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的真相

經濟學的真相

《經濟學的真相》,作者:余斌,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作者以薩繆爾森和諾德豪斯所著的《總量經濟學(第17版)》為藍本,對西方經濟學中的一些經典理論和傳統觀點進行了批判式的深入分析。不僅指出了西方經濟學不能解決的諸多社會問題的癥結所在,也為讀者開闢了一個看待身邊經濟現象的新視角。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經濟學的真相

經濟學的真相

作 者: 余斌 著

出 版 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2-1

字 數: 361000

開 本: 16開

I S B N : 9787115218575

定價:¥38.00

內容簡介

作者以薩繆爾森和諾德豪斯所著的《總量經濟學(第17版)》為藍本,對西方經濟學中的一些經典理論和傳統觀點進行了批判式的深入分析。不僅指出了西方經濟學不能解決的諸多社會問題的癥結所在,也為讀者開闢了一個看待身邊經濟現象的新視角。

作者簡介

余斌,男,1969年生,湖北武漢人,廈門大學財政金融系博士研究生、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博士後。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研究員。社會職務主要有: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比較研究中心副主任、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理事、華北電力大學MBA社會導師等。 主要作品有《經濟學的童話》、《管理中的定量分析——中國本土案例解析》、《個體經濟學批判》、《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恥辱——徹底否定資本結構無關論》等。

目錄

第1章 經濟學基礎知識 

1.1 稀缺的資源——慾壑難填

1.2 經濟組織的三個基本問題——生產什麼、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

1.3 假設與模型——理論還是現實?

1.4 巨觀與微觀——真正的區分

第2章 市場與政府

2.1 市場是什麼——遠非萬能的機制

2.2 貿易與專業化——所有人從中獲益?

2.3 政府的經濟職能——被無形掌控的“手”

第3章 供給與需求

3.1 需求——想要的與能得到的

3.2 供給——如何滿足我們的需要

3.3 供給和需求的均衡——買者與賣者的戰爭

3.4 總供給和總需求——紙上的平衡

第4章 國內生產總值(GDP)

4.1 GDP的計算——GDP是怎么算出來的

4.2 GDP計算的問題——亞當·斯密的錯誤

4.3 GDP的分解——GDP的實質是什麼

4.4 誤差與遺漏——我們的GDP少了什麼?

4.5 GDP的意義——不要讓GDP蒙住眼睛

第5章 實際GDP與價格指數

5.1 實際GDP與名義GDP——五十步笑百步

5.2 價格指數——指鹿為馬

5.3 通貨膨脹率——讓你失去正常的感覺

第6章 消費與投資

6.1 消費與收入——凱恩斯還是馬克思

6.2 儲蓄——國民總儲蓄不等於所有國民的儲蓄

6.3 投資——沒有消費的並不都是投資

第7章 總需求理論與乘數模型

7.1 商業周期波動——資本主義的固有矛盾

7.2 總需求理論的基礎——蘋果加電腦不是蘋果電腦

7.3 乘數模型——顛倒因果的一堆流沙

7.4 乘數模型中的財政政策——似是而非的荒唐辯解

第8章 貨幣和利率

8.1 貨幣——定義、形式和作用

8.2 利率——為什麼存錢要給利息

8.3 現值——誰奪走了我們的財富

8.4 貨幣需求——數量與形式

第9章 銀行和金融體系

9.1 銀行與貨幣供給——銀行扮演的是什麼角色

9.2 金融體系和金融機構——風險在哪裡發生

9.3 金融資產與股票市場——你的資產為什麼會縮水

9.4 金融經濟學——金融貴族的遊戲

第10章 中央銀行和貨幣政策

10.1 中央銀行與美聯儲——加息是好事還是壞事

10.2 貨幣政策的基本要點——公開市場業務、貼現率和準備金

10.3貨幣傳導機制——政策作用的鏈條

10.4 貨幣的供給和需求——印多少鈔票才合適

10.5 開放經濟中的貨幣政策——國際銀行家趁火打劫的工具

10.6 貨幣的長期影響——供給量不斷增長的傾向

第11章 經濟成長的進程

11.1 經濟成長的意義與要素——如何為最大多數人發展經濟

11.2 經濟成長理論——一種現象,多種說法

11.3 美國經濟成長的模式——貢獻最多的與受益最大的

第12章 經濟發展的挑戰

12.1 開發中國家的經濟成長——對貧困和國際掠奪的抗爭

12.2 經濟發展戰略——國際壟斷時代的國家干預

12.3 經濟發展模式選擇——為什麼沒有最佳路徑

第13章匯率與國際金融體系

13.1 國際收支平衡表——國際收支與美元霸權

13.2 匯率的決定——誰決定錢的價格

13.3 國際貨幣制度——經濟危機暴露的問題

第14章 開放經濟的總量經濟學

14.1 對外貿易與經濟活動——代價與風險

14.2 全球經濟中的相互依存——不對等的依存

14.3 當前國際經濟問題——保持高度的警惕

第15章 失業與總供給的基礎

15.1 總供給的基礎——長期還是短期?

15.2 失業——恩惠、運氣還是陰謀

15.3 工資——資本家憑什麼拿最多的錢

第16章 保持價格穩定

16.1 通貨膨脹的定義及影響——從蠶食到鯨吞

16.2 現代通貨膨脹理論——轉嫁罪責的高手

16.3 反通貨膨脹政策的兩難困境——窮途末路的死胡同

第17章 總量經濟學流派及其論戰

17.1 古典學派興起與凱恩斯革命——兩種利益集團代言人的鬥爭

17.2 貨幣主義——對金融資本投降

17.3 新古典總量經濟學——與貨幣主義爭寵

第18章 經濟成長與經濟穩定的政策

18.1 政府債務的經濟後果——政府欠債綁架了誰

18.2 穩定經濟——美好而艱難的理想

18.3 新世紀經濟前景——金融風暴吹走“虛偽的遁詞和空話”

後記

主要參考文獻

同名圖書

圖書信息

作者:(英)米香 著,靳繼東,焦玉嬌 譯

出 版 社:東方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7-1

印刷時間:2010-7-1

ISBN:9787506039284

作者簡介

E.J.米香(E.J.Mishan)著名的反傳統經濟學家,曾執教於倫敦經濟學院,同時被北美多所頂級大學聘為客座教授。他挑戰、擊碎了右派和左派們死死抱守的一些固有信念,諸如右派認為的“自由貿易、共同市場是最好的經濟安排”,左派認為的“工廠倒閉會導致失業”、“男女工資差異就意味著性別歧視”等。他打破了長期以來人們所公認的一些觀點,諸如“經濟成長必然帶來生活水準的提高”。 米香著有《經濟成長的代價》、《成本效益分析》等著作。他在《經濟學人》、《美國經濟評論》、《政治經濟學雜誌》等權威雜誌以及《金融時報》、《每日電訊》、《紐約時報》等報紙上發表論文80多篇。

內容簡介

本書是該作者《21個廣為流傳的經濟學謬誤》(1970)的一個續篇。相對於前一個版本,本書中所探討的經濟學謬誤數量有所減少,這部分是因為:在20世紀60年代,只有少數幾個經濟問題赫然突出,並已置於公眾視線的關注之下,它們包括“美國經濟統治地位”、“工資所得稅”(錯誤地被當作鼓勵投資的手段)、所謂的“人才外流”以若干有關改善“經濟成長能力”的問題。另外一部分原因則是,我決心要從更深的層次去看待那些更頑固的謬誤。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西方經濟迅速增長導致的後果之一,就是人們生活中持續上升的壓力和焦慮感。這一趨勢在所難免,深刻的技術變革導致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和複雜程度日益提高,從而增加了人們的生活壓力和焦慮感,儘管這與芸芸眾生的本來願望背道而行。

目錄

一份經濟學研究方法的備忘錄

謬誤1:美國商品無法與產自具有廉價勞動力的國家的產品有效競爭,比如產自中國的產品

在國際貿易中,只要制定一個良好的有關貿易保護主義的經濟方案,就能更好地保護本國產品。

謬誤2:勞動力移民有益於東道國經濟

有大量定居在英國和美國的移民已經淪為非法人口。許多人成為了黑市經濟的老客戶,或者在黑社會討一份充斥著風險的生活。對於本來已經很脆弱的西方文明來說,所有的這些憑添了一份額外的負擔。

謬誤3:全球化有助於提高西方國家的生活水準

全球化一詞,就比國際貿易更加寬泛、綜合。後者通常被理解為商品的國際性交換,而全球化則同時包含了人員特別是勞動力以及資本的轉移。大量移民以及大量資本流動,這兩個因素造成了西半球人均實際收入下降。

謬誤4:建立共同市場的國家可獲得經濟收益

兩國間所有貿易上的阻礙都將被消除,同時,對於從所有其他國家進口的商品兩國要建立一個共同的關稅壁壘。建立共同市場的優勢還遠遠不能夠肯定,因為共同市場中貿易轉移所造成的損失可能將超過貿易創造所帶來的收益。

謬誤5:住房短缺有必要進行租金規制

租金管制這一替代政策會導致社會性的不良影響。另外,當租金被廣泛認為會有一個急劇的上漲時,租金管制會在一定時期內減少勞動力的變動,這將阻礙私人企業在工人階級住房方面的投資,也會使現存受管制房屋的存量急劇下降。

謬誤6:女性薪金明顯低於男性就是性別歧視的明證

競爭性市場經濟自身的變動最終將形成一個均衡,即對於生產率相同的男工和女工來說,他們將被支付相同的工資。因此女性薪金較低不一定是性別歧視所致,還有其他的原因。女性工人較男性工人更加不穩定,因此她們全年產出將遠遠少於男性。

謬誤7:削減建築成本會降低房價

由於建築用地的供給是一定的,房價完全取決於人們對住房的需求,也就是說人們願意花多少錢來買房子。如果對房子的需求下降的話,房價肯定就會下降,而不是由於削減建築成本。

謬誤8:工廠歇業、企業倒閉,失業就增加;反之亦然

有人可能會覺得這句話多餘:工廠倒閉了,自然就沒有工作機會了。然而,這種解讀沒有什麼意義。很顯然,如果我們把更多注意力集中於受影響的具體地區,這一命題就更具正確性;但如果從更廣泛或整體性的經濟角度考慮,它的正確性就會大打折扣。因為一個國家的整體就業水平與它的總支出直接相關。

謬誤9:競爭性私有經濟更有效率

我們應該認識到,並不存在純粹的不受管制的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在整個經濟中所占比重並不大,其餘部分大多是公共經濟,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著人們需要的很多產品和服務。競爭性私有經濟的負有外部效應使資源最優配置的希望落空。

謬誤10:大學教育津貼促進了機會均等、實現了總體社會效益,所以是合理的

一旦學生要承擔大學教育的所有成本,沉溺於自我傷害的學生以及破壞性行為將大量減少,而且更有可能接近最優學生數量。

謬誤11:國家公債是子孫後代的負擔

政府把發行國債所得全部花掉是毫無遠見的,這種情況實際上並不常見。政府更有可能花一部分錢以期每年都能產生投資回報。一個審慎的政府能夠投資有收益的項目,使它能降低稅率或者增加年度開支,從而增加國家的整體所得。

謬誤12:通貨膨脹是由貨幣的過度供給導致的

貨幣的過度供給並不一定導致通貨膨脹。工人們為增加工資而展開的鬥爭才是推動戰後持續通貨膨脹的構成性原因。

謬誤13:經濟成長率是衡量民眾滿意度提高的一項很好指標

在當今社會,困擾公民的真正事物並不是收入本身,而是與收入相關的“瓊斯效應”。我們越貼近於“瓊斯效應”的極限性態度,越會覺得社會經濟的持續增長目標缺乏合理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