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寶石級潛艇

紅寶石級潛艇

“紅寶石”級是世界上排水量最小的核潛艇,而隨著常規動力的“阿戈斯塔”級“烏埃桑”號潛艇於2001年7月的退役,法國的潛艇兵力也繼美英海軍之後全部由核潛艇組成。法國海軍在1983~1988年陸續建成4艘“紅寶石”級攻擊型核潛艇,之後又在1992 1993年,得到了2艘改良的“紅寶石”級。

概述

紅寶石級潛艇紅寶石級潛艇

排水量:浮航狀態2385噸(S605之後各艦為2400噸),潛航狀態2670噸
規格:全長236.5英尺(72.1米),全寬24.9英尺(7.6米),吃水21英尺(6.4米)
裝備:21英寸(533毫米)魚雷發射管4具、SNN39飛魚反艦飛彈、ECAN LS Mod 3及ECAN F 17 Mod2魚雷
主機:一具壓水泠卻式核子反應爐、一具電動機(9500軸馬力)、航速潛能狀態25節
法國海軍最初於1954年嘗試建造核動力攻擊潛艇,第一艘並於1956年開工。不久後卻因美、法兩國的政治衝突,

紅寶石級潛艇紅寶石級潛艇
導致美國拒絕供給核子反應所須的濃縮鈾給法國,法國被迫自行研發使用天然的重水核反應爐,然而這種核子反應爐對計畫中的潛艇而言太重又過於龐大,因此整個計畫不得不中止。
之後法國全力投注於核力彈道飛彈潛艇果敢級的發展,而果敢級的成功讓法國獲得不少重要的技術和經驗,使法國有能力製造極為緊緻的核子反應爐,從而使主機發電系統等的體積大為縮小,紅寶石級潛艇因此成為世界上最小的核子動力潛艇。
紅寶石號(S 601)於1983年2月服役,後續三艘寶石號(Saphir S602)、卡薩布蘭加號(Cas-ablanca S603)及翡翠號(Emeraude S604)則於1988年就役。該級另外4艘紫水晶號(Amethyste S605)、珍珠號(Perle S606)、綠松石號(Turquoise S607)、鑽石號(Diamant S608)的基本設計略有修改,包括外觀上的艦艇延長、新設計艦首外形、更具流線型的艦橋等,以獲得更佳的水中靜音性,內部設備則包含攻擊及電力系統的改良等。較早完工的數艘亦將進行改裝,這項改裝工程在1995年完成。同時法國現在正計畫建造一種4000噸的潛艇,這種新型潛艇共要建造9艘,預計將在二十一世紀初就役,然而為使紅寶石級的建造工程完全結束以免經濟負擔過重,這項計畫可能會被迫延後完成。
與美俄相比,法國的核潛艇發展較晚,而且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之路。它首先發展的是戰略核潛艇,這與其堅持獨立的國防政策、急需核威懾力量有關。遲至1976年,法國才開始建造自己的第一級攻擊型核潛艇,也是世界上
紅寶石級潛艇紅寶石級潛艇
最小的一級核潛艇:“紅寶石”級。該級艇共建6艘,其中後2艘為改進型。
S601“紅寶石”號1983年2月23日服役,於1991年至1993年2月進行現代化改裝;
S602“藍寶石”號1984年7月6日服役,於1989年至1991年7月進行現代化改裝;
S603“黃寶石”號1987年4月21日服役,於1992年至1994年6月進行現代化改裝;
S604“綠寶石”號1988年9月16日服役,於1994年至1996年進行現代化改裝;
S605“紫水晶”號1992年3月20日服役
S606“珍珠”號1993年7月7日服役。

紅寶石號(S601)

紅寶石號(S601)於1983年2月服役,後續三艘寶石號(SaphirS602)、卡薩布蘭加號(Cas-ablancaS603)及翡翠號(EmeraudeS604)則於1988年就役。該級另外4艘紫水晶號(AmethysteS605)、珍珠號(PerleS606)、綠松石號(TurquoiseS607)、鑽石號(DiamantS608)的基本設計略有修改,包括外觀上的艦艇延長、新設計艦首外形、更具流線型的艦橋等,以獲得更佳的水中靜音性,內部設備則包含攻擊及電力系統的改良等。較早完工的數艘亦將進行改裝,這項改裝工程在1995年完成。同時法國現在正計畫建造一種4000噸的潛艇,這種新型潛艇共要建造9艘,預計將在二十一世紀初就役,然而為使紅寶石級的建造工程完全結束以免經濟負擔過重,這項計畫可能會被迫延後完成。

總體性能

紅寶石級潛艇紅寶石級潛艇

“紅寶石”級全長72米,寬7.6米,水上航行時吃水6.4米,水上排水量2385噸,水下排水量2670噸,僅相當於一艘常規潛艇,真不負“袖珍核潛艇”的稱號。動力裝置為CAS48型一體化反應堆功率為48MW,堆芯壽命25年。該級艇最大下潛深度300米,改進型增加到350米,水下最高航速25節,自持力45天,改進型為70天,編制人數70人。
該級艇雖然小,但有艇小的優勢。大型核潛艇的不足是在淺水區會變得“英雄無用武之地”,而排水量不到3000噸的小型核潛艇卻正好大顯身手。法國是地中海沿岸國家,它的海軍主要活動在地中海,而這一海域的許多海區都非常適合“紅寶石”一顯身手。
該級艇的小尺寸反應堆也很有特點,正是這種小字號反應堆的出現才催生出“紅寶石”。它採用了“積木式”的一體化設計原理,即反應堆的壓力殼蒸汽發生器和主泵聯結成一個整體,反應堆的所有部件都是一個完整的結合體,這就使反應堆具有結構緊湊、系統簡單、體積小、重量輕、便於安裝調試、可提高軸功率等一系列優點,並有助於採用自然循環冷卻方式,以降低潛艇的輻射噪聲。另外,法國一貫堅持的電力推進方式也是為了達到降低輻射噪聲的目的。

武器裝備

紅寶石級潛艇紅寶石級潛艇
發射中的SM-39“飛魚”潛射反艦飛彈
“紅寶石”級在艇首裝有4具533mm魚雷發射管,可發射魚雷飛彈。魚雷主要為F-17Ⅱ型和L-5Ⅲ型。F-17Ⅱ為線導,主/被動尋的,40節時射程20公里,戰鬥部重250公斤,航深600米。L-5Ⅲ為兩用魚雷,主/被動尋的,35節時射程9.5公里,戰鬥部重150公斤,航深550米。
該級艇所攜飛彈是大名鼎鼎的“飛魚”,即SM-39“飛魚”潛射反艦飛彈,0.9馬赫時射程50公里,戰鬥部重165公斤。艇上共可攜帶魚雷飛彈共18枚,在執行布雷任務時則可攜帶各型水雷。

電子裝備

·電子設備:SAT和DLA2B或DLA3武器控制系統湯姆遜-CSF/DRUA33搜尋雷達電子支援為ARUR和ARUD系統。
·聲吶:DMUX20,多功能基陣,被動搜尋,低頻;DUUA2B,主動,中頻;DUUX-5,被動測距與偵聽;DSUV62C,被動拖曳基陣,甚低頻。

設計研究

紅寶石級潛艇紅寶石級潛艇
俄羅斯紅寶石設計局全稱為紅寶石海上工程中央設計局(The Central Design Bureau for Marine Engineering Rubin),通常稱其為第 18中央設計局或魯賓設計局。該局早在1900年即開始進軍潛艇的設計,在1901年至1917年的沙皇統制期間,共建造了34艘潛艇,從1926年至1941年又建造了206艘。至今,該局已設計研製了約900艘各型的柴電和核動力潛艇,為前蘇聯海軍潛艇部隊的發展等方面與西方的對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即使冷戰後的今天,紅寶石設計局仍不失本色,勇挑重擔,其設計並與1996年10月25日開工建造的“北風之神”級核潛艇,其性能不僅超過了俄現役的任何一級彈道飛彈核潛艇,也超過了西方在役或在研的核潛艇,使“紅寶石”得以穩坐俄羅斯王牌設計局的寶座。

紅寶石設計局對潛艇的設計與研製,始自1900年,而成名卻在二戰後。由於二戰前後蘇海軍裝備的眾多潛艇,基本上都由紅寶石設計局設計,所以設計新型常規動力潛艇的任務自然也落到“紅寶石”手中。紅寶石設計局設計的二戰後的第一代常規潛艇為“W”級,1951年初開工建造,在7年間建造了240艘之多。該型潛艇的主要任務是擔負攻擊水面艦艇和海上封鎖任務。中國蘇聯在簽訂“六四”協定後購買了部分“W”型潛艇,其餘皆出口東歐國家

紅寶石級潛艇紅寶石級潛艇
“W”型潛艇與蘇原裝備的“C”級(即“史達林”級)潛艇相比,在性能上先進了許多,一是533毫米發射管不僅可發射魚雷,也可布設水雷,且攜帶22枚之多;二是增加了水下柴油機進氣裝置,可在水下用柴油機航行(航速6節)或給蓄電池充電,提高了潛艇的隱蔽性;三是增大了下潛深度和續航力,下潛深度可達270米,續航力9000海里,水下逗留25晝夜。就在“W”型大批量生產時,蘇海軍又提出增強潛艇水下攻擊靈活性的要求,“紅寶石”很快又拿出“Q”級設計方案,“Q”級的艇長約為“W”級的2/3,而排水量卻是“W”級的一半。“Q”級生產了20艘後,鑒子美國“巴勞”級潛艇下水,蘇聯又責成紅寶石設計局再發展一型攻擊威力更大的常規潛艇。“紅寶石;接受任務後,在“W”和“Q”級的基礎上,在較短的時間內就設計出了“Z”級潛艇。“Z”級艇長89.9米,寬7.5米,水上排水量1950噸,水下 2400噸;柴油機和電機各3台(比“W”級各增加1台),有10具魚雷發射管(比“W”級增加4具),艏 6具,艉4具,從1951年到1954年,“Z”級艇共生產了26艘。

然而,不管風雲一時的“W”級也好,還是繼之出現的“Q”級和“Z”級也罷,充其量也就是噸位、武備多少的變化,並沒有超越這一代的水平。這不是“紅寶石”所追求的。因此,在上述三型潛艇陸續投產之時,該局已開始設計新一代常規潛艇了。這就是被西方稱之為蘇聯第二代常規潛艇的“F”級;該級潛艇自1958年至1967年共生產了58艘,其中17艘出售給其他國家。“F”級在攻擊力、下潛深度和續航力方面都優於西方同代潛艇。

紅寶石級潛艇紅寶石級潛艇
然而,1961年“古巴飛彈危機”爆發了,同時也暴霹了常規潛艇在應對危機時的缺點,致使蘇聯轉向核潛艇的發展,常規潛艇的研製工作眼看就要走向沒落了。就在此時,蘇聯在1950年代建造的常規潛艇都已進入暮年,加之西方已開始了新一代常規潛艇的研製,如德國的209型,使蘇聯感到既不能在這一領域落後,又不能缺少在大面積淺海水域活動的常規潛艇,所以提出了新一級常規潛艇的設計任務,這就是被命名為641B工程,被西方稱之為“T”型常規潛艇。該型艇實際上是“F”級的改進型,曾在1973年出現在塞瓦斯托波爾閱兵式上,但是就其性能而言,它沒有什麼可值得誇耀的地方。此時舶“紅寶石”已把精力放在了新一代常規潛艇877工程上了。

877工程的設計,“紅寶石”除運用了蘇在潛艇領域的最新技術成果外,也適當地吸取了西方潛艇的可取之處,並在隱身性和居住性方面下了很大功失。從“877”試航及使用情況看,它的設計研製是非常成功的。其良好的隱身性(其噪聲比被西方稱之為“海洋黑洞”)和強大的攻擊牲,令西方設計者們嘆服,蘇海軍對其暱稱為“華沙姑娘”,西方稱之為“K”(KIRO)級,也贏得第三周的青睞,訂單不斷。當877艇在1978年出廠後,“紅寶石”隨即展開了敢進工作,在數年內又研製出877M、877эM、877MK、877MK、877эMK等多種改進型,各有特點,各有先進之處。“K”級艇成為蘇峨的第三代常規動動力艇。  

20世紀80年代末,“紅寶石”對877型艇進行了一次大改進,也就是公布的代號為636工程,636工程(或稱636型艇)使該艇的生存能力更強,抗沉性更好,隱蔽性更佳,其噪聲比877低一個數量級,而其主動聲吶探測距離相當於西方同級艇的數倍,發動機功率比877大50%,水下航速高3節,“636”也第一次裝備了防空飛彈。不到10年時間,“紅寶石”推出了兩型性能先進的潛艇,讓世界為之瞠目。就在西方驚訝和致力尋找877型和636型的破綻之時,紅寶石設計局在1997年3月的國際防務展海軍裝備展示中,又推出了第四代常規動力潛艇——“阿穆爾”級

紅寶石級潛艇飛魚飛彈
(西方稱為“拉達”級)。該級艇的總體性能據說是俄現役最好的“636”級的3~4倍。

“紅寶石”並非在常規動力方面專業,在核動力潛艇的研製上,也是赫赫有名的。1950年代中期,蘇聯搶在美國前面發展了第一代常規動力彈道飛彈潛艇“G”級,迫使美國將正在施工的“蠍子”號攻擊型核潛艇改裝為彈道飛彈潛艇,並於1959年建成了“喬治·華盛頓”彈道飛彈核潛艇。這又促使蘇聯加速了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艇的上馬,重任落在紅寶石設計局身上,代號“658”工程(西方稱之為H級,即“旅館”級)。由北德文斯市克402船廠建造,共建造了9艘,每艘裝備3枚液體燃料的SS-N-4型彈道飛彈。該型艇的出現,雖彌補了蘇聯彈道飛彈核潛艇的空白,但該型艇必須在水面發射飛彈。這一致命的暴露因素和只有3枚飛彈的不足,使蘇聯戰略核力量處於非常落後的地位。就在“G”級對“喬倫”級時,其第三級“拉斐特”級也在設計了。這更刺激了蘇聯的神經,蘇海軍立即讓紅寶石設計局進行新一代彈道飛彈核潛艇的設計。新工程代號為667A。這次軍方沒有像“H”級那樣盲目地要求各項性能均超美國,紅寶石設計局也吸取了“H”級設計中的經驗和教訓,使工程進展較為順利,在 1967年推出了“Y”級(“揚基”級)彈道飛彈核潛艇的設計,並立即投入生產。

“Y”級彈道飛彈核潛艇的性能在許多方面類似美國的“喬治,華盛頓”級,雖然在飛彈性能上無法與美潛艇相比(馬克耶夫飛彈設計局沒有研製出與美相似的固體燃料飛彈),但紅寶石設計局採用了新的載彈布局,使“Y”級彈道可攜載16枚飛彈,尤其是後來對SS-N-6飛彈進行了改進,出現過3種型號,Ⅰ型、Ⅱ型為單彈頭,射程分別為2400和3000公里,Ⅲ型為帶有3個彈頭的分彈頭式,射程也是3000公里。這樣,“Y”級雖與美國同期的潛射彈道相比,在精度和射程上稍遜一籌,但蘇聯彈道飛彈核潛艇性能上有了重大突破。蘇聯在1967年至1974年共建造了34艘“Y”級艇

在趕超美國戰略核潛艇上,“紅寶石”也是不遺餘力的。就在“Y”級設計建造之初,它又上馬了“667B”工程,這就是西方稱為“德爾塔”“D”級彈道飛彈核潛艇。鑒於戰略飛彈核潛艇所擔負的任務及前兩級存在的缺點,紅寶石設計局進行了重點攻關,主要解決了與西方相比存在明顯差距的隱身性和飛彈性能。在隱身性方面除採用了最先進的消聲瓦和7葉大側斜螺鏇槳外,還採用了浮筏減振技術,使“D”型艇的噪聲比“H”型艇減少了幾十分貝。幾十分貝不是小數,在“兩軍”對陣中差1分貝不有先敵發現的優勢。所以此時美國攻擊型核潛艇艇長們有了“再也不像以往那樣可以對蘇聯戰略核潛艇任意跟蹤了”的說法。在戰略飛彈方面,雖然仍採用液體燃料,但性能有了明顯提高,其新產的SS-N-23飛彈,已經達到美國最好的“三叉戟”彈道飛彈的水平了。在197

紅寶石級潛艇紅寶石級潛艇
2年至1977年,蘇聯北德文斯克402造船廠和共青城船廠共建造了18艘667B級(也稱DI級)彈道飛彈核潛艇

在建造DI型的同時,紅寶石設計局還完成了DⅡ型(667B級)和DⅢ(667Bjlp級)的設計,1975年建造了4艘DⅡ型,1976年又建造了14艘DⅢ型。DⅢ型的噪聲比 DI、DⅡ型又降低了5~10分貝。就在DⅢ級陸續出廠之際,與“颱風”級同屬第四代的“DⅣ”級在 1984年2月下水了。“DⅣ”級雖與DI、Ⅱ、Ⅲ級同屬“D”級,但其總體性能卻領先於前三型,與美國的“俄亥俄”級等同。至此,“紅寶石”設計的D級系列核潛艇,使蘇聯與美國的潛基戰略核力量的對比,發生了顯著的變化,蘇聯除擁有核潛艇數量上的優勢外,在潛艇質量上也令美國刮目相看。

與DⅣ級同屬第四代的“颱風”級,是蘇聯針對美國擬建裝備“三叉戟”飛彈“俄亥俄”級潛艇而下達給紅寶石設計局的任務。鑒於蘇聯核戰略的改變,彈道飛彈潛艇不參加早期的相互核攻擊,而是隱蔽待命,作為後備核威懾力量或者是第二次核打擊力量,或作為以後戰爭階段討價還價的籌碼,蘇聯要求該型潛艇有冰下發射戰略核武器的高度可靠性,進一步降低艇的物理場的強度,提高艇員的戰鬥能力,雖不要求艇的水下高航速,但必須保持良好的機動性和具有基本防空能力。這又是一項在設計和研製領域的高難任務,具有不怕難,勇於攻關的“紅寶石”,在1972年就完成了“颱風”級的初步設計,1974年得到批准,1976年完成施工設計,1977年3月3日開工建造,1982年首艇下水。

紅寶石級潛艇紅寶石級潛艇

從時間上看,“颱風”級的設計幾乎與“D”級同步,在短短几年間實現幾型艇的改型和兩種型號的換代,充分顯示了紅寶石設計局的實力和水平。在此不能不提的是,當蘇聯解體,俄羅斯經濟遭遇極大困難的情況下,“紅寶石”的新作“北風之神”級,在1996年10月25日又在北方機械工業工廠開工建造,首艇命名為“尤里,多爾戈魯基”號。該型艇的特點是:外型類似“D”級,水下排水量僅是“颱風”級的一半,而飛彈發射筒卻是“颱風”級的80%,飛彈打擊的總威力達到“颱風”級的90%以上。當然其戰術性能如隱蔽性、艇尾跡、紅外指標、空防能力及反潛水面艦艇的綜合對抗能力,不僅均超過了俄羅斯現役的任何一級彈道飛彈潛艇,也超過了西方現役或在研的潛艇。

從前面講的兩類潛艇中,似乎紅寶石設計局擅長常規動力潛艇和戰略核潛艇的設計,其實不然,應該看到當時蘇峨海軍下達任務時的情況,幾乎都是任務針對性和要求高,軍方將難題交到了有完成任務相對把握的設計局,另外,蘇聯當時擁有“紅寶石”、“孔雀石”、“天青石”等多家設計局,後兩家也擔負了多種型號的設計任務。“紅寶石”只完成了攻擊型核潛艇的“M”級和“O”級。當然這兩型艇的設計難度也是非常大的。如“M”級攻擊核潛艇的下潛深度是現役潛艇的2倍,實際試驗時達到了1020米的深度,該記錄至今仍沒有被作戰潛艇打破。 

1960年代,美國在完成“企業”級核動力航母建造之時,又提出新一代核動力航母“尼米茲”級的研發工作,蘇聯針對這一威脅,提出了用飛彈飽和攻擊的戰法對付蘇聯艦艇無法與美航母對抗的局面。即從天空、海面及水下在同一時刻向美航母編隊發射成百上千枚遠程反艦飛彈,水下任務當由潛艇承擔,具有強大火力的“O”級 (“奧斯卡”級)核動力巡航飛彈潛艇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出現的。“O”級載彈24枚,不要說艇群攻擊,單一艘“O”級的24枚飛彈齊射,也夠一個編隊招架的。“O”級 (“奧斯卡”級,“庫爾斯克”號即屬此級)還裝有8個魚雷發射管,650毫米和533毫米的各4具。“O”級雖有在大深度發射飛彈的能力,但噪聲過大又使該艇的性能大受影響,想進一步提高隱蔽性的設計時,俄國又遇連續低迷的經濟狀況,使該級艇的建設放慢了速度。

縱觀紅寶石設計局的產品,從二戰後的第一代到第四代,常規動力潛艇設計了“W”級、“O”級、“Z”級、“F”級、“877”級、“636”級、“阿穆爾”級,彈道飛彈核潛艇“G”級、“H”級、“Y”級、“D”級、“颱風”級“北風之神”級,又完成了“M”級和“O”級兩型巡航飛彈攻擊核潛艇的設計。這些產品使“紅寶石”連連出彩,這個老字號也在世人面前熠熠生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