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紮祭品

紙紮祭品

紙紮祭品是東亞傳統的祈福、祭祀用品。紙紮祭品 又名衣紙,是華人社會的祈福用品。是祈福者以燃燒紙紮祭品的方式,傳送禮品給已故的先人,又或者東方神靈等,是用來祭祀的專用物品。紙紮,在民間有很多不同的稱謂,如扎作、糊紙、扎紙、扎紙庫、扎罩子、彩 糊等。廣義的紙紮包括彩門、靈棚、戲台、店鋪門面裝潢、匾額及扎作人物、紙馬、戲文、舞具、風箏、燈彩等。狹義的紙紮指的是喪俗紙紮,主要指用於祭祀及喪俗活動中所扎制的紙人紙馬、搖錢樹、金山銀山、牌坊、門樓、宅院、家禽等焚燒的紙品。紙人紙馬主要是指與民間喪葬及祭祀活動相關的紙紮,簡稱為“紙紮”。 一般的紙紮是供喪葬祭祀用的明器,從紙人紙馬、紙器紙物,直到紙紮的房子,最後焚燒 ,以示對死者的供奉。 扎紙藝術取材,用當地產的蘆葦來扎製成人物的骨架和器物的框架。再用漿糊貼上紙然後就再用顏料彩繪、最後用彩色剪紙來裝飾。完工的扎紙藝術品栩栩如生,極具觀賞價值。

內容

紙紮祭品是東亞傳統的祈福、祭祀用品。在祈福、祭祀活動中,人們以燃燒紙紮祭品的方式,傳送禮品給已故的先人,又或者東方神靈等。

用於祭祀儀式的紙紮祭品有很多,如盂蘭節盂蘭勝會中常見的大士王、城隍、判官等神明的紙紮塑像,還有紙紮靈位、佛船(或稱仙船、精靈船)、幡上的紙燈籠等。在神誕、醮會如太平清醮等除大士王外則有五色馬等。給先人的祭品通常是陰間常用的生活必需品及奢侈品,例如房子、汽車、僕人、紙衣等,現在的紙紮祭品中也有紙制的電腦、手提電話、ipod、PS3、護膚品、化妝品,甚至有電影明星、寵物等。

紙紮祭品亦要通過燃燒才可以傳到先人手上,而傳統來說,如紙紮祭品不經念咒開光,火化後也如燒廢紙般,也不會傳到先人手中。(可參考冥鏹

材料

紙紮祭品通常是通常是竹篾、藤條及彩紙製成。先用材料紮成物品的外殼形狀,然後按不同需要而剪裁出的紙,糊在竹篾上,使祭品外觀上與實際物品相似。

因為可以任意扭曲,可以隨意造型,所以紙紮祭品的種類,可謂包羅萬象,如紙紮大屋、傭人等等;隨著時代進步及娛樂需要,甚至有手提電話、電腦、電視、音響器材等,還可以訂造汽車、遊艇、飛機等這些較大型的紙紮祭品給先人享用。

每種不同的祭品製造過程都不同,許多紙紮的祭品,要用到較高技術,價錢亦有所差異;大型與複雜的紙紮祭品,價錢定會較高。 小型的紙紮品,在香港,可以在一般香燭用品店(俗稱紙紮鋪)買到,至於一些大型且複雜的紙紮祭品如大士王之類,就要找專門的紙紮工匠或者店鋪訂作。

例如,香港已故著名歌影藝人梅艷芳出殯時,她的徒弟們更專程訂造了一個紙紮大舞台,有一張桌球桌那么大,讓師父可以於另一世界開演唱會,滿足表演欲。又如馬壇名人董驃去世,親友專程訂造一個馬場給他繼續策馬揚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