食鹽市場管理,建立健全“政府領導、部門配合、民眾參與、綜合管理”的工作機制,建立健全鹽業、公安、檢察、法院和政法委的聯席會議制度,堅持全省鹽政管理工作例會制度,加強鹽政110建設,嚴厲打擊和制裁鹽業違法行為,積極消除碘缺乏危害,切實保障人民健康。還不斷完善淮鹽的食鹽統一配送行銷網路,推行連鎖經營,在大中城市建立自我配送、直達零售、降低成本、控制終端的分銷網路,達到相對集中和規模化經營,同時建立行銷服務網路的評價和管理系統。

淮鹽經過深層次發展,如今已被濃郁的文化氛圍所包裹。淮鹽人以“誠信立足、創新致遠”為核心價值觀,以“為人類健康作貢獻,為職工幸福謀發展,為國家繁榮創財富”為莊嚴使命,以“成為中國聲譽最佳、實力最強的新型鹽業公司”為目標,大力推進“鑄魂、塑形、固本、強身”四大工程,全面實施信息化管理工程

評價

淮鹽淮鹽

在長期的歷史演變中,淮鹽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淮北製鹽工藝的演繹,歷經百代人之手,大體經歷了從海水煮鹽到天日曬鹽兩個漫長的過程。熾熱的紅色火焰與藍色的海波不僅凝結成了“色白、粒大、味美”的淮鹽,更編織成了一幅海鹽文化的絢麗篇章。2009年,經過省政府批准,淮鹽曬制技藝成為江蘇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古人曾經說過:“因利所以聚人、因人所以成邑”。淮鹽不但成就了揚州、泰州、淮安等名城重鎮,而且使新浦、海州、板浦、猴嘴浸透著濃濃的鹹香。

黃金無足走天下,淮鹽自古天下香。淮鹽,鹽族珍品,馳名中外。唐朝詩人李白曾這樣誇耀過她:“吳鹽如花皎如雪”。海州名士苗坦之則贊詠她“壘壘晶瑩富貴鹽”。光緒三十二年,淮鹽在義大利萬國博覽會上以“色味俱佳”獲最優等獎牌,成為“中國海鹽見於世界之代表”。1989年,在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上,淮鹽榮獲金獎。

2009年7月22日,國務院出台《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標誌著文化建設和文化產業發展進入國家發展戰略層面。作為江蘇沿海大開發的龍頭城市,連雲港必然走文化與經濟雙輪驅動發展之路,這必然會推動文化產業的一度興起。而淮鹽文化就是一個基礎,它將成為推動連雲港市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大特色。所以說,加快淮鹽文化的當代傳承,以提升一座文明城市的精神內涵,將是這座城市主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連雲港海鹽素以“色白、粒大、乾爽”著稱,主要作食用和工業原料,深受廣大用戶喜愛,多次被評為部優,省優,在國際市場也久享盛譽。筆者對該地區進行實地調查後發現,全市包括四縣地區的居民使用的食用鹽幾乎全是江蘇省鹽業集團有限公司專營的“淮牌”精製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