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植物]

米蘭[植物]
米蘭[植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米蘭(學名:Aglaia odorata)常見的花卉植物,為灌木或小喬木;莖多小枝,幼枝頂部被星狀銹色的鱗片。花芳香,直徑約2毫米;雄花的花梗纖細,長1.5-3毫米,兩性花的花梗稍短而粗;花萼5裂,裂片圓形;花瓣5,黃色,長圓形或近圓形,長1.5-2毫米,頂端圓而截平;雄蕊管略短於花瓣,倒卵形或近鐘形,產廣東、廣西;常生於低海拔山地的疏林或灌木林中。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不耐寒,稍耐陰,土壤以疏鬆、肥沃的微酸性土壤為最好,冬季溫度不低於10℃,北方置於不低於5℃的地方。米蘭喜濕潤,生長期間澆水要適量。若澆水過多,易導致爛根,葉片黃枯脫落;開花期澆水太多,易引起落花落蕾;澆水過少,又會造成葉子邊緣乾枯、枯蕾。福建、四川、貴州和雲南等省常有栽培,分布於東南亞各國。中國北方也有盆栽。山東地區只要冬季移於溫室或室內保溫地方,溫度不低於5℃,注意少澆水,就能安全過冬。

基本信息

植物形態

(圖)米蘭米蘭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多分枝。幼枝頂部具狀銹色鱗片,後脫落。奇數羽狀複葉,互生,葉軸有窄翅,小葉3—5,對生,倒卵形至長橢圓形,先端鈍,基部楔形,兩面無毛,全緣,葉脈明顯。圓錐花序腋生。花黃色,極香。花萼5裂,裂片圓形。花冠5瓣,長圓形或近圓形,比萼長。雄蕊花絲結合成筒,比花瓣短。雌蕊子房卵形,密生黃色粗毛。漿果,卵形或球形,有星狀鱗片。種子具肉質假種皮。花期7—8月,或四季開花。
楝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是大葉米蘭的小葉變種。分枝多而密;羽狀複葉互生,小葉3枚~5枚,有光澤;花小似粟米,金黃色,雜性異株,圓錐花序腋生;新梢開花,盛花期為夏秋季;開花時清香四溢,氣味似蘭花

習性特徵

(圖)米蘭米蘭

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不耐寒,稍耐陰,土壤以疏鬆、肥沃的微酸性土壤為最好,冬季溫度不低於10℃。米蘭性喜溫暖,向陽,好肥。生長適溫為20℃~25℃。在通常情況下,陽光充足,溫度較高(約30℃左右),開出來的花就有濃香。如果夏季將其放在蔭蔽處,同時又施大量氮肥,就是造成米蘭不開花或開花少、香味淡的一個主要原因。因此,米蘭在生長發育期間,需放在室外陽光充足的地方養護,並要注意適當多施些含磷素較多的液肥,最好能施用碎骨末、刺、骨等泡製腐熟的礬肥水,經常輔施些含磷成分較多的化肥或發過酵的淘水等,都有助於孕蕾,並且開花多、色金黃、氣味清香。

米蘭喜濕潤,生長期間澆水要適量。若澆水過多,易導致爛根,葉片黃枯脫落;開花期澆水太多,易引起落花落蕾;澆水過少,又會造成葉子邊緣乾枯、枯蕾。因此,夏季氣溫高時,除每天澆灌1~2次水外,還要經常用清水噴洗枝葉並向放置地面灑水,提高空氣濕度。同時,施肥也要適當。由於米蘭一年內開花次數較多,所以每開過一次花之後,都應及時追肥2~3次充分腐熟的稀薄液肥,這樣才能開花不絕,香氣濃郁。米蘭喜酸性土,盆栽宜選用以腐葉土為主的培養。生長旺盛期,每周噴施一次0.2%硫酸亞鐵液,則葉綠花繁。

繁殖技術

(圖)米蘭米蘭

米蘭常用扦插和高空壓條繁殖。扦插有老枝扦播和嫩枝扦插,前者即用去年生的老枝作插穗,於4月至5月間進行,後者是選用當年生的半木質化枝條,於6~8月進行,採集嫩校作插穗的標準是枝端葉片質厚,色綠,腋芽飽滿。插穗長10厘米左右,保留上端2~3片葉,其他葉子全部去除,以減少水分蒸發和營養消耗,削平切口。扦插基質可用河沙、膨脹珍珠岩泥炭蛭石等。扦插時,可先用竹筷在插壤上打洞,間距5厘米左右,然後將插條插入洞中,深度約為插條的1/3。插入後,要用手指撳實泥土,使泥土和插條緊密結合,澆足水。架設蔭棚,以保持通風、濕潤的環境。插穗生根快慢與插壤溫度關係很大,底溫高,生根快,底溫在30C~32C時,插後40天即可生根,25C~28C即需50~60天才能生根。但底溫高,葉片蒸發快,插條新陳代謝處於活潑狀態,此時如果濕度低,則易造成插穗落葉,插穗一旦落葉,即無成活的希望。所以高溫還必須保證高濕,通常須保持85%以上的相對濕度。扦插前,插穗基部用20PPm~25PPm的蚓哚丁酸浸12~24小時,或50PPm的吲哚乙酸浸15小時,有促進生根的效果。

高空壓條自5月至9月都可以,但最好的時間是6月梅雨天氣,此時高壓成活率高,生根快,一般6月上旬高壓的米蘭,40天后就能陸續生根。具體方法是:選擇一年生木質化健壯枝條,莖粗0.5毫米。於離分叉部位20厘米處作環狀剝皮,環寬0.5厘米左右,深度以見木質部為準,然後用苔蘚或濕土敷於環剝部位,再用塑膠薄膜包紮,讓苔蘚等始終保持濕潤。生根後再剪離母體,先於蔽蔭處緩苗,後再上盆定植。採用此法成活率高,成苗開花較快。

栽培管理

(圖)米蘭米蘭

米蘭雖具有較強的耐陰性,但不耐長蔭蔽,尤其是盆栽米蘭盛花時,不能長期置於室內,在開花時,可於下午4時後移至室外,上午9時前移入室內,使其接受陽光,為抽生新枝和新花穗積累營養。冬季移置室內時,也應使其儘可能多地接受光照。雖然米蘭對土壤的要求並不嚴格,但以富含腐殖質、肥沃、微酸性的沙質壤土為宜。在調製盆土時,採用泥炭土2份,加沙1份,或者選用肥沃園土、堆肥土各2份,加沙1份,混合調製。

幼苗上盆後,待長到20厘米~25厘米高時,即可摘心,促使其發生側枝,早日形成樹冠,同時可以控制植株高度和增加花量。米蘭盆栽時,要保證排水良好,澆水按氣候乾濕情況而定,既要保持盆土濕潤又不能長期水分過多。維持較高的空氣濕度對米蘭生長有利,在天旱和生長旺盛期,最好每天葉面噴水1~2次。

米蘭枝葉繁茂,生長期中不斷抽生新枝,形成花穗,因此需要有充足的肥料。肥力不足花量會明顯下降。為此,春季開始生長後,就應及時追肥。追肥以腐熟的餅肥或麻醬渣水為好,米蘭不能忍受濃肥,因此施肥應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則,尤其是春天開始追肥時,忌施濃肥。追肥宜7~10天施一次,在肥水中亦應增加適量的過磷酸鈣

夏季炎熱時,要把米蘭放到有蔭蔽的地方,可放在蔭棚的邊緣,既不使遭強光照射,又能得到較多的陽光。因為過強的直射光對米蘭生長發育有抑制作用,而過於蔭蔽,也容易引起米蘭徒長,生長衰弱,花量減少。

根據米蘭對溫度的要求,盆栽米蘭一般要到穀雨以後才能搬至室外,而秋季在霜降之前即要移進室內越冬。越冬期間,室溫保持在10C~12C為宜,室溫過高容易引起繼續生長,對第二年生長發育不利。但溫度過低,降到5C以下時,容易引起凍害。米蘭在室內越冬,葉面容易沾灰,影響其正常的光合作用,所以每隔一段時間,需要衝洗一次。

從小苗開始就要進行整形,使保留15厘米~20厘米高的一段主幹,不要讓主枝從地面叢生而出,由於米蘭是在新葉腋間抽生花穗,所以一般不加修剪。如為控制樹形和增加新枝,可在新枝生長前摘心,或結合扦插進行修剪。

病蟲害

(圖)米蘭米蘭

米蘭的病害有莖腐病炭疽病等;蟲害有白娥蠟蟬蚜蟲紅蜘蛛介殼蟲等。莖腐病,發生於米蘭莖幹上。病初起時,為黑色小斑,擴大後成條狀,暗褐色,繞莖一周后,引起植株死亡。發病初期可用0.5%一1%波爾多液塗抹枝幹;也可用l一2度石琉合劑或70%托布律800倍水溶液塗抹,效果也較好。

炭疽病,是米蘭主要病害,多發於6一10月。發病初期,病斑從葉尖、葉緣侵入,使葉尖變成褐色。植株的葉片、葉柄、莖幹上均可發生。防治方法:發現病葉病枝,要及時切除,並改善通風條件。也可用高錳酸鉀1000-1200倍水溶液噴灑。

米蘭的蟲害紅蜘蛛、蚜蟲等均可用40%樂果1000一1500倍水溶液噴灑,也可用1200倍敵敵畏水溶液噴灑。

管理要點

(圖)米蘭米蘭

一、溫度要適宜。米蘭性喜溫暖,溫度越高,它開出來的花就越香。一般來說,溫度處在30℃以上,在充足的陽光照射下,開出來的花就濃香;反之,處在30℃以下的環境下,如果又處在光照不足的蔽蔭處,開出來的花就沒有在溫度高時的香。養好米蘭,溫度適宜範圍在20℃至35℃之間,在6月至10月期間開花可達5次之多。

二、光照要充足。米蘭四季都應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如把米蘭置於光線充足、通風良好的庭園或陽台上,每天光照在8小時至12小時以上,會使植株葉色濃綠,枝條生長粗壯,開花的次數多,花色鮮黃,香氣也較濃郁。如果讓米蘭處在陽光不足而又蔽蔭的環境條件下,會使植株枝葉徒長、瘦弱,開花次數減少,香氣清淡。

三、施肥要合理。米蘭發花性強,開花次數多,必須及時補充養分。米蘭每開完一次花,應抓緊補充養分,肥料不足是米蘭只長葉不開花或落葉落蕾的主要原因。所以,氣溫回升,米蘭應移到室外養護,一周后就要鬆土,施些稀薄的氮肥,用10%至20%腐熟的餅肥水或人糞尿均可,以後每隔10天左右施一次液肥以促其枝葉生長。自6月開始,米蘭進入生長旺期和開花期,直到10月中旬。每隔15天左右,需施一次以磷肥為主的較濃肥料,或隔15天至20天噴施一次0.3%的磷酸二氫鉀液,則開花更為繁茂。特別注意的是,花期一定要以磷肥為主,否則就會出現只長葉不開花的情況。在6月至10月的開花期中,如施肥不足,不僅開花次數減少、花兒不香,已出現的花蕾也會凋萎而不能開放。

四、澆水要適時適量。米蘭澆水次數的多少,須視植株的大小、氣候的變化以及放置場所等情況而定,做到適時適量。在開花前增施磷鉀肥,並且經常有陽光散射,淋水適中,它開花香氣就會濃烈。夏季是米蘭生長旺季,需水量也隨之增多,一般每天澆水一次。高溫晴朗天氣,每天早晚各澆一次水即可。如果缺水,會使葉子發黃甚至脫落。如遇陣雨,雨後要側盆倒水,以防爛根。

園林用途

米蘭變種為50年代自泰國引入,現全國各地都有作盆栽,既可觀葉又可賞花。小小黃色花朵,形似魚子,因此又名為魚子蘭。醇香誘人,為優良的芳香植物,開花季節濃香四溢,可用於布置會場門廳庭院及家庭裝飾。落花季節又可作為常綠植物陳列於門廳外側及建築物前。

藥用功效

米蘭花兒米蘭花兒
【異名】樹蘭(《台灣府志》),暹羅花、魚子蘭(《廣州植物志》),千里香(《陸川本草》),蘭花米、珠蘭、木珠蘭(《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楝科植物米仔蘭的花朵或枝葉。
【植物形態】米仔蘭,又名:碎米蘭。
【採集】夏季花開放時採收,除去雜質,曬乾。
【藥材】乾燥的花朵呈細小均勻的顆粒狀,棕紅色。下端有一極細的花柄,基部有小宿萼5片;花冠由5片段預告瓣緊包組成,內面有不太明顯的花蕊,淡黃色。體輕,質硬稍脆。氣清香。以色金黃、香氣濃者為佳。
【產地】廣西、四川等地。
【化學成分】葉含三萜成分米仔蘭醇等。
【性味】味辛甘,性平。
【歸經】入肺、胃、肝三經。
【功用主治】
①花:解郁寬中,催生,醒酒,清肺,醒頭目,止煩渴。治胸膈脹滿不適,噎膈初起,咳嗽及頭昏。(性味以下出《四川中藥志》)
②《廣西藥植名錄》:“枝葉:治跌打,疽瘡。”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3錢。外用:熬膏塗敷。
【宜忌】《四川中藥志》:“孕婦忌服。”

與九里香

九里香九里香
1.米蘭的花是黃色的,九里香的花是白色的。

2.米蘭的葉片頂端是橢圓的,九里香的葉片頂端是尖的。

3.米蘭是楝科的,九里香是芸香科的。

價值用途

米蘭是人們喜愛的花卉植物,開放時節香氣襲人。作為食用花卉,可提取香精。
米蘭盆栽可陳列於客廳、書房和門廊,清新幽雅,舒人心身。在南方庭院中米蘭又是極好的風景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