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木錯自然保護區

納木錯自然保護區

納木錯自然保護區,該自然保護區 納木錯位於西藏自治區北部,北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青海省交界,東鄰昌都地區,南接拉薩、林芝、日喀則三地市,西與阿里地區相連,是以保護野生動物及其湖泊、沼澤濕地生態系統為主的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

基本信息

納木錯自然保護區納木錯自然保護區

納木錯的位置:東南為斷塊隆起的念青唐古拉山,山地有現代冰川發育。納木錯是其北側大型斷陷窪地中發育的構造湖泊。東岸和西岸地形開闊,具有較寬廣的湖濱平原,平原上有道環湖砂礫堤。北岸為灰岩和砂頁岩組成的一系列北西走向的低山丘陵,海拔多在5500米左右,構成峰線和緩起伏的高原面。納木錯西北部湖濱平原寬廣,平原上有多道浪蝕砂礫堤,並間以一系列殘存的湖沼池塘。

本區屬半濕潤半乾旱過渡地帶,光、熱、水資源充足,氣壓低,年日照時數達3000小時左右。雨、旱季節分明,每年6~10月為雨季,11月至翌年5月為旱季。多大風也是納木錯流域氣候的顯著特點,8級以上大風日多年平均當雄為73.8大,班戈為85.5天。

鄉本錯流域面積1061000公頃,補給係數為5.53,匯入納木錯的主要河流有波曲、昂曲、測曲、尼亞曲等,這些河流發源於崗底斯山及念青唐古拉山。

納木錯自然保護區納木錯自然保護區

納木錯的東南、西北有面積為152700公頃的湖濱草原,其土壤類型主要是草甸土。植被為草甸植被,以西藏蒿草、矮蒿草、扁穗草為主,覆蓋率可達80%~90%,草場產草量可達每畝200~300公斤。流域內其它地方主要為莎嘎土,有機質表層含量為1%~2%,植被為高山草原植被,以針茅等禾草為主,覆蓋率較低(小於50%),產草量為每畝25~50公斤。念青唐古拉山脈的冰雪帶下緣分布有少量寒漠上,生長有高山岩屑單一稀疏植被,如灌木亞菊,匙葉芥、駝絨藜等,產草量小於每畝20公斤。

納木錯自然保護區納木錯自然保護區

測算,納木錯每年可供捕撈的魚量達2183噸。納木錯蘊藏的大量浮游生物和魚類,為烏類提供了豐富的餌料。湖心島人跡罕至,又為各種鳥類提供了理想的棲息場所,是烏類的天堂。目前流域內分布有藏雪雞、毛腿沙雞、赤麻鴨、斑頭雁、獵隼、棕頭鷗、山斑鳩等鳥類數十種。另外,豐美的水草和流域內人們對各種野生動物的保護,又為野生動物繁衍生息創造了條件,是野生動物的理想棲息場所,分布的野生動物主要有野氂牛、岩羊、棕熊、雪豹、藏羚羊等。

納木錯自然保護區納木錯自然保護區

納木錯因地處北西與北東相交匯的斷陷帶之中,湖體呈近似三角形。古鈉木艄積很大,自全新世以來,因氣候變乾,湖泊經歷了8~10次大退縮,湖體周圍亦留下數道明顯湖岸退縮線,最高者距目前湖面約80米,湖水隨之逐漸變鹹。現在的納木錯是一個內陸湖,湖盆呈南西一北東走向,西側寬,東側窄,東西長70公里,南北寬30公里。水面面積192000公頃,最大水深超過33米,蓄水量為768×108立方米。納木錯屬冰凍湖,每年約有5個月時間處於冰封狀態。

納木錯自然保護區納木錯自然保護區

納木錯自然保護區介紹:

位於拉薩當雄縣和那曲地區班戈縣境內,東經89°30′~91°25′,北緯30°00′~31°10′,面積106.1萬公頃。保護區轄拉薩市當雄縣1個鄉和那曲地區班戈縣6個鄉。保護區屬半濕潤半乾旱過渡地帶,光、熱、水資源充足,氣壓低,年日照時數約為3 000小時。多大風,雨、旱季節分明,每年6~10月為雨季,11月至翌年5月為旱季。

自然保護區共轄拉薩市當雄縣1個鄉和那曲地區班戈縣6個鄉。整個區域內無種植業和林業,更無現代化工業。主要產業為畜牧業,同時兼有極少量的副業。近年來,由於區域內的念青唐古拉山峰對外開放,納本錯的瑰麗景色和湖濱旖旎的風光及各種野生動物的頻繁出沒,吸引了眾多旅遊觀光者,流域內的旅遊業己開始起步。區域內各鄉及念青唐古拉山峰腳下均通公路,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和旅遊業的開發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整個區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小,加之當地民眾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對自然環境影響較小,保持著較完整的自然性。

納木錯自然保護區納木錯自然保護區

納木錯自然保護區具有完整而特殊的生態系統和地質構造,有全球稀有的高度代表性氣候,大量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其中不乏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物種)以及文物古蹟和特殊的地貌類型,具有重要的保護和科研價值。

為使該區域的生物多樣性資源和典型的自然遺蹟得到有效保護,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2001年第7次常務會議決定批准建立以保護高原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為主,兼顧保護藏文化和自然遺蹟,以促進自然資源的持續利用和當地社會、經濟、文化共同發展為目的的生物圈自然保護區。

納木錯自然保護區具有完整而特殊的生態系統和地質構造,有全球稀有的高原代表性氣候,大量的野生動植物資源以及文物古蹟和特殊的地貌類型,具有重要的保護和科研價值。以完整的濕地生態所包含的地域、水域範圍的納木錯自然保護區,在調節和改善局部地區氣候、改善周邊地區生態環境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為世界上為數不多、中國境內海拔最高的高原類型生物圈自然保護區,納木錯自然保護區的主要保護對象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納木錯,現代冰川遺蹟,各種珍貴動物資源,包括斑頭雁、野氂牛、棕熊、雪豹、藏羚羊、裂腹魚,各種珍稀植物,如西藏蒿草、駝絨藜等,獨特的高原濕地生態系統以及具有悠久歷史的溶洞、寺廟、古蹟等藏民族文化的遺產。2001年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以保護高原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為主,兼顧保護藏文化和自然遺蹟為目的的生物圈自然保護區。2002年自治區人民政府成立納木錯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2003年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納木錯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並在各鄉政府所在地設立保護區管理站,落實資金1 075萬元,實施了納木錯自然保護區管護工程

納木錯每年可供捕撈的魚量達2183噸。納木錯蘊藏的大量浮游生物和魚類,為烏類提供了豐富的餌料。湖心島人跡罕至,又為各種鳥類提供了理想的棲息場所,是烏類的天堂。另外,豐美的水草和流域內人們對各種野生動物的保護,又為野生動物繁衍生息創造了條件,是野生動物的理想棲息場所,日喀則群讓球殼狀、枕狀熔岩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地質遺蹟類型,面積140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熔岩、地貌。日喀則群讓枕熔岩具有典型的大洋中脊拉班玄武岩特徵,直接提供了海底噴發的證據。同時,又是歐亞板塊與印度板塊碰撞的主要證物。該蛇綠岩剖面具有較強的典型性、代表性、稀有性和脆弱性,對研究青藏高原的地質歷史和演變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