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鳶

紙鳶

紙鳶即風箏,因為風箏最早的造型是用絹或紙做成鷹,而鳶是鷹類猛禽的意思,故風箏又作紙鳶。

概述

紙鳶紙鳶

鷂”及“鳶”都是鷹類猛禽,古代把風箏曾叫做“紙鷂”或“紙鳶”,是因為風箏最早的造型是用絹或紙做成鷹,放飛時真的像一雄鷹在空中翱翔呢!香港現仍有“紙鳶”叫法,顯然是來自古語。

風箏又稱紙鳶,也有人稱鷂子,古書上有“魯班削竹為鵲,成而飛雲”和“ 公輸般變木鳶,以窺宋城”的記載,說明風箏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經過上千年的演變和發展,無論是工藝造型,還是藝術特色,都充分表現了人們的藝術情趣和美好嚮往,富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鄉土生活氣息。

做法

好的紙鳶和放紙鳶用的線的製作方法其實也不簡單。首先要“蠟玻璃線”。就是先將一些玻璃瓶子敲得粉碎,輾成尖銳的顆粒粉狀,然後用沙鍋煮一種叫“牛皮膠”的東西(就是印刷廠裝訂書籍封皮的那種膠),膠煮好後就把玻璃碎粘線上上,經過一夜的風乾,那系風箏的線變得鋒利無比,諸事俱備之後,紙鳶就做成了。

那些形狀不同別出心裁的紙鳶大都有與之很相吻合的名字,單字的如“鑽”如“飄”等;雙字的如“麻鷹”“獵犬”;三字的如“黑金剛”“閻羅王”;四個字的最具神采,象“落日餘暉”“南征北戰”“雙鬼拍門”都是響鐺鐺的名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