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書店

紅書店,以及新安大廈的一群營生小店,實際上已成為了美院周邊文藝青年的大本營,玻璃牆壁上的演出信息,門前的落座閒聊,雖然沒有小資們的講究,但是江湖氣息卻引人入勝。

簡介

一棟大樓,一群糾集成伙的文藝青年,使這個城市有著令人留戀的文化氣息,儘管它不時被指為文化沙漠。烈士陵園的嶺南美術大樓,還有海珠的新安大廈,它們的存在,實就讓不少文藝青年感到心安,他們有了去處,有了一個文藝氣息濃重的根據地。

如果嶺南美術大廈還有著美術之名,那么,在海珠購物廣場左側的新安大廈,儼然一個破落的商廈。二樓和三樓的走道,掛滿了人物素描,但很少有人走動,店鋪也被搬空。惟有一樓,幾家小店擠在一起,店面都很小,但風格明顯,賣書,絕對迥異於新華書店;賣T恤,則少不了張揚的文字和圖案。紅書店便是其中一家,它會用鐵皮煙盒把玻璃門給掛得滿滿的,也會將NO樂隊的靈魂人物左小詛咒的卡片,貼在牆壁顯眼的位置,他們也和其他文藝青年開店的“懶”作風一樣,下午3點才開門,早起撞過去,必定會吃閉門羹。

發展

大概是靠近美院的緣故,新安大廈的幾家店鋪,個性都很鮮明。紅書店,光店名就讓別人產生聯想,莫非“紅”是店主陳胤陶初戀女友的名字?那個後腦勺留著一簇蓬鬆長發的阿陶是做玩搖滾的?猜測都被阿陶給否了。用“紅”作店名,只是因為當初的貨架都是紅的,僅此而已。

紅書店的鋪位,曾是一家珠寶店,當時阿陶接手,原來的構造,大鏡子和豐富的燈光也都保留了下來。整個書店顯得並不精細,牆壁上貼的都是明信片,書店裡的書也不多,甚至還有點舊,但是,詩歌和音樂方面的書籍,卻都很鄭重地擺在顯眼處。《今天詩集》、《通俗歌曲》、《樂》都散置於書台,而讓人感到有點奇怪的是,一摞愛滋病患者通信刊物《朋友》也擺在了書店的角落。紅書店的收書有點雜,動漫也有,小說《兄弟》有,電影館也有,還有連環畫、宣傳小冊也都照收不誤。“有意思的書就收進來,”這就是陳胤陶的開店原則。而紅書店的碟,則顯得有點生僻,碟套已顯陳舊,但是阿陶覺得,“在喜歡電影的人當中,這都是好片子,也是必看的。”

歷史

自1999年11月開店至今,紅書店也有了7年的歷史。當初的博爾赫斯搬走了,曾經紅火的緣影會也散了,而紅書店所做的,就是將他們的《三元里》宣傳冊擺在了書店。即使這批人是在為商,是在開店,甚至也賣起了服裝飾物,但是他們也會琢磨出一點藝術味道來。比如學藝術出身的阿陶,文藝的調調,酷酷的髮型,就是他的江湖印記,改不了,不願改,就像紅書店之前那火熱的、燃燒著的紅。

特色

廣州的書店,能帶著滿腔搖滾味道的,應該首推紅書店了。多年的經營,仍然在美術學院這塊藝術區域處於不敗的地位,也算是創造了廣州個性書店的一個小小奇蹟。紅書店在安大新廈異常醒目,而顧名思義,紅色是主體色,店面和書架,似乎時刻進行的革命。切·格瓦拉不見了,被許多新銳設計的海報、明信片、唱片封套覆蓋了,書卻還是那種格調,電影、音樂、前衛藝術、新銳小說,以及地下刊物。只要一開門,Trip Hop流出來,Rock跳出來,紅色又讓你更亢奮。

印象

一個神秘的亞文化花園。凡是能與中國搖滾樂迷發生親密關係的“非主流”雜誌、書籍和CD,這裡應有盡有。很另類,很前衛,這就是紅書店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全球別具特色的知名書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