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刺尾鯛

綠刺尾鯛

綠刺尾鯛又稱橫帶刺尾魚(學名:Acanthurus triostegus)為刺尾魚科刺尾魚屬的魚類,俗名條紋刺尾魚。分布於印度洋非洲東岸至太平洋中部玻里尼西亞和夏威夷、南到澳大利亞、北至日本南部、台灣島以及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棲息於舄湖和礁區海域,棲息深度在0-90公尺左右,幼魚則常出現於潮池。平時不太聚集成群,但覓食時會聚集成群以抵抗其它具有領域性的草食魚類攻擊。主要以絲狀藻為食。當產卵時亦有群集成群的習性。觀賞及食用兼具。剝皮後,煮薑絲湯,肉質鮮美。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橫帶刺尾魚橫帶刺尾魚

俗名:條紋刺尾魚 
學名:Acanthurustriostegus
英文名:Convictsurgeonfish,Convictsurgeon,Convicttang,Fivebandsurgeonfish
中文名:綠刺尾鯛橫帶刺尾魚
科名:Acanthuridae
科中文名:刺尾鯛科
同種異名:Acanthurushirudo,Acanthuruspentazona,Acanthurussubarmatus,Acanthurustriastegus,Acanthurustriostegusmarquesensis,Acanthurustriostegussandvicensis,Acanthurustriostegustriostegu"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棲息環境:礁區、近海沿岸、舄湖
棲息深度:0-90米
最大體長:27cm
有毒魚類:是
經濟性:是
食用魚類:是
觀賞魚類:是

形態特徵

橫帶刺尾魚橫帶刺尾魚

體呈橢圓形而側扁。頭小,頭背部眼前稍凸。口小,端位,上下頜各具一列扁平齒,齒固定不可動,齒緣具缺刻。背鰭及臀鰭硬棘尖銳,分別具XI棘及III棘,各鰭條皆不延長;胸鰭近三角形;尾鰭略內凹或近截形。體一致為具光澤之灰綠色,腹面白色;頭部及體側約有6條黑色橫色,第一條橫帶貫穿眼部而成一眼帶,最後一條位於尾柄上;各鰭淡色至黃綠色。它體長可達27厘米。

棲所生態

棲息舄湖和礁區海域,棲息深度在0-90公尺左右,幼魚則常出現於潮池。平時不太聚集成群,但覓食時會聚集成群以抵抗其它具有領域性的草食魚類攻擊。主要以絲狀藻為食。當產卵時亦有群集成群的習性。

世界分布

印度至泛太平洋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泛太平洋區,西自東非洲,東至巴拿馬,北起日本南,南迄羅得豪島帕拉島杜夕島;包含密克羅尼西亞中國台灣產於北部、東北部、南部、小琉球、綠島及蘭嶼等。

模式種產地

EastIndies

漁業

一般以流刺網、延繩釣或潛水鏢魚法等捕獲。

經濟利用

觀賞及食用兼具。剝皮後,煮薑絲湯,肉質鮮美。尾柄上骨質盾板非常銳利,易傷人,處理時需小心。因食物鰱之關係,可能具熱帶海魚毒。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七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