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K3

維生素K3

維生素K3屬於促凝血藥,可以用於治療維生素K缺乏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新生兒出血、腸道吸收不良所致維生素K缺乏及低凝血酶原血症等。維生素K3多為白色或類白色結晶粉末,吸濕後結塊。維生素K3的主要生產廠家有兄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雲南省陸良和平科技有限公司、烏拉圭Dirox公司、土耳其Oxyvit公司。自2011年以來,VK3的原材料紅礬鈉(約占30%的成本比例)價格大幅上漲,由1.2萬元/噸上漲至1.8萬/噸,漲價幅度高達50%。【性狀】:亞硫酸氫鈉甲萘醌注射液為無色的澄明液,遇光易分解。

基本內容

中文名稱:維生素K3

中文別名:甲萘醌;亞硫酸氫鈉甲萘醌;2-甲基-1,4-萘醌;亞硫酸氫鈉甲萘醌(MSB) ,二甲基嘧啶醇亞硫酸甲萘醌(亞硫酸二甲嘧啶甲萘醌MPB)、亞硫酸煙醯胺甲萘醌(MNB)、亞硫酸氫鈉甲萘醌複合物(MSBC)抗出血維生素

維生素K3維生素K3

英文別名:Menadione (1.05793); Vitamin K2(0); Vitamin K3; menaphthone; Menadione; Vitamin K_3; 2-Methyl-1,4-dihydronaphthalene-1,4-dione

分子量:330.30

類別:促凝血藥

理化特性:易溶於水和熱乙醇,難溶於冰乙醇,不溶於苯和乙醚,水溶液PH4.7-7.常溫下穩定,遇光易分解。高溫分解為甲萘醌後對皮膚有強刺激,對酸性物質敏感,易吸濕。

性狀:白色或類白色結晶粉末,吸濕後結塊。

功能療效

維生素營養補充劑。維生素K為肝臟合成原酶(因子B)的必需物質,並參與凝血因子VII,IX,和X的合成,維持動物的血液凝固生理過程。缺乏維生素K可致上述凝血因子合成障礙,影響凝血過程而引起出血。維生素K也為動物機體內(主要指存在於肝臟、骨骼、睪丸、皮膚和腎臟等組織器官)的維生素K依賴羧化作用體系所必需,是骨骼素(BGP)合成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因子。此外,在高能化合物代謝和氧化磷酸化過程中,以及與其他脂溶性維生素代謝的方面均起重要作用,並具有利尿、增強肝臟解毒功能,參與膜的結構,降低血壓的功能。

市場行情

VK3的生產需要用到重金屬鉻(紅礬鈉),環境污染較為嚴重。中國產業洞察網《維生素K3市場調查報告》資料顯示2008年以後,產品價格持續在低位,約為60元/千克,多數小企業停產。兄弟科技VK3與鉻鞣劑聯產,減少了排污,降低了成本,擁有較大的技術優勢。自2011年以來,VK3的原材料紅礬鈉(約占30%的成本比例)價格大幅上漲,由1.2萬元/噸上漲至1.8萬/噸,漲價幅度高達50%。在成本推動下,VK3也跟著漲價,12年以來價格已經有所回落。

VK3也屬於小品種維生素,其中60%以上用作飼料添加劑,因此受飼料業和畜牧養殖業的影響較大。飼料級維生素K3的全球需求量為5,500噸,預計未來5年小品種維生素VK3的需求量將以每年4~6%的速度增長。維生素K3的主要生產廠家有兄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雲南省陸良和平科技有限公司、烏拉圭Dirox公司、土耳其Oxyvit公司。其中浙江兄弟科技是行業的龍頭,2010年以2000噸的產量占據37.9%的市場份額。公司上市融資後,將VK3的產能擴展到3000噸/年。

用量用法

1.止血:肌注每次4mg,1日2或3次。防止新生兒出血,可在產前1周給孕婦肌注,每日2~4mg。 2.膽絞痛:肌注每次8~16mg。 3.口服:每次4mg,每日3次。 4.作為飼料添加劑每噸飼料添加2克左右。

注意事項

1.可致噁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

2.較大劑量可致新生兒、早產兒溶血性貧血、高膽紅素血症及黃疸。在紅細胞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缺乏症病人可誘發急性溶血性貧血。

3.可致肝損害。嚴重肝病者慎用。

其他信息

【國內主要生產廠家】碧隆集團,浙江兄弟科技集團,山東華升化工科技有限公司,雲南陸良和平科技有限公司等

產品規格

基本信息

【拼音名】: YALIUSUANQINGNA JIANAIKUN ZHUSHEYE

【性狀】:亞硫酸氫鈉甲萘醌注射液為無色的澄明液,遇光易分解。

【貯藏】: 遮光,於乾燥低溫處密閉保存。

注意事項

1、維生素K有過敏反應的危險。

2、當患者因維生素K依賴因子缺乏而發生嚴重出血時,短期套用常不足以即刻生效,可先靜脈輸注凝血酶原複合物、血漿或新鮮血。

3、用於糾正口服抗凝劑引起的低凝血酶原血症時,應先試用最小有效劑量,通過凝血酶原時間測定再予以調整;過量的維生素K可給以後持續的抗凝治療帶來困難。

4、肝硬化或晚期肝病患者出血,以及肝素所至出血使用亞硫酸氫鈉甲萘醌注射液無效。

用法用量

1、止血:肌內注射 一次2~4mg,一日4~8mg;防止新生兒出血可在產前1周給孕婦肌內注射,一日2~4mg。

2、解痙止痛:肌內注射,每次8~16mg。

兒童用藥:

較大劑量維生素K3可在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引起溶血性貧血、高膽紅素血症及核黃疸症,但維生素K1則較少見。

藥理藥學

藥理

亞硫酸氫鈉甲萘醌注射液為維生素類藥。維生素k是肝臟合成因子Ⅱ、Ⅶ、Ⅸ、Ⅹ所必須的物質。維生素k缺乏可引起這些凝血因子合成障礙或異常,臨床可見出血傾向和凝血酶原時間延長。

動力學

肌注吸收後,隨β脂蛋白轉運,約8-24小時作用才開始明顯,並在肝內被利用,需數日才能使凝血酶原恢復至正常水平。以葡萄糖醛酸和硫酸結合物形式經腎及膽道排泄。

不良反應

1、局部可見紅腫和疼痛。

2、較大劑量可致新生兒、早產兒溶血性貧血、高膽紅素血症及黃疸。在紅細胞6-磷酸脫氫酶缺乏症患者可誘發急性溶血性貧血。

3、大劑量使用可致肝損害。肝功不全患者可改用維生素K1。

相互作用

1、口服抗凝劑如雙香豆素類可干擾維生素K代謝,兩藥同用,作用相互抵消。

2、較大劑量水楊酸類、磺胺藥、奎寧、奎尼丁等也可影響維生素K效應。

維生素K3的測定

分光光度法

在pH 8.7~9.5的弱鹼性介質中,維生素K3 (VK3)能使甲基綠髮生褪色反應,其最大褪色波長為630 nm,並在紫外區出現兩個新的吸收峰,其褪色程度(ΔA)與VK3濃度在0.11~2.40 mg/L的範圍呈正比,可用於VK3的分光光度測定.方法具有很高的靈敏度,其表觀摩爾吸光係數ε630=2.13×105 L·mol-1·cm-1;對VK3的檢出限(3σ)為32.0 μg/L.方法有較好的選擇性,可用於某些藥物製劑及血藥中VK3含量的測定.

萃取分光光度法

研究了維生素K3 (vitaminK3, VK3)與鹼性染料丁基羅丹明B(butyl rhodamine B, BRB)、乙基紫( ethyl violet, EV)和亞甲基藍(methylene blue, MB)形成離子對締合物的反應,確定了反應的最佳條件.建立了測定VK3含量的簡單、快速、選擇性好和靈敏度高的分析方法.VK3與BRB、EV及MB反應生成可被有機溶劑萃取的離子對締合物,離子對締合物分別在568、613 和658 nm處有最大吸收,其表觀摩爾係數分別為2.92×104 、6.96×104和4.85×104 L·mol-1·cm-1;離子對締合物的組成均為1:1, 穩定常數分別是9.5×105、1.9×106和7.8×105; 藥物濃度分別在0.0083~13、0.029~6.6和0.015~9.6 mg/L範圍內符合比爾定律;回收率為96%~103%.該法可成功地用於藥物製劑中VK3含量的測定.

氣相色譜法

複合多維添加劑或預混飼料含有較多維生素E和維生素K3,其中由於維生素E易被氧化,主要 以其醋酸酯形式存在。對維生素E醋酸酯含量測定,通常採用高效液相法,或是比色法、螢光法等,樣品均需經皂化、提取、洗滌、濃縮等前處理,操作繁瑣,時間長,在生產過程中不能及時監測產品的質量,使生產與檢測脫節。

製備方法

維生素K3 的製備方法:以鄰甲基萘醌為原料,經氧化、加成而得產品

甲基萘用鉻酐氧化

將2-甲基萘溶解於冰醋酸中,攪拌冷卻到40℃以下,緩緩加入鉻酐與等量水的混和液,使溫度維持在35-40℃。加畢,在40℃保溫0.5h,升溫到70℃保溫45min,再升溫到85℃保溫15min,將反應物傾入大量水中,不斷攪拌下沉澱出2-甲萘醌。過濾,濾餅反覆用水洗,至水溶液無酸味,濾幹得2-甲萘醌。收率51%。2-甲基萘也可用重鉻酸鈉、重鉻酸鉀氧化收率大致相同。

化合再經鉻酸氧化

由甲苯醌與丁二烯環合得到2-甲基萘氫醌,再經鉻酸氧化而得將甲苯醌加入冰醋酸中溶解,通入丁二烯,在20℃以下通至所需量。密閉靜置20h後,加熱使剩餘的丁二烯逸出,繼續加熱至110℃左右回流3h,再減壓蒸餾回收冰醋酸約30%。然後冷卻至40℃以下,緩緩加入鉻酸與等量水的混合液,使溫度保持在65-70℃,加畢,在70-80保溫1h而生成甲萘醌。

最佳化後的工藝

最佳化維生素K3的生產工藝.可通過比較反應原料配比、反應溫度、反應時間等因素對產品收率的影響得到最佳化的反應條件.實驗表明:在最佳工藝條件下(2-甲基-1,4-荼醌(2-MNQ)與NaHSO3的物質的量比為1:1.5;m(2-MNQ):V水/(g/ml)=1.5;m(2-MNQ):V乙醇/(g/ml)=4.0;反應溫度為52~55℃;反應時間為1h),維生素K3的收率穩定在75%以上.結論:本研究為維生素K3生產工藝的最佳化提供了參考依據。

促凝血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