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性血液透析

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是指利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挽救患者的生命,是延長尿毒症患者生命的過度方法。隨著各種疾病的增多,由此產生的終末期腎病患者也逐年遞增。

什麼是維持性血液透析

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是指利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挽救患者的生命,是延長尿毒症患者生命的過度方法。隨著各種疾病的增多,由此產生的終末期腎病患者也逐年遞增。目前進行維持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不僅包括由慢性腎炎發展而至的尿毒症,其他如糖尿病、高血壓而導致的尿毒症也是患者進行維持性透析的常見原因。

什麼樣的病人需要維持性透析治療?

拿尿毒症最常見原因腎炎來說,其導致的尿毒症(腎衰)共分為四期。Ⅰ期腎功能損害,無尿毒症症狀;Ⅱ期慢性腎功能不全(輕度尿毒症症狀);Ⅲ期慢性腎功能衰竭(中度);Ⅳ期終末期腎病(重度)。那么哪個階段的患者最適合進行維持性透析治療?
一般來說,患尿毒症的病人最容易並發心血管疾病,這也是導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專家建議在Ⅱ期慢性腎功能不全階段有以下症狀時就需要進行透析:出現明顯的尿毒症症狀;血肌肝/尿素氮明顯增高;無尿、或明顯少尿;出現心衰、腦病等;嚴重的酸中毒或電解質異常(代謝異常)。

維持性透析治療的具體方法及操作

維持性透析治療可分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兩種。血液透析是治療腎功能衰竭的常見方法。血透前,需進行一次小手術將手臂部一根動脈和靜脈吻合在一起,稱為“ 瘺管 ”。血透時,將穿刺針穿入瘺管,並與人工透析機相連。該透析機將淨化血液,濾除體內積聚的代謝廢物。血液透析治療常持續4 小時,每周二至三次,可在醫院、門診或家庭內(需訓練後)進行。
腹膜透析過程並不像血液透析那樣在體外進行,而是流經體內覆蓋腹膜腔的腹膜血管,腹膜起到類似透析膜的作用。首先,進行手術將一種塑膠管(透析導管)置入腹腔內。進行腹腔透析時,從透析導管內向腹腔內緩慢注入透析液。該透析液可進行血液淨化和帶走代謝產生的廢物。透析結束時,吸出並遺棄透析液。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兩者利弊各有千秋。透析可以終身進行。

維持性血液透析的併發症

血液透析仍是目前普遍採用的腎臟替代療法。儘管它能夠改善部分尿毒症症狀,延長生存期,但是透析不能代替正常腎臟所有複雜的代謝和內分泌功能,且因為血液透析只能清除各種水溶性小分子物質,如:尿素、氮、肌、、酐等,所以患者經過長期反覆的透析,可能發生系列維持性透析併發症。

繼發性甲狀膀腺功能亢進

長期透析往往伴有內分泌功能障礙,甲狀膀腺素(PTH)分泌異常。長期透析患者常有低鈣、高磷血症,低鈣可刺激甲狀膀腺分泌PTH,使血中PTH水平升高,導致繼發性甲狀膀腺功能亢進。PTH屬大分子尿毒症毒素,普遍的透析療法不能清楚。
早期無明顯臨床表現,隨著血中PTH逐漸升高,可表現為:
1)腎性骨營養不良,表現骨痛,病理性骨折和骨畸形;
2)神經肌肉症狀,表現近端肌力減弱和肌萎縮;
3)PTH過剩,血鈣增高,發生轉移性鈣化表現皮膚瘙癢、皮膚潰湯和組織壞死,中樞和周圍神經異常,貧血加重,導致心肌和傳導系統鈣化,引起心功能障礙和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系統疾病。

外圍神經病變

接受透析治療的尿毒症患者,尤其是糖尿病腎病和其他血管疾病患者更容易並發外圍神經病變,這是透析治療患者越來越受到重視的併發症之一。其發病機制目前尚未明了,但國內外許多研究表明中毒素物質在外圍神經病變中起著重要作用,卻不能被透析清除。
臨床表現:
1)下肢多動綜合症,在活動後減輕,患者下肢往往不能停止;
2)下肢的異常不適感、蟻走感、刺痛感、疼痛感及震動感消失;
3)隨著外圍神經病變進展,運動神經傳導速度減慢,最後出現四肢麻痹和運動力能喪失,此時加強透析很難逆轉病變,即使成功腎移植也不能使外圍神經功能完全恢復正常。

慢性炎症反應狀態

近年來研究提示血液透析患者體記憶體在慢性炎症反應狀態,儘管其確切機制尚未闡明,但初步研究提示他可能與長期透析患者的心血管併發症、營養不良、貧血,促使紅細胞生成素抵抗、食慾下降等原因有關。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飲食指導

進行維持性透析治療的患者需要注意透析期間的飲食,醫生也需要對部分患者透析時營養社區的特殊要求進行培訓,不能習慣於原來非透析療法時的營養方式,因不敢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限制糖、脂肪的攝入,導致能量供應不足,使蛋白質的利用率下降。 透析儘管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並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但是也會產生許多的併發症,如電解質失衡、皮膚瘙癢、營養素損失、睡眠障礙等。總之,長遠來看其趨勢仍是往生活質量和身體素質越來越差的方向發展。這就是為什麼稱之為維持性治療的緣故。況且透析治療費用昂貴,通常要為病人每月帶來8000—9000元左右的沉重的經濟負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