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征遺址

紅軍長征遺址

紅軍長征遺址,在甘肅省禮縣鹽官鎮王城清真古寺,寧夏吉縣興隆鎮南部的單家集村,是紅軍長征三次途經和駐紮的地方之一。紅軍長征“彝海結盟”遺址位於革命老區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的彝海鄉境內,坐落在風光秀麗的彝海景區。“彝海結盟紀念館”是在紀念紅軍長征過冕寧暨彝海結盟七十周年時修建的。

簡介

紅軍長征遺址紅軍長征遺址

紅軍長征遺址:甘肅省禮縣鹽官鎮王城清真古寺,總面積1400平方米,中阿結合建築風格,是禮縣鹽官鎮的名寺之一。始建於明朝1643年8月間,距今已有360多年的歷史。

名稱由來

紅軍長征遺址紅軍長征遺址

該寺有名,得緣於這樣一段革命史實。1935年9月27日,中國工農紅軍賀龍部隊在毛家莊(王城)清真古寺台子上連續駐紮了三天,秋毫無犯,對待回民民眾和藹可親,受到回族民眾的好評和擁護。紅軍在清真寺牆上寫的“紅軍萬歲”、“打土豪、分田地”等標語,現在還清晰可辨,成為重要的革命文物。當天中午,賀龍軍長向回族民眾講話時說道:“鄉親們,我們是中國工農紅軍,是窮人的軍隊,不打人,不罵人。我們在這裡暫住幾日,不拿回族民眾的一針一線。”據老人們回憶,賀軍長說話時,笑容滿面,不時地露出他上門牙的一顆金牙,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他的講話,迎來了一陣陣熱烈地掌聲,深深地打動著回族民眾的心。馬文禮老人等代表回族民眾熱情地向賀龍軍長和紅軍官兵敬獻了熱茶,以示歡迎之情。整個寺內外熱鬧非凡,男女老少奔走相告。

夜幕降下,賀龍軍長立即召開了籌備軍糧、軍款的幹部會議。組織了一支精幹的小分隊乘夜襲擊了祁山國民黨的自衛隊;並沒收了祁山附近著名地主何老爺家的幾匹馬與騾子和一千多斤小麥、包穀,還有衣物等。紅軍除過自用外,剩下的全部分給了回族中的窮苦農民。紅軍的這一舉措,深得回族民眾的民心,開學的阿訇和馬文禮等人當即推選了毛七等三人作為嚮導,給紅軍帶路北上抗日。

第二天,回族民眾扶老攜幼與賀龍軍長及紅軍官兵依依惜別。紅軍部隊從毛家莊出發,沿途經過祁山、捷地、趙家、獨家川,越過大堡子山,穿過八里莊、沙坡、馬屋、岷縣等地與陝西紅軍會師。毛七等人勝利完成任務後平安歸來。

1939年5月6日,國民黨回族將領馬鴻逵先生曾給該寺題詞“聖教昌明”,並製成巨匾懸掛於寺內,但遺憾的是該匾於1958年8月被食堂燒掉。寺內所存經卷及部分寺產也不翼而飛。文革期間,生產隊的一些幹部將這座古寺作為生產隊公用,才使這座古寺在極左年代逃過浩劫,沒有被毀壞。

多年來,該寺為全縣培養了不少中、阿文兼通的回族人才。

改革開放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春風使民族宗教政策得到落實。該寺目前雖然因為經濟困難還未得到修復翻新,但是,寺門前搭建的幾間簡陋的水房,卻顯示著濃濃的春天的氣息。

現在,該古寺每天有近百人禮五時拜,星期五主麻日更是人多;每逢爾德、古爾邦節,縣宗教局、統戰部等單位都專門來到古寺祝賀、慰問。特別是國務院的“宗教管理事務”48條檔案下達後,使古寺活動境地更加寬鬆、愉快,與各教派信教民眾更加和諧,社會秩序更加穩定,與漢族兄弟更加團結了。

西吉縣興隆鎮單家集紅軍長征遺址

紅軍長征遺址紅軍長征遺址

位於寧夏吉縣興隆鎮南部的單家集村,是紅軍長征三次途經和駐紮的地方之一。

1935年8月,紅二十五軍長征第一次途經此地。同年10月5日,中央第二次來到單家集,毛澤東當夜在寺邊的小屋住宿,第二天率領紅軍北進。10月中旬,紅二方面軍一部再一次路過此地。

毛澤東同志率領的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5日從界石鋪出發,沿葫蘆河東岸經將台、馬蓮(均屬今寧夏西吉縣境內)一帶東進,當晚宿營於興隆鎮單家集村(今寧夏西吉縣境內)。10月6日晚宿營於張易堡(今寧夏固原市原州區境內)。10月8日晚宿營於喬渠(今寧夏彭陽縣境內)。

10月9日,一方面軍右路軍沿長城塬折向東北與左路軍匯合於孟家塬又折向東南進入三岔鎮(今甘肅鎮原縣境內)。這條由西向東的行軍路線與秦長城(公元前271年,秦昭襄王時,築長城以拒胡)由西吉葫蘆河,經將台過固原張易穿彭陽長城塬進甘肅鎮原由西向東的走向幾乎完全相吻合。紅一方面軍長征進入寧夏固原境內共約五天,每天都沿著秦長城由西向東前進,共約200多公里。

冕寧縣紅軍長征彝海結盟遺址

紅軍長征“彝海結盟”遺址位於革命老區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的彝海鄉境內,坐落在風光秀麗的彝海景區。“彝海結盟紀念館”是在紀念紅軍長征過冕寧暨彝海結盟七十周年時修建的。

1935年,由於受國民黨反動宣傳的影響,不明真相的彝族民眾阻撓紅軍繼續北上,毛澤東同志親自接見彝族代表果基達列,總參謀長兼先遣隊司令劉伯承與彝族果基支頭人果基小葉丹在彝海邊歃血為盟,結為兄弟,從而使紅軍主力部隊順利迅速地通過彝區,為紅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繼續揮師北上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彝海結盟紀念館”館名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軍委副主席劉華清同志親筆題寫。內設革命文物展廳、民俗文物展廳、臨時展廳、貴賓休息室、學術演講廳等,配有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並保存著較多彝海結盟時的珍貴文物,主要的館藏品有國家一級文物紅軍第三集團軍外出證章1件,國家三級文物紅軍封條、書、筆及冕寧縣抗捐軍(紅軍入川後建立的第一支革命武裝)用過的大刀等70餘件;未定級的紅軍文物200餘件;中國夷民沽雞支隊隊旗(彝海結盟時劉伯承授予小葉丹),中國工農紅軍布告,紅軍使用過的槍炮等複製品數十件,見證了當年那段富有傳奇色彩的漢彝民族團結進步的歷史和少數民族同胞對中國革命做出的重大貢獻。

“彝海結盟”充分體現了黨的民族政策的勝利,也記載了漢、彝民族團結進步和少數民族同胞對中國革命的重大貢獻,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

丹霞山捆綁申遺成功相關知識

在巴西利亞舉行的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中國丹霞”於8月1日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的世界遺產地數量已增加到40個。據悉,“中國丹霞”項目是中國把全面展示丹霞地貌形成演化過程的貴州赤水等6個丹霞地貌風景區“捆綁”申報自然遺產,6個申報點分別是福建泰寧、湖南莨山、廣東丹霞山、江西龍虎山(包括龜峰)、浙江江郎山、貴州赤水。
丹霞地貌| 喀斯特地貌 | 貴州赤水| 丹山赤水風景名勝區| 泰寧世界地質公園| 崀山丹霞地貌| 廣東丹霞山| 江西龍虎山| 浙江江郎山| 龜峰| 貴州赤水風景名勝區| 三爿石| 十八曲| 塔山| 牛鼻峰| 須女湖| 仙居寺| 丹霞長廊| 赤水大瀑布| 四洞溝| 五柱峰| 紅石野谷| 中國侏羅紀公園| 燕子岩國家森林公園| 竹海國家森林公園| 大同古鎮| 丙安古鎮| 紅軍長征遺址| 天台山| 仙水岩景區| 亞洲第一橋| 將軍石| 天下第一巷| 水上丹霞| 江郎山景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