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衣袈裟

根據佛教的制度,袈裟有大、中、小三種,用五條布縫成的小衣俗稱五衣,是僧人打掃勞作時穿著的。 七條布縫成的中衣俗稱七衣,是僧人平時穿著的。 九條布乃至二十五條布縫成的大衣俗稱祖衣,是僧人的禮服,僧人出門或拜見尊長時穿著的。

紫衣袈裟就是紫色的袈裟,它是僧人“大衣”之上的特殊服飾,只能在大法會或者朝見帝王會見大臣時才可穿著。
紫衣袈裟的由來:
袈裟是僧人的法衣。袈裟的種類主要有三種:五衣、七衣、大衣。根據佛教的制度,袈裟有大、中、小三種,用五條布縫成的小衣俗稱五衣,是僧人打掃勞作時穿著的。七條布縫成的中衣俗稱七衣,是僧人平時穿著的。九條布乃至二十五條布縫成的大衣俗稱祖衣,是僧人的禮服,僧人出門或拜見尊長時穿著的。唐、宋時期三品以上官員官服為紫色,五品以上官員官服為緋(大紅)色,有時皇帝特加賜紫或賜緋以示尊寵,賞賜給僧人的就叫“紫衣袈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