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維克戰役

納維克戰役:坐落在北極圈內的挪威的港口小鎮納維克(Narvik)在1940年4月9日-6月8日期間見證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戰役。盟軍方面,以英軍為主力,再加上一部分的法/波軍隊和當地的挪威軍隊;軸心國是德軍。為了爭奪這個港口城市,雙方軍隊發生了異常激烈的碰撞。納維克港位於挪威海沿岸的烏夫特峽灣(Ofot fiord)的東南岸,東距瑞典邊境只有30多公里,是挪威在北極圈內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瑞典、芬蘭北部重要的出海口。這個港口城市有一萬多人。這是一個不凍港,即使在冬季也能通航。

坐落在北極圈內的挪威的港口小鎮納維克(Narvik)在1940年4月9日-6月8日期間見證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戰役。盟軍方面,以英軍為主力,再加上一部分的法/波軍隊和當地的挪威軍隊;軸心國是德軍。為了爭奪這個港口城市,雙方軍隊發生了異常激烈的碰撞。納維克港位於挪威海沿岸的烏夫特峽灣(Ofot fiord)的東南岸,東距瑞典邊境只有30多公里,是挪威在北極圈內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瑞典、芬蘭北部重要的出海口。這個港口城市有一萬多人。這是一個不凍港,即使在冬季也能通航。

起因

1939年9月,二戰全面爆發後,挪威和瑞典這兩個北歐國家保持中立。希特勒的西線攻勢因為種種原因而不斷推遲,西線有了幾個月的和平時期。1940年1月末到2月初,交戰雙方不約而同地將目光轉到了中立國挪威身上,決定打破挪威的中立現狀。
挪威地處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西北部,東鄰瑞典,北鄰巴倫支海,西瀕挪威海,南瀕北海,海岸線長2.1萬公里,西海岸多天然良港。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瑞典礦物資源中以鐵礦最豐富,已探明鐵礦砂儲量達36.5億噸,居歐洲第三位,鐵礦主要分布在北部高緯度的拉普蘭(Lappland)地區,3/4集中在基律納和耶利瓦勒(Gallivare)地區。這種鐵礦含鐵率高達60-70% ,是生產高品質鋼的最關鍵的原料。一直到今天,瑞典也都是歐洲最大的鐵礦砂出口國。
二戰爆發的第一年,納粹德國年消耗的1500萬噸鐵礦砂中,有1100萬噸要從瑞典進口。在天氣暖和的月份里,鐵礦砂還可以從瑞典北部經波的尼亞灣越過波羅的海(Baltic)運到德國。即使在戰時,這條路也不會發生問題,因為波羅的海已經有效地被封鎖起來,英國的潛艇和艦隻無從進入。但是到了冬天,波的尼亞灣封凍,船隻無法通航,瑞典的鐵礦砂只能由鐵路運到離拉普蘭最近的挪威納維克港,然後再海運到德國。整個航線都是沿挪威西海岸從北到南,極易受英軍的攻擊。所以德軍占領挪威後不僅能保障鐵礦砂運輸的安全,還可以控制北海地區的航運。
英法方面則考慮到派一部分聯軍(以志願軍的名義)經由納維克和瑞典北部進入芬蘭,救援當時正被蘇聯侵略的芬蘭,同時更重要的是控制耶利瓦勒鐵礦,如有必要就占領挪威和瑞典。

德軍占領納維克和兩次烏夫特峽灣海戰

英軍原計畫3月20日在納維克登入。但是由於芬蘭在3月13日向蘇聯投降,再加上其它的一些原因,登入計畫被取消,結果喪失了大好的機會。3月28日,英法在倫敦召開最高軍事會議,決定於4月5日在挪威海域實施布雷行動,並以部隊在納維克(Narvik)、特隆赫姆Trondheim)、卑爾根(Bergen)、斯塔萬格(Stavanger)登入,同時在萊茵河空投水雷,以阻止德軍向西推進。但由於法國擔心德國報復,反對在萊茵河布雷。兩國在一番爭議後,將計畫推遲了3天,定在1940年4月8日實施。這一推遲導致德軍先英軍一步登入。
德國方面,1940年4月1日,希特勒決定在4月9日凌晨0515開始發動占領丹麥和挪威的軍事行動,代號“Weserübung”。在挪威方向,第21集團軍司令法爾肯霍斯特中將(Falkenhorst)指揮海、陸、空三軍聯合作戰,實施突然襲擊,從南到北在挪威的奧斯陸(Oslo)、克里斯蒂安(Kristiansand)、斯塔萬格(Stavanger)、卑爾根(Bergen)、特隆赫姆(Trondheim)、納維克(Narvik)6個主要港口同時登入。除了斯塔萬格港是由傘兵負責占領外,其餘5個港口都由海軍運載陸軍進行兩棲登入攻擊。10000名德軍陸軍分成5組攻擊5個港口。第一階段奪取港口和機場,第二階段向內陸進攻,全部占領挪威,並準備在第二階段對可能登入的英法聯軍進行抗登入和反擊作戰。
負責最艱巨最危險的占領納維克港任務的是德軍海軍第一組編隊。由德海軍驅逐艦隊司令Friedrich Bonte海軍少將率領。Bonte將軍於1896年10月19日出生在德國的波茨坦(Potsdam),是參加過一戰的老兵,1939年10月26日升任德海軍驅逐艦隊司令,1939年11月1日晉升少將軍銜。這次率領10艘驅逐艦執行護送任務。 船上搭載的2000名陸軍是第3山地步兵師(3. Gebirgsjaeger Division)第139山地步兵團的士兵,由德軍第3山地步兵師師長Eduard Dietl率領。Eduard Dietl將軍於1890年6月21日出生,也是一位經歷過一戰的老兵,剛於1940年4月1日晉升陸軍中將。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Dietl是納粹黨的元老,他的黨員證號是第24號!比希特勒還要早加入納粹黨。1921年,因為有命令,軍人不得參政,他才被迫退出納粹黨。但他還是和希特勒及納粹保持緊密聯繫。Dietl帶領他的連隊在1923年11月參加了阿道夫·希特勒組織的那次“啤酒館起義”。他將自己定位成一名“政治士兵”,一切行動充分滿足納粹意識形態的需要。德奧合併後,1938年5月1日出任由奧地利山地部隊改編的第3山地步兵師師長。
根據Dietl將軍的日記,1940年4月6日0310,他率師部,第139團團部和一部分防空人員乘火車出發,當日1300到達Wesermünde。1700時第139團第1營和第2營抵達,當晚德軍在Weser(威悉河)上船出發,目標是1200英里以外的納維克。每艘驅逐艦搭載200名山地兵或海岸炮兵。和第一組編隊驅逐艦一起行動的還有運輸船“Rauenfels”號和兩艘戰鬥巡洋艦“Gneisenau”號和“Scharnhorst”號,以及其他輔助艦。同一天油輪“Jan Wellem”號也從蘇聯的Murmansk(摩爾曼斯克)出發來支援德軍占領納維克港的行動。
與此同時,或者更早,時間只能以小時計才能分清先後吧,英軍部隊也登船向北出發了。目標是同一個。
4月7日晚,天氣開始變化,狂風大作夾雜著暴風雪,這時在海上航行的雙方都要和惡劣的天氣做鬥爭。
1940年4月9日0400,9艘德國驅逐艦沿長長的峽灣迫近納維克,1艘留在峽灣入口處負責警衛。兩艘戰鬥巡洋艦繼續向北巡航。在航行中,2艘驅逐艦分別對付位於Ramnes和Havnes的挪威海岸炮台,3艘負責運載陸軍在HerjangsFjord登入,消滅Elvegaardsmoen的挪威陸軍。3艘目標是納爾維克港。Elvegaardsmoen的挪威陸軍毫無準備,馬上就投降了。德軍繳獲了挪威軍隊倉庫中大批的補給。在Ofot峽灣內停靠著2艘1900年下水的挪威古老的裝甲艦“Eidsvold(艾得斯伏爾德,艦長是Willoch)”和“Norge(挪奇,艦長是Askim)”號。“艾得斯伏爾德”號向德艦發了一炮,作為警告,並且用信號通知驅逐艦,叫他們說明身份。Bonte海軍少將以派遣一名軍官乘汽艇向挪威艦艇招降作為答覆。接著德國人就玩弄了一個詭計,汽艇上的納粹軍官用信號通知Bonte少將,說挪威人要進行抵抗,等到汽艇一離開,德軍馬上發射魚雷把“艾得斯伏爾德”號炸毀了。船上181人中只有6人生還。第2艘挪威裝甲艦“挪奇”號於是就向“Berndt von Amin”開了火,在交火20分鐘後,也很快被德軍發射的魚雷擊沉了。101人傷亡。
與海軍的堅決抵抗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挪威岸上防衛部隊的態度。納爾維克駐軍司令Sundlo上校(他是整個Ofoten地區的指揮官)是一名吉斯林分子(VIDKUN quisling),對納粹抱同情和支持的態度,所以在Dietl將軍的勸說下,他同意放棄抵抗,飽受暈船困擾的山地兵們迅速從驅逐艦登入,不費吹灰之力占領了港口。到0815時,納維克已經被德軍占領。但是Dietl將軍也知道,英軍的反攻馬上就要開始了。
第2天,隨後趕到的英軍發動了反擊。這就是納維克海灣的第一次海戰。
1940年4月10日星期三,在沒有得到增援的情況下,冒著令人眩目的暴風雪,英海軍的第2驅逐艦艦隊(艦隊司令是44歲的來自威爾斯的海軍上校WARBURTON-LEE,Bernard Armitage Warburton)順利進入Narvik港外的Ofot fiord(Ofot峽灣)對正在行駛的德軍驅逐艦編隊突然發動攻擊。
英軍海軍編隊中有5艘驅逐艦,分別是“Hardy”號,“Havock”號,“Hostile”號,“Hotspur”號,和“Hunter”號。WARBURTON-LEE就在“Hardy”號上指揮。
而德軍海軍方面的10艘驅逐艦,分別是“Anton Schmitt”號、“Bernd Von Arnim”號,“Diether Von Roeder”號,“Erich Giese”號,“Erich Koellner”號,“Georg Thiele”號,“Hans Lüdemann”號,“Hermann Künne”號、“Wilhelm Heidkamp”號和“Wolfgang Zenker”號。同時海灣中還有5艘德國人的商船——3艘運輸船,2艘油輪。3艘運輸船“Alster”號,“Barenfels”號,“Rauenfels”號。2艘油輪“Jan Wellem”號和“Kattegat”號。Friedrich Bonte海軍少將在“Wilhelm Heidkamp”號上指揮。
戰鬥立刻就打響了,德軍方面5艘驅逐艦迅速迎戰。稍後,另外5艘也趕來支援。
第一次海戰以英國皇家海軍退出戰鬥結束。當天海戰的結果是,英軍2艘驅逐艦被擊沉,3艘驅逐艦被擊傷。德軍的損失是2艘驅逐艦被擊沉,4艘驅逐艦被擊傷。5艘商船中“Kattegat”,“Rauenfels”被擊沉。“Alster”被俘虜。
英軍的“Hardy,H.87”擊沉了德軍的“Anton Schmitt,Z 22”和“Wilhelm Heidkamp,Z 21” 。另外德軍還有“Bernd Von Arnim” ,“Georg Thiele” ,“Hans Lüdemann ”,“Diether Von Roeder” 四艘驅逐艦被擊成重傷。
德軍的“Bernd Von Arnim”號和“Georg Thiele”號擊中了英軍的“Hardy,H.87”號,導致他擱淺被毀。英軍“Hunter”號也被擊沉。“Havock,H 43”“Hostile”輕傷,“Hotspur”被重創。
在戰鬥中,Warburton-Lee一直站在“Hardy”號艦橋上指揮戰鬥。德軍的一枚炮彈擊中了艦橋並爆炸。他被彈片擊中負了致命的重傷,不治陣亡。幾天后,Bernard Warburton-Lee和4月8日陣亡的“螢火蟲號”(Glowworm)驅逐艦指揮官ROOPE Gerard Broadmead被追授維多利亞十字勳章(Victoria Cross)。他們是二戰中最先獲得此榮譽的英軍軍人。
而德軍海軍指揮官Friedrich Bonte海軍少將也隨著“Wilhelm Heidkamp”號的沉沒而陣亡。半年後,1940年10月17日,Bonte將軍被追授騎士十字勳章。
10日,損失慘重的英軍驅逐艦編隊得到了戰列艦“Warspite”和航母“Furious”編隊的增援。德國海軍不但得不到有利的支援,還被封鎖在Ofot峽灣內。他們的命運已經注定了。
1940年4月13日,星期六,英軍的一個驅逐艦編隊包括9艘驅逐艦,在戰列艦“Warspite”號的支援下 ,再次進入Ofot峽灣來消滅德軍剩餘的8艘驅逐艦和一艘潛艇U-64(不知何時到來)。這就是第二次海戰。
德軍軍艦缺乏彈藥和燃料,他們試圖避免滅亡的命運,但是他們無處可藏。結果U-64潛艇被英軍航母“Furious”上的飛機擊沉。這是整個二戰中第一次U艇被飛機擊沉。“Hermann Künne,Z 19”被“Eskimo”消滅。“Diether Von Roeder,Z 17”被 “Foxhound”擊沉。“Bernd Von Arnim,Z 11”;“Erich Giese,Z 12”;“Wolfgang Zenker,Z 9” ;“Hans Lüdemann,Z 18 ”被戰列艦Warspite重創。“Erich Koellner,Z 13” 被“Eskimo”和“Bedouin” 擊沉。“Georg Thiele,Z 2”被“forester”,“Hero”,“Eskimo” 擊沉。一些德軍驅逐艦當時就沉了,還有一些則勉強開到岸邊擱淺,為避免被俘,德軍官兵將其鑿沉。
英軍方面“Cossack”,“Eskimo”,“Punjabi”三艦被擊傷。
德軍的海軍被全殲後,3300名官兵中的2500-2600名倖存海軍官兵上岸,被組成了5個“水兵山區陸戰”營(“Marine-Battalion Erdmenger” A.K.A “die Gebirgsmarine”),穿上繳獲的挪威軍隊的制服,利用繳獲的挪威軍隊的武器,加入了山地兵的行列,一起抵禦盟軍的進攻。此役後,倖存的德海軍U64潛艇官兵決定用雪絨花(edelweiss)來作為他們的新潛艇的標誌符號。另一方面,一些德軍水兵被俘後,因為身穿挪威軍隊的制服而沒有被當成戰俘對待--被當成間諜而槍決。

德軍的危難時刻

1940年4月14日,第一批英軍地面先頭部隊(第24衛隊旅,24th Guards Brigade)兩個連在Narvik西北方55公里的哈爾斯塔(Harstad)登入。此後的6周內,盟軍對Narvik的德軍發動了連續的圍攻。英軍戰艦和波蘭驅逐艦(在波蘭投降後,逃到英國歸英軍指揮)“Orp Grom”號和“Orp Blyskawica”號在峽灣外不斷巡弋,不時炮擊岸上德軍的目標。德軍的轟炸機則對盟軍軍艦發動猛烈轟炸,擊沉了“Orp Grom”號。同日,在哈爾斯塔附近的海域,英軍驅逐艦擊沉了德軍的另一艘U-49潛艇。15日,英軍第24衛隊旅主力也達到了哈爾斯塔。哈爾斯塔位於Ofot峽灣對面的欣厄於(Hinnoy)島上,不能對納維克的德軍構成直接的威脅。該處英軍由陸軍少將麥克西(Mackesy)指揮。當時德軍的情況是:海軍被消滅後,在納爾維克北面和南面,還駐有挪威軍隊,海上和陸上交通都斷絕了,補給只能依靠空軍。而且4月11日後,挪威軍隊的抵抗變得有組織和頑強起來。在缺乏兵員補充和物質補給的條件下,面對兵力占有絕對優勢的盟軍,4500名德軍很難守住現有陣地。由於德軍主力被部署在挪威南部,距離納爾維克最近的德軍部隊是650公里以外的挪威中部港口特隆赫姆,而且他們也只是一支1700人的登入部隊,也要面對兵力占優的盟軍。4月15日,德軍情報部門得知英軍重兵已經抵達納爾維克附近的羅弗敦群島,希特勒非常慌張,都已經打算命令Dietl將軍放棄納維克,後撤到特隆赫姆了。但是由於約德爾將軍的力諫——南撤行不通,飛機運只能一小批一小批的進行,損失會太大才作罷。趁著英軍行動緩慢,到4月16日,Dietl將軍已經率部隊沿鐵路推進到瑞典和挪威邊境,控制了整個納爾維克地區,並且盡一切的可能修築防禦工事,為以後的戰鬥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4月18日,迫於壓力,瑞典政府允許德軍借用瑞典北部的鐵路,向Dietl將軍的部隊提供醫療用品,食物,衣服,和醫療衛生人員。結果,1050名偽裝成醫療衛生人員的德軍戰鬥部隊攜帶彈藥乘火車抵達了納維克。一直到5月17日瑞典政府才不許德軍過境。
4月17日,倫敦方面命英海軍和陸軍進行岸上戰鬥,但麥克西卻答覆說,敵人正以機槍陣地堅守著港口,同時還指出,運輸艦所裝載的部隊與物資,不是為了進攻,而只是為了實行無抵抗的登入之用的。他說,根據所得的情報,在納爾維克登入是不可能的,即便在海軍排炮的掩護下,也不能成功。
同一天,元首再次打算命令Dietl將軍率部向東退入瑞典境內。在撤退前要毀掉鐵路,以避免在一段時間內為敵人所用。命令已經讓參謀發出,但是有兩位遠見卓識的德軍軍官Bernhard von Lossberg,Alfred Jodl沒有執行這個命令,von Lossberg沒有讓電報發出,而Alfred Jodl則電令德軍堅守待援。這種事情真是冒著殺頭的罪。可惜這兩位都沒有獲得騎士十字勳章,他們是最應該獲得的。約德爾將軍也再次強調,撤退會極大影響Dietl的信心。唯一可行的上策就是堅守待援。元首在恢覆信心後,守回了命令。但是鑒於Dietl將軍的特殊地位,陸軍總司令布勞希奇則懇請在危急時刻將Dietl將軍單獨接出來,一定不能讓他被俘。
如果英軍的行動迅速猛烈一些,在德軍增援部隊到達前奪回納爾維克是很有可能的。但是上層的猶豫不決和英軍前線指揮官的無能使英國人再一次計畫落空。
當時英軍的計畫是先奪回挪威中部特隆赫姆,以期保住挪威中部。不僅可以對北進增援納維克的德軍形成屏障,還可以侍機南下。14-15日英軍海軍運載英軍和法軍的陸軍在挪威中部的Namsos登入,準備向西南方的Trondheim發動進攻。同時英軍在挪威中部的Andalsnes部署,以期協助挪威軍隊守住陣地。因此對納爾維克地區的進攻有些放緩。
4月20日,英軍科克勳爵奉命指揮納維克地區的全部英軍。他在飛行偵察後認為,積雪1.5米,在完全無道路通行的條件下,作戰困難太大,英軍不具備這種戰鬥技能,也沒有深積雪地型的作戰裝備,不益進攻。所以英軍在陸地上沒有大的行動。
這時南方德軍開始積極北進支援。15日,德軍第181步兵師海運進抵特隆赫姆,支援該處的德軍第2山地步兵師。第196步兵師在奧斯陸登入。由於德軍空軍占有絕對優勢,不停的轟炸英軍占據的港口,而且英軍各自為戰,經過一番較量,德軍突破了盟軍在Andalsnes的防線,英軍已經很難在挪威中部立足了。4月27日,英軍開始撤出挪威中部。28日,德軍北進部隊與從Trondheim南下的德軍會師。5月2/3日,經過3個白天和2個夜晚,10000名英法聯軍撤出了Namsos。這時候,部署在Andalsnes並向Trondheim發動進攻的英軍也沒有完成任務,被迫撤離。

盟軍進攻納維克

現在盟軍的進攻重點開始轉向納爾維克,決定對此地的德軍發動毀滅性打擊。開始是要永久占領這個要地,進而占領瑞典鐵礦。到最後只是為了挽回一點面子而已。納維克英軍隨後在4月末5月初得到了法軍和波蘭軍隊的增援。
4月28日,法軍第1阿爾卑斯師(1st Chasseurs Alpins,1st. Légerère de Chasseurs Alpins)的3個山地營登入Harstad。但是他們大部分都沒有帶滑雪裝備。法軍第342(連長Dublineau上尉)獨立坦克連裝備了15輛Hotchkiss H-39輕型坦克,第343獨立坦克連裝備了15輛Renault FT-17。這是盟軍的全部裝甲力量。
5月5日又有法軍第13外籍軍團旅(13th Foreign Legion Demi-Brigade,13th Legion d′Etranger Demi-Brigade)的2個營,在Magrin-Verneret上校的指揮下到達Harstad。第1營營長是Boyer-Resses少校,第2營營長是Gueninchaut少校,外籍軍團的士兵中絕大多數是德國人,西班牙人,英國人,其中一些人參加了西班牙內戰,具有豐富的戰鬥經驗。
波蘭軍隊(Chasseur de Nord,the Carpathian “Podhale” Brigade)的4個營也到了。其中第1人民(Demi)旅(Chlusevic上校)轄2個營,第1營(Kobylinski少校)和第2營(Dec上校)。第2人民旅(Kobylecki上校)轄2個營,第3營(Mackowski中校)和第4營(Jasowski少校)。
5月10日,第24旅的一些英軍部隊被從Harstad部署到納維克南部的Bodo地區,以阻止德軍從Trondheim向納維克進行增援。英國皇家空軍第263中隊(裝備Fairey swordfish)5月21日開始部署在Bardufoss。英國皇家空軍第46中隊(裝備Hurricane戰鬥機)開始部署在Skanland,5月26日轉場到Bardufoss。
最後盟軍兵力計:英軍1個旅,法軍3個營,法軍外籍軍團2個營,波軍4個營,再加上當地的挪威軍隊3500人(4月9日後在Omdahl指揮下),還有海空軍總計25000人。
德軍方面也沒有閒著,4月11日,德國派出12架容克-52運輸機在港口北部16公里已凍結的哈特維格湖上著陸,運來了一個山地榴彈炮連,以支援占領灘頭陣地的部隊。Eugen Meindl,當時是第3山地師第112山地炮兵團上校指揮官,指揮山炮連被空降於此,此後指揮Meindl戰鬥群。
1940年5月15日,剛參加完入侵荷蘭的德軍第1傘兵團第1傘兵營(I/FJR1)的大部在Erich Walther少校的率領下,在Narvik空投前來支援。
5月21-24日,第137山地步兵團的2個連的山地兵在“Fallschirmjagerschule Stendal”傘兵學校經過突擊培訓後傘降到Narvik。
德軍通過各種途徑一共增援了大約1500人,使德軍兵力達到6000人。這一點增援兵力可以說是杯水車薪,對德軍而言,精神上的鼓勵可能更大。
在此其間,盟軍在不停的向納維克發動攻擊。5月4日,增援進攻Narvik的波蘭驅逐艦“GROM” 被擊沉。
1940年5月9日,Dietl中將因在納爾維克的優異表現而獲頒騎士十字勳章。
5月10日,德軍北進支援部隊攻克莫紹恩,向他們與納爾維克之間的最後一個障礙Bodo發動進攻。
5月13日,在納維克以北的Bjerkvik,盟軍發動了開戰以來的第一次聯合軍事行動。海軍軍艦的艦炮和航空母艦上的艦載飛機升空支援下,法軍步兵和裝甲兵搭乘經過特別製作的登入艇衝上了海岸,損失非常小。德軍發動反擊,試圖將盟軍趕回去,未果,一邊頑強抵抗,一邊後撤。
1940年5月14日,在Vestfjord海域,德軍第10航空軍(X-Fliegerkorps)的Kowalski上尉駕駛He 111轟炸機用直接命中擊沉了波蘭籍的運輸船11500噸的“Chobry”號,船上運載的第24防衛旅的所有重武器裝備和第1營的蘇格蘭士兵全部沉入海底。
由於此時,在歐洲大陸上,德軍於5月10日對法比荷發動閃擊,席捲了比利時和荷蘭,5月下旬幾十萬英法軍隊被圍在敦克爾刻地區。在Narvik的英法聯軍不得不撤退保衛自己的國家。避免了德軍的滅頂之災。
5月24日,盟軍決定從挪威全境撤退。但是在撤退前一定要占領納維克港,以便2萬盟軍登船,在撤退後也要摧毀港口,目的是短期內不能為德軍所用。
5月26日,配備防空雷達的巡洋艦“curlew”號在Lavang灣附近被第一百轟炸機大隊(KGr100)的He 111H擊沉。
5月27日2340,英軍軍艦開始炮擊納維克港的德軍目標,炮擊持續了整夜。
5月28日凌晨,在海軍炮火支援下,法軍外籍軍團的部隊利用登入艇在納維克半島北部和南部同時登入,打退了德軍的反撲後,挪威的後續部隊也上岸了。5月28日0700,Dietl將軍被迫指揮部隊撤出了納維克城,向東退守城外的620高地。就在法軍和波軍完全戰領納維克後,巡洋艦“CURLEW”號的姊妹艦“Cairo”號在納維克城外被德軍擊成重傷。
盟軍緊追不捨,Dietl的部隊只剩1500人了,山地兵再勇敢,也是寡不敵眾,只好繼續沿鐵路撤向瑞典邊境,在山地和森林中與盟軍周鏇,外圍的挪威軍隊也壓迫上來。6月1日,北進支援的德軍第2山地師的部隊已經距納維克只有85英里了,給了德軍一線希望。
6月7日,Dietl撤到距離瑞典邊境只有3公里遠了。Dietl回憶說,如果盟軍再堅持攻擊2個小時,他就要被迫進入瑞典境了,聽候瑞典人的處理了.

撤退及以後

但是盟軍於6月3日展開撤退的行動,雖然德軍空軍竭力阻撓,但是英軍仍成功地撤出了24,500人,包括所有的重裝備在內。
6月8日,在撤退行動的最後一天,皇家海軍的航母“光榮Glorious”號和護衛它的驅逐艦“ACASTA”號和“ARDENT”號因油料問題遠離其它艦支單獨先行撤退回英國,在Lofoten島以西,他們遭遇了裝備有11英寸大炮的德軍戰鬥巡洋艦(battlecruisers)“Scharnhorst” 號和“Gneisenau”號。德軍正在尋找從Harstad撤退的盟軍目標。英軍三艘軍艦很快被擊沉了,但是在沉沒前,“Acasta”號用魚雷擊中了“Scharnhorst”號。1515名英軍官兵陣亡。撤退時搭載到皇家海軍的航母“光榮Glorious”號上的第46和第263中隊的飛機也都沉沒了。
6月9日,Dietl指揮德軍第二次占領了納維克。
納維克之戰結束後,Eduard Dietl中將立即成為德國公眾眼中的一位傳奇人物。1940年7月19日,Eduard Dietl因在納維克的卓越表現成為德武裝力量中第一位獲得橡葉騎士十字勳章的英雄。他也於同日晉升山地步兵將軍軍銜(General der Gebirgstruppen)。
邱吉爾曾坦率承認:“在納維克,一個混合的,臨時湊集的德國部隊,為數僅6000人,竟能頑抗盟軍20000人達6星期之久,在這次挪威戰役中,我們一些精銳部隊——蘇格蘭和愛爾蘭衛隊,被希特勒的精壯的,勇往直前的和訓練有素的年輕士兵擊敗了。”
為表彰納爾維克戰役中德國官兵的英勇頑強行為,德軍統帥部專門設計並頒發了“納維克盾章”(Narvikschild)。這也是德軍首次頒發此類戰役役紀念臂章。
第一枚勳章是Eduard Dietl上將獲得的。一共有8577名官兵獲得了該盾章,包括犧牲的。各個部隊獲得勳章的人數大致如下:

部隊 數量
陸軍 2755
空軍(總計) 2161
空軍(空勤人員) 1309
空軍(空降兵) 765
海軍(總計) 3661
海軍(驅逐艦部隊) 2672
海軍(其他) 115
海軍(商船) 442

如何評價此戰役?盟軍失敗是無可爭議的。但是此役是不是德軍的第一次失敗?一些人不認為。同意的觀點主要是從德海軍方面,10艘驅逐艦全沉了,除了在家中維修的,德軍幾乎沒有可用的驅逐艦了,海軍元氣大傷,再也沒有翻過身來。而且當時德軍陸軍險些退入中立國瑞典,要被人家扣壓。二戰以來還沒有過。
此役也說明,在極北地區太不適於打仗了,沒有路,補給非常困難。德軍最優秀的山地部隊也沒有太好的辦法,一年多後,當Dietl指揮10多萬德軍向蘇聯的Murmansk進攻時,也只前進了30多公里,一直到後來撤出芬蘭,也沒有大的戰事。
最為不幸的是納維克的居民,納維克再次被德軍占領,一直到大戰結束。

今天

今天,居民還是一萬多人的納維克港每天仍然在繁忙的將來自瑞典的鐵礦砂裝船運走,有意思的是到現在為止納維克還是只有鐵路和瑞典相連,卻沒有鐵路和任何一個挪威主要城市相連。
納維克戰役中雙方有55艘/架的水面艦艇,潛艇,飛機在港口周圍被擊沉/擊落。沿著納維克港外的航線,有很多露出海面三英尺高的重金屬浮標,標出了那些在戰爭年代被擊沉的船隻所在的位置。沉在納維克港外的峽灣中的10艘德國驅逐艦,已經有三艘被打撈起來並移走,還有幾艘允許遊客潛水參觀。“Georg Thiele”號——他的艦艏距離海面15米(50英尺),現在時刻提醒人們記住殘酷的戰爭。
1940年5月28日,在一場戰鬥中,2架德軍的Dornier水上飛機被英軍擊落,是“海鷹”號和“海鷗”號。1991年發現的DO 26 VI“海鷹”號殘骸上還清晰可見德軍的白黑相間的鐵十字標記。“海鷹”的頭部扎在26米深的水底,機翼在距離水面13米的地方。
“海鷹”號的大部分:座艙儀錶盤,一個發動機,一個螺鏇槳推進器,都已經被拆下來運到納維克的戰爭博物館供大家參觀。另一個螺鏇槳推進器在Bodo地區的飛行俱樂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