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宮堡

基本信息

簡介

紅山宮堡紅山宮堡

公元633年松贊乾布在臥馬塘修建了第一座建築:紅山宮堡,這是布達拉宮的前身。現位於布達拉宮的中央位置,外牆為紅色。宮殿採用了曼陀羅布局,圍繞著歷代達賴的靈塔殿建造了許多經堂、佛殿,從而與白宮連為一體。西藏史學名著《漢藏史集》中對這座宮堡做過詳細描述:“在紅山那裡,築起三道圍城。然後,在圍城當中,修起堡壘式的碉房九百九十九間,又在紅山頂上修起一處湊足千間之數。這些宮室都裝飾以金銀、拂塵、珍珠、纓絡等物,顯得十分壯麗,堪與天宮相媲美?”

紅山宮堡是達賴的靈塔殿及各類佛堂。共有靈塔8座,其中五世達賴的是第一座,也是最大的一座。據記載僅鑲包這一靈塔所用的黃金就達11.9萬兩之多,並且經過處理的達賴遺體就保存在塔體內。西大殿是五世達賴靈塔殿的享堂,它是紅宮內最大的宮殿。殿內除乾隆御賜“涌蓮初地”匾額外,還保存有康熙皇帝所賜大型錦繡幔帳一對,此為布達拉宮內的稀世珍品。傳說康熙皇帝為了織造這對幔帳,曾專門建造了工場,並費工一年才得以織成。從西大殿上樓經畫廊就到了曲結竹普(即松贊乾布修法洞),這座公元七世紀的建築是布達拉宮內最古老的建築之一,裡面保存有松贊乾布、文成公主及其大臣的塑像。紅宮內的最高宮殿名叫薩松朗傑(意為勝三界),其內供奉有清乾隆皇帝畫像和“萬歲”牌位。大約自七世達賴格桑嘉措起,各世達賴每年藏曆正月初三凌晨都要來此向皇帝牌位朝拜,以此表明他們對皇帝的臣屬關係。

紅山宮堡最主要的建築是歷代達賴喇嘛的靈塔殿,共有五座,分別是五世、七世、八世、九世和十三世。各殿形制相同,但規模不等。其中最大五世達賴靈塔殿(藏林靜吉)殿高三層,由十六根大方柱支撐,中央安放五世達賴靈塔,兩側分別是十世和十二世達賴的靈塔。五世達賴靈塔殿的享堂西大殿(措欽魯,亦名司西平措)是紅宮中最大的殿堂,高6米多,面積達725.7平方米。殿內懸掛乾隆帝親書的“涌蓮初地”匾額,下置達賴寶座。整個殿堂雕樑畫棟,有壁畫698幅,內容多與五世達賴的生平有關。在紅宮的西部是十三世達賴靈塔殿(格來頓覺),建於1936年,是布達拉宮最晚的建築。其規模之大也可與五世達賴靈塔殿相媲美,殿內除了靈塔,還供奉著一尊銀造的十三世達賴像和一座用20萬顆珍珠、珊瑚珠編成的法物“曼扎”。

紅山宮堡的法王殿(曲結哲布)和聖者殿(帕巴拉康)相傳都是吐蕃時期遺留下來的建築。法王殿正處在布達拉宮的中央位置,它的下面就是瑪布日山的山尖。據說這裡曾經是松贊乾布的靜修之所,現供奉著松贊乾布、赤尊公主、文成公主以及大臣們的塑像。聖者殿供奉松贊乾布的主尊佛——一尊由檀香木天然形成的觀世音菩薩像。紅山宮堡的屋頂平台上布滿各靈塔殿的金頂,全部是單檐歇山式,以木製斗拱承托外檐,上覆鎏金銅瓦。頂端立一大二小的三座寶塔,金光燦燦,煞是耀眼。屋頂外圍的女牆用一種深紫紅色的灌木壘砌而成,外綴各種金飾,牆頂立有巨大的鎏金寶幢和紅色經幡,體現出強烈的藏式風格。

紅山宮堡中的另外一些宮殿也很重要。三界興盛殿(薩松朗傑)是紅宮最高的殿堂,藏有大量經書和清朝皇帝的畫像。壇城殿(洛拉康)有三個巨大的銅製壇城(曼陀羅),供奉密宗三佛。持明殿(仁增拉康)主供密宗寧瑪派祖師蓮花生及其化身像。世系殿(仲熱拉康)供金質的釋迦牟尼十二歲像和銀質五世達賴像,十世達賴的靈塔也在此殿。

由來

松贊乾布興建拉薩城的第一項偉大工程,就是在著名的紅山頂上,修築一座雄偉、壯觀、堅固的宮堡。雪域高原有史以來,幾乎所有的王,都擁有一座宮堡,好比武士必須有一副盔甲一般。作為第一個統一雪域高原的松贊乾布,他必須修建一座比他的先輩更雄偉、更壯觀、更堅實的宮堡,才能體現他的文治武功和崇高威望,能抵禦和防範任何強敵的入侵。松贊乾布從吐蕃各地徵調了大批石匠、鐵匠、木工,還有數千名士兵和民工。他把這些人分成4組,一組到吉雪沃塘北面開山取石,一組到紅山南面和西面砍伐樹木,一組到紅山東面和北面挖泥取土,其餘大部分的匠師和民工留在山上挖地基,砌地壟,構築宮堡和宮室。整個紅山上下一時熱火朝天,成了一片巨大的勞動工地。經過將近一年的緊張施工,一座西藏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美麗宮堡終於在紅山之巔顯現。至於當時紅山宮堡的情形,現在從大昭寺龍王殿西牆的壁畫上還能看到。五世達賴喇嘛在他的《西藏王臣記》一書里作了這樣的描繪:“其宮如帝釋天堂移來人間,華麗悅目,如天庭玉階,高峻威嚴,宮成遂與神變大軍同住其內。”成書於公元14世紀前期的《西藏王統記》中的描述更加詳盡::“大門向南。紅宮九百九十九間,合頂上贊普寢宮總計宮室千間。飛檐女牆、走廊欄桿,以寶嚴飾,鈴聲震動,聲音明亮,建造堂皇壯麗。論其精美,則等同於大自在天之勝妙宮殿,視無厭足,珠寶嚴飾,並以各種綾綢,作為采帷瓔珞,美妙如意;論其威嚴,則等同於羅剎城邑楞伽布山。”紅山宮堡建成後,藏王松贊乾布又派出使者到喜馬拉雅山以南的廣大地區,準備迎請一尊神像,作為紅山宮堡的本尊神靈、鎮山之寶。這位使者在尼泊爾南部一片大森林中,找到了一株巨大的檀香樹。他砍伐了這株檀香樹,雕刻了4尊觀音菩薩像。一尊名叫聖里瑪,留在了當地;一尊名叫聖武崗,留在了尼泊爾王都陽布城;一尊名叫聖哇底,留在了西藏吉隆地方;最後一尊名叫魯格肖熱,帶回了吐蕃王都沃塘城,獻給了藏王松贊乾布。松贊乾布非常高興,把神像安放在紅山宮堡頂層的觀音殿里。從此,紅山宮堡成了吐蕃王朝的王宮,藏王松贊乾布遷入裡面執掌朝政。公元641年,這位吐蕃英主和大唐文成公主在紅山宮堡舉行了空前盛大的婚禮。這是唐蕃通好的象徵,也是民族團結的見證,得到漢藏兩族人民世世代代的讚揚和歌頌。

結局

非常可惜的是,紅山宮堡僅僅熱鬧興旺了100年。到公元8世紀中葉,第五代藏王赤松德贊執政時期,一場特大的雷暴,摧毀了宮堡很多建築。雷電引發大火,又使更多的房屋化成了灰燼。公元9世紀中葉,先是藏王朗達瑪毀法滅佛,接著是王子仁登和維松爆發了長達20多年的內戰,最後導致規模空前的屬民暴動。紅山宮堡再一次遭到兵火的浩劫,幾乎淪為一片廢墟。直到公元17世紀中葉,五世達賴喇嘛和藏王桑結加措在這片廢墟上重修了布達拉宮,只留下法王洞和觀音殿兩座松贊乾布時期的古建築,作為布達拉宮最神聖的部分。

布達拉宮的前身

修建紅山宮堡,工程巨大。石材從吉曲河兩岸的雪山開採,木材從東邊幾百里的工布江達原始森林砍伐。從沃塘沿吉曲東行,翻過海拔5000多米的米拉山,再沿尼洋河而下,才到工布江達。原始巨木,重達萬斤,全靠人抬牛拉,由工布江達翻過米拉雪山,歷700餘華里,淌過吉曲,運抵紅山工地。這條運送紅山宮建築木材的路,就是今天的川藏公路工布江達至拉薩段,全長350公里。

由九百九十九間房屋組成的紅山宮堡建築群,是布達拉宮的前身。在修築紅山宮堡的同時,吉曲沃塘(拉薩地區的拉薩河流域,以前叫吉曲沃塘。吉,藏語:幸福。曲,藏語:水。沃塘,藏語:肥美廣闊的草壩。吉曲沃塘,藏語:肥沃草壩流來的幸福之水)作為土蕃的開發區,大興土木,先後修建了道路、官邸、民宅、商店、市場、館驛、軍營,成為土蕃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紅山宮堡落成後,松贊乾布偕文成公主及後宮眷屬,從沃塘北面的帕蚌卡寺,移居紅山宮堡。隨著文成公主進藏,佛教得以在雪域高原傳播。文成公主奏請松贊乾布,將紅山宮堡改為布達拉宮。布達,古梵語中的地名。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修行得道,旁邊有一座山,這座山就叫布達山。布達,藏語的含義是日務楚增。日務楚增翻譯成漢語,就叫駕馭神舟。布達,就是駕馭神舟的舵手釋迦牟尼。松贊乾布聞奏大喜,遂將紅山宮堡易名為布達拉宮。從此,紅山像布達山那樣,成為雪域高原駕馭神舟之山。當時邊巴次仁說:“文成公主直接將梵語布達用做紅山山名,譯音非常接近梵語布達。”

在長期分割混戰中,布達拉宮年久失修,又遭雷擊兵焚,幾乎化為灰燼。“公元1645年至1653年,五世達賴主持重修布達拉宮。”邊巴次仁說,“數千工匠,歷時7年,在廢墟上重建了布達拉宮。公元1690年,西藏噶廈政府主持建造布達拉宮的紅宮,工程浩大。清康熙皇帝專門派漢、蒙工匠進藏援建,歷時3年竣工。白宮和紅宮組成布達拉宮高大宏偉的宮堡建築群,美倫美奐,屹立在布達之巔,這就是今天聳立在我們面前的布達拉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