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未出生的孩子做安息禱告

給未出生的孩子做安息禱告

《給未出生的孩子做安息禱告》是匈牙利作家凱爾泰斯·伊姆雷所著的中篇小說。該小說以第一人稱的形式,散亂地描述了主人公戰後沉重、苦悶的內心世界,其間哲理穿插,虛實相間,場景跳躍,幾乎沒有確切的情節可尋,因而內容顯得艱深晦澀,十分難懂。從結構上來看,這部不到八萬字的小說幾乎是一氣呵成,除了極個別地方因特殊語氣需要有所停頓之外,整個作品從頭到尾無任何自然段落的劃分。也正因為在這極為緊湊密實的字裡行間融入了凱爾泰斯太多的人生總結和處世感悟,使得該作品成為窺探作者心靈深處的一扇窗戶和研究其寫作動機的重要例證。 凱爾泰斯用他特有的思維方式和特異的視角詮釋集中營,將集中營作為一個現代社會的事件,作為人類集體文明化進程中的一個悖論來討論,而不局限於對法西斯主義的道德控訴。

內容簡介

主人公是一個從集中營的大屠殺中死裡逃生的中年人。他嘗試著對朋友解釋,他為什麼不能把一個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在一個容許奧斯維辛集中營存在的世界中拒絕生育,因為,大屠殺曾經發生,大屠殺還會發生。

敘述者鬱積了大量的失意:他不成功的文學生涯,他失敗的婚姻,他前妻的家庭及孩子們——而他也曾經能夠有這樣的孩子。他辯解道,猶太人曾經不能正常地生活,那種對這個世界根深蒂固的不信任,對種族滅絕可能再度發生的驚懼,是生命里無法排遣的宿命。

主人公是一個沒有宗教信仰,並且習慣於讓命運驅使的人。他的祈禱,不是宗教的,而是世俗的。他的祈禱,是對千百萬個死難者,對當生而未能出生的下一代,對每一個遭遇到偏執、仇恨詛咒的生命個體的哀悼。
凱爾泰斯借主人公的嘴,表達他的人生哲學:聽著,這些是完全沒有理由的,沒辦法解釋的事情,並不是那些糟糕的,正相反:是那些不錯的。我們依然看到,他還是在抗爭,以他獨特的方式,獨特的理由,獨特的語言。

作品鑑賞

敘事角度

從敘事角度來看,《給未出生的孩子做安息禱告》採用了典型的後現代敘事手法,該小說的情節圍繞“不要
孩子”以及“生存”這一主題展開,以內心獨白的意識流形式,在時空交錯之中,把童年回憶,學生時代的經歷,與妻子的相識到最後的分道揚鑣等一幅幅亦真亦幻、似夢非夢的支離破碎的畫面,無序、凌亂地呈現在人們眼前,看似信手拈來,實則匠心獨運。
《給未出生的孩子做安息禱告》融入了作家對集中營的思考,對大屠殺事件牽涉到的一些人類重大倫理事件的思考。凱爾泰斯用內心獨白的敘事手法將自己對生活、對自我、對社會、對文學、對人類的重新認知表達出來,這也正是凱爾泰斯這部作品的獨特價值所在。

作者簡介

凱爾泰斯·伊姆雷 凱爾泰斯·伊姆雷

凱爾泰斯·伊姆雷,

1929年出生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一個猶太人家庭。1944年,被關進了德國納粹分子設在波蘭的奧斯威辛集中營,後來又被轉移到德國境內的布痕瓦爾德集中營,1948年返回匈牙利。他在報社工作過,並長期從事文學翻譯工作,主要翻譯德國作家的作品,這對他後來的文學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主要作品有:《無形的命運》、《慘敗》、《給未出生的孩子做安息禱告》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