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脈醫學:理論與實踐

經脈醫學:理論與實踐

《經脈醫學:理論與實踐》是2008年大連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澄中。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書 名: 經脈醫學:理論與

實踐
作 者:劉澄中
出版社大連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年9月1日
ISBN: 9787806846773
開本: 16開
定價: 25.00元

內容簡介

這是以繼承與創新為標榜的供海峽兩岸中醫藥大專院校師生選用的新版參考書,同時,也為規劃教材改革提供了必需的新資料。隨書附贈光碟《經脈感循現象》,披露大量珍貴罕見的圖像影視資料。除去中醫藥大專院校師生之外,《經脈醫學:理論與實踐》適用於所有中醫藥學界與業界人士閱讀。

圖書目錄

凡例
第一章 經脈醫學與經絡學說
第一節 經脈醫學是中華傳統醫學的半壁
一、經脈醫學與湯液醫學分別構成傳統醫學的半壁
二、經脈醫學起源自觀察經脈感循現象的臨床實踐
三、經脈醫學的創始人物以及相關的書篇與模型
四、經脈醫學的理論內容與實踐內容
五、經脈醫學是學問的源頭與技術的頂峰
六、經脈醫學的實踐技術在兩漢時期暗昧失傳
第二節 經絡學說營造出人體的循環調控系統
一、經絡學說把經脈循行線改造成陰昇陽降首尾相銜
二、經絡學說設定了氣血循環的物質成分是營與衛
三、經絡學說換算出氣血循環系統的長度、速度與周期
四、經絡學說營造出經絡生理功能然後再物化為“經絡”
五、扁鵲經脈醫學能指導針灸實踐而黃帝經絡學說難以指導
第三節 孔穴歸脈或脈穴合流而形成經絡腧穴醫學
一、孔穴醫學與經脈醫學各自有不同的起源與歸宿
二、經絡腧穴醫學把經脈現象變造為“經絡”實物
第二章 經脈醫學與傳世典籍
第一節 易經與史記中所記載的俞拊一撥脈法
一、《易經》中有關經脈循行的文字記載
二、《韓詩外傳》、《說苑》與《史記》論俞拊
三、歧伯與俞拊的循規脈法與一撥見應技術
第二節 左傳與史記中所記載的扁鵲募俞脈法
一、(左傳》所載秦醫緩和的病入膏肓之診
二、史記扁鵲傳中記載有關秦越人的事跡
三、秦醫緩和與秦越人擅長泛脈感循的募俞脈
第三節 倉公受授扁鵲脈書與感循技術的失傳
一、《史記》所載倉公淳于意切診血脈與受授扁鵲脈書
二、《漢書》有關醫經七家與經脈技術、暗昧失傳的記載
三、後世有關涪翁與華佗等涉及經脈技術的零散資料
第三章 經脈相關甲骨金石與圖譜
第一節 經脈相關墓室壁畫、古文字與畫像石
一、武氏墓壁畫石針出函圖與“氣”字的起源
二、古“脈”字的演變及循脈感覺相關古文字
三、“俞”字及與“氣至病所”相關的古文字
四、征、候、診、疴、砭等相關古文字的新釋
五、畫像石上手持石針占脈的大古扁鵲歧伯
六、《歧伯占脈行醫圖》與按脈以致其氣的錠針
第二節 傳世《妊婦十脈圖》與《環中十二脈圖》
一、《經脈循行圖》與《經絡穴點陣圖》涇渭分明
二、《妊婦十脈圖》是現存的最古的經脈圖
三、楊介的《環中脈圖》又是一套古脈圖
第四章 經脈醫學與出土文物
第一節 木製及石制鋸針的出土與針砭異源論
一、針砭異源論:針源於箴而非源於砭石
二、按脈致氣的錠針從石制到金屬制的變遷
第二節 出土的“足臂”與“陰陽”《脈灸經》
一、馬王堆脈書與張家山脈書及百病徵候
二、足臂與陰陽《十一脈灸經》的清理修整
三、兩種《十一脈灸經》的特點與循行圖
四、實有手厥陰脈卻稱之為手少陰脈揭秘
第三節 出土的《陰陽脈死候》與《脈法》
一、《陰陽脈死候》循脈預後新抄本語釋
二、《脈法》三部曲:灸脈、啟脈與相脈
第四節 經脈醫學的活化石一一涪水經脈木人
一、世界上最古老的繪有經脈的木質人型
二、木人經脈路線的命名與循行特點
三、經脈木人諸脈的起止與走行路線
四、依據木人的經脈撰寫成脈灸圖經
五、經脈木人的諸脈走行與脈灸經相比較
第五章 循脈診斷與治療的古代史實
第一節 俞拊、緩和、扁鵲秦越人與倉公淳于意
一、“故曰俞拊”的為醫:炊竅見應,定經脈定腦
二、秦醫緩和診斷晉景公泛脈歸心因心臟病猝死
三、秦越人的募俞診斷法與以脈視病的神奇
四、倉公淳于意受讀脈書而解驗技術卻暗昧失傳
第二節 經脈醫學的傳世奇葩“虢太子脈案”解讀
一、沉睡兩千多年的《虢太子脈案》蘊藏科學真理
二、《虢太子脈案》所用診脈術語的科學解釋
三、秦越人為虢太子作循脈診斷與循脈治療
第六章 經脈醫學與針經《靈樞》
第一節 春秋戰國時期的黃帝學派與扁鵲學派
一、醫分為二:扁鵲學派的創立早於黃帝學派
二、所謂“黃帝內經”只是歸檔標題並不是書名
三、《扁鵲脈書》保存在《靈樞》與《素問》之中
四、《難經》也並不是闡釋《黃帝內經》的著作
第二節 靈樞《經脈》與《臟腑十二脈針經》
一、靈樞《經脈》的藏納龐雜必須徹底清理
二、根據脈灸經恢復《臟腑十二脈針經》原貌
第三節 《靈。素》傳留給後世的經脈醫學理論
一、《經水》:艾灸引發的熱致循脈感覺狀如流水
二、循脈感覺的走行速度被命名為俞拊氏速度
三、標本或根結與經脈感循的始發點與終止點
四、四俞理論與經脈感循的入腑及入腦
五、井滎俞經合“五俞”流注及“十二原”
六、脈歸臟腑、背俞與募俞、氣街及三陰之脈亂
七、循脈感覺可以取捷徑直達病所的十六郄穴
八、十二經脈的離合出入與“六合之正”
九、關於十二經筋與十二皮部理論的價值
第七章經脈現象與經脈醫學的復活
第一節 日本與中國相繼發現經脈現象
一、泛經脈感循陽性的腦病患者在日本被發現
二、中國內地相繼發現腦挫傷等循脈感覺陽性者
第二節 經脈現象普遍存在與疾病相關
一、中國內地普查經脈現象證實與疾病相關
二、奇該循行,臟腑相關,氣至病所與遮攔現象
第三節 經脈現象研究與高等臨床神經學
一、第一屆學術會議與經脈研究的戰略方向
二、椎管內麻醉、截肢與幻肢及幻循脈感覺
三、循脈感覺在人體上沒有固定的依附組織
第八章 循經脈視病盡見五臟癥結
第一節 經脈現象與疾病間的規律性關係
一、瀰漫性腦功能障礙與慢性局限性軀體病灶
二、各種疾病患者中的循脈感覺陽性調查
三、泛脈或單脈循行與腦病及局限病灶的相關
四、循脈的感覺性質與病灶的定性診斷相關
第二節 “循脈奇該”規律用於定位診斷
一、單脈奇該循行或單脈趨病循行用於定位診斷
二、泛脈奇該循行或泛脈趨病循行用於定位診斷
三、背俞循行及兩脈接續循行與共軛點
第三節 經脈感循陽性症例的循脈診斷
一、肺、心與眼病的循脈診斷舉例
二、上海與黑龍江所報循脈診斷的舉例
三、循經脈麻木帶與敏感帶用於循脈診斷
四、日本經脈感循針響脈案的後續報導
第四節 自發循脈感覺與感覺循行性癲癇
一、感覺循行性癲癇的發現與報導
二、感覺循行性癲癇的科學原理
三、感覺循行性癲癇典型病案舉例
第九章 正脈定腦練精易形死者復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