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冬蛇菰

紅冬蛇菰

紅冬蛇菰(學名:Balanophora harlandii)是蛇菰科蛇菰屬的植物。別名:筆頭蛇菰、地紅果、葛藤菌、廣東蛇菰、列當、球穗蛇菰、圓錐蛇菰、宜昌蛇菰等。分布於中國大陸的廣東、雲南、廣西等地,生長於海拔600米至2100米的地區,常生長在蔭蔽林中較濕潤的腐殖質土壤處,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以全草入藥,中藥名葛蕈,味苦、澀,性寒,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功效,用於咳嗽咯血、雪崩、腸風下血、痔瘡腫痛、梅毒、疔瘡、小兒陰莖腫。

基本信息

植物形態

紅冬蛇菰紅冬蛇菰
草本,高2.5-9厘米;根莖蒼褐色,扁球形或近球形,乾時脆殼質,直徑25-5厘米,分枝或不分枝,表面粗糙,密被小斑點,呈腦狀皺褶;花莖長2-5.5厘米,淡紅色;鱗苞片5-10枚,多少肉質,紅色或淡紅色,長圓狀卵形,長1.3-2.5厘米,寬約8毫米,聚生於花莖基部,呈總苞狀。花雌雄異株(序);花序近球形或卵圓狀橢圓形;雄花序軸有凹陷的蜂窠狀窪穴;雄花3數,直徑1.5-3毫米;花被裂片3,闊三角形;聚葯雄蕊有3枚花葯;花梗初時很短,後漸伸長達5毫米,自窪穴伸出;雌花的子房黃色,卵形,通常無子房柄,著生於附屬體基部或花序軸表面上,花柱絲狀;附屬體暗褐色,倒圓錐形或倒卵形,頂端截形或中部凸起,無柄或有極短的柄,長0.8毫米,寬0.6毫米。花期9-11月。

產地生境

產於廣東廣西雲南。生於海拔600-2100米蔭蔽林中較濕潤的腐殖質土壤處。模式標本采自廣東沿海島嶼

近緣區別

紅冬蛇菰紅冬蛇菰
據原始記載,本種有兩個較突出的特徵易與近緣種相區別,即根莖表面呈腦狀皺褶,鱗苞片聚生於花莖基部呈總苞狀。這些特徵,前人往往不察而誤將近緣種當作本種,並認為本種是屬中的常見種。《台灣植物志》(Fl. Taiwan,2: 255. 1976.)將近緣種紅燭蛇菰(B. mutinoides Hayata)併入本種,並認為本種在我國台灣省也有分布;其實二者在性狀上差異頗大。

相關的種

川藏蛇菰Balanophorafargesii(Tiegh.)Harms。
紅冬蛇菰BalanophoraharlandiiHook.f。
紅冬蛇菰(原變種)BalanophoraharlandiiHook.f.var.harlandii。
鏇生蛇菰(變種)BalanophoraharlandiiHook.f.var.spiralisP.C.Tam。
宜昌蛇菰BalanophorahenryiHemsl。
筒鞘蛇菰BalanophorainvolucrataHook.f。
日本蛇菰BalanophorajaponicaMakino。
紅燭蛇菰BalanophoramutinoidesHayata。
鳥黐蛇菰BalanophoratobiracolaMakino。

檀香目百科

檀香目,為多年生草本、灌木或喬木。包含鐵青樹科(Olacaceae)、檀香科、桑寄生科、槲寄生科、蛇菰科(Balanophoraceae) 等10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