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計畫

經營計畫

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確定和組織全部生產經營活動的綜合規劃。它在國民經濟計畫指導下,根據市場需求和企業內外環境和條件變化並結合長遠和當前的發展需要,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組織籌謀企業全部經營活動,以達到預期的目標和提高經濟效益。這就是“經營計畫”。

什麼是經營計畫

經營計畫是指根據經營戰略決策方案有關目標的要求,對方案實施所需的各種資源,從時間和空間上所作出的統籌安排。

經營計畫的特點

1.經營計畫具有決策性。它是以企業作為相對獨立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為前提,根據企業外部環境和內部實力制定和編制的,它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2.經營計畫具有外向性。它與社會、市場和用戶有著密切的聯繫,其基本目的就是實現企業與外部環境的動態平衡。並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3.經營計畫具有綜合性。它的基本內容既包括市場調查預測生產銷售,也包括技術、財務和後勤,是指導企業全部生產經營活動的綱領。
4.經營計畫具有激勵性。它把國家利益企業利益和職工個人利益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一股強大的動力,能激勵企業全體職工為之而奮鬥。

經營計畫的種類

1.按計畫的重要程度分類

戰略計畫
戰術計畫

2.按計畫的層次範圍分類

⑴高層計畫
⑵中層計畫
⑶基層計畫

3.按計畫的內容分類

⑴專項計畫
綜合計畫

4.按計畫的期限分類

長期計畫:(“目標”計畫)5年以上
中期計畫:(“發展”計畫)1年以上5年以下
短期計畫:(“實施”計畫)1年以內

經營計畫的任務

1.把經營目標具體化;
2.分配各種資源;
3.協調各單位生產經營活動;
4.提高經濟效益

經營計畫的編制、執行和調整

1、經營計畫的編制

⑴調查研究、確定編制計畫的前提;
目的在於摸清市場,特別是要掌握計畫的限制條件,如能源、原材料供應、銷售市場、資金、廠房面積、設備能力,對不肯定的找出它的幾率。
⑵統籌安排,確定目標;
確定計畫目標是計畫編制的關鍵步驟。
⑶擬定方案,評價選擇;
⑷綜合平衡,編制計畫。
①平衡的內容;
②平衡的粗細;
③平衡的標準。

2、經營計畫的執行

方針展開、目標管理。

3、經營計畫的調整

滾動計畫法
①特點:近細遠粗;保持各期計畫的靈活性;保持各期計畫之間的連續性。

②適用於品種比較穩定情況下的生產計畫銷售計畫的調整。
⑵起用備用計畫法
①正在執行的計畫方案因條件發生重大變化已不能繼續實施。
②適用於品種發展計畫、企業改造計畫、籌措資金計畫。
③判斷啟用時機依據先行指標顯示來判斷。
先行指標即某些經濟狀況將要出現,某些變動將要發生時的先兆。

經營計畫工作的原理

1.限定因素原理
管理人員越是能夠了解掌握限制目標實現的因素,就越能夠有針對性地、有效地擬定各種行動方案。
2.許諾原理
計畫是對完成各項工作所做出的許諾,許諾越大,實現的時間就越長,實現的可能性就越小。
3.靈活性原理
計畫的靈活性越大,由於未來風險引起損失的危險性就越小。
4.改變航道原理
計畫的總目標不變,但實現目標的進程(即航道)可以因情況的變化隨時改變。

經營計畫的要求

1.重視協調性
計畫既要注意內部各環節、各部門之間的相互協調,又要注意企業與外部環境條件之間的充分協調。協調計畫的根本目的是使企業的目標得以實現。每種計畫的指標都存在一個可以接受的範圍。協調計畫的最終結果應能使企業獲得最大限度的效益。
2.加強靈活性
首先,計畫指標要留有餘地。
一要積極:經過努力可以辦到的事,要儘量安排,努力爭取辦到。
二要可靠:計畫指標,要以資源條件做保證,通過努力能夠實現。盡力而為和量力而行相結合,使計畫既具有先進性又具有科學性。
其次,要有應變措施。
第三,要有備選方案

如美國的米德公司有3套(A、B、C)短期計畫。A計畫是“激進的”,B計畫是“基本的”,C計畫是“保守的”。
3.消除計畫隔閡
“計畫隔閡”是指存在於企業內部各部門和個人之間的有關期望、目標和基本觀念的分歧。各個部門和個人之間的出發點不同,他們對於計畫的目標、步驟等的理解也會不同這也會導致計畫隔閡的產生。
4.填補計畫空隙
“計畫空隙”是指在企業內部由於缺乏充分的信息溝通而造成某些管理層次對總目標,計畫的前提、策略、政策,上下級的計畫等方面的不了解。
首先,計畫信息應當儘可能具體和詳盡。
其次,上級主管人員應向下級闡明並解釋計畫。
第三,儘可能地給下級參與計畫的機會。讓計畫工作人員和主要下級人員一起制定計畫、建立計畫工作委員會、成立管理俱樂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