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丹霞山

廣東丹霞山

中國紅石公園——丹霞山,位於韶關市境內,面積290平方千米,是廣東省面積最大、景色最美的風景區。1988年以來,丹霞山分別被評為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級地質地貌自然保護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地質公園、世界地質公園。

基本信息

廣東丹霞山廣東丹霞山

名詞意義

丹霞,是地理學上很重要的名詞。它是指紅色砂岩經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紅色砂、礫岩層中沿垂直節理髮育的各種丹霞奇峰的總稱。主要發育於侏羅紀至第三紀的水平或緩傾的紅色地層中,以中國廣東省北部丹霞山最為典型,故名。上世紀30-40年代,原中山大學地質系陳國達教授提出了"丹霞地形"的概念並推動了華南丹霞地形的研究;40-70年代末,原中山大學地理系吳尚時、曾昭璇教授將紅層地貌作為獨立的岩石地貌類型進行了系統的研,並使“丹霞地貌”這一名詞得以廣泛傳播;80年代以後,科學工作者先後對我國21個省區近400處丹霞地貌進行了實地考察,並把丹霞地貌研究推向全國。1991年在廣東省丹霞山召開了第一屆全國丹霞地貌旅遊開發學術討論會,並成立了"全國丹霞地貌旅遊開發研究會"。丹霞山是丹霞地層和丹霞地貌的命名地,現為國家地質地貌自然保護區。

廣東丹霞山廣東丹霞山

丹霞形成

在距今1.4億年至7000萬年間,丹霞山區是一個大型內陸盆地,受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影響,四周山地強烈隆起,盆地內接受大量碎屑沉積,形成了巨厚的紅色地層;在距今7000年前後,地殼上升而逐漸受侵蝕。距今600萬年以來,盆地又發生多次間歇上升,平均大約每萬年上升1米,同時流水下切侵蝕,丹霞紅層被切割成一片紅色山群,也就是現在的丹霞山區。

丹霞特色

丹霞山位於湘、贛、粵三省交界處的仁化縣境內,距廣東省韶關市45公里,距仁化縣城9公里,是廣東四大名山之一(其餘三座名山是羅浮山四樵山鼎湖山),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地貌自然保護區,被譽為“中國紅石公園”。丹霞山海拔408米,不算高,但它的山崖,遠看似染紅霞,近看則色彩斑斕,許多懸崖峭壁,像刀削斧,直指藍天,無數奇岩美洞,隱藏於山中,景色相當奇麗。因而,有人曾說過這樣過譽的話:"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廣東一丹霞"。

廣東丹霞山廣東丹霞山

丹霞山在地層、構造、地貌表現、發育過程、營力作用以及自然環境、生態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全國丹霞地貌區最為詳細和深入,已經成為全國乃至世界丹霞地貌的研究基地以及科普教育和教學實習基地。丹霞山風景區內有大小石峰、石牆、石柱、天生橋680多座,群峰如林,疏密相生,高下參差,錯落有序;山間高峽幽谷,古木蔥鬱,淡雅清靜,風塵不染。錦江秀水縱貫南北,沿途丹山碧水,竹樹婆娑,滿江風物,一脈柔情。

丹霞地貌

方圓290平方公里的紅色山群“色如渥丹,燦若明霞”(明末虔州巡撫李永茂詞),故稱丹霞山。丹霞山由紅色沙礫岩構成,以赤壁丹崖為特色,地質學上以丹霞山為名,將同類地貌命名為“丹霞地貌”,丹霞山使之成為世界上同類特殊地貌的命名地和同類風景名山的典型代表。

廣東丹霞山廣東丹霞山陽元石

丹霞地貌發育始於第三紀晚期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這次運動使部分紅色地層發生傾斜和舒緩褶曲,並使紅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區。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處集中,沿岩層垂直節理進行侵蝕,形成兩壁直立的深溝,稱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積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時,形成坡度較緩的崩積錐。隨著溝壁的崩塌後退,崩積錐不斷向上增長,覆蓋基岩面的範圍也不斷擴大,崩積錐下部基岩形成一個和崩積錐傾斜方向一致的緩坡。崖面的崩塌後退還使山頂面範圍逐漸縮小,形成堡狀殘峰、石牆或石柱等地貌。進一步的侵蝕,殘峰、石牆和石柱也將消失,形成緩坡丘陵。在紅色砂礫岩層中有不少石灰岩礫石和碳酸鈣膠結物,碳酸鈣被水溶解後常形成一些溶溝、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層的鈣華沉積,甚至發育有石鐘乳。沿節理交匯處還發育漏斗。在砂岩中,因有交錯層理所形成繡錦般的地形,稱為錦石。河流深切的岩層,可形成頂部平齊、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種各樣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壘狀的、寶塔狀的等。在岩層傾角較大的地區,則侵蝕形成起伏如龍的單斜山脊;多個單斜山脊相鄰,稱為單斜峰群。岩層沿垂直節理髮生大面積崩塌,則形成高大、壯觀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組主要節理的走向發育,形成高大的石牆;石牆的蝕穿形成石窗;石窗進一步擴大,變成石橋。各岩塊之間常形成狹陡的巷谷,其岩壁因紅色而名為“赤壁”,壁上常發育有沿層面的岩洞。
中國廣東丹霞山、金雞嶺、南雄的蒼石寨、平遠的南台石和五指石,江西鷹溪、弋陽、上饒、瑞金寧都,福建武夷山連城泰寧永安,浙江永康新昌,廣西桂平的白石山、容縣的都嶠山,四川江油的竇□山、灌縣的青城山,陝西鳳縣的赤龍山,以及承德等地,都有典型的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區常是奇峰林立、景色瑰麗,旅遊資源豐富,如丹霞山、金雞嶺、武夷山等早已成為著名風景區,而且,沿垂直節理崩塌的陡崖使巨厚的紅色砂、礫岩層暴露無遺,對研究、恢復紅色盆地的古地理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廣東丹霞山廣東丹霞山

丹霞地貌屬於紅層地貌,所謂“紅層”是指在中生代侏羅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沉積形成的紅色岩系,一般稱為“紅色砂礫岩”。丹霞地貌是上世紀三十年代以丹霞山為代表而命名的一類地貌類型。形成丹霞地貌的岩層是一種在內陸盆地沉積的紅色屑岩,後來地殼抬升,岩石被流水切割侵蝕,山坡以崩塌過程為主而後退,保留下來的岩層就構成了紅色山塊。
世界上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國、美國西部、中歐和澳大利亞等地,以我國分布最廣,其中又以丹霞山面積最大,發育最典型、類型最齊全、形態最豐富、風景最優美。我國著名地理學家曾昭璇在比較了國內外的丹霞地貌之後,認為丹霞山“無論在規模上、景色上”,皆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一”。
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丹霞山由680多座頂平、身陡、麓緩的紅色砂礫岩石構成,“色如渥丹,燦若明霞”,以赤壁丹崖為特色。據地質學家研究表明:在世界已發現1200多處丹霞地貌中,丹霞山是發育最典型、類型最齊全、造型最豐富、景色最優美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區。
丹霞山的岩石含有鈣質、氫氧化鐵和少量石膏,呈紅色,是紅色砂岩地形的代表,為典型的丹霞地貌。

丹霞山風景區的劃分

上層景區有長老峰海螺峰寶珠峰,陽元山陰元山。長老峰上建有一座兩層的"御風亭",是觀日出的好地方,可容200多人。在亭上可看到周圍的僧帽峰、望郎歸、蠟燭峰、玉女攔江、雲海等勝景。海螺峰頂有"螺頂浮屠",附近有許多相思樹。下有海螺岩、大明岩、雪岩、晚秀岩、返照岩、草懸岩等岩洞。寶珠峰有虹橋擁翠、舵石朝曦、龍王泉等景點。陽元與陰元山,兩山分別有男人和女人的生殖器官樣的石頭,但是山勢峻峭,上去有些難度。

廣東丹霞山廣東丹霞山
中層景區以別傳寺為主要景點,從這裡到通天峽,兩旁岩石像合掌一般,遊人必須小心翼翼,手扶鐵索,碎步而上。"幽洞通天"四個蒼勁大字刻在石壁上,更增添了這裡的險勢,使人頓生寒意。但這段陡直的丹梯鐵索已加建了穩固的鐵欄,扶著上落十分安全。
下層景區主要有錦岩洞天勝景。在天然岩洞內有觀音殿,大雄寶殿,在洞中,還可看到馬尾泉,鯉魚跳龍門等風。這裡有一塊很著名的"龍鱗片石",隨四季的更換而變換顏色。下層景區要鑽隧道、穿石隙,較為刺激。丹霞山下有一條清澈的錦江,環繞於峰林之間,遊客可乘舟漫遊,欣賞沿江兩岸景色和摩崖石刻。
遺址。
丹霞山現有佛教別傳禪寺以及80多處石窟寺遺址,歷代文人墨客在這裡留下了許多傳奇故事、詩詞和摩崖石刻,具有極大的歷史文化價值。
 

 最佳旅遊時間

丹霞山一年四季無論晴雨早晚,都有不同的景色供遊人觀賞。早上,可以在丹霞山看到日出的奇觀和滔滔雲海;晚上,可以看到絢麗的晚霞和恬靜的夜色。雨天,極目遠眺,使人胸懷開闊,萬慮頓消。至於春夏秋冬,四時景色的奇妙,則只有身歷其境者,才能體會到。

特色餐飲

山中美食款式眾多,冷水豬肚、甜糯米酒、山坑螺等為特色美食。

主要景點簡介

碧海龍吟

碧湖是1984年建成的一個人工湖泊,位於下層風景區右側的山谷中。湖水面積137畝,水深5至20米,庫容量達58萬立方。這個人工湖泊形如一彎新月,湖水浩然,波光粼粼,在碧若玉盤的湖面上倒映著丹霞山的秀美身姿。於碧波中尋幽攬勝,傾聽那龍吟似的汩汩泉聲,自然可以令人生髮峽思,萬慮俱消。

廣東丹霞山九索長虹

幽洞通天

這處景點在下層風景區。沿登山大道拾級而上,再向左轉,即見一處自然風化侵蝕的岩洞,上面刻著"幽洞通天"四字。綠樹婆娑,洞前有一塊小坪,下臨舊時的錦石尼庵山門,可俯瞰碧水,聆聽灘聲。稍事休息後,就可以循洞探幽了。
平通道,洞內高只有0.7米,遊客至此,任你清高以貴,也只能匍匐而過。洞雖不足6米,然而幽暗詭奇,摸索著蠕蠕而進,得花上一分多鐘時間。通道的另一端,連著一個垂直的通天大洞,高達70餘米,直透中層風景區。人在洞中抬頭仰望,昊天只剩一環,周圍削壁危立,古蔓長藤垂掛,清泉滴滴,冷氣森森,景色至為幽邃。由於空氣的對流作用,洞內常有風生,炎夏至此,涼爽潔淨的自然風使人頓覺遍體舒適,精神大振。

群象過江
過江位於本山西北部,是丹霞山外圍景點之一。此景在去丹霞山途中的瑤塘村邊欣賞最佳。
前後排列的五座崖峰,遠遠望去,狀似五隻大象正在江邊徘徊、飲水。在這“五象”之中,有一座山峰的形象最為逼真,它那長長的“鼻子”一直伸到錦江河裡去了,那形態仿佛要把錦江之水喝乾。五隻“大象”在藍天下,邁著威武雄壯的步伐,似要越過錦江朝丹霞山走來。

虹橋擁翠
虹橋擁翠這處名勝位於海螺峰與寶珠峰中間的背山谷地。這裡有四米長的巨石,勢如長虹,又平整如橋面,是由海螺峰去寶珠峰的唯一通道。"橋"的兩側,一邊下臨深壑,一邊連著山崖。連著山崖的一邊,篁竹繁生,蔥蘢翠郁,清幽奇秀。此處又是觀看日出的好地方,由於角度不同,與在長老峰觀日出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玉女攔江

玉女攔江是丹霞山外圍景觀之一,坐落在本山西北面。沿著錦江流水方向遠眺,映入眼帘的是一條由數個山峰組成的美麗曲線,宛若一位橫臥著的少女——她枕著江流,鼻樑俊俏,酥臂輕柔,玉腿舒展,下頷、胸和腹等部位所勾勒出的曲線美令人叫絕,這就是“玉女攔江”。

仙山瓊閣
丹霞山西部,沿錦江而下四里處,有一片新的天地這裡景象萬千,令人眼界大開,心曠神怡。
之左邊山峰上,有一座亭樓,名叫觀景亭。順石階登樓閣,四周景色盡收眼底。雲霧繚繞其間,使人如置身於仙山瓊閣之中。

廣東丹霞山廣東丹霞山

丹霞山主峰猶如一艘巨輪乘風破浪,又像一隻高大的絡駝正在跋山涉水。錦江如帶,穿行於層巒疊嶂之中。丹山碧水,相互映照,景色迷人。

九索長虹

丹霞山風景區有一條鐵索橋,又稱"鵲橋"、"九索橋"位一於下層風景區益翠賓館後面的錦江灑上,是由錦江北岸通往錦園渡假革的行人橋樑。
橋建於1986年,橋長80米,寬兩米。由五條鋼索平行並列為橋身,上面鑲鋪木板為橋面,兩側各有兩條鋼索作為扶手附繩,附繩與橋面有鋼筋為欄桿。整個橋身就靠這九根鋼索連結在兩頭的混凝土墩上,渾然一體。兩端橋頭門樓巍偉,頗具氣魄。遊人走在橋面上,整條橋會左右搖擺,但絕對安全可謂有驚列無險。站在橋下仰[視鵲橋,有如凌空飛彩練;站在橋上俯瞰錦江,則見碧水映長虹。

螺頂浮屠

廣東丹霞山螺頂浮屠

這處風景位於上層風景區海螺峰之峰頂。"浮屠"是梵語"佛陀"的譯音,有人用它來稱佛教供奉佛骨、佛像或者收藏佛經、保存僧人遺體的建築物,一般稱為"塔"。丹霞山的"螺頂浮屠",建於清康熙六年(1667年),為正方形紅岩板石結構,由祭坪、基座、塔身三部分組成。祭坪用石板鋪就,四面設有供台,四周雕石為欄桿;塔身四層,高8.37米,四角立石柱,中間鑲石板,上塑浮雕,各層檐幔雕飾獸環。這座塔的建築頗具規模,是別傳寺鼎盛時期的佐證。海螺峰下的海螺岩內,還有別傳寺開山和尚澹歸的墓塔,該墓在"文化大革命"時期被毀,重修的墓塔二米多高,現保存完好。

流波擷勝

進丹霞山門樓一直往前走,過車坪、穿花徑,沿丹岩片石鋪就的通道直到錦江邊,只見碧水彎彎,翠竹叢叢,埠頭躉船穩泊,遊艇連袂。登上遊艇,看兩岸青山徐徐後移,聽"錦江灘聲"悄送情歌,不知不覺間,你就踏上漫遊錦江,流波擷勝的行程了。
船行100米,前方左岸一山迎面而來。這山形狀恰似一個大烏龜,龜頭、龜甲、龜尾,一一俱全,形神俱備。龜頭所向,正是丹霞別傳寺的山門,引頸前伸,大有船行龜進的動感。等待到船至"龜尾,"回頭再看"龜頭"則只見它徐徐縮進龜甲之內,形象之逼真,動作之酷似,令人嘆為觀止。

玉台
玉台位於長老峰下。此處岩峰聳立,峰頂坦礪如平台,石質晶瑩如紫玉,因而得名為"紫玉台"。每當秋高氣爽之日,遊人登臨其上,則胸襟清朗,煩慮頓消。前人在台上設了幾個石墩,以供人憩息。在這裡,右可觀賞如帶的錦江之明媚,左可遠眺群峰競秀的美景,台下蒼松翠竹,身邊煙霧繚繞,正是重九登高的好去處。

廣東丹霞山廣東丹霞山

松澗濤風

這處景點在景區的別傳寺至雙鏡池一帶。這裡地勢嵯峨,林深澗肅,有古松數百株,枝連冠接,如海如雲。松林中有三股清泉自山頂垂掛而下,直瀉山腳,與岩石相撞擊,叮咚悅耳。若遇山風徐來,林海松濤譁然作樂,澗壁泉琴巧彈和聲,有如海潮驟來,萬馬奔騰;有時又如曼舞輕歌,纏綿私切……在這裡聆聽大自然的天籟,會使你煩念頓消,超塵脫俗而心境大快。

雙沼碧荷

"雙池碧荷"原稱"雙沼碧荷",位於本山中層風景區的右側,原來的正氣閣之下。這裡有三米多高的巨石崛起,形似平台,平台上鑿有兩個石池,一大一小,形如兩面明鏡,所以這裡也曾稱作"雙鏡池"。古時池中曾種有一種名貴的荷花,叫錦邊蓮。這種荷花白瓣紅點,中含淺碧,是一個稀有名貴的品種。每當夏日來臨,池中荷葉亭亭如蓋,盪珠晃玉;吐蕊白蓮裊裊娜娜,噴馥飄香。這時若在雙鏡池中間的石凳上稍坐小憩,則令人有"遐思濯濯心徜徉,無風中吹落瑤池香"的感受。

乳泉春溜

廣東丹霞山如泉春溜

"乳泉"又稱"石乳泉",在山頂海螺峰龍王岩前。石乳泉的泉水自岩下汩汩而出,清冽甘甜,滑如石乳。清代順治年間,仁化有一個讀書人,叫劉松濤,在此潛心攻讀,見甘泉清爽,即鑿井兩口貯之。李永茂買下此山以後,他的侄子李經宇隱居於此,依岩建造樓閣,取名"龍王閣",並築亭護井,點綴松篁,使這裡的風景別具神韻。可惜年深月久,昔日亭閣已全傾圯,唯剩二井盈盈,清泉依舊。如今每當春日,泉流洶湧,瀉下深澗,潺潺有聲,今人發思古之幽情,嘆天地之靈氣。

駝石朝曦
駝石朝曦處風景位於上層風景區寶珠峰的北端,是本山的最高點。丹霞山本體山峰的形狀仿如一艘巨輪,泊於錦江之畔。寶珠峰在船尾,峰頂東南端崛起一塊紅石,就像船駝一般,因此得名"駝石"。每當旭日東升的時候,這裡金光璀璨,朝霞似錦,一草一木,一石一岩都煥發出金紅的光彩,十分壯麗。當年,別傳寺的開山和尚澹歸非常喜愛這處景致,晴天初旦,必躬身親臨,飽餐朝霞晨曦和丹霞秀色,稱此景為"駝石朝曦",還自號為"駝石翁"

別傳梵唄
這處景點在中層風景區的別傳寺。丹霞山不僅以其自然的"山清、水秀、石奇、洞美"聞名於世,而且還是名揚海內外的佛教勝地。

明朝遺臣,原江西贛州巡撫李永茂及其弟等人,為避世亂,花了100多兩銀子買到了丹霞山作隱居之地,接著便鑿石為階,架橋鋪路,建築房舍,並將各處岩洞也壘石隔成房間以供居住,使這個昔日偏僻的山溝逐漸興成為起來,後來竟成了明朝遺老少避亂的世外桃源。不久,李永茂去世,其弟李充茂廣州海幢寺見澹歸和尚,將丹霞山捐給澹歸,腰他去丹霞創立寺院。澹歸到了丹霞山,一方面根據丹霞山得地形特點設計了營造圖,一方面四出活動籌集建設得資金和物資。在澹歸和尚及其弟子們的苦心經營下,終於建成了一座頗具規模的別傳寺,成為當時粵北三大叢林之一。

寺子建成後曾幾經兵劫和火災,許多殿宇只留下遺蹟。1980年,本煥禪師到此住持,在當地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募集了港澳和海內外同胞的捐款,重建了別傳禪寺。其中包括大雄寶殿、天王殿、鐘樓、鼓樓、禪堂、念佛堂、三聖殿、觀音堂、菩提精舍、客堂、齋堂、老人堂以及僧舍等十多座建築。這些建築背靠長老峰,面對雲海,前後相聯,左右對稱,渾然一體。紅牆黃瓦,斗拱飛檐,古樸而莊嚴。

峭壁龍騰

登丹霞山,過半山亭,在往左去錦石岩的第二條通道上,左下方有一巨石,形似蘑菇,名叫蘑菇石。路的上方是絕壁懸崖,峭壁上有一空隙裂縫,生長著各種小草植物。一棵細葉古榕順著石縫攀崖而上,直衝絕壁之頂。它枝粗葉茂,樹根彎彎曲曲,凹凸成鱗甲,寬有一米多,高有十多米,仿如一條虬龍從“蘑菇林”中越壁騰空。這就是丹霞新十二景中的“峭壁龍騰”。
峭壁龍騰景色特別,寓意尤深。它使人從中得到啟迪:只要不畏艱難阻險,經受風吹雨打,一定能夠壯志凌雲!

丹霞日出

廣東丹霞山峭壁龍騰

這處景觀位於丹霞山上層風景區南端,長老峰之頂。有人說過,在丹霞山觀日出絕不下於在黃山蓮花峰觀日出。也有人盛讚:“游盡日出風景地,獨有丹霞日出美”。不少慕名而來的遊人日夜兼程乘車前往,以一睹丹霞日出為人生一大樂事。
丹霞山處於粵北山區之中,其日出景觀自然有別於大海日出,加上獨特的地貌作陪襯,必然同內陸他處的日出景觀不盡相同。觀看丹霞日出的最佳地點,當推長老峰上的觀日亭。不少遊人為此而夜宿丹霞,第二天凌晨便沿著登山石級,踩著朝露,越過通天峽,攀上丹梯鐵索,過霞關而到觀日亭。這時夜的帷幕剛剛拉去,棉絮般的雲海歸宿天外,僅留下輕紗般的霧靄籠罩著丹霞山周圍大大小小的山巒。當天際現出魚肚白,原來黑壓壓的山嶺微露輪廓,眨眼間萬道金光似箭齊發,接著是無限的紅波由天外鋪來,洶湧澎湃,滿目青山漫溢著紅光,山天連成一片,變成金紅的海洋。正當金淘翻卷之時,一顆圓滾滾的金輪火球,鏇起鏇落,忽浮忽沉,歷經兩三次起落後才緩緩上升。在旭日升騰的短暫時間內,各種光譜變化無窮,令人目不暇接。有時白雲飄過,也成了鮮艷奪目的彩霞,把周圍的碧水紅崖點綴得更加美麗。這就是丹霞山日出經管景觀得縮寫,如果親臨其境,其感受會更深刻、更真切。

遊覽線路圖

廣東丹霞山廣東丹霞山

相關詞條

華山 峨眉山 泰山 黃山驪山

丹霞山捆綁申遺成功相關知識

在巴西利亞舉行的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中國丹霞”於8月1日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的世界遺產地數量已增加到40個。據悉,“中國丹霞”項目是中國把全面展示丹霞地貌形成演化過程的貴州赤水等6個丹霞地貌風景區“捆綁”申報自然遺產,6個申報點分別是福建泰寧、湖南莨山、廣東丹霞山、江西龍虎山(包括龜峰)、浙江江郎山、貴州赤水。
丹霞地貌| 喀斯特地貌 | 貴州赤水| 丹山赤水風景名勝區| 泰寧世界地質公園| 崀山丹霞地貌| 廣東丹霞山| 江西龍虎山| 浙江江郎山| 龜峰| 貴州赤水風景名勝區| 三爿石| 十八曲| 塔山| 牛鼻峰| 須女湖| 仙居寺| 丹霞長廊| 赤水大瀑布| 四洞溝| 五柱峰| 紅石野谷| 中國侏羅紀公園| 燕子岩國家森林公園| 竹海國家森林公園| 大同古鎮| 丙安古鎮| 紅軍長征遺址| 天台山| 仙水岩景區| 亞洲第一橋| 將軍石| 天下第一巷| 水上丹霞| 江郎山景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