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市越城區育才國小

紹興市越城區育才國小,於1987年創建,原址為觀音弄95號,總占地面積799平方米,2006年5月底搬到原八字橋國小校址,總占地面積4311.9平方米,擴大了5.4倍,國小擁有將近百年的歷史。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紹興市越城區育才國小於1987年創建,原址為觀音弄95號,總占地面積799平方米,2006年5月底搬到原八字橋國小校址,總占地面積4311.9平方米,擴大了5.4倍。紹興市八字橋國小將近百年的歷史,原系法國天主教於光緒三十年(1907年)所開辦的培德中西學堂。民國元年1912年改培德中西學堂為培德國小、1949年學校軍管改名為紹興私立八士橋國小、1951年9月命名為紹興市八士橋國小、1952年改為蕺山區第二中心國小、1956年8月改為紹興市八士橋國小、1968年改為紹興市八士橋國小為反帝國小、1979年改反帝國小為紹興縣城關鎮八士橋國小。在1990年將紹興市八士橋國小更名為紹興市八字橋國小,2006年作為育才國小校址。

辦學規模

學校主要招收中輕度的智障兒童,學制9年,現有5個班級,下半年爭取7個班級。學校把傳授文化知識與培養勞動技能相結合;康復訓練與潛能開發相結合;特別注重學習困難學生學習潛力的開發與研究,進行個別化教育,遵循特殊教育規律,實行小步了多循環的教學原則。學校設立了相應的11個教學輔助教室:計算機室、康復訓練室、桌球室、情境創設室、心理諮詢室、家政室、洗刷室、圖書室、感統訓練室、烹飪室、音樂室、美工室。開設了實用語文、實用數學、美術、體育、音樂、勞動與生活、計算機、幼兒英語、康復訓練、感統訓練、禮儀教育、綜合實踐等12門課程。全採用了上海盧灣區輔讀學校的教材。

多年來學校形成了愛心、耐心、進取、開拓的良好教風,教師致力於教育教學研究,多篇論文在省、市及國家級刊物上發表,在省市區級的各項比賽中多次獲獎。2002年學校承擔了省級課題“智障兒童語文生活化”單元教材的編寫工作。“弱智兒童潛能探究”課題2004年被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立項,2005年“弱智兒童禮儀教育”課題被紹興市教研室立項,並申報省級課題。

學校本著“用愛呵護、傾心澆灌、補償缺陷、育殘成才”的辦學宗旨,注重多方面開發學生的智力和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學生的美工作品和舞蹈節目在省市各級比賽中先後有22人次獲獎,在2002年的浙江省的特殊奧匹克運動會中共獲得7枚金牌,3枚銀牌,5枚銅牌,其中一人被選送參加全國奧匹克運動會榮獲3枚銀牌;在2005年浙江省第二屆特殊奧匹克運動會上,該校共獲得3枚金牌,2枚銀牌,3入銅牌的好成績。在2003年浙江省第三屆省盲、聾、弱智藝術匯演中,詩朗誦《我的另一個媽媽》榮獲省表演二等獎,省創作二等獎,舞蹈《我要飛翔》榮獲省表演三等獎。在2003年首次全國盲、聾、弱智美術、書法、工藝品大賽中,手工作品朱剛良的《秋天的村莊》、韓松的《獅子》獲省二等獎、全國三等獎,陳葉明的書法作品《志堅》獲省三等獎,勞奇強的繪畫《爸爸媽媽我愛你們》獲省三等獎;在浙江省第三屆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基本功大賽中,餘明亮老師獲一等獎,趙綺黎老師獲二等獎,浙江省首屆特殊教育教具評比中鍾小平老師的《10以內加減法口算訓練器》獲三等獲。2005年在浙江省第四屆特殊教育青年教師共六項基本功比武中鍾小平老師榮獲一等獎,餘明亮教師教具製作獲一等獎,鍾小平教師榮獲三等獎,高婭娣教師德育論文榮獲二等獎;趙錢嬰教師榮獲越城區第二屆情滿課堂教學比武二等獎,2005年餘明亮教師被評為越城區教壇新秀,紹興市教壇新秀。裘亞英校長榮獲浙江省第十八屆“春蠶獎”、鍾小平老師被評為紹興市十佳扶助服務殘疾人先進個人,並獲優質課二等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